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
麻醉医生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2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7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19631篇;相关期刊226种,包括中国医院院长、麻醉与监护论坛、实用医技杂志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十四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全国手术部(室)、消毒供应中心(室)规范管理与感染控制学术研讨会、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国际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麻醉医生的相关文献由73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军、张永洪、王古岩等。
麻醉医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631篇
占比:98.05%
总计:20022篇
麻醉医生
-研究学者
- 李军
- 张永洪
- 王古岩
- 任晓风
- 何玲
- 余奇劲
- 刘冬华
- 张宗旺
- 张铁铮
- 徐美英
- 文竹
- 杜娟
- 杨春玲
- 熊利泽
- 薄三郎
- 闫华
- 丁彬
- 于布为
- 伦晓钦
- 余柳琼
- 侯立朝
- 关守丽
- 刘冬梅
- 刘国凯
- 周青山
- 唐晓凤
- 孙广平
- 孙涛
- 孙涛1
- 孙秀英
- 孙绪德
- 常业恬
- 康焕菊
- 张先杰
- 张新庆
- 张淑娥
- 张淑娥1
- 张玲
- 彭章敬
- 徐铭军
- 曹德品
- 曹德品1
- 曹苏
- 李传英
- 李文玉
- 李文玉1
- 李福军
- 李福军2
- 李秀莉
- 李霞
-
-
郭巧;
李晓霞;
舒仕瑜;
赖增燕;
安丹;
颜其松
-
-
摘要:
麻醉医生需要能够在跨专业医疗团队(IHTs)中进行协作。本文讨论了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如何促进IHTs的有效性。运用文化历史活动理论(CHAT),认为麻醉科住院医师不仅受益于领导能力的培养,还受益于跟随技能的培养。此外,需要IHTs合作者在领导者和追随者角色之间流畅地切换,以促进患者麻醉管理,这种流畅性对于协作式工作必不可少。IHTs合作的动态层面,需要专业人士既是有效的领导者又是追随者。本文提出了对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跨专业医疗团队能力培养的新看法,即认识到领导者和追随者是如何共同创造领导团队的。
-
-
徐书贤
-
-
摘要:
他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以精湛医术护佑百姓健康,以高尚医德诠释大医精诚,以卓越见识助力医院发展,赢得了患者口碑,用医者担当践行初心。那年,8岁的小妹突然发烧腹痛,父母背着妹妹步行5个小时,赶到了县城医院。然而,保守治疗1周后,妹妹还是走了。"现在回想起来,应该不是什么很严重的病,大约是阑尾炎、腹膜炎之类的,但那时候没有好的外科医生、麻醉医生,也没有很好的治疗经验……如果在现在这种医疗条件下,动手术肯定是没问题的。"他回忆说。
-
-
杜英杰;
张新庆;
王古岩
-
-
摘要:
2017年8月1日~9月30日,在全国45家医院进行了电子问卷调查,旨在从医方角度调研麻醉科医患关系的现状。结果显示在导致医患沟通不畅的原因中除客观因素(病情复杂及疗效不确定)之外,麻醉科医务人员对患者防备心理过重位列首位(37.8%),其次为沟通时间不够(33.4%)、沟通意识缺乏(29.2%)以及沟通能力不足(28.3%),由此可见如今麻醉科医患沟通问题比较突出。建议麻醉科医生通过转变医疗观念,强化沟通意识;掌握语言工具,提高沟通技能;积极向患者科普麻醉学科的进展和局限等综合措施,逐渐改善麻醉科医患沟通现状。
-
-
林拳平;
林婷婷;
叶素芳
-
-
摘要:
标准手术体位是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根据生理学和解剖学知识选择正确的体位设备和用品,并共同确认和执行,充分显露术野,确保患者安全与舒适.手术室每天都有较多手术患者需要安置90°侧卧手术体位.在体位安置过程中,护士不可避免地会增加负重和弯腰扭转的操作,而手术室护士多数为女性,本身力量薄弱,重复负重和弯腰扭转操作增加了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RMSDs)发生的风险.
-
-
官焕焕
-
-
摘要:
“医生,我刚才睡得好香啊,是我这辈子睡得最香的一次。”从全身麻醉苏醒过来的小敏(化名)开心地告诉身边的麻醉医生,她感觉麻醉后就像睡着了一样。与小敏相比,小文(化名)在麻醉前就显得忧心忡忡:“医生,做了全麻之后我会不会变傻?听说全麻会使记性变差,是真的吗?”
-
-
姜祎(综述);
曲音音(审校)
-
-
摘要:
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下,心胸外科微创手术广泛开展。各类外科手术切口中,胸廓切口是最痛苦的,微创心胸外科手术包括各种小切口开胸直视手术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切口常在胸廓肋间,术后疼痛主要由切口处肋间神经损伤引起,术后胸腔引流管摩擦胸膜、皮肤创口、肋间肌肉或韧带拉伤也会引起疼痛不适,影响患者康复,围术期疼痛管理对麻醉医生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1]。
-
-
李莹
-
-
摘要:
随着舒适化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具体,麻醉技术早已不单纯应用于手术室内,也越来越多地为手术室外的多种诊疗活动提供服务。但手术室外麻醉患者不完善的术前检查以及工作场地和麻醉设备的限制,使得其相对于手术室内麻醉而言,麻醉风险更高,对麻醉医生的技术要求也更高;且同等的工作量,耗费的人力和精力更多。
-
-
-
-
摘要:
眼科麻醉的主要任务是为患者提供适当的镇静和充分的镇痛,保持眼位处于正位,避免患者在精细手术过程中的眼球运动或体动,使眼科医生获得良好的手术操作条件,患者能够获得舒适的麻醉手术体验。由于眼科手术操作使得麻醉医生远离患者的气道,采用声门上气道工具下的机械通气模式,使用短效的静脉麻醉药物或吸入麻醉药物,在手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让患者在愉悦中安全苏醒。
-
-
-
-
摘要:
新辅助化疗是在应用局部治疗方法(手术或放疗)前,为使肿块缩小、尽早杀灭肿瘤细胞所实施的全身化疗。但新辅助化疗药物可以对心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动脉高压、心肌功能障碍,甚至心力衰竭,现已成为后续肿瘤手术围术期重要的危险因素,可能会影响手术进行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麻醉医生在围术期对肿瘤心脏病患者进行相关的评估、积极的预防及处理尤为重要。
-
-
肖晗
-
-
摘要:
目的 探讨麻醉医生督导、麻醉护士为基础的疼痛管理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麻醉医生督导、麻醉护士为基础的疼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睡眠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4h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8h VAS评分为(1.43±0.47)分,低于对照组的(1.91±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h内和48h内睡眠时间为(7.73±1.18)h、(16.25±2.82)h,均长于对照组的(6.85±1.24)h、(14.19±2.7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初次下床活动及排气时间为(11.65±3.13)h、(26.48±4.72)h,均短于对照组的(14.58±3.37)h、(29.35±5.0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医生督导、麻醉护士为基础的疼痛管理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睡眠,加快患者恢复进程.
-
-
-
王高翔;
孙绪德
- 《第十四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
| 2014年
-
摘要:
介绍本科室在麻醉医生继续教育工作中的新模式.利用本科室人才、科研、技术优势,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临床麻醉医生,通过临床授课、病例讨论、定期学术活动、举办高级培训班等形式,结合临床实践,使受训医生能系统的掌握麻醉专业理论、熟悉或掌握专业基本操作、了解学科技术前沿.新模式的实践能使受训医生能在较短时间内业务水平明显提高,继续教育新模式效果显著.
-
-
沈晶晶
- 《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12年
-
摘要:
手术室因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特定的工作性质,要求护理工作的协调性、配合性极强.手术病人的安全保障既与手术者有关,也与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的互相配合息息相关.手术室护士不仅仅是配合手术,在麻醉的过程中还担负着大量配合工作,因此手术室护理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麻醉仪器设备日趋增加及麻醉药品的不断更新,同时各科手术技术不断发展,复杂手术日益增多,麻醉中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配合好麻醉医生的工作,这就给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作为手术室巡回护士,不仅要求能很好地配合手术的完成,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娴熟的技术及敏捷的应急能力,对各种监测、抢救设备使用熟练,对镇静剂、肌松剂、镇痛剂和抢救药的药理有很好掌握,能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切实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同时,麻醉护理措施应严格参照相关制度执行,如术前访视制度、患者交接制度、输血核对制度、麻醉用药核对制度等,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消除麻醉发生差错事故的隐患,促进麻醉工作顺利开展。
-
-
黄柳
- 《第八届中国市县医院“云”论坛》
| 2020年
-
摘要:
作为一名从业三十年的麻醉医生,张析哲从事的专业就是通过麻醉,让患者在"睡梦中"完成手术.在这次举国抗疫的战斗中,作为内蒙古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总领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副院长的张析哲在武汉抗疫前线曾写下这样的自白: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座城的"救治"、为这座城的"苏醒"尽一些绵薄之力。
-
-
-
张广华
-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6年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在美国学习期间,真切的感受到了各个医院的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非常受医院其他科室的医生和护士的尊重.同时通过沟通了解到,麻醉医生的收入是全美所有专科医生中收入最高的,而麻醉护士的收入,更是超乎想象.在我所去的7所大学的附属医院里,麻醉护士的年均收入是15-30万美金,而且麻醉护士的工作是连续工作3天 (每天工作12小时),然后休息4天;而且如果麻醉中如果出现任何意外,都有上级麻醉医生顶着。一般来说,全美一个家庭的年均收入是5万美金,一名科学家的年均收入是12.5万美金,年均收入达到20万美金的科学家少之又少。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在美国,麻醉护士无论从收入上,还是社会地位上,都是令人羡慕的,更不要说麻醉医生了。
-
-
孙茜
- 《第四届中国县市医院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当下,儿科医生短缺问题还没有稳妥的解决之道,取消"麻醉学"本科招生的消息又引起热议.随着中国麻醉医生队伍建设的不断成熟,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应该逐渐与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同步,建议自2016年后逐渐减少麻醉学专业本科招生,到2020年则全面停止招收本科生.对此,很多人担忧麻醉学科会步儿科后尘,闹起"医生荒".“通过调研和评估,预计到2020年,三甲医院麻醉医生需求会基本饱和。建议在2016年开始逐渐取消本科招生,到2020年全面取消麻醉学本科招生的计划。这不是不切实际的决定,因为担心麻醉学科会出现与儿科相似的情况。”同时,俞卫锋坦言,相对计划或政策来说,市场或许更有发言权。“当三甲医院麻醉医生饱和后,未来本科毕业的麻醉医生只能去基层就业,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就会自动减招或停招。而随着分级诊疗体系的搭建,研究生毕业的麻醉医生也会分流到基层就业。到那时,基层麻醉医生也都是拥有同等资质的医师,能够满足基层就诊的需求。”同时,俞卫锋希望能够出台更多的倾斜政策,给予基层麻醉医生良好的保障,从而促进这个职业的良性发展。
-
-
于代华;
孙绪德;
姚立农;
赵晖;
高昌俊
- 《第十四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
| 2014年
-
摘要:
麻醉学是一门涵盖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综合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麻醉医生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具备生理学、解剖学、药理学、外科学和内科学等各学科的知识,这对参加麻醉规范化培训的医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针对麻醉科规培生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PBL教学的实施,其次介绍了规培生的主动性得到提高、辅导教师的主动性得到提高等PBL教学的意义,将PBL教学应用于麻醉规培阶段中,有利于使学员构建灵活广博的知识体系,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员进行创新性思维,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