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本
数学文本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数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专利文献31868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大观周刊、四川教育、基础教育研究等;
数学文本的相关文献由9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彩金、吴炎锦、周松涛等。
数学文本—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868篇
占比:99.72%
总计:31956篇
数学文本
-研究学者
- 吴彩金
- 吴炎锦
- 周松涛
- 孙淑英
- 孟运红
- 张辉
- 王海侠
- 董爱丽
- 韩耀辉
- 魏琴
- 严向杰
- 佘建位
- 冯桂群
- 刘平
- 刘振萍
- 刘晓婷
- 刘艳
- 刘豹
- 吴丽金
- 周华胜
- 哈斯巴根
- 唐家玉
- 夏丹
- 左明章
- 张倩倩
- 张旻
- 张玉华
- 张素丽
- 张静
- 徐秋萍
- 折艳鹏
- 曹艳梅
- 曾宪岳
- 朱梅
- 朱美华
- 李亚民
- 李敏云
- 李新福
- 李晓红
- 李正方
- 杜宇
- 杨芳
- 林培钦
- 梁素芬
- 江琦瑛
- 沈强
- 温兴煌
- 潘学容
- 王玉英
- 王立强
-
-
沈强
-
-
摘要:
数学阅读力是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但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在数学阅读力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不能有效地根据问题对信息进行筛选,并对有用信息进行提取,不善于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文本。(2)缺乏对文本的加工能力。阅读后缺少对文本进行分析、判断、处理、提炼等方法,不能有效厘清要素关系、建构逻辑关系。(3)缺乏对结论的运用能力。学生在对信息加工之后,不能有效地将理解了的信息转换成自己可以理解的思维逻辑和意义,所形成的信息因缺乏整理而难以长久保持,也不容易提取。
-
-
杜宇;
刘晓婷
-
-
摘要:
数学阅读是从数学文本中获取意义的、积极的认知心理过程[1]。数学阅读的对象范围广泛,本文特指围绕相关数学材料或数学问题,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观念来认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能力是个体在数学阅读过程中,直接影响数学阅读速率和数学阅读任务顺利完成的复杂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对数学材料中的有用信息的提取与概括;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理解与转化.
-
-
林培钦
-
-
摘要: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没有引导学生对数学文本进行有效解读,致使学生解题能力不强、错误率较高。学生的解题常常是基于课本例题的掌握情况,稍作变式尚能模仿解答,一旦加以拓展或综合训练就手足无措。所以,数学教学要立足数学文本,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语言,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实现高效解题。
-
-
王玉英
-
-
摘要: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一般教学中的浅层学习而言的一种深层次研究学习,是基于学生的能力发展的学习。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深度学习是实现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学生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是较为有利的。数学文本知识问题化的进行,可以将原有的陈述性教学转变为独立的数学问题,再引领学生对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在现阶段,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需关注学生综合能力与高阶思维的培养,想办法开展深度学习活动。
-
-
-
-
折艳鹏
-
-
摘要:
所谓有效问题是指将数学文本知识转化为多层次、多维度的预设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驱使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手段和实现方式。有效问题作为学生学习模式的一种新路径,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空洞的文本知识,从而使僵硬的文本知识富有情趣,如春风细雨般润泽学生心灵,最终将知识内化为一种技能,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
-
-
佘建位
-
-
摘要:
学科教学下的“数学阅读理解”,是指学生结合已有数学知识,根据阅读材料中数学文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内容加以补足、解释和推演,进而解决数学问题并获得数学知识的心理过程.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不足,不仅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和考试成绩的提升,还将影响学生数学潜能的发挥.
-
-
-
陈友情
-
-
摘要: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数学文本的角度建立数学关系,依据关系收集与数学问题有关的材料,结合数学关系的要点挖掘隐含条件.掌握文本阅读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结合数学概念与文本材料找到解题的方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无法用同一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学生间存在基础水平和能力素养方面的差异,这在学生进入高中后表现得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