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皮神经电刺激

经皮神经电刺激

经皮神经电刺激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41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50390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中国临床保健杂志、上海针灸杂志、中国针灸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七届全国康复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2008中华消化病学年度讲坛、首届亚洲神经外科麻醉和重症治疗学会会议暨中华医学会全国神经外科麻醉2008年年会等;经皮神经电刺激的相关文献由1210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征、韩济生、吕艳等。

经皮神经电刺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9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50390 占比:99.89%

总计:350770篇

经皮神经电刺激—发文趋势图

经皮神经电刺激

-研究学者

  • 林征
  • 韩济生
  • 吕艳
  • 方剑乔
  • 李莉
  • 王美峰
  • 赵英
  • 冯艺
  • 杨荣骞
  • 王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远; 许苑晶; 任富超; 缪伟强; 王金武
    • 摘要: 背景:经皮神经电刺激具有无创、便捷等优点,是治疗慢性颈痛的常用物理因子治疗之一,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经皮神经电刺激设备仪器成本高、有特定的场所需求,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经济便捷有效的颈痛治疗方法。目的:观察小型贴附式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颈椎健康宣教对于慢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22例慢性颈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例,女17例,年龄18-60岁,在给予颈椎姿势宣教和颈部肌肉居家牵伸训练的基础上,同时每日使用小型贴附式经皮神经电刺激器15 min,持续2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及治疗1,2周后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肌肉压痛阈值和颈部功能障碍指数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与治疗前相比,22例患者治疗后即刻及治疗1,2周后的右侧颈部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即刻与治疗2周后的左侧颈部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22例患者治疗2周后的左侧与右侧斜方肌压痛阈值均提高(P<0.05),治疗2周后左侧与右侧C5C6棘突旁1 cm处压痛阈值均提高(P<0.05);③与治疗前相比,22例患者治疗2周后的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降低(P<0.05);④结果表明,小型贴附式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居家训练在治疗后即刻和短期可明显改善慢性颈痛患者的颈部疼痛情况,短期内也可提高颈部压痛阈值和颈部功能。
    • 张晶; 王爱玲; 石晨星; 李婵娟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雷火灸治疗产后身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身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雷火灸治疗,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两组脚部、臀部、关节、腰部、头部疼痛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末两组脚部、臀部、关节、腰部、头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雷火灸治疗产后身痛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 王洪燕; 王明山; 丛丽
    •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初产妇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TEAS组取双侧合谷和三阴交行穴位电刺激,TENS组取双侧T10~L1和S2~S4节段行脊神经根处皮肤电刺激,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组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记录镇痛前、镇痛后30 min、60 min、120 min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同时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记录产程时长、缩宫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产妇镇痛满意度。结果镇痛前各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30 min,TEAS组和TENS组VAS评分显著高于PCEA组(P0.05);镇痛60 min和120 min,TEAS组和TENS组VAS评分显著高于PCEA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缩宫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TEAS组和TENS组低于PCEA组(P0.05);PCEA组产妇镇痛效果满意率高于TEAS组和TENS组(P<0.05),PCEA组产妇下次继续采用相同镇痛方法的选择率更高(P<0.05)。结论TEAS和TENS的镇痛效果虽然不及PCEA,但仍有较为明显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可在没有PCEA条件的医院或者有PCEA禁忌证的患者中使用。
    • 吴春格; 刘静
    •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 h、24 h、48 h、72 h疼痛评分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在组间、时间、组间×时间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应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进行疼痛管理,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患者首次下床、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王麒; 柯海; 丁玲玲; 于波; 陆斌; 孙蔚明
    •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骨科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纳入80例下肢骨折且接受骨科全麻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imer)]和下肢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值(高切和低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黏附率以及红细胞压积]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以及胫后静脉血流流速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期间DVT的阳性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T、APTT均延长,D-dimer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值(高切和低切)、血小板黏附率以及红细胞压积水平、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以及胫后静脉血流流速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DVT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可显著改善骨科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且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张双; 王久江; 余远昱; 旷江明; 徐晶; 杨济宁; 张涛
    • 摘要: 目的:研究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在实施肌肉刺激时信号在内部的传导情况,为理想刺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数字人为数据基础,先使用Mimics软件完成组织分割与三维建模;考虑到多物理场有限元建模软件只能使用几何实体,接下来使用Geomagic软件完成组织的实体建模,得到组织的几何实体;最后将获得的几何实体在COMSOL Multiphysics 5.5中建模,并在频域环境下,通过注入20 mA的直流电信号分析信号在手臂中的传播机制。结果:由于皮肤存在集皮肤效应,信号主要集中在电极以及电极与皮肤的接触处,分析位置离电极中心位置越远,人体手臂内部感应电势越小,并且感应电势逐渐变为正电势。在手臂内部,骨骼不传导信号,但骨骼形状及数量会影响电流密度分布的均匀性。结论:在基于中国数字人的TNES信号传导模型中,传导距离越远,信号衰减越大;内部组织结构越复杂,信号分布也越不均匀。
    • 胡金凤; 吴飞; 孙虹
    •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治疗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27例,采用TENS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再次内固定手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优17例,良8例,差2例,对骨不连治疗后3个月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AKSS)平均为(178.85±7.55)分,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8.81±3.95)分,骨不连愈合时间8~20周,平均(14.24±3.22)周,骨愈合指数(10.91~40.00)周/cm,平均(15.92±5.69)周/cm;对照组优15例,良12例,差3例,再手术后3个月AKSS(174.97±8.36)分,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87.33±3.17)分,骨不连愈合时间8~20周,平均(14.41±3.29)周,骨愈合指数9.23~26.67周/cm,平均(17.57±6.01)周/cm。以上各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无明显内固定不稳的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TENS治疗与再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相似。而TENS治疗可避免二次手术带来的创伤及费用等问题,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推广应用。
    • 张淑君; 杨莉; 汪意; 陈爽; 李礼; 刘健; 王舒
    • 摘要: 脑卒中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2017年我国城市居民脑卒中的2周患病率达6.3%[1]。脑卒中早期有62%的患者存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经康复治疗后仍有18%的患者不能步行[2]。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通过一定频率、强度的电流对穴位进行刺激的治疗方法,是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TENS)与穴位治疗的结合。
    • 韦玮; 方梓羽; 马艳群; 张春兰; 陈萍; 吴伟英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ERAS组和ERAS+TENS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6、24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于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30 min、术后清醒时检测血清β⁃内啡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ERAS组相比,ERAS+TENS组术后16 h内疼痛VAS评分下降,术后8 h和16 h时Ramsay镇静评分较升高(P0.05),但ERAS+TENS组非切口痛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TENS联合ERAS多模式镇痛可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提高镇静舒适度,但无法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 武永富; 庞江娜; 赵欣; 赵林芳; 田晓宾; 王江泳; 冯建书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与神经根电刺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疗效、疼痛评分与介质及下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我院120例LDH,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经椎间孔入路行神经根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经椎间孔入路行神经根封闭治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术后1 d、7 d、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 d、7 d、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清PGE_(2)、5-HT低于对照组,β-EP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7 d、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胫神经、腓总神经MCV及腓浅神经、腓肠神经SCV快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椎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治疗比较,采用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电刺激治疗LDH能获得更佳的效果,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修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