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局地暴雨

局地暴雨

局地暴雨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水利工程、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673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干旱气象、贵州气象、气象与环境科学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2012年全国气象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交流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局地暴雨的相关文献由42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群英、刘一玮、卞素芬等。

局地暴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 占比:18.91%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3.02%

专利文献>

论文:673 占比:78.07%

总计:862篇

局地暴雨—发文趋势图

局地暴雨

-研究学者

  • 何群英
  • 刘一玮
  • 卞素芬
  • 孙继松
  • 张文龙
  • 杨波
  • 王颖
  • 郑祚芳
  • 朱莉
  • 牛法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雷喆; 徐佳奥
    • 摘要: 通过分析ECMWF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EC细网格预报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1年9月23日霞浦县一次中尺度的对流活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本次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在傍晚形成,背风坡对MCS形成的暴雨有明显加强作用,下垫面更换形成中-β尺度涡旋使MCS持续时间更长,暴雨区域有冷空气入侵,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使得对流系统发展旺盛。
    • 范元月; 陈亮; 肖湛臻; 枚雪彬; 李洪兵; 陈鲜艳
    • 摘要: 选取2017—2020年鄂西山区10次发生在副高边缘的暴雨过程,利用传统点对点TS评分和对象检验评估GRAPES-Meso的预报性能,并对比了发生短时强降水前的环流形势场、强降水发生的水汽和不稳定等环境场。结果显示,GRAPES-Meso模式在鄂西山区降水预报偏弱,对象检验评估较传统点对点TS评分能更客观评价模式强降水的位置、形状、方向等信息。模式对集中型局地暴雨过程预报效果好于分散型局地暴雨过程;模式预报的水汽条件存在系统偏差,露点温度东高西低的整体分布预报正确,但是对十堰北部、恩施南部山区的露点温度预报均偏低2~4°C;在目标评分较高的个例中,K指数大致可以预报出十堰附近的相对大值区,但是对于发生在宜昌附近的暴雨过程,K指数预报严重偏低。GRAPES-Meso模式预报的环流形势场效果最好,在目标评分较高的个例中,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辐合中心的位置、出现强辐合的时间,可以为预报预警提供中尺度辐合区、切变线等信息。
    • 吴钲; 刘梦娟; 翟丹华; 汤剑平; 赵磊; 叶茂
    • 摘要: 利用WRF模式对2017年6月9日重庆合川区一次局地暴雨过程开展对流可分辨尺度的模拟试验,比较三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均能模拟出此次降水的主要分布特征,而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能够显著影响降水落区和强度的模拟。MYJ方案对强降水的模拟最好,能较好地模拟出降水触发的时间和位置;其次为BouLac方案,触发时间偏晚约2 h,降水落区与MYJ方案相近;YSU方案模拟的降水分布偏差较大,降水触发的位置和落区偏北。湍流混合强度是造成落区模拟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影响1.5 km高度以下风场分布改变造成此次局地强降水过程的西南涡位置,进而影响到降水的落区。基于YSU方案的湍流混合减弱试验证明了湍流混合强度与降水落区的关系。
    • 李一波
    • 摘要: 临海市陆域面积2250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靠海,是典型的“七山一水两分田”地貌,其中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1487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地面积66.1%,辖区内有括苍山区、桐峙山区、大雷山区等降雨中心,深受台汛、梅汛、局地暴雨等三大降雨因素影响,是浙江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市、区)之一。自2021年被列为全省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试点地区以来,临海市坚持“全面查、准识别、强预警、智能管”,高标准制定工作方案,全方位完善防治措施,强化数字赋能,全力筑牢安全防线,取得明显成效,“地灾智治”应用场景获评全省空间治理数字化最佳实践场景、2022年国家级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
    • 摘要: 7月25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专题会商,分析研判防汛关键期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安排部署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参加会商。7月26—27日,海河流域大部降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到大暴雨,受其影响,流域多条河流出现涨水过程。经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和有关省(直辖市)全力防范应对,城市运行未受影响,江河水情平稳,水工程运行正常。
    • 孙瑶; 崔修来; 张运芝; 牛星雅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 2.5°×2.5°资料,对2016年7月30日至8月2日辽宁局地暴雨到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辽宁上空高空槽东移加强形成低涡,低涡后部不断分裂冷空气并与副热带高压后部西南急流带来的暖湿空气相结合形成暴雨.大气不稳定能量的形成和不断积累是此次暴雨前期的特征,也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因为垂直上升运动和水汽输送的配合度较好,此次暴雨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分散性的对流单体在雷达基本反射率产品中显示明显,50~60 dBZ强回波持续出现且回波稳定少动,径向速度存在逆风区,这是产生辽宁暴雨的直接原因.
    • 马志敏; 朱莉; 连钰; 米瑞芝; 牛法宝; 王将
    • 摘要: 采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数值试验,对2012年5月24日和2015年9月27日云南两次局地暴雨过程水汽输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两次过程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强降雨及其水汽输送伴随副热带高压西伸而中断,"5.24"过程动力条件主要由天气尺度系统提供,"9.27"过程动力条件主要为地形抬升作用;②两次过程水汽源地均为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5.24"过程以西南路径水汽输送为主,输送距离较远,"9.27"过程以东南路径水汽输送为主,输送距离较短,局地特征更显著;③"9.27"过程水汽通量及最大雨量值均高于"5.24"过程,水汽通量与强降雨相关性较好,对强降雨具有一定指示意义;④两次过程水汽输送均集中在600 hPa以下层,以经向偏南水汽输送为主,水汽输送增强时间较强降雨开始时间提前48~72 h;⑤数值模拟结果与常规分析一致,同时可显示水汽垂直输送特征,低层以偏南路径为主,中层西南路径增多,中层以上出现偏西路径,存在沿西风带来自印度半岛及青藏高原的水汽贡献.
    • 马志敏; 朱莉; 连钰; 米瑞芝; 牛法宝; 王将
    • 摘要: 采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数值试验,对2012年5月24日和2015年9月27日云南两次局地暴雨过程水汽输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两次过程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强降雨及其水汽输送伴随副热带高压西伸而中断,“5.24”过程动力条件主要由天气尺度系统提供,“9.27”过程动力条件主要为地形抬升作用;②两次过程水汽源地均为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5.24”过程以西南路径水汽输送为主,输送距离较远,“9.27”过程以东南路径水汽输送为主,输送距离较短,局地特征更显著;③“9.27”过程水汽通量及最大雨量值均高于“5.24”过程,水汽通量与强降雨相关性较好,对强降雨具有一定指示意义;④两次过程水汽输送均集中在600 hPa以下层,以经向偏南水汽输送为主,水汽输送增强时间较强降雨开始时间提前48~72 h;⑤数值模拟结果与常规分析一致,同时可显示水汽垂直输送特征,低层以偏南路径为主,中层西南路径增多,中层以上出现偏西路径,存在沿西风带来自印度半岛及青藏高原的水汽贡献。
    • 霍志丽; 孟雪峰; 仲夏; 马素艳; 姜雨蒙
    • 摘要: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2016年7月7—9日内蒙古河套地区一次局地性暴雨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局地暴雨天气形势极为少见,发生在500 hPa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稳定形势下,小槽引导冷空气侵入内蒙古河套地区。具有范围较小、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的特征。(2)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强辐散区,在河套地区暴雨区上空形成强烈的抽吸作用,是本次暴雨形成的主要动力条件,对流层低层没有明显的辐合系统形成。(3)暴雨区上升运动出现在750 hPa以上直至300 hPa,最强中心在600 hPa层,在750 hPa以下表现为较弱的下沉气流,与典型的内蒙古暴雨有所不同。(4)暴雨区整层水汽条件充沛,水汽输送条件好,具备高能量,200~850 hPa风垂直切变达到50~60 m·s^(-1),有利于对流发展。(5)强降水集中出现在云系左侧,与上升运动进入高层后云系向高空急流一侧扩展相关。雷达反射率回波呈现块状,移动缓慢,回波强度维持,持续性降水特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