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ADAMS/Car

ADAMS/Car

ADAMS/Car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84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1篇、会议论文3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机电工程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四届汽车产品全数字化设计开发技术方法与流程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国际汽车车身开发与模具制造技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等;ADAMS/Car的相关文献由661位作者贡献,包括郑钟名、孙艳、张晓芬等。

ADAMS/Car—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1 占比:98.9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1.06%

总计:284篇

ADAMS/Car—发文趋势图

ADAMS/Car

-研究学者

  • 郑钟名
  • 孙艳
  • 张晓芬
  • 王南
  • 王长明
  • 秦东晨
  • 何杰
  • 侯献晓
  • 冯金芝
  • 刘纯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恒
    • 摘要: 为了研究产品包装件在实际运输环境下的随机振动特性,文中使用adams/car建立了车-路-包装件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构造了包装件的数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运输包装系统进行了直行加速和匀速行驶两种常见工况的仿真试验,得到了货车车厢底面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和包装件关键部位的振动响应值。在直行加速试验中,分别对晴天和雨天两种条件下的振动状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包装件关键部位在路面湿滑和车速变大的情况下,其随机振动响应均会加强。
    • 孙银银
    • 摘要: 通过分析目标车型的结构,建立车辆各子部分模型,并装配成整车仿真模型。利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Hyper Mesh建立柔性体前后悬架的下摆臂模型,并组装生成整车刚柔耦合模型。通过分析前束角和外倾角匹配值,定位灵敏度高的悬架硬点坐标并对其优化,使得前轮定位参数与侧滑量最小时的前束角与外倾角一致。将改进后的整车模型与原车型进行仿真路面试验,试验证明优化后模型驾驶员质心总加权加速度较原模型降低3%,提高了目标车型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 程金润; 朱祎杰; 秦宇晖; 解瑞雪
    • 摘要: 文章利用悬架的基本草图(前、后、侧视图),在草图中对平面硬点进行约束,布置出悬架的基本平面结构并确定各个结构的参数值以及位置。绘制悬架需要的零件并且在CATIA中进行装配,形成3D效果图。通过Solidworks将前后悬架模型参数化处理,检查在CATIA中组装的模型是否干涉,确定各个连接点是否有间隙并从中获取悬架的硬点空间坐标实现数据迁移。通过Solidworks得到的硬点坐标在Adams-car中建立模型,绘制部件形体输入悬架相关参数根据不同的运动方式添加运动副以及通讯器。将建立的虚拟样机进行仿真从后台调出仿真数据分析查看在模拟工况中悬架参数是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波动。最后将不合理的数据在Adams-insight中进行进一步优化,重新导出一套符合设计目标的硬点坐标。
    • 李琤; 张弘韬; 姜能惠
    • 摘要: 悬架综合性能和整车操纵稳定性及乘坐舒适度密切相关。针对某款国产车型的悬架综合性能验证,借助Adams/Car软件模块,建立了具有柔性稳定杆子系统的前悬架模型和具有柔性体扭力梁子系统的后悬架模型,形成刚柔耦合的整车悬架系统模型。将车轮位移和受力约束分别施加在悬架系统上,进行动力学及弹性运动学分析,得到不同特性下的车轮定位参数。仿真结果显示,仿真数值和实车K&C试验数据基本一致,悬架综合性能相比于对标车车型更加优化;同时,进一步开展稳态回转路试,从侧倾加速度、不足转向度和车厢侧倾度三个维度,验证整车路试稳态特性满足设计要求,具备良好的运动特性。
    • 郑钟名
    • 摘要: 悬架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本文在阐述悬架系统基本要求下,明确了悬架系统选型的基本原则,对某车型的悬架系统选型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利用ADAMS/CAR软件对前后悬架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提示了该车型选用悬架的性能特点,验证了此车型悬架选用的合理性,本文对汽车悬架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魏绪国
    • 摘要: 以某皮卡双横臂前悬架为研究对象,在ADAMS/Car中建立悬架动力学虚拟样机模型,并对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平行轮跳仿真分析,得出外倾角、主销后倾角及前束角车轮定位参数变化范围不合理。之后运用ADAMS/INSIGHT对不符合要求的定位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对定位参数影响较大的硬点坐标。最后通过ISIGHT平台和第二代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NSGA-II对外倾角、主销后倾角及前束角变化范围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各定位参数均达到了理想的变化范围,改善了悬架的运动学特性,证明了该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 陈子禺; 吾泽胤; 蒋佳辰; 李培庆
    • 摘要: 针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问题,以轻型乘用车整车系统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车辆在一般随机路面下车辆的乘坐性能的主客观分析,从路面激励出发,通过仿真时车辆副车架反馈的参数判断车辆运行状态,并通过改变车辆悬架前后悬架的刚度之比,得到不同速度下副车架位移参数的变化,再根据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及验证,提出一种改善优化车辆乘坐舒适性的研究方法.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可以优化乘坐体验,为汽车主动悬架的研究和乘员舒适性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 纪秀业; 侯献晓; 周鼎
    • 摘要: 基于某乘用车前期平顺性目标设定与分解,详细地介绍了其平顺性调校的方法和过程,运用主观评价手段对车辆的平顺性进行了调校,并对调校前后的参数指标建立了动力学虚拟样机.利用仿真方法展开定性验证,结果表明车辆平顺性在调校后满足前期平顺性目标,为底盘调校及悬架设计提供了较好的工程参考.
    • 邱满; 田万鹏; 王倩; 王万振
    • 摘要: 为了分析某一微型轿车的操纵稳定性,在Adams/car中建立某微型轿车多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转向盘角阶跃、稳态回转、转向盘角脉冲、蛇形仿真试验,输出主要评价参数的曲线,分析其操纵稳定性,为后续优化设计提供思路与方向.
    • 李琤
    • 摘要: 为了准确分析车辆的侧倾稳定性能,通过HyperMesh和ADAMS/Car联合仿真,建立非线性梁稳定杆子系统模型和柔性体稳定杆子系统模型.对搭建两种不同子系统模型的悬架系统,进行双轮反向激振试验.结果表明:装配有刚柔耦合的柔性体稳定杆子模型的悬架系统,在ADAMS仿真分析中,仿真数据更接近实车性能,说明刚柔耦合稳定杆模型更能准确反映车辆悬架的侧倾刚度;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稳定杆衬套的径向刚度,对提升悬架系统侧倾刚度有明显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