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暴力犯罪

暴力犯罪

暴力犯罪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7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912篇;相关期刊645种,包括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江苏警官学院学报、犯罪研究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上海市航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犯罪学学会第21届学术研讨会暨年会、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等;暴力犯罪的相关文献由131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双臣、吉中孚、宋建成等。

暴力犯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3 占比:55.75%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53%

专利文献>

论文:912 占比:43.72%

总计:2086篇

暴力犯罪—发文趋势图

暴力犯罪

-研究学者

  • 刘双臣
  • 吉中孚
  • 宋建成
  • 徐红平
  • 王永兴
  • 周欣
  • 宋浩波
  • 常玉媛
  • 彭科莲
  • 李锡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光明; 武景磊
    • 摘要: 酌定量刑情节是我国目前控制暴力犯罪死刑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因其自由裁量空间较大,不利于严格控制死刑。实践中,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犯罪手段的残忍程度以及犯罪动机卑劣情况,都无统一认定标准;被害人过错和民间矛盾的内涵不清导致认定混乱。为规范酌定量刑情节的适用,合理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犯罪后果严重程度应严格按照具体死亡人数和其他侵害后果来认定。手段残忍程度的界定应综合实质意义和形式标准来把握。只有随意选择作案对象,滥杀无辜,以达到反社会、反人类犯罪目的而产生的动机才可以认定为卑劣犯罪动机。被害人过错影响刑罚裁量的法理依据在于其使被告人的可谴责性降低。民间矛盾影响刑罚裁量的法理依据是被告人的预防必要性小。在暴力犯罪死刑裁量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酌定量刑情节的规范意义和法理依据来认定,并综合全案量刑情节慎重考虑是否有必要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 薛皓
    • 摘要: 随着汽车普及率不断提升,汽车在给人们提供交通方便的同时,也容易被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在一些涉车暴力犯罪或涉车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中,犯罪分子常常借助汽车作为违法犯罪和作案逃逸的交通工具,如"10·28"金水桥、"11·22"葫芦岛等暴力案件中,犯罪分子均有驾车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
    • 宗玲; 周利民; 宗伟; 杜宝国; 赵秀丽
    • 摘要: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暴力犯罪人员的三维人格特征及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某监狱服刑的400例成年男性罪犯的资料,根据犯罪类型分为暴力组(n=200)与非暴力组(n=200)。所有入选者均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调查。比较两组EPQ、SSRS、SCSQ评分情况,分析三维人格特征及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暴力组精神质(P)、神经质(N)及掩饰性(L)评分高于非暴力组,内外向(E)评分低于非暴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P0,P<0.05),E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P<0.05)。结论成年男性暴力犯罪人员人格特征以精神质、神经质及掩饰性为主,应对方式更倾向于消极态度,缺乏社会支持,社会应关注此类人群,以减少暴力事件发生。
    • 凌高锦; 王莹
    • 摘要: 近年来,因网络游戏而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日益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实证分析角度,考量域外国家防控机制,为了实现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暴力犯罪的控制,应当建立未成年人涉网相关的专门法律规范,强化行政执法权,推行网络游戏相关规控制度,开展社会管控,对未成年人健康用网进行综合引导。
    • 窦凯
    •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20万10—19岁青少年死亡,冒险是导致全球青少年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所谓冒险行为是指个体为追求有利的结果而忽略潜在风险或消极后果所实施的行为,例如暴力犯罪、酗酒、危险驾驶、吸毒、不安全性行为等。青春期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冒险行为的高发期。对奖赏线索敏感、自我控制低下、易受同伴影响是青春期个体的典型特征。相比成人,青少年的认知和情感系统发育不均衡,且对奖赏性刺激更为敏感,导致他们更有可能不顾危险性后果而从事冲动冒险行为(如不安全性行为、酗酒、吸烟、逃课等),这严重威胁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因此,揭示青少年冲动冒险行为背后的风险因素和预警机制成为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 罗鲁广
    • 摘要: 近年来,火车,尤其是高铁作为我国新时代的高科技运输工具,因为其便捷、舒适等特点成为人们旅游、探亲、出差的首选交通工具。铁路客运站和列车车厢环境特殊、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强,一旦发生威胁旅客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对铁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处置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该类行为具有突发性强、行为过程短、危害严重、传播范围广、示范性强等特点,容易引发新的类似案件。民警在处置发生在铁路站车内的暴力犯罪行为时,如处置不及时或处置措施不当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不仅威胁到旅客人身安全,还会影响站车的正常运行秩序。
    • 孔丽君; 王振
    • 摘要: 相较常人,精神障碍者暴力犯罪具有独特性,社会威胁性巨大,究其犯罪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家庭因素:破碎或者不健康的家庭环境造成的;医疗因素:救治手段落后,封闭的治疗环境还会导致病情恶化;经济因素:大多精神障碍涉案人员为农民或无业人员,家庭条件较差;政策因素:政府支助经费不到位,政策难以落实.精神障碍者暴力犯罪防治对策:完善相关立法;明确政府的责任;提高医疗水平,完善强制医疗制度;做好家庭预防;完善学校的教育体制;建立社区预防机制.
    • 袁南生
    • 摘要: 2014年,美国加州以58%赞成的比例公投通过了第47号提案,将盗窃财物价值950美金以下的由重罪改为轻罪。通过之前,加州暴力犯罪和涉及财物犯罪的趋势和全美国的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但通过后则从低于全美国水平变成了超全美国水平。该提案在加州甚至在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不少人把它称作“偷窃抢劫950美金以下不算犯罪的法案”。
    • 吕颖; 徐亚秋; 韩臣柏; 唐勇; 张诚; 王健; 严叶良
    •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犯罪者责任能力、临床特征及暴力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1393例2011至2016年在我所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特点及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结果:与无精神病组及其他精神疾病组相比,精神分裂症组男性比例低、文化程度高、犯罪时年龄大、暴力犯罪比例高、有伤亡的案件比例高、既往犯罪史、案前饮酒史及吸毒史比例低(P<0.05或P<0.01);无业者比例高于无精神病组(P<0.05).与精神分裂症非暴力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暴力组文化程度低、既往犯罪史少,单身占比高;比较精神病性症状时发现,言语性幻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在精神分裂症暴力犯罪组比例更高(P<0.05或P<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犯罪的风险因素为存在嫉妒妄想、言语性幻听、被害妄想(OR=3.890,2.258,2.173;P<0.05或P<0.01).结论:嫉妒妄想、言语性幻听、被害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暴力犯罪的风险因素.
    • 白晓杨
    • 摘要: 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干预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推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需要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干预体系的构建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在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成因作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干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