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物理量诊断

物理量诊断

物理量诊断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8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62篇、专利文献166298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浙江气象、山西气象、广东气象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广西省气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2013年全国卫星应用技术交流会暨卫星天气应用平台技术研讨会等;物理量诊断的相关文献由51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云泉、李赛声、孙欣等。

物理量诊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6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66298 占比:99.88%

总计:166496篇

物理量诊断—发文趋势图

物理量诊断

-研究学者

  • 李云泉
  • 李赛声
  • 孙欣
  • 尚可政
  • 旦增冉珍
  • 李新华
  • 李海军
  • 杨青
  • 梁宝荣
  • 梁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源; 刘长成; 陈晨; 祝玉梅
    • 摘要: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对2021年7月17-20日齐齐哈尔地区发生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齐齐哈尔地区这次大暴雨过程主要由来自贝加尔湖冷空气与前期暖湿空气交汇导致。齐齐哈尔受到来自贝加尔湖的干冷空气入侵,高空槽东移加深,配合地面低压,850 hPa相对湿度>90%,850 hPa以下为低层辐合,500 hPa以上为辐散,但强度较弱。在500 hPa以下,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减小,为对流性不稳定的形势,有利于暴雨天气的产生。
    • 雷喆; 徐佳奥
    • 摘要: 通过分析ECMWF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EC细网格预报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1年9月23日霞浦县一次中尺度的对流活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本次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在傍晚形成,背风坡对MCS形成的暴雨有明显加强作用,下垫面更换形成中-β尺度涡旋使MCS持续时间更长,暴雨区域有冷空气入侵,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使得对流系统发展旺盛。
    • 曹耘畅
    • 摘要: 本文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深圳市2021年5月31日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导致本次暴雨的中尺度天气系统是低层850 hPa切变线,其南侧的西南风带将大量水汽输送至暴雨区,同时暴雨落区、降水量突增发生时间与切边线移动及偏南大风带前端的位置配合较好。2) 本次暴雨水汽来源主要为南海区域和北部湾,水汽辐合带自南向北传播,暴雨发生前深圳上空较强的水汽辐合区,为此次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供应。3) 本次暴雨的动力结构表现为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符合抽吸原理,加强了垂直上升运动强度,因此垂直运动可以作为深圳今后暴雨预报的提前指示量。
    • 刘淇淇; 郭立平; 黄浩杰
    • 摘要: 利用中国气象局中国国家级地面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京津冀两次深厚涡旋系统造成的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物理量条件。结果表明:(1)两次暴雨过程高低空均为深厚涡旋系统沿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方向东移北上,但2016年暴雨过程影响的深厚涡旋系统为西南涡减弱消散后形成的新生华北气旋,2021年暴雨过程为西南涡直接沿太行山东移北上。(2)2016年过程的水汽输送更旺盛,配合更好的水汽辐合条件产生暴雨。(3)两次暴雨过程的不稳定能量高,配合上升运动将低层的水汽和能量向高层输送,高温高湿条件下触发对流,造成雨强较大的短时强降水。(4)两次暴雨过程均受地形影响,雨带走向与太行山和燕山基本一致,但2016年暴雨过程降雨量最大区域位于太行山“喇叭形”山谷及其附近,雨带更加偏西,过程降水量更大,2021年暴雨过程最大雨量分布在沿太行山外围。
    • 邓凯; 罗金芳; 周婷; 姜敏
    • 摘要: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FY4卫星红外云图、雷达回波、EC细网格和GRAPES_GFS模式(0.25°×0.25°)客观分析资料,对2021年8月12日孝感市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系统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孝感市大暴雨过程,是在盛夏期副高的一个南北摆动过程中,在较强盛的副高北部边缘之下,中低层暖式切变线、切变线北侧低层偏东风急流发展与南侧的西南风加强、弱冷空气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该次大暴雨天气是由一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生发展移动造成的,在红外卫星云图上中尺度对流系统经历了发展阶段、成熟阶段、移动阶段3个阶段,其发源于鄂西北东部至鄂东北西部,成熟于鄂西北东部至鄂东北中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东移南压影响孝感市,导致孝感市强降水发生。孝感市短时强降水是涡旋状回波团东南端的一弓形指状β中尺度对流强回波造成的,水平尺度约40×15 km^(2),回波最强处达50 dBz;在涡旋状回波团内部不断有中尺度气旋产生,强回波质心较低,表现为暖云主导型对流降水,具有热带降水型特征。在中低层暖式切变线上生成发展移动的从地面到低层的深厚的中尺度低涡(中气旋),是此次孝感市大暴雨过程的最主要中尺度天气系统,一般出现在中尺度暴雨的干线(露点锋),在该次大暴雨过程中没有明显反映。
    • 童翘宇; 史珺; 孙碧莹
    • 摘要: 对2021年8月23日天津雷雨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流型配置、物理量诊断、卫星云图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槽东移与低空切变线密切配合下产生的,强盛的上升运动、不稳定层结能量的释放与中低层充沛的水汽为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 靳婷
    • 摘要: 2018年初驻马店出现致灾大暴雪,交通、电力、通信系统及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灾害。利用实况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NECP 1°×1°再分析等,对发生在驻马店地区的大暴雪过程进行了环流背景分析、物理量诊断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降雪过程出现在东北横槽携冷空气南下的背景下,低空急流和切变线是大暴雪的触发机制,强降雪的时段主要发生在整层可降水量峰值内的12 h内。
    • 隋亚男; 闫敏慧; 董方有
    • 摘要: 利用实况气象资料,研究了 1961-2010年黑龙江省暴雨时空分布特征,运用"配料法"结合实况物理量场资料,分别从上升强迫、不稳定条件、水汽和降水效率三个方面选取15种物理量,作为诊断成分,定义一个新的暴雨指数R,在R中若存在8个或以上物理量的阈值满足条件,即可确定为极易出现暴雨的天气,对于是否有利于暴雨的产生条件进行初步判断.结果表明,黑龙江的暴雨日数变化总体呈波动状态,且起伏明显.暴雨主要出现在夏季中期(7月、8月),常出现在黑龙江省中部和南部地区.与暴雨存在明显相关性的物理量有水汽通量散度、K指数、相对湿度、散度、假相当位温等,其指标对于暴雨预报有较好指示性.4次典型暴雨过程满足R的阈值数均大于8,表明R指数的定义对于暴雨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 赵华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运城市2019年9月的一次长达11 d的秋季长连阴雨过程.结果表明:运城市2019年9月这次连阴雨具有时间长、雨量大、范围广、局部地区伴有暴雨的特点.500 hPa冷空气扩散南下与副高外围暖湿气流交汇,是造成此次连阴雨的直接原因;700 hPa的西南急流与850 hPa的偏东气流在山西南部辐合为此次连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物理量诊断分析,连阴雨期间,垂直速度场上有持续的上升运动;700 hPa水汽通量场上在河套西南部有明显湿舌,将孟加拉湾水汽输送至运城;20日后副高南退到长江以北,运城高空转为西北气流,此次连阴雨过程结束.
    • 旦增冉珍; 余燕群; 奚凤; 次仁拉姆; 卓玛
    • 摘要: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地面降水资料以及卫星TBB资料,对2020年5月20—21日西藏强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以及其中尺度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此次西藏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中中高纬地区为两槽一脊型,巴尔喀什湖附近有低槽不断分裂冷空气南下上高原,500 hPa上的高原槽是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孟加拉湾热带风暴"安攀"登陆后外围云系不断上高原,为降雨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2)降雨期间,500 hPa相对湿度≥90%的高湿区明显,强的垂直速度上升中心-1 Pa/s为降雨天气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从200 hPa和500 hPa风场分析,高低空急流的配置,是南部出现强降水的主要动力条件;(3)卫星云图TBB分布:反映出降雨期间有中小尺度系统配合,孟加拉湾风暴"安攀"最强云团中心最大TBB值达-80°C,强降水期间日喀则南部、山南南部和林芝南部最强对流云团的云顶亮温为-60°C左右,对流云团的生成为短时强降水提供了中尺度系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