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操纵稳定性

操纵稳定性

操纵稳定性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1318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7篇、会议论文123篇、专利文献169743篇;相关期刊361种,包括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等; 相关会议91种,包括中国客车行业发展论坛暨2015中国客车学术年会、第十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 、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等;操纵稳定性的相关文献由2623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孔辉、宗长富、陈南等。

操纵稳定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7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123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69743 占比:99.26%

总计:171003篇

操纵稳定性—发文趋势图

操纵稳定性

-研究学者

  • 郭孔辉
  • 宗长富
  • 陈南
  • 刘春辉
  • 杜峰
  • 李刚
  • 林逸
  • 陈思忠
  • 马建
  • 刘喜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汉宇; 沈辉; 孙明珠
    • 摘要: 操纵稳定性是汽车的重要性能,它决定着汽车的行驶安全性。为了研究某FSEC赛车的操纵稳定性,便于后续的悬架结构改进工作,基于Adams对赛车进行各子系统建模并装配成整车。然后按GB/T 6323—2014对整车模型设计进行稳态转向仿真和蛇形驾驶仿真,最后根据QC/T 480—1999对相应结果进行评分,得到稳态转向和蛇形驾驶综合评分分别为90.95分和89.70分,有效降低赛车研发成本。
    • 崔康; 宋鲁宁; 蔡振华; 郭栋; 孟靓
    • 摘要: 本文从测试的角度,对商用车操纵稳定性的稳态回转试验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对试验前找圆的3种方法进行讨论和验证。研究中通过陀螺仪、GPS非接触速度计和方向盘测力仪等设备,连续采集在不同悬架条件下,N2类商用车进行稳态回转试验时的车辆车身侧倾角、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和侧偏角等参数,并通过参数分析计算出悬架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为商用车辆选择悬架的类型提供了依据。
    • 邱香; 吴新宇; 陈正科; 吴晓建
    • 摘要: 考虑控制系统面向应用时算法中的状态获取问题,基于UKF状态观测系统,对主动前轮转向与主动横向稳定杆进行操稳性及抗侧倾多目标集成控制以综合提高车辆的侧向稳定性及侧倾稳定性。建立了9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通过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构建了整车状态观测器;采用滑模控制算法,分别基于主动前轮转向系统设计了操稳性控制器、基于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设计了抗侧倾控制器以实现车身侧倾按需控制;针对轮胎垂向载荷与侧向动力学的耦合影响,采用PID控制算法动态调整前后主动横向稳定杆扭矩分配系数,实现对车辆抗侧倾与操稳性集成控制。最后,对多目标集成控制系统进行了鱼钩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集成控制器在实现车身侧倾按需控制的同时,有效改善了车辆操纵稳定性
    • 赵婉婉; 杨明; 吴心杰
    • 摘要: 悬架的动态特性对汽车操纵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基于MATLAB采用滤波白噪声法建立了随机路面激励时域模型,并通过路面高度历程分布特征对路面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借助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了前麦弗逊悬架动态模型,通过动态台架试验与仿真分析相结合,重点分析了不同车速和路面等级下悬架动态响应,以轮胎动载荷作为悬架垂向跳动评价指标,得出车速和路面不平度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为悬架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 黄开启; 赵沛竹; 陈俊杰
    • 摘要: 为进一步改善车辆抗侧倾和抗俯仰的综合性能,将惯容器应用到液压互联悬架中,设计一种含有惯容器的液压互联惯容悬架。建立整车机械-液压耦合动力学模型,应用AMESim搭建模型对车辆抗侧倾与抗俯仰能力以及悬架系统关键参数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得:相较于横向稳定杆和普通液压互联悬架,液压互联惯容悬架能够明显提高车辆的抗俯仰和抗侧倾能力,改善车辆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液压系统各关键参数对车辆的侧向加速度无明显影响。系统初始油压、马达排量和飞轮转动惯量与车身侧倾角呈负相关,蓄能器初始气体体积与车身侧倾角呈正相关。
    • 嵇明明
    • 摘要: 本文对车辆转向及操稳风格及设定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并阐述了常见的转向及操稳在某些指标两极的主观感受。然后,选择了与主观感受密切关联的9个车辆动力学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市场反馈,确定这9个客观指标对应的主观感受,建立主客观之间的关联,并按照GB/T 6323-201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对二十余辆车的9组特性指标进行了客观试验。最后,分析9组指标的客观试验的结果分布可知,车辆的转向及操稳可以划分为舒适和运动两种风格,针对两种性能风格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客观指标范围。该研究解决了车辆操稳性能开发过程中常见的主观感受与客观测试相互脱节的现状,该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底盘调校工作,有利于建立品牌的转向及操稳风格的调性。
    • 陈盛钊; 郑敏毅; 凌启辉; 陈哲吾
    • 摘要: 为改善车辆动态性能,设计一种双气室液压互联悬架系统。结合结构特征建立双气室液压互联悬架模型,得到包含该模型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蛇行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将分别装有双气室、单气室的液压互联悬架与原机械悬架的整车模型在不同运动模态下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三者对车辆悬架系统刚度与阻尼特性的影响,并在时域和频域分析三者对车辆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气室液压互联悬架能显著提高车辆侧倾模态的刚度与阻尼,但对俯仰与垂向模态的刚度与阻尼影响较小;在蛇行工况下,该悬架能有效减小车辆侧倾角及其角速度与悬架动挠度,改善车辆操纵性能;在随机路面工况下,该悬架对行驶平顺性的影响很小,并能改善道路友好性。
    • 赵向阳; 吴启斌
    • 摘要: 为实现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协同优化,以某半挂牵引车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脉冲输入下座椅坐垫上方z向最大加速度、角阶跃输入下的横摆角速度振幅为目标,选取前后悬架钢板弹簧刚度、前后悬架减振器鞍座刚度以及阻尼系数为设计变量,建立目标函数并利用改进NSGA-Ⅱ遗传算法对设计变量进行寻优匹配,最后将最优参数导入ADAMS/CAR软件预先建立的整车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分析,深化遗传算法在半悬挂牵引车多目标优化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改善,并且为研究车辆的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提供一种有效的匹配办法.
    • 邓召文; 易强; 高伟; 余伟
    • 摘要: 为了提高四轮转向(4WS)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主动安全性,建立汽车二自由度四轮转向模型和系统状态方程,应用LQR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以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优化目标的四轮转向线性控制二次型最优控制模型,并基于路径跟踪策略建立预瞄驾驶员方向控制模型。基于"人-车-路"闭环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环境下对普通前轮转向、前后轮转角比例控制、LQR控制的控制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LQR控制器能够很好地改善汽车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的动态响应特性,高速控制效果最佳,基于LQR控制的4WS汽车具有更好的道路循迹能力、高速稳定性和主动安全性。
    • 秦艳分; 张典; 宋立; 王兵
    • 摘要: 研究带束层角度和三角胶高度对半钢子午线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束层角度越小,轮胎的侧偏力、最大侧偏力和侧偏刚度越大,回正力矩和回正刚度越小;三角胶高度越大,轮胎的侧偏力、侧偏刚度和回正刚度越大,回正力矩变化不大。因此轮胎的带束层角度越小、三角胶高度越大,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越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