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共聚物
无规共聚物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73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916077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当代石油石化、石油化工、广东橡胶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3大连润滑油技术经济论坛、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等;无规共聚物的相关文献由137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静波、宋文波、刘晓亚等。
无规共聚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16077篇
占比:99.97%
总计:916321篇
无规共聚物
-研究学者
- 王静波
- 宋文波
- 刘晓亚
- 伍一波
- 金重良辅
- 陈学思
- 南修治
- 徐林
- 李树新
- 郭文莉
- 康新贺
- 泡利·莱斯吉南
- 王雪
- 郭梅芳
- 克劳斯·贝恩赖特纳
- 刘海涛
- 戴李宗
- 曾碧榕
- 王世朝
- 石正金
- 蔡晓霞
- 赵方园
- 高明智
- 冈田圭司
- 崔冬梅
- 川崎雅昭
- 庄秀丽
- 李世辉
- 杨丹
- 王妮妮
- 许一婷
- M.加尔万
- 伊卓
- 刘希
- 加尼什·坎南
- 吕万树
- 夏先知
- 张建国
- 李传清
- 李伯耿
- 相根敏裕
- 科奈利亚·泰宁戈
- 筒井俊之
- 罗伟昂
- 肯尼思·F·米勒
- 蒋文英
- 达瓦尔·沙
- 丁建勋
- 东条哲夫
- 于芳
-
-
杨珊;
屈蓉;
赵莹
-
-
摘要:
研究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无规共聚物P(AA-co-BA)中结构单元组成的可行性。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PAA)和4种配比的无规共聚物P(AA-co-BA),红外(IR)光谱测定表明聚合物制备成功。用酸碱滴定法测定AA和PAA中—COOH浓度以验证定量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将该方法用于共聚物P(AA-co-BA)中2种结构单元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滴定结果与共聚理论预测一致,酸碱滴定法可用于含—COOH的二元共聚物组成的定量检测。
-
-
-
-
刘勇军;
周宸羽;
潘阳;
刘晓玲;
盛寿日;
侯豪情
-
-
摘要:
以新合成的含联苯芳醚单体4,4’-二(4-联苯氧基)二苯砜(BBPOPS)与4,4’-二苯氧基二苯砜(DPODPS)、对苯二甲酰氯(TPC)为单体,以路易斯酸无水三氯化铝(AlCl_(3))为催化剂进行三元共缩聚,制备了大分子主链含联苯结构的聚芳醚砜醚酮酮(PESEKK)无规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广角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方法表征了PESEKK无规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分子主链引入联苯结构能提高PESEKK无规共聚物的耐热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_(g))高于189°C,且T_(g)随着共聚物中联苯结构含量的增加而升高;PESEKK无规共聚物为非晶态结构,其热分解温度(T_(d))为544°C,具有优异的热性能。无规共聚物可溶解于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氯仿等有机溶剂,并可涂膜制得柔韧性薄膜,薄膜拉伸强度大于84 MPa,弹性模量大于1.89GPa,力学性能较好。
-
-
-
田英鑫;
商育伟;
伍一波;
杨丹;
李树新;
郭文莉
-
-
摘要:
通过正离子聚合淤浆法,以异丁烯和对甲基苯乙烯为原料、二氯乙基铝/2-氯-2,4,4-三-甲基戊烷(AlEtCl2/TMPCl)为引发体系,制备了无规共聚物,并使用自由基引发剂偶氮二异庚腈(AVBN)在55°C遮光条件下进行溴化得到主链结构全饱和的溴化聚(异丁烯-co-对甲基苯乙烯)无规共聚物(BIMS),使用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与自制的可逆硫化剂双环戊二烯二甲酸钾盐DCPD(COOK)2]进行硫化加工.结果 表明:在-86°C下进行反应,AlEtCl2与TMPCl摩尔比为18时,稳定性及重复性较好,其分子量达到24kg/mol;自由基引发剂AVBN质量含量在0.75×10-3%时,溴化反应效果较好;DCPD(COOK)2与TEMED相比具有更好的效果,二次硫化加工时拉伸强度平均下降10.6%,断裂伸长率平均下降16.5%,在添加5份DCPD(COOK)2时拉伸强度最大,达到4.9MPa,具有较好的再加工性.
-
-
许红(编译)
-
-
摘要:
溶液聚合过程中乙烯和乙酸乙烯酯在中等压力(200~1000bar)和50~120°C下共聚,得到颗粒状EVM无凝胶无规共聚物,其乙酸乙酯(VA)含量为40%~90%,门尼粘度ML(1+4),100°C为20和38.EVM通常用过氧化物或辐射交联,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和焦烧安全性.硫化胶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老化特性,无需二次硫化.通常用于汽车,工业以及电线和电缆领域.其完全饱和的主链可提高耐热性、耐臭氧性、耐候性,最高使用温度达175°C,按ASTM D-2000可归类为EE材料.VA含量较高时,耐流体性能提高,低温柔性降低.
-
-
-
-
摘要:
9月14日,布拉斯科宣布其最新的世界级聚丙烯生产线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拉波特成功投入商用生产。布拉斯科的新生产线年产能超过45万吨,即年产能10亿磅,并具有生产全系列聚丙烯产品的能力,包括均聚物、冲击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工程于2017年10月开工,机械施工的最后阶段于2020年6月完成。
-
-
崔勇胤;
汤琦;
潘宏伟;
宗成中
-
-
摘要:
介绍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H)无规共聚物(R-SMA)的发展历程和聚合机理,分析R-SMA合成的影响因素,总结近年来R-SMA的主要聚合方法,并对R-SMA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MAH与St极易进行交替聚合,可以通过提高温度和加入极性溶剂抑制交替聚合倾向,以合成R-SMA。溶液聚合法R-SMA具有传热效率高、可控性好的优点。在极性溶剂选择上,选择一种或多种混合环保型溶剂代替传统有机溶剂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
-
杨珊;
徐洋;
高云龙
-
-
摘要:
研究无规共聚物P(AA-co-BA)作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可行性.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成功制备了5种投料比的无规共聚物P(AA-co-BA),其热稳定性良好.研究比较了表面张力法和电导法对该聚合物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测试聚合物cmc时结果一致,电导法虽简便,但表面张力法更适合进行物质的表面活性研究.当单体投料比m(BA):m(AA)=1:10~1:5时,聚合物的cmc为0.6~0.9 g/L,对应的表面张力为44.8~49.5 mN/m,这表明适当投料比的无规共聚物P(AA-co-BA)可以作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
-
张雪涛;
张东恒;
魏观为;
郭昌维
- 《2013大连润滑油技术经济论坛》
| 2013年
-
摘要:
利用ReactIRTM15实验室在线红外分析系统对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合反应进行在线监控,通过监测单体特征峰的变化,推断出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进而了解反应的进程.随后采用2-乙基己酸镍/三乙基铝催化体系对合成的共聚物进行选择性氢化,将氢化后的共聚物作为黏度指数改进剂加入到HVI150基础油中,考察了增稠能力和抗剪切能力,对比了氢化共聚物通过柴油喷嘴剪切前后的GPC谱图,分析了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无规共聚物黏度指数改进剂分子受剪切破坏的原因.
-
-
LI Hui;
李辉;
ZHAO Yunhui;
赵蕴慧;
YUAN Xiaoyan;
袁晓燕
- 《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超疏水表面由于其优异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有多种制备聚合物超疏水表面的方法,如等离子处理法、溶胶-凝胶法及溶液浇注等。但这些方法实施过程复杂,往往需要苛刻的条件或是特殊的设备,不适合大面积的成膜。POSS在其形成的聚合物杂化材料中具有向表面迁移和自组装的特点,POSS引入聚合物中可降低材料的表面能,提高疏水性,并影响共聚物膜的表面粗糙度。本文以4-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七异丁基聚倍半硅氧烷(MA-POSS)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以甲苯为溶剂,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作用下进行溶液聚合,合成了POSS-丙烯酸酯无规共聚物。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所合成的无规共聚物在1735cm-1、1100cm-1及3530cm-1等处分别出现了C=O、Si-O-Si和C-OH的特征峰,说明单体均己参与了共聚反应。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了POSS-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w3.5.0×104,M—w/M—n=1.91;同时GPC曲线的单峰证明获得一种共聚物。
-
-
夏俊;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刘勇军;
刘晓玲;
温红丽;
宋才生
- 《2007年全国塑料改性及合金工业技术交流年会》
| 2007年
-
摘要:
以4,4'-二(2,6-二甲基苯氧基)三苯二酮(o-M2DPOTPK)、1,4-二苯氧基苯(DPB)为单体,以1,2-二氯乙烷(DCE)为溶剂,无水三氯化铝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复合催化溶剂体系,与对苯二甲酰氯(TPC)低温缩聚,合成了一系列高摩尔质量含双邻位甲基取代结构的聚芳醚酮酮醚酮酮(M-PEKKEKK)/聚芳醚醚酮酮(PEEKK)三元无规共聚物,并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
-
-
聂颖;
崔小明
- 《“东海橡胶杯”第五届全国橡胶制品技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丁腈橡胶(NBR)是丁二烯和丙烯腈两种单体经自由基引发聚合制得的一种无规共聚物,分子结构中含有不饱和双键和极性基团-CN,使之具有耐油性能好,物理机械性能优异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耐油制品,如O型环、蛇(软)皮管、垫圈、燃料箱衬胶、油罐衬里、印刷消耗品、印刷滚筒、绝缘地面垫板、硬橡胶零件、耐油鞋底、织物涂层、泵的叶轮、油井刷布、管螺纹保护层、电线包皮、粘合剂、橡胶手套以及食品包装用薄膜等方面,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本文对生产技术及其进展、世界丁腈橡胶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我国丁腈橡胶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
-
-
沈彦涵;
王启飞;
戚嵘嵘;
刘翘楚;
周持兴
- 《2006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在50/50共混的(乙烯/乙烯醇)无规共聚物(EVAL)和聚酰胺6(PA6)混合物中添加第三组分丙烯酸共聚物(AA),研究其对共混体系相容性和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分析、DSC测试和流变试验证实,AA加入后会分别与EVAL和PA6发生酯化、氢键等相互作用,削弱了EVAL与PA6之间氢键的作用;同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适量地添加第三组分可引起共混体系的相分离,在保证材料一定阻隔性能的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