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55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18760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国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吞咽障碍高峰论坛、第四届吞咽障碍高峰论坛、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等;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相关文献由1596位作者贡献,包括宋为群、李小俚、汪洁等。

经颅直流电刺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8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8760 占比:99.60%

总计:119240篇

经颅直流电刺激—发文趋势图

经颅直流电刺激

-研究学者

  • 宋为群
  • 李小俚
  • 汪洁
  • 燕铁斌
  • 吴东宇
  • 张颖
  • 王春方
  • 袁英
  • 孙长城
  • 张大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易琼; 孙文琳; 祁玉军
    • 摘要: 背景 研究表明,经颅直流电刺激能有效改善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但临床上对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高压氧疗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临床效果尚不明确.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高压氧疗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21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压氧疗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高压氧疗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画钟实验、线段等分实验(LBT)及Albert线段划消实验评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联合组患者画钟实验、LBT及线段划消实验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画钟实验、LBT及线段划消实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联合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及MMSE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及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高压氧疗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可提高其临床疗效,促进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郝志新; 吴翊馨; 王新; 夏忠梁
    • 摘要: 目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已在临床医学中表现出积极效果,但是其应用于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的研究尚浅,仍有学者对该技术增强肌肉力量及提升运动表现效果提出质疑.该文系统梳理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肌肉力量的影响及经颅直流电刺激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Scopus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肌肉力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手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效果量统一用ES表示.结果:①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提升肌肉力量水平的总效果量为ES=0.38,95%Cl[0.20,0.57](PES运动皮质(0.32)>ES颞叶皮质(0.29);③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应用不同电流强度的效果量为ES1.5 mA(0.57)>ES2 mA(0.35);④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应用于不同受试对象的效果量为ES运动员(0.64)>ES健康人(0.29);⑤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应用于不同任务类型的效果量为ES耐力任务(0.45)>ES力量任务(0.35).结论:①经颅直流电刺激刺激通过改变大脑皮质兴奋性、调控个体对努力的感知等机制实现对运动员肌肉力量及健康个体与运动员肌肉耐力表现的增强,研究未发现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健康个体最大力量的增益效果.②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参数应用策略:增强肌肉力量选取运动皮质、2 mA、10-20 min、极板大小25-35 cm2、单边或双边安置电极;提升肌肉耐力选取背外侧前额叶皮质、运动皮质、10-20 min、极板大小25-35 cm2、单边或联合其他皮质安置电极.③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作为一项神经调控技术应用于运动生物力学领域,但关于其神经生理机制探索仍十分有限,需进一步研究.
    • 陈文媛; 吴美雅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脑血流情况。结果治疗2周、1个月后,两组的SSS、MMAS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的SSS、MMAS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压积与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的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压积与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可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其脑血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冷波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联合集体运动疗法治疗慢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74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chronic low back pain,NSC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集体运动疗法干预,观察组在运动疗法之前给予5 d的tDCS干预,对照组则给予5 d的安慰性刺激。观察两组患者tDCS干预前(T0)、tDCS干预后(T1)、运动干预后(T2)和运动干预后随访1个月时(T3)的VAS评分、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oland 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评分,生活质量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Qol five dimensional,EQ-5D)和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9,PHQ-9)评估,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T1、T2、T3时,观察组患者EQ-5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DCS可提高慢性腰痛集体运动锻炼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王琳; 桂沛君; 谢瑛
    • 摘要: 1肥胖的流行病学肥胖已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WHO规定,对于成年人,超重是指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BMI≥30即为肥胖。从1975—2014年,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中,男性肥胖者的比例从3.2%增长到10.8%,女性肥胖者的比例从6.4%增长到14.9%,并且仍然呈上升趋势。到2025年,全球男性肥胖的比例有望达到18%,女性将超过21%[1]。在我国,肥胖同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2012年,我国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者的比例占42%,儿童中超重和肥胖者的比例为16%[2]。研究表明,肥胖患者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3]。中年人超重和肥胖均会增加死亡的风险[4]。所以,帮助肥胖患者减重所带来的效果并不仅仅是体重的减轻,更是促进其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肥胖的病因复杂,与遗传、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均有相关性[5],因此,对于不同的减肥方式,个体间的差异性较大。
    • 高玉玲; 张丽欢; 刘勇
    • 摘要: 神经退行性疾病以神经元进行性丧失为主,其临床特征表现为进行性的认知和行为功能障碍[1]。患病率从罕见到普遍,发病年龄从青年到老年,已成为全世界死亡率和发病率不断增长的常见疾病[2]。近年来,皮层兴奋性调节和神经可塑性改变已成为改善认知和行为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技术在这一领域潜力巨大[3]。tDCS在神经康复中的作用是调节皮层兴奋性以促进或抑制刺激区域及其相关区域的活动,从而减缓功能障碍发展,保护残留大脑功能。
    • 陈勇; 孙媛媛; 张倩怡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4月至2021年8月江苏省荣军医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试验组(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治疗,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患者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肢体诱发电位,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睡眠质量评分、神经功能、步行功能分级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患侧N20波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下肢功能部分(FMA-L)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潜伏期均显著缩短,且试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FAC)为1、2级的患者占比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FAC分级为5级的患者占比及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延长,且试验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与凝血功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及睡眠质量,疗效确切。
    • 张雪芹; 叶志明; 孟凡利; 刘华波
    • 摘要: 为了满足脑卒中出院患者对居家康复治疗及复发预警监测的需求,设计集治疗、人体生理信号采集和数据分析、预警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家用脑卒中治疗及远程监测系统。首先,基于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设计治疗仪,输出恒定、精确的直流电,其次,开发智能手环作为辅助监测设备,实时记录患者心率等数据,通过蓝牙将数据发送至手机APP,最后,通过手机APP汇总治疗记录以及生命体征数据上传至云端做进一步分析,用于调整治疗方案或进行脑卒中复发预警。设计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不仅满足康复治疗需求,且治疗仪刺激电流控制精度指标优于国外设备,同时实现了云端和设备端的互联互通。所设计系统为脑卒中个性化治疗、复发预警和大数据库建立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于实现脑卒中患者的居家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陈程; 江钟立
    • 摘要: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在头皮特定位点利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技术,因无创安全、经济便携、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康复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目前已有研究证实,tDCS对脑卒中、癫痫、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症、物质成瘾等精神性疾病,以及纤维肌痛、神经痛等多方面都有疗效[2]。近年国内外研究中,tDCS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而应用在步态障碍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下肢M1区位置在大脑生理结构上比上肢M1区位置更深,需要更大电流强度才能引起有效刺激。本文就t DCS在各种疾病导致的步态障碍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达婷; 张茜娟; 于慧金; 杨小霞; 牛见升; 何涛; 陈丹; 赵腾蛟; 孙军弟; 张艳
    • 摘要: 脑卒中是中国成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吞咽障碍作为脑卒中后常见功能障碍,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无创脑刺激治疗方法,已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本研究在概述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基础上,介绍了tDC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分析了tDCS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应用时机、部位选择、参数设置等,指出tDC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关研究存在矛盾的结果,希望未来有更高质量的研究致力于此,以期为tDC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提供借鉴和帮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