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审美形式

审美形式

审美形式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6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300篇;相关期刊284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社会科学辑刊、文史哲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3年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学术论坛、2012第六届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等;审美形式的相关文献由34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晓莲、徐文泽、仲呈祥等。

审美形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5 占比:4.1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8300 占比:95.82%

总计:8662篇

审美形式—发文趋势图

审美形式

-研究学者

  • 杨晓莲
  • 徐文泽
  • 仲呈祥
  • 蒲晓彬
  • 于泽
  • 余媛
  • 刘再复
  • 刘廷富
  • 刘志中
  • 周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明; 顾茂
    • 摘要: 欧普艺术起源于1955年的法国艺术运动,在随后的发展中因受到波普设计运动的冲击而低迷。近几年酸性设计兴起,它看似是一种崭新的设计风格,然而却是以欧普艺术理念为主的风格“复苏”,同时具有面向未来、颠覆传统和超越现实的精神特质。笔者通过研究欧普艺术的风格理念和历史嬗变,并结合相关文献和案例进一步探讨了受欧普艺术影响的酸性设计中的字体设计、色彩搭配及质感呈现。
    • 罗松涛; 陈科宇
    • 摘要: 阿多诺将非同一性哲学思想贯穿于其批判物化现实的美学理论中。在突破观念论美学、考察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时,他着重阐释了真理性内容与哲学、抽象同一性与具体非同一性的关系问题,并表明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不同于哲学认识论所追求的形而上学真理。在批判介入艺术直接性的同时,阿多诺认为艺术能够通过模仿相对独立地介入社会,这是艺术获得真理性内容的前提。借助审美形式这一中介,阿多诺思考了艺术作品克服物化现实的可能性,并基于艺术与社会的非同一性关系,赋予艺术作品一种解放意图。
    • 马红; 江圆
    • 摘要: 通过对里湖乡白裤瑶服饰图案进行元素采集、类型整理及寓意提取,从色彩、元素、形式三个角度出发,依据现代形式美法则分析白裤瑶服饰图案的艺术表现形式,探究其服饰文化意蕴以及展现形式美的表现手法。白裤瑶服饰图案运用点、线、面基本元素和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动态与静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搭配对比统一、美观和谐的色彩,充分展现出当代形式美法则的基本理念及本族人民的审美形式和艺术表现方式。当今世界的多元化使传统民族服饰的绘制工艺和审美文化遭受冲击,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努力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 丁同芳; 卢长娥
    • 摘要: 《理想国》蕴含着重要的美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更好地实施美育具有重要价值。首先,柏拉图在书中提出“形式之美”与“内容之美”的概念,创造性地将美的事物与美自身作出有效区分。其次,《理想国》的写作方式与语言特点具有巴赫金所言的“复调式”特征,本身就具有美的内涵,具体表现在充满设计感、流动感的对话体中。最后,柏拉图论述美、善与真及它们之间的恰当关系,认为只有拥有了善,即实现了灵魂转向,才具备了认识美自身与美的事物的能力。运用词频分析方法,挖掘文本语词的美,具体呈现柏拉图美育意图,提出学校实施美育应当学习和借鉴古老的美育智慧,将柏拉图美育思想与学校美育实践有效融合,达到高质量学校美育的目的。
    • 齐志辉; 王培时
    • 摘要: 到目前为止,黄家康执导的动画电影为数不多,仅有《白蛇:缘起》与《白蛇2:青蛇劫起》两部,但其足以代表国产动画在新时期的一种积极转型逻辑。即既对本土的传统文化资源有充分的开掘,同时又对现代价值观有自觉体现,对世界先进的动画工业生产方式有着主动的接纳;在凸显和重复个性化、商业化的审美形式喜好,如多元文本、奇观影像等的同时,又全面表露自己的民族身份,迎合民族审美,贴近民族记忆。
    • 姜寿田
    • 摘要: 中国书法是这样一门艺术,它表现为审美形式,但却内蕴深厚泛化的哲理--形上哲学与自然之道。因而它并不仅仅体现为纯粹的形式,而且是内容积淀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意味则表现为气韵、神采、风骨、妙、逸等本土书法特有的美学范畴与审美意蕴。它是人物品藻的美,是自然的人化。“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美感。”
    • 姜寿田
    • 摘要: 中国书法是这样一门艺术,它表现为审美形式,但却内蕴深厚泛化的哲理——形上哲学与自然之道。因而它并不仅仅体现为纯粹的形式,而是内容积淀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一意味则表现为气韵、神采、风骨、妙、逸等本土书法特有的美学范畴与审美意蕴。它是人物品藻的美,是自然的人化。“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美感。”(宗白华《美学散步》)
    • 余祖坤
    • 摘要: 提起古代文章的声调,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骈文.但实际上,古文亦不能无声调,只不过它没有骈文那样严格、固定的规范而显得更为自由.历代优秀的古文家在创作中都非常讲究声调,清代桐城派更是从理论上总结了古文声调的文体意义.不过,他们没有系统说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通过梳理可知,古人大多注重通过"养气"和"行气"以实现自然优美的声音效果,这是古文区别于骈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但强调"行气"的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否定具体的调声之法.具体说来,古文主要是通过句式的伸缩变化和笔法的综合搭配来实现其声调美的,而这又往往和炼字尤其是虚字的妙用结合在一起;此外,古文也偶尔通过押韵来新人耳目,但这并不是古文声调表现的常法和定则.古文声调的这些具体实现方式,其实也是当代研究者将古文声调分析落到实处,从而避免笼统和空泛的具体途径.
    • 赵雅妮
    • 摘要: 21世纪以来,民间童谣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及介入路径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以文艺学知识与视角为主导的童谣的文学性特质与诗化的审美形式分析,以语言学知识与视角为主导的童谣的方言色彩及语料学价值研究,以民俗文化学知识与视角为主导的地方性文化知识与民族经验的解码,以教育学知识与视角为主导的关于童谣的教育价值的探究.对这些研究视角与路径进行辨析,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民间童谣的研究工作.
    • 仲呈祥
    • 摘要: 以电视剧审美形式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在当代对人类艺术的一种独特贡献,也是世界荧屏上一道独具魅力的灿烂景观。在当下纪念百年党史、学习百年党史的热潮中,中国荧屏播出了一批以电视剧审美形式表现百年党史、为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画像、立传、明德"的精品力作,相映生辉,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能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