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动前轮转向

主动前轮转向

主动前轮转向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9355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2007全国机械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等;主动前轮转向的相关文献由27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绍松、王国栋、崔高健等。

主动前轮转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9355 占比:99.93%

总计:119440篇

主动前轮转向—发文趋势图

主动前轮转向

-研究学者

  • 李绍松
  • 王国栋
  • 崔高健
  • 李政
  • 赵万忠
  • 于志新
  • 卢晓晖
  • 周兵
  • 张家旭
  • 张邦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毕凤荣; 孙浩轩; 张立鹏; 刘乐海; 王杰
    • 摘要: 针对4WID车辆主动安全控制,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主动前轮转向(active front steering,AFS)、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irect yaw-moment control,DYC)与驱动防滑(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ASR)集成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采用分层控制结构,其中决策层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与车辆相平面稳定判据,设计了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协调控制器,计算保持车辆稳定性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此外,基于滑移率门限值,设计了模糊PI控制器,分配AFS模块与DYC模块输入的附加横摆力矩,获得最终附加横摆力矩与附加前轮转角.执行层通过对驱动/制动力矩与前轮转角的控制,实现速度保持,滑移率控制与车辆稳定性控制功能.仿真结果表明,在高速、低附着系数路面的极限工况下,集成控制策略可实现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且综合性能优于单独控制.
    • 毛营忠; 冯智勇; 郭会茹
    • 摘要: 为使车辆能精确地跟踪理想横摆角速度,从而提高车辆路径跟踪能力,提出考虑多性能约束的主动前轮转向静态输出反馈(SOF)控制方法.由于行驶中车辆轮胎的侧偏刚度是一强非线性参数,所以将侧偏刚度作为模型的不确定性参数.基于饱和线性轮胎模型,建立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多胞型模型来对参数不确定性进行处理.针对该类不确定性系统,考虑具有区域极点配置约束与H_(∞)性能约束的鲁棒SOF控制器设计问题.给出了该类不确定系统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充分条件,并首次扩展运用一种坐标转换矩阵优化方法来迭代求解所得到的LMI条件,从而得到该类不确定性系统的鲁棒最优H_(∞)SOF控制器.MATLAB/Simulink和CarSim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SOF控制器可显著提高对期望横摆角速度的跟踪性能,改善车辆路径跟踪能力,且对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 陶欣怡; 杨军; 蒋怿霏; 颜晨龙; 杨艺
    •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侧风干扰下的主动前轮转向(AFS)汽车稳定性控制。首先建立车辆八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和受侧向横风扰动作用的侧风模型,其次分析典型工况下的车辆耦合运动状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主动转向汽车稳定性控制策略。最终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整车稳定性控制仿真平台,进行多种工况下的侧风扰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推荐的控制策略稳定性控制效果良好。
    • 邱香; 吴新宇; 陈正科; 吴晓建
    • 摘要: 考虑控制系统面向应用时算法中的状态获取问题,基于UKF状态观测系统,对主动前轮转向与主动横向稳定杆进行操稳性及抗侧倾多目标集成控制以综合提高车辆的侧向稳定性及侧倾稳定性。建立了9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通过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构建了整车状态观测器;采用滑模控制算法,分别基于主动前轮转向系统设计了操稳性控制器、基于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设计了抗侧倾控制器以实现车身侧倾按需控制;针对轮胎垂向载荷与侧向动力学的耦合影响,采用PID控制算法动态调整前后主动横向稳定杆扭矩分配系数,实现对车辆抗侧倾与操稳性集成控制。最后,对多目标集成控制系统进行了鱼钩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集成控制器在实现车身侧倾按需控制的同时,有效改善了车辆操纵稳定性。
    • 张开美; 张蕾; 董恩国
    • 摘要: 为弥补主动前轮转向对半挂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控制的不足,在线性四自由度车辆模型基础上,设计了以横摆角速度为控制目标,并基于反双曲余弦趋近律的滑模变结构原理的AFS控制器;基于TruckSim/Simulink平台搭建了半挂汽车列车的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低附着路面下的方向盘角阶跃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反双曲余弦趋近律的AFS控制器抑制了侧向加速度的大小,降低了横摆角速度的超调量,有效提高了半挂汽车列车的横向稳定性.
    • 张开美; 张蕾; 董恩国
    • 摘要: 为弥补主动前轮转向对半挂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控制的不足,在线性四自由度车辆模型基础上,设计了以横摆角速度为控制目标,并基于反双曲余弦趋近律的滑模变结构原理的AFS控制器;基于TruckSim/Simulink平台搭建了半挂汽车列车的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低附着路面下的方向盘角阶跃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反双曲余弦趋近律的AFS控制器抑制了侧向加速度的大小,降低了横摆角速度的超调量,有效提高了半挂汽车列车的横向稳定性。
    • 周国忠; 严运兵; 杨勇; 彭文典
    • 摘要: 为了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弥补主动前轮转向(AFS)在轮胎侧向力饱和的情况下对车辆稳定性控制的不足,引入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设计了基于相平面的可拓协调控制系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AFS和DYC的功能协调层,以轮胎侧偏特性线性极限和β相图稳定域边界作为依据来划分汽车行驶状态,对应于可拓集合中的经典域、可拓域和非域,运用可拓学理论求解关联度函数,并确定控制器间的协调权重;下层为主动前轮转向控制器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器,均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PID控制参数.利用Simulink与CarSim软件搭建联合仿真试验平台,选用低附单移线工况和低附阶跃转向工况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可拓协调控制策略能有效弥补单一主动前轮转向控制的不足,改善车辆对参考轨迹的跟踪效果,并能降低质心侧偏角,保证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 张家旭; 施正堂; 杨雄; 赵健
    • 摘要: 针对汽车主动前轮转向子系统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子系统的集成控制问题,基于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一种标定参数少和动态响应速度快的鲁棒集成控制器.首先,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建立包含车身侧向和横摆运动自由度的汽车动力学模型作为底盘集成控制模型.随后,基于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理论分别设计主动前轮转向控制律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律,并且通过汽车质心侧偏角相平面定义的平滑切换因子建立二者的切换规则,实现主动前轮转向子系统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子系统的平滑切换控制,并且将主动前轮转向子系统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子系统的主要工作区域分别控制在轮胎的线性区域和非线性区域.最后,结合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所提出的鲁棒集成控制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底盘集成控制器可以同时兼顾汽车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 贺启才; 蔡少康; 王康
    • 摘要: 论文以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为出发点,对带有主动前轮转向的主动避撞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搭建分层控制结构框架,上层控制器为避撞规划层,以行车安全场场强为优化指标,计算求解得到一系列行车风险最小的轨迹点并将其拟合成期望行驶轨迹;下控制器在为轨迹跟踪层,在充分考虑各种车辆动力学约束条件下,基于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对设计的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从而得到避撞所需的前轮转角,并将其作用于执行机构,以实现对避撞规划层得到的安全行驶轨迹的跟踪.最后在Car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环境下对控制算法进行测试,验证了其有效性.
    • 孔博龙; 帕孜来·马合木提; 王加健
    • 摘要: 为研究复杂环境下车辆主动前轮转向系统(active front wheel steering,AFS)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的主动前轮转向自抗扰控制(auto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方法,通过设计RBF神经网络结构采用梯度下降法达到自抗扰控制器参数整定的目的,改善ADRC参数多整定耗时且控制效果难以保持最优的不足;针对车辆AFS定传动比的不足,设计固定横摆角速度增益的理想变传动比规则.结果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ADRC策略能够较好地实现动态跟踪主动前轮转向理想横摆角速度,同时相比ADRC抗干扰量提高了25.8%,有效抑制了横摆角速度的振荡幅值.可见该方法提高了理想横摆角速度的跟踪能力,改善了车辆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