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TBB

TBB

TBB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19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8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高原山地气象研究、山东气象、干旱气象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011年业务运行与气象服务技术交流会、第十四届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等;TBB的相关文献由541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庆森、罗喜平、孙风娟等。

TBB—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75.8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2.28%

专利文献>

论文:48 占比:21.92%

总计:219篇

TBB—发文趋势图

TBB

-研究学者

  • 孟庆森
  • 罗喜平
  • 孙风娟
  • 王兴菊
  • 吴哲红
  • 回俊博
  • 奚凤
  • 杨群
  • 莫世军
  • 刘向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妮; 方鹏; 蒙军; 何莉阳; 吴哲红
    • 摘要: 利用FNL 1°×1°再分析资料、FY-2F卫星TBB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9年5月24—26日发生在贵州的1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暴雨过程地面维持热低压影响,无冷空气影响,是典型的暖区暴雨;高空槽和中低层切变线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天气尺度背景,地面辐合线是触发对流的重要因子;暴雨发生前大气呈现动力和热力不稳定的结构特征;24日夜间地面辐合线在贵州中部地区稳定维持,触发中β尺度对流单体生成,并发展形成中α尺度系统,对流发展旺盛,伸展高度较高,影响范围广。25日夜间辐合线移动较快,触发的中β尺度对流单体组织性较弱,没有形成中α尺度系统,造成的暴雨局地性强;暴雨与水汽通量散度梯度的大值区、TBB≤-52°C的冷云区和TBB梯度大值区对应较好,TBB≤-65°C的区域有利于大暴雨产生。
    • 马玉花; 李泽祥; 周措毛; 黄福寿
    • 摘要: 2021年6月16—19日青海省南部牧区连续出现强对流天气,以19日强度最强。文章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资料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上亚洲中高纬地区为两槽一脊型环流形势,前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584线携带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到达果洛;18—19日,584线南压,且北部地区有短波槽下滑,引导冷空气南下,果洛上空形成上冷下暖不稳定形势,低层辐合线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连续2 d出现强对流天气;环境参数中的CAPE值和垂直风切变大小与对流性天气强弱有很好对应,TBB演变能清晰反映中尺度系统对流发展的旺盛程度,中尺度云团在果洛中南部生成且移速缓慢,维持时间较长,强降水在TBB梯度最大区域产生。
    • 王清平
    • 摘要: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地面探测、新疆区域加密自动站、FY4A卫星TBB、乌鲁木齐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22年6月30日夜间发生于乌鲁木齐机场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进行研究,着重分析雷暴大风天气的环流形势、β中尺度MCS特征发展演变的卫星、雷达特征。结果表明:1) 此次雷暴大风天气是在高空西西伯利亚低涡底部偏西气流分裂的短波槽东移、高层处于西南急流出口区右侧的辐散区、低层切变线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面温度持续升高为强对流的发生提供较好的不稳定能量和不稳定层结。2) 多个γ尺度对流云团在发展过程中合并加强生成β中尺度对流云团并逐渐东移影响机场及乌鲁木齐市区。对流发展至鼎盛时期MCS的长轴达300 km,短轴近100 km,较强的MCS中尺度系统造成沿天山一带出现雷暴大风天气。3) 雷达图中可以明显看到强回波云团在发展过程中,在其移动方向前方不断激发新的回波云团发展并加强,多个强回波云团簇合并且发展加强形成成片的强对流回波,造成大范围、长时间雷暴大风天气。4) 地面风场辐合线的存在有利于两个对流云团发展加强,促使地面风进一步加强,有较强正反馈作用。
    • 曾妮; 方鹏; 何莉阳; 刘思洋; 王兴菊
    • 摘要: 利用FNL 1°×1°再分析资料、FY-2F卫星TBB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0年9月14日发生在贵州安顺的1次罕见秋季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东退,引导短波槽东移和低涡切变线南压,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尺度背景条件;强水汽辐合中心稳定维持在安顺,暴雨中心与水汽辐合中心相对应;暴雨区上空低层暖平流和中层冷平流的叠加,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为能量和潜热的释放提供有利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在生成阶段发展迅速,成熟以后减弱缓慢,并在安顺上空稳定少动,是导致全市范围出现暴雨到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且暴雨区与TBB≤55°C的区域对应较好;在对流云团生成的区域,其水汽、能量和抬升条件均较好,在对流云团东移影响的区域,大气层结不稳定,湿层深厚,但能量条件较差,导致此次暴雨过程的对流性不是很强,在降水最强时段,小时雨强大多在20~40 mm·h^(-1)之间。
    • 蒙军; 徐良军; 李启芬; 邓世有; 金凡琦
    • 摘要: 该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逐小时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等对安顺2019年6月5-11日和9月5-10日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6月5-11日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于两高之间不断有短波槽东移造成的,9月5-10日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于副高稳定少动,西南涡在副高外围稳定维持较造成的;②垂直螺旋度垂直积分越大越有利于产生强的短时强降雨,垂直螺旋度强中心发展高度越高越有利于短时强降雨持续不断的产生;③水汽垂直螺旋度在这2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中对短时强降雨的发生和降雨强度有很好的指示,水汽垂直螺旋度在短时强降雨出现前6 h出现增大,且中心值越大短时强降雨强度越强,在短时强降雨发生期间迅速减小;④6月5-11日天气过程中,质量垂直螺旋度值增大-减小得越多,出现的短时强降雨强度越强。
    • 张俊兰; 施俊杰; 李伟; 罗婧文; 魏娟娟
    • 摘要: 乌鲁木齐暴雪在天山北坡暴雪天气中强度更强、频次更高,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文选取近些年来乌鲁木齐最强的3场暴雪天气过程,就大尺度环流形势、高低空天气系统配置和中尺度天气系统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乌鲁木齐暴雪出现在经向环流转纬向或环流经向度减弱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主导系统欧洲高压脊东南衰退过程中乌拉尔山低槽东南下,均存在南支低值系统配合,暴雪均出现在500 hPa槽前西南急流前部、700~850 hPa西北急流前部和300 hPa高空急流右侧的风速辐合区内,给出暴雪环流形势和高低空天气系统的三维空间结构和天气模型.乌鲁木齐暴雪天气发生时雷达回波图像显示,中低层均有风场辐合,回波强度和中低层风场辐合越强,回波顶高越高,降雪强度越大.3场暴雪均出现在卫星云图中尺度云团边缘云顶黑体亮温TBB等值线梯度最大处附近,TBB等值线梯度越大,降雪越强.最强降雪发生前的4~6 h,中低层4000 m以下上升运动明显增强,700 hPa以下低层上升运动增强可作为强降雪出现的预示指标.
    • 旦增冉珍; 余燕群; 奚凤; 次仁拉姆; 卓玛
    • 摘要: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地面降水资料以及卫星TBB资料,对2020年5月20—21日西藏强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以及其中尺度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此次西藏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中中高纬地区为两槽一脊型,巴尔喀什湖附近有低槽不断分裂冷空气南下上高原,500 hPa上的高原槽是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孟加拉湾热带风暴"安攀"登陆后外围云系不断上高原,为降雨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2)降雨期间,500 hPa相对湿度≥90%的高湿区明显,强的垂直速度上升中心-1 Pa/s为降雨天气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从200 hPa和500 hPa风场分析,高低空急流的配置,是南部出现强降水的主要动力条件;(3)卫星云图TBB分布:反映出降雨期间有中小尺度系统配合,孟加拉湾风暴"安攀"最强云团中心最大TBB值达-80°C,强降水期间日喀则南部、山南南部和林芝南部最强对流云团的云顶亮温为-60°C左右,对流云团的生成为短时强降水提供了中尺度系统.
    • 陈华凯; 吕伟绮; 王逸鹏
    • 摘要: 利用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FY-2G卫星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及雷达资料对2019年11月2—3日发生在山东的强雷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强雷暴过程是高空槽东移,中高层干冷空气入侵和地面辐合线抬升触发低层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的,这种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特征,有利于雷暴发生发展。②850 hPa和500 hPa温差是秋季强雷暴生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当T 850-T 500≥26°C时,对雷暴发生十分有利;θse水平分布中高能舌的位置跟强雷暴发生的区域对应较好。③秋季强对流发生时对流云团高度较夏季偏低,TBB值较夏季偏高,此次雷暴过程发生时云顶温度TBB在-22~-32°C,强雷暴主要位于冷云盖前方TBB梯度大值区域内。④雷达回波中心反射率因子在45 dBz以上,1.5~5 km存在非常强的垂直风切变,对秋季雷暴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 罗金芳; 魏杰平
    • 摘要: 利用NCEP提供的逐6h高分辨率GDAS/FNL0.25°×0.25°再分析资料、FY-2F卫星TBB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站雨量资料,对2019年5月25日湖北低涡暴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发生在湖北东南部,由两个强降水时段造成,前一时段是暖区中伴有西南急流的分散性强降水,后一个时段影响系统是高空低槽、低涡,上下层结构比较垂直,提供较好的动力条件,低空急流加强,水汽充沛,水汽辐合增强,后一阶段降水更强;地面的弱冷空气、偏南气流的辐合可能是触发前一时段对流的原因之一,暖中心抬升了仙桃站附近的地表行星边界层高度,地面偏南风受到弱的强迫抬升,可能也是触发条件之一;边界层水汽辐合、不稳定层结等强降水有利条件位于湖北东南部.TBB<-60°C低值区或冷云顶右后侧-52°C<TBB<-32°C梯度较大处对强降水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 陈华凯; 吕伟绮; 王逸鹏
    • 摘要: 利用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FY-2G卫星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及雷达资料对2019年11月2-3日发生在山东的强雷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强雷暴过程是高空槽东移,中高层干冷空气入侵和地面辐合线抬升触发低层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的,这种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特征,有利于雷暴发生发展.②850 hPa和500 hPa温差是秋季强雷暴生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当T850-T500≥26°C时,对雷暴发生十分有利;θse水平分布中高能舌的位置跟强雷暴发生的区域对应较好.③秋季强对流发生时对流云团高度较夏季偏低,TBB值较夏季偏高,此次雷暴过程发生时云顶温度TBB在-22~-32°C,强雷暴主要位于冷云盖前方TBB梯度大值区域内.④雷达回波中心反射率因子在45 dBz以上,1.5~5 km存在非常强的垂直风切变,对秋季雷暴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