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皮穴位电刺激

经皮穴位电刺激

经皮穴位电刺激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72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9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277888篇;相关期刊271种,包括光明中医、上海针灸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第十四次全国中医药妇科学术大会暨中医妇科治疗疑难病证经验研讨会等;经皮穴位电刺激的相关文献由208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均炉、方剑乔、邵晓梅等。

经皮穴位电刺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9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77888 占比:99.74%

总计:278606篇

经皮穴位电刺激—发文趋势图

经皮穴位电刺激

-研究学者

  • 王均炉
  • 方剑乔
  • 邵晓梅
  • 游世晶
  • 张乐乐
  • 贾杰
  • 莫云长
  • 何芙蓉
  • 朱俊超
  • 滕秀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樊凤杰; 白洋; 纪会芳
    • 摘要: 基于脑电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内关穴对焦虑的影响及其机制。实验选取12位焦虑受试者随机分为TEAS内关穴干预组(穴位组)和TEAS非穴位干预组(非穴位组),分别采集电刺激前后各组受试者脑电数据,提取脑电信号的特征近似熵(ApEn)与关联维数(D_(2)),分析大脑复杂度的变化,同时比较电刺激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进行效果评定。实验表明,电刺激后穴位组的SAS量表评分比刺激前显著降低,且各个脑区的复杂度均存在下降趋势,脑电信号的ApEn在AF3、F7、F3、P7、F8、F4、AF4通道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_(2)在AF3、F3、Fc5、T7、P7、F8、F4、AF4通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非穴位组量表评分及参数值均无明显变化。进而得出TEAS内关穴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并改善各脑区的复杂度,尤以左、右额区及左右颞区最为明显。
    • 王洪燕; 王明山; 丛丽
    •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初产妇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TEAS组取双侧合谷和三阴交行穴位电刺激,TENS组取双侧T10~L1和S2~S4节段行脊神经根处皮肤电刺激,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组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记录镇痛前、镇痛后30 min、60 min、120 min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同时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记录产程时长、缩宫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产妇镇痛满意度。结果镇痛前各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30 min,TEAS组和TENS组VAS评分显著高于PCEA组(P0.05);镇痛60 min和120 min,TEAS组和TENS组VAS评分显著高于PCEA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缩宫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TEAS组和TENS组低于PCEA组(P0.05);PCEA组产妇镇痛效果满意率高于TEAS组和TENS组(P<0.05),PCEA组产妇下次继续采用相同镇痛方法的选择率更高(P<0.05)。结论TEAS和TENS的镇痛效果虽然不及PCEA,但仍有较为明显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可在没有PCEA条件的医院或者有PCEA禁忌证的患者中使用。
    • 钱佳微; 戴兴芹; 詹晓雁; 孙秋华
    •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情志疗法对老年关节置换术后亚谵妄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97例行择期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情志疗法。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和谵妄评定量表-98修订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谵妄评定量表-98修订版评分在时间、组间×时间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亚谵妄综合征持续时间分别为0(0,2)d和1(0,4)d(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情志疗法可减轻老年关节置换术后谵妄严重程度,但对术后亚谵妄综合征发生率及缩短术后亚谵妄综合征持续时间效果不明显。
    • 侯宇; 韩明明; 杨成伟; 刘洪涛; 管晓红; 伍启星; 康芳; 李娟
    • 摘要: 目的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活体供肾者(LKD)围术期血浆褪黑素水平和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择期行活体肾移植术的LKD 60例,男19例,女41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LKD分为两组:TEAS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分别于术前1 d、麻醉诱导前30 min、术后1 d在双侧神门穴、三阴交穴与内关穴行30 min TEAS,频率为2/100 Hz,刺激强度以LKD的最大耐受力为宜;C组仅在相同时点及穴位贴电极片,但不给予电流刺激。分别于术前1 d、麻醉诱导前、术后1 d采集静脉血3 ml,检测血浆褪黑素、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5 d行失眠严重指数(ISI)量表及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估,记录术后1、3、5 d术后睡眠障碍(POSD)例数。记录PACU停留时间、术后补救镇痛例数、术后发热例数及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T组麻醉诱导前和术后1 d血浆褪黑素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后1 d血浆IL-1β和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1、3、5 d ISI总分及POSD发生率明显降低,QoR-15评分明显升高;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补救镇痛率及术后发热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围术期TEAS可提高LKD血浆褪黑素水平,改善围术期睡眠质量,促进术后康复。
    • 赵莎; 王强; 高巍; 卜宁; 汪博
    •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剖宫产产妇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4月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65例,年龄18~40岁,BMI 19~35 kg/m^(2),ASAⅠ或Ⅱ级,孕期37~41周。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电刺激组(n=34)和对照组(n=31)。电刺激组在内关穴进行电刺激,频率为50 Hz,电刺激30 min。对照组仅于内关穴连接电极,不予电刺激。记录蛛网膜下腔推注局麻药结束后即刻、1、3、6、9、12 min、胎儿娩出时的HR、SBP和DBP。记录蛛网膜下腔推注局麻药结束后至胎儿娩出期间产妇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记录镇痛泵使用时间和有效按压次数。记录产妇头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和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电刺激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蛛网膜下腔推注局麻药结束后即刻、1、3、6、9、12 min、胎儿娩出时两组HR、SBP、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两组产妇头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降低了剖宫产产妇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率,并减少其血流动力学波动。
    • 任善洁; 鹿洪秀; 张栋斌; 苏帆
    • 摘要: 目的评价麻醉诱导前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全麻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检索ScienceDirect、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1月。收集麻醉诱导前采用TEAS用于术后辅助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820例患者,其中TEAS组409例,对照组411例。Meta分析显示,TEAS组术后4、12、24、48 h 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4 h,MD=-1.45分,95%CI-2.69~-0.20,P=0.02;术后12 h,MD=-0.50分,95%CI-0.98~-0.02,P=0.04;术后24 h,MD=-0.75分,95%CI-1.10~-0.40,P<0.01;术后48 h,MD=0.38分,95%CI-0.74~-0.02,P=0.04),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35,95%CI 0.24~0.51,P<0.01),两组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前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显著提高术后镇痛的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杨敏; 严春文; 邢叶红; 潘莉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髋关节置换术(HA)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line和Ovid数据库中有关TEAS对HA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7月。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疼痛、炎症因子、认知功能、脑部代谢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涉及患者10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24、72 h的白细胞介素(IL)-1β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的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对照组,术后2 h以内及术后24、72 h的IL-6、IL-10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72 h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24、72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S100β蛋白低于对照组,降压开始后20、40 min及停止降压后20 min的颈内静脉血氧含量高于对照组,降压开始后20 min动脉动混合静脉血氧含量差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恶心呕吐和眩晕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漏斗图显示无发表偏倚。结论TEAS能缓解HA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认知功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和眩晕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徐贤亮; 黄仙保; 余奕军; 汪文琴; 夏萍萍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于老年腰椎手术麻醉中对术后应激反应及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70例老年腰椎单节段椎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应激指标、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疼痛以及术后谵妄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四项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以及术后1 d,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ACTH、Cor、IL-6以及CRP水平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均更少(P<0.05)。术后2、4及12 h,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疼痛评分均更低(P<0.05)。研究组术后3 d内谵妄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老年腰椎手术麻醉时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缓解疼痛,降低谵妄发生率,可优先选择。
    • 周淑敏; 孙越勋; 索建芳; 陆良愿
    • 摘要: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40例,年龄≥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T组于麻醉前30 min经皮电刺激足三里、内关、合谷穴直至手术结束,C组不给予穴位电刺激。两组患者样本采集时间点标记为: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建立气腹后(T2)、关闭气腹后10 min(T3)、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T4)。记录患者心率、平均压情况、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分别在T1、T2、T3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患者机械通气状态下气道峰压(P_(peak))、平均气道压(P_(mean))、驱动压(DP),并计算氧合指数(OI)。在T0、T4采静脉血送检,检测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结果:T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T组患者术后TNF-α及IL-1β水平升高幅度小于C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可以减少麻醉药用量,增加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中气道顺应性,改善OI,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 邓栋; 赵鑫宇; 林春良
    • 摘要: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腰椎功能的治疗价值。方法前瞻选取156例老年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治疗,均于治疗21 d时评估效果。于治疗前、治疗21 d时,检测并对比两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检查并记录患者腰椎侧弯倾斜的两个椎体间最大角度的夹角(Cobb角度)情况。结果治疗21 d时,两组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侧弯Cobb角度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LDH患者经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可更加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