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控制
集成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1604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2篇、会议论文90篇、专利文献1569220篇;相关期刊327种,包括农业机械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等;
相关会议86种,包括国际电动汽车学术研讨会暨中美清洁汽车联盟2015技术年会、全国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型智能矿山现场会议、2014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等;集成控制的相关文献由338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龙、张晋芳、徐东等。
集成控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69220篇
占比:99.96%
总计:1569832篇
集成控制
-研究学者
- 陈龙
- 张晋芳
- 徐东
- 樊磊
- 李刚
- 袁传义
- 孙启会
- 陈无畏
- 李坤
- 桑原清二
- 梁勇
- 甲斐川正人
- 宗长富
- 江浩斌
- 郭洪艳
- 陈虹
- 牛礼民
- 于兴军
- 刘金
- 崔志赫
- 张辉
- 蔡卫
- 丁计飞
- 乔理想
- 刘俊
- 吴石
- 岳建
- 张广利
- 张鹏飞
- 徐凯
- 徐岩
- 李曼
- 杨泗鹏
- 汪若尘
- 王健
- 王其东
- 王岩
- 王志强
- 赵万忠
- 赵又群
- 郑维
- 陈磊
- 靳超
- 韩光辉
- C·李
- C·詹金斯
- H·张
- J·阿德莱尔
- K·索纳瓦里
- M·毕朗
-
-
张建;
张康利;
王玉明;
徐天刚
-
-
摘要:
钻机司钻操作室作为整个石油钻机的控制枢纽,其集成度的高低对钻机管理维护、工作效率、工人操作强度有很大的影响,针对钻机司钻操作室集成控制问题,通过钻机司钻操作室一体化集成技术设计,采用软件+网络的数字化技术整改原分离控制的司钻操作室,制作全新的一体化集成司钻操作室。集成司钻室系统采用优化设计的集中控制台+司钻专用座椅的方案,(司钻专用座椅由集成了钻机、顶驱和机械手等设备操作控制软件的触摸屏、操作手柄和控制键盘组成,集成了的司钻操作和仪表显示)。改进的司钻控制系统,减轻了司钻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我国石油钻机的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
李胜琴;
杜鹏;
冯新园
-
-
摘要:
针对微型客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的侧翻问题,建立微型客车整车参数化模型和车辆参考模型.根据主动悬架工作原理和差动制动力学特性,分别建立主动悬架和差动制动防侧翻控制子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防侧翻集成控制策略,以横向载荷转移率为触发条件,依据车速分别实施主动悬架控制或差动制动控制,降低车辆横摆角速度及车身侧倾角,实现防侧翻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与CarSim建立集成控制系统联合仿真模型,选取鱼钩试验及角阶跃试验2种典型工况对防侧翻集成控制策略进行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防侧翻集成控制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极限工况下车辆的车身侧倾角、横摆角速度等参数值,增强微型客车的侧翻稳定性,降低侧翻发生的几率.
-
-
邓雅静
-
-
摘要:
随着空调与制冷系统朝着高效、节能、小型化与智能化发展,与空调与制冷系统直接关联的集成控制需求更加凸显,这令空调与制冷系统对阀件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近日,《电器》记者了解到,GB/T 26024-2010《空调与制冷系统阀件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已完成修订,新版国家标准GB/T 26024-2021《空调与制冷系统阀件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将于2022年7月1日实施。阀件材料新国标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目前空调与制冷系统阀件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材制造及消费市场,提高中国空调与制冷系统阀件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产品的质量水平。
-
-
邱香;
吴新宇;
陈正科;
吴晓建
-
-
摘要:
考虑控制系统面向应用时算法中的状态获取问题,基于UKF状态观测系统,对主动前轮转向与主动横向稳定杆进行操稳性及抗侧倾多目标集成控制以综合提高车辆的侧向稳定性及侧倾稳定性。建立了9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通过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构建了整车状态观测器;采用滑模控制算法,分别基于主动前轮转向系统设计了操稳性控制器、基于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设计了抗侧倾控制器以实现车身侧倾按需控制;针对轮胎垂向载荷与侧向动力学的耦合影响,采用PID控制算法动态调整前后主动横向稳定杆扭矩分配系数,实现对车辆抗侧倾与操稳性集成控制。最后,对多目标集成控制系统进行了鱼钩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集成控制器在实现车身侧倾按需控制的同时,有效改善了车辆操纵稳定性。
-
-
肖驰
-
-
摘要:
工业生产线在投入使用之前,为了保障生产线正常运行,更为了维护设备,有必要对生产线上的设备进行调试。基于现场调试设备存在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虚拟调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围绕工业生产线集成控制与虚拟调试展开分析与研究。
-
-
万腾;
席敦祥;
王文静
-
-
摘要:
汽车生产技术是决定汽车品质的关键因素,现代化的汽车加工以基本实现了全方位自动化作业,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与品质。汽车焊接的自动焊接技术是汽车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直接影响到整车品质以及使用安全性,针对现阶段汽车焊接技术及工艺情况,说明了汽车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的主要工作步骤与技术特点,并给出了汽车自动化焊接生产的集成控制技术方案。
-
-
吴硕
-
-
摘要:
结合实验室现有的铣削加工设备,搭建一个可实现自动加工的高速铣削实验台,配套开发了基于“HMI+PLC”的实验台集成控制系统。通过对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调试得出,高速铣削实验台能够在人机界面的控制下自动完成加工功能,并能够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参数实时采集分析,验证了切削加工三要素影响切削力、切削温度的理论依据。该实验台用于教学中,不仅可满足高速切削实验的需求,还能提升学生实验设备拓展改造的创新思维和机电联调的工程应用能力。
-
-
陈科
-
-
摘要:
针对燕子山矿井下综采面智能化程度低、综采作业人员多、效率低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综采面智能集成控制系统,对井下设备协同运行方案、刮板输送机智能调直方案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际应用表明,新的智能集成控制系统能够将井下综采效率提升8.1%,将井下作业人员数量降低63.75%。
-
-
段巍;
卜泳;
陈龙;
孙严;
杜兆才
-
-
摘要:
目前直升机升力系统关键部件的主要装配方式为人工吊装装配,装配精度依赖操作人员经验,并且容易出现部件损伤。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6-PUS并联机构的直升机升力系统关键部件装配集成控制技术,通过单目视觉测量和并联机构运动轨迹规划,实现了部件的空间姿态调整和对接装配,最后完成了集成控制系统的搭建和现场验证。
-
-
潘道远;
高清振;
李宽路;
李伟
-
-
摘要:
建立了车辆悬置系统与悬架系统的集成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集成控制系统。针对最优控制器加权系数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加权系数以提高集成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为验证集成控制系统采用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LQR控制策略的效果,利用Matlab进行频域和时域分析。悬架动挠度的峰值和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16.28%和19.13%。悬置动挠度的峰值和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88.37%和83.33%。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算法的LQR控制策略在改善悬架动挠度和悬置动挠度方面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
-
-
刘春光;
廖自力;
邢晓红
- 《第四届特种车辆全电化技术发展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为提高轮毂电机驱动车辆转向稳定性,提出了一种以直接横摆力矩控制为核心的集成控制方法.分别设计直接横摆力矩上层目标跟踪控制器和下层转矩协调控制器,并对下层控制器进行多层次优化设计,采用转矩预分配、最优滑转率控制分配和补偿分配相结合的多层次分配结构,实现系统层面和单个驱动轮转矩的优化分配控制,最大限度减小横摆力矩执行误差.进行低附着路面双移线行驶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集成控制器有效提高了车辆转向的稳定性,能实现对期望转向轨迹的良好跟踪.
-
-
赵健
- 《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
| 2016年
-
摘要:
通过各底盘动力学子系统的集成控制,可以使车辆性能达到综合最优,如何提高系统的集成化程度和精度是这一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充气轮胎作为轮式道路车辆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主动化与智能化对汽车底盘集成控制的研究意义重大.本项目将基于MEMS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智能轮胎引入到底盘集成控制系统,研究车体系统与车轮系统全状态非线性控制策略与算法,力图解决轮胎信息的在线获取及其在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中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
-
-
夏光
- 《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
| 2016年
-
摘要:
平衡重式叉车行驶工况复杂、工作环境恶劣,侧翻事故高发,叉车底盘系统间互相影响相互作用,为了提高叉车底盘的横向稳定性,本项目考虑各子系统间的耦合作用,进行叉车底盘系统中车架、车桥和转向等可控子系统的耦合建模及底盘横向稳定性集成控制方法研究.通过分析各子系统内和子系统间的耦合机理,建立综合反映叉车底盘系统相互关联的多自由度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子系统间耦合作用对叉车横向稳定性集成控制系统的影响,提出有效的叉车底盘系统解耦控制策略,设计出避免耦合振荡的解耦控制器;建立"侧倾分级"分层协调集成控制策略;研究设计横向稳定性集成控制器、各子系统控制器和横向稳定性新型控制执行机构.本项目为全面提升平衡重式叉车的横向稳定性和主动安全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
-
王其东
- 《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
| 2016年
-
摘要: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越来越多地同时装备在量产车型上,若不对两系统加以协调,系统间的相互干扰将可能对预期实现的总体性能带来不利的影响.本项目以基于安全边界的ESP和EPS协调控制为研究的出发点,采用ESP和EPS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法观测ESP、EPS联合协调控制中的关键车辆状态信息;依据ESP和EPS控制方式的特点,进行基于安全边界的ESP和EPS集成控制优化;搭建硬件在环驾驶员在回路仿真实验平台,开发了ESP和EPS电控子系统及集成控制器样件,并装于试验汽车上进行道路行驶试验.本项目的研究为"人-车-路"闭环系统中的ESP和EPS集成控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通过硬件在环实验、实车实验、控制器实现等方面开展的研究,为集成控制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提供新的方法与技术支撑.
-
-
韩巍;
陈行川;
郑传波;
刘译文;
孙楠
- 《2018中国油气计量技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针对流量计检定过程中面临的大量重复操作、耗时耗力等问题,将流量计检定管理系统与检定控制系统集成,开发了一套智能化流量计检定系统,把检定过程中的每个步骤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一套系统的简单操作来实现,同时介绍该成果在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的应用情况及未来改进该系统并推广应用至更多检定站点的可能性.
-
-
韩巍;
陈行川;
郑传波;
刘译文;
孙楠
- 《2018中国油气计量技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针对流量计检定过程中面临的大量重复操作、耗时耗力等问题,将流量计检定管理系统与检定控制系统集成,开发了一套智能化流量计检定系统,把检定过程中的每个步骤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一套系统的简单操作来实现,同时介绍该成果在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的应用情况及未来改进该系统并推广应用至更多检定站点的可能性.
-
-
韩巍;
陈行川;
郑传波;
刘译文;
孙楠
- 《2018中国油气计量技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针对流量计检定过程中面临的大量重复操作、耗时耗力等问题,将流量计检定管理系统与检定控制系统集成,开发了一套智能化流量计检定系统,把检定过程中的每个步骤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一套系统的简单操作来实现,同时介绍该成果在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的应用情况及未来改进该系统并推广应用至更多检定站点的可能性.
-
-
韩巍;
陈行川;
郑传波;
刘译文;
孙楠
- 《2018中国油气计量技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针对流量计检定过程中面临的大量重复操作、耗时耗力等问题,将流量计检定管理系统与检定控制系统集成,开发了一套智能化流量计检定系统,把检定过程中的每个步骤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一套系统的简单操作来实现,同时介绍该成果在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的应用情况及未来改进该系统并推广应用至更多检定站点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