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整车模型

整车模型

整车模型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155151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第九届中国CAE工程技术年会、2013计算机辅助工程及其理论研讨会等;整车模型的相关文献由488位作者贡献,包括桂水荣、陈水生、陈龙等。

整车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55151 占比:99.89%

总计:155317篇

整车模型—发文趋势图

整车模型

-研究学者

  • 桂水荣
  • 陈水生
  • 陈龙
  • 刘岩
  • 刘鹏
  • 张向文
  • 张洪亮
  • 王锋
  • 陈建国
  • 丁玉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涛
    • 摘要: 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传统和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特点,在保证车辆动力性的同时,可明显改善经济性。控制策略是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其根据驾驶员意图和行驶工况协调各部件间的能量流动合理进行动力分配,优化车载能源,提高整车经济性,适当降低排放。通过参照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选择基于逻辑规则中的电动机辅助控制策略;基于AVL CRUISE汽车仿真软件完成整车模型搭建,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控制策略;在典型新欧洲行驶循环CYC_NEDC工况下验证所设计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并分析行驶工况数据。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满足车辆需求,且经济性能表现良好。
    • 梅雪晴; 骆涛; 万锐
    • 摘要: 轿车行驶过程中车轮随着路面不平度和车速的变化而上下跳动,车轮通过摆臂带动悬架其他构件运动,并使这些构件发生相应的变形。为分析悬架构件的运动变形对不同车轮定位参数的影响,根据某轿车前后悬架以及其他主要总成的结构尺寸和特点,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某轿车整车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部分悬架导向元件进行柔性化处理,从而建立整车刚柔耦合模型。随后进行悬架运动学仿真,得到车轮定位参数的仿真变化曲线,并与运动学参数实际测试曲线作对比分析,发现整车刚柔耦合模型运动学仿真结果更接近实际测试曲线。仿真分析结果可以为轿车悬架系统设计与选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 路永婕; 刘鹏; 王扬
    • 摘要: 通过在原有对低气压轮胎试验的基础上,对Dugoff理论轮胎模型进行相应的改进,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建立爆胎轮胎模型。使用车辆动力学软件CarSim进行整车动力学建模,通过CarSim与Simulink对爆胎整车进行动力学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后轮发生爆胎较前轮爆胎偏航程度更严重。考虑了驾驶员干预对爆胎车辆瞬态特性的影响,通过仿真爆胎后驾驶员进行反方向急打方向盘纠正以及紧急制动操作,结果表明爆胎驾驶员急打方向盘会造成车辆向相反方向急剧偏航,车辆处于失稳状态;爆胎后驾驶员紧急制动也会加剧车辆的偏航。研究表明,爆胎后驾驶员的干预对车辆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下一步考虑驾驶员干预下爆胎车辆稳定性控制奠定了基础。
    • 路永婕; 刘鹏; 王扬
    • 摘要: 通过在原有对低气压轮胎试验的基础上,对Dugoff理论轮胎模型进行相应的改进,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建立爆胎轮胎模型.使用车辆动力学软件CarSim进行整车动力学建模,通过CarSim与Simulink对爆胎整车进行动力学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后轮发生爆胎较前轮爆胎偏航程度更严重.考虑了驾驶员干预对爆胎车辆瞬态特性的影响,通过仿真爆胎后驾驶员进行反方向急打方向盘纠正以及紧急制动操作,结果表明爆胎驾驶员急打方向盘会造成车辆向相反方向急剧偏航,车辆处于失稳状态;爆胎后驾驶员紧急制动也会加剧车辆的偏航.研究表明,爆胎后驾驶员的干预对车辆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下一步考虑驾驶员干预下爆胎车辆稳定性控制奠定了基础.
    • 裴学杰
    • 摘要: 为了提高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瞬时响应速度及抗干扰能力,基于滑膜变结构模式建立EPS控制器.通过在Carsim中建立整车模型和在Simulink中建立控制器模型,并且进行联合仿真,对3种不同类型控制模式的动态特性曲线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滑模变结构控制下的转向系统响应速度、抗干扰能力以及鲁棒性更好,操纵稳定性比传统控制器提高15%.
    • 江南雨; 武冬梅; 杜常清; 熊建昌
    • 摘要: 纯电动汽车整车模型对于控制系统硬件在环HIL测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基于dSPACE实时仿真平台,建立了应用于HIL测试的整车模型,并与快速原型控制器进行闭环测试.首先依据所研究的纯电动汽车结构和参数,建立了整车各子系统模型:然后,为了能够实现和整车控制系统的闭环测试,进行了模型和整车控制系统之间的接口配置;最后,基于dSPACE公司的SCALEXIO仿真模拟器和MicroAutobox快速原型控制器,建立硬件在环测试平台,进行了整车被控对象模型和控制策略之间的开环和闭环测试.结果 表明,该文所建的整车HIL模型能够实现基于dSPACE平台的实时仿真,反映整车性能,可以应用于对整车控制系统的HIL测试.
    • 姚芳; 林祥辉; 吴正斌; 李贵强
    • 摘要: 首先,阐述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以及差速控制的原理和优缺点,并介绍用于电子差速控制(Electronic differential control,EDC)的Acekermann转向模型和3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而剖析非线性扰动和整车模型的设计理念;其次,重点综述电动汽车分布式驱动结构的电子差速控制策略、多机抗扰控制及优化算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从成果走向、局限性及可能的发展空间分析其发展态势;最后,从整车模型、控制策略、抗扰算法和效果验证等四个方面,总结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技术的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可能.
    • 马相飞; 张旭; 王印; 武星
    • 摘要: 文章通过对商用车用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模块的数学模型进行推导分析,建立了系统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对电动机的电流环采用模糊PID控制策略,提高转向系统的稳定性.根据设计的EPS系统,搭建车辆二自由度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能有效保持对目标电流的持续跟踪,显著提高汽车转向系统的动态性能.
    • 杜炎熙; 辛鹏
    • 摘要: 基于常温稳态工况和NEDC循环工况,通过部件测试和整车测试得到对标车型和研究车型的整车能量分布,对比两车各部件/子系统能耗差异,得到研究车型能耗较大的子系统或部件.基于AMESim搭建研究车型的整车模型,对相关部件进行优化仿真,预测各优化方案对整车油耗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车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可用于指导实际工程开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