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导法

电导法

电导法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4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园艺、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3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100785篇;相关期刊350种,包括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盐湖研究、林业实用技术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第九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 、2015年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2013年全国碳酸钙行业年会等;电导法的相关文献由130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卫东、陈炳稔、谢晓金等。

电导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3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49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00785 占比:99.48%

总计:101307篇

电导法—发文趋势图

电导法

-研究学者

  • 王卫东
  • 陈炳稔
  • 谢晓金
  • 胡珍珠
  • 莫金垣
  • 郝日明
  • 张磊
  • 文宗曜
  • 谢天尧
  • 马维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艾俊哲; 谢郢; 寇月琼; 高强
    • 摘要: 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实验,电离平衡常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温度和电解质浓度两种主要因素对醋酸弱电解质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的影响。实验在三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测量了醋酸在不同浓度下的电导率。并采用数据处理方法得出了醋酸在不同温度下的电离常数K_(c)。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醋酸电离平衡常数的实验值与其理论值相差不大,数量级一致,非常接近(实验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浓度一定时,醋酸的电离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温度一定时,醋酸的电离度随浓度增加而减小;且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呈正比线性关系。
    • 焦仕立
    • 摘要: 通过研究多相流量计的结构及测量原理,分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液相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结合流量计实际运行的工况条件,提出一种可行的含水分析仪的算法优化方法,把产量计量误差降低到允许范围内。
    • 李昕蔓; 苏安然; 李玉言; 金卓颖; 冀伟; 王进茂
    • 摘要: 以冰川红叶小檗和紫叶小檗当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于12月和3月测定其7个处理温度(4°C、-10°C、-20°C、-30°C、-35°C、-40°C、-50°C)下的相对电导率、电阻抗参数值以及3个处理温度(-10°C、-20°C、-40°C)下的萌芽率,并对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及恢复生长法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下的冰川红叶小檗当年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均低于紫叶小檗;12月份冰川红叶小檗当年生枝条用相对电导率,胞外电阻率(r e)及低频电阻率(r 1)拟合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4.84°C、-31.46°C和-29.47°C,紫叶小檗拟合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8.37°C、-27.12°C和-26.07°C。3月份冰川红叶小檗当年生枝条用相对电导率,胞外电阻率(r e)及低频电阻率(r1)拟合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1.94°C、-29.94°C和-27.98°C,紫叶小檗拟合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6.84°C、-26.08°C和-25.43°C,证明冰川红叶小檗的半致死温度均低于紫叶小檗的半致死温度;12月份不同低温处理下的当年生枝条冰川红叶小檗的萌芽率为85.79%、74.33%和14.77%,紫叶小檗的萌芽率为75.74%、57.65%和8.06%;3月份不同低温处理下的当年生枝条冰川红叶小檗的萌芽率为88.80%、77.77%和16.16%,紫叶小檗的萌芽率为78.92%、68.37%和12.38%。由此表明,冰川红叶小檗的萌芽率均高于紫叶小檗,冰川红叶小檗的抗寒性高于紫叶小檗。
    • 李昕蔓; 苏安然; 李玉言; 金卓颖; 冀伟; 王进茂
    • 摘要: 以冰川红叶小檗和紫叶小檗当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于12月和3月测定其7个处理温度(4 °C、-10 °C、-20 °C、-30 °C、-35 °C、-40 °C、-50 °C)下的相对电导率、电阻抗参数值以及3个处理温度(-10 °C、-20 °C、-40 °C)下的萌芽率,并对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及恢复生长法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下的冰川红叶小檗当年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均低于紫叶小檗;12月份冰川红叶小檗当年生枝条用相对电导率,胞外电阻率(re)及低频电阻率(r1)拟合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4.84 °C、-31.46 °C和-29.47 °C,紫叶小檗拟合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8.37 °C、-27.12 °C和-26.07 °C.3月份冰川红叶小檗当年生枝条用相对电导率,胞外电阻率(re)及低频电阻率(r1)拟合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1.94 °C、-29.94°C和-27.98 °C,紫叶小檗拟合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6.84 °C、-26.08 °C和-25.43 °C,证明冰川红叶小檗的半致死温度均低于紫叶小檗的半致死温度;12月份不同低温处理下的当年生枝条冰川红叶小檗的萌芽率为85.79%、74.33%和14.77%,紫叶小檗的萌芽率为75.74%、57.65%和8.06%;3月份不同低温处理下的当年生枝条冰川红叶小檗的萌芽率为88.80%、77.77%和16.16%,紫叶小檗的萌芽率为78.92%、68.37%和12.38%.由此表明,冰川红叶小檗的萌芽率均高于紫叶小檗,冰川红叶小檗的抗寒性高于紫叶小檗.
    • 郭文; 刘凌云; 李轩; 孟丁丁; 孟丽; 穆丽英; 张彦杰; 杨敏生
    • 摘要: 试验以白蜡2 a生试验林中长势一致,无病虫害的8个优良无性系当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导法(EL)及电阻抗图谱法(EIS)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出8个白蜡优良无性系的半致死温度,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8个白蜡无性系的相对电导率均成上升趋势,由相对电导率拟合出的8个白蜡无性系的半致死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衡蜡2号、衡蜡9号、衡蜡7号、衡蜡11号、衡蜡3号、衡蜡6号、衡蜡4号、衡蜡1号;由3个电阻抗参数拟合出的8个白蜡无性系的半致死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衡蜡2号、衡蜡9号、衡蜡7号、衡蜡11号、衡蜡3号、衡蜡6号、衡蜡4号、衡蜡1号.与电导法(EL)得到的顺序相同,弛豫时间分布系数(ψ)与相对电导率、胞外电阻率(re)及胞内电阻率(ri)均成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930、0.970.弛豫时间分布系数(ψ)可作为测定白蜡抗寒性的最佳参数.
    • 刘静
    • 摘要: 本文采用电导法对难溶盐BaSO4进行测定,在实验过程中步骤正确、操作简便、精密.分析实验原理基于Visual Basic6.0为开发工具,处理了"电导法测定难溶盐BaSO4"的实验数据,通过在本文中编译了实验数据处理程序,保证了该实验数据处理程序的便利、实用性.
    • 郭文; 刘凌云; 李轩; 孟丁丁; 孟丽; 穆丽英; 张彦杰; 杨敏生
    • 摘要: 试验以白蜡2 a生试验林中长势一致,无病虫害的8个优良无性系当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导法(EL)及电阻抗图谱法(EIS)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出8个白蜡优良无性系的半致死温度,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8个白蜡无性系的相对电导率均成上升趋势,由相对电导率拟合出的8个白蜡无性系的半致死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衡蜡2号、衡蜡9号、衡蜡7号、衡蜡11号、衡蜡3号、衡蜡6号、衡蜡4号、衡蜡1号;由3个电阻抗参数拟合出的8个白蜡无性系的半致死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衡蜡2号、衡蜡9号、衡蜡7号、衡蜡11号、衡蜡3号、衡蜡6号、衡蜡4号、衡蜡1号。与电导法(EL)得到的顺序相同,弛豫时间分布系数(ψ)与相对电导率、胞外电阻率(re)及胞内电阻率(ri)均成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930、0.970。弛豫时间分布系数(ψ)可作为测定白蜡抗寒性的最佳参数。
    • 张晓光
    • 摘要: 通过比较表面张力法和电导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的临界胶束浓度的实验效果,明确了2种方法的优劣。采用挂环法测试了不同浓度SDS和TX-100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得到了它们的临界胶束浓度以及饱和吸附量、分子截面积;采用电导法研究上述2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导率曲线,仅得到SDS的临界胶束浓度。与电导法相比,表面张力法得到的表面活性剂性质信息更多,应用更广泛。该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不同电性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性质及测定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扩大知识面,同时也提高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应用表面活性剂打下良好基础。
    • 张晓光
    • 摘要: 通过比较表面张力法和电导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的临界胶束浓度的实验效果,明确了2种方法的优劣.采用挂环法测试了不同浓度SDS和TX-100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得到了它们的临界胶束浓度以及饱和吸附量、分子截面积;采用电导法研究上述2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导率曲线,仅得到SDS的临界胶束浓度.与电导法相比,表面张力法得到的表面活性剂性质信息更多,应用更广泛.该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不同电性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性质及测定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扩大知识面,同时也提高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应用表面活性剂打下良好基础.
    • 李高何; 康永红
    • 摘要: 随着国家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对原油的深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在产品的转换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素,其中盐含量是一个至关重要指标.介绍了电导法和电量法对原油中盐含量测定性能的对比,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利用电导法对原油中盐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该方法是将原油溶于无水乙醇和汽油中,然后利用电导仪测溶剂的电导值,根据电导值与盐浓度的工作曲线关系得到原油中盐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的盐质量浓度降低至3~5mg/L时,由无机盐引起的腐蚀速度将会极大降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