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式立交
互通式立交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914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2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8429篇;相关期刊254种,包括山西建筑、城市道桥与防洪、公路交通技术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4城市道桥与防洪第九届全国技术论坛、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现场技术交流会、2014年广东省城市道路与桥梁建设技术交流会等;互通式立交的相关文献由1053位作者贡献,包括凌九忠、孙家驷、张飘等。
互通式立交
-研究学者
- 凌九忠
- 孙家驷
- 张飘
- 吴涛
- 王福建
- 王颖
- 付胜余
- 刘小明
- 周天赤
- 孔祥金
- 张宇
- 彭飞
- 朱东胜
- 李方
- 杨少伟
- 王俊
- 罗慧
- 贡锁白
- 陈炳生
- 雷晓晖
- 魏明祥
- 黄光耀
- 余鹏
- 刘景生
- 刘智春
- 刘靓
- 卢稳健
- 吴华金
- 周杰
- 唐德文
- 姚国宏
- 张秀松
- 李伟聪
- 李志玲
- 李磊
- 杜旭飞
- 杨政文
- 杨林
- 沙莎
- 熊锋
- 王少飞
- 王超
- 田雯渝
- 祝勇军
- 老关
- 贺玉龙
- 赵一飞
- 赵礼昭
- 邓国忠
- 邓学钧
-
-
赵高扬
-
-
摘要:
以灵台至华亭高速公路东延线工程(长武至灵台)项目中起点长武北枢纽互通式立交为例,介绍了其路网功能,在工可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方案布设的要点,进行位置和方案比选,总结了平原区在现高速公路上新建枢纽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要点,供同类项目参考。
-
-
蔡燕燕
-
-
摘要:
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轿车已成家中必备工具之一,而日益增长的汽车数量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如何改善道路拥挤、交通不畅现象则是目前工程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交通式立交桥的建设可以疏通车辆,有效减轻城市的交通压力,便于城市快速发展。本文就互通式立交建设的重要性、理论分析进行了论述,最后探究了泉州市G324枢纽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方案。
-
-
邹鹏;
朱绍华;
赵航
-
-
摘要:
香丽高速公路是北京至西藏高速公路中西宁至丽江联络线(G0613)的组成路段,是目前云南省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起于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止于大丽高速白汉场互通,全长140.305公里。香丽高速公路于2015年8月开工建设,云南建投“高原铁军”连续攻克了复杂的地下互通式立交、跨径的独塔单跨地锚式悬索桥等难题,于2021年9月29日全线投入运营。香丽高速公路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实现了丽江市与迪庆州高速连通的大通道双线贯通,香格里拉到丽江的车程从过去的3个小时缩短至1个半小时。
-
-
唐中华
-
-
摘要:
互通式立交设计方案的选取通常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进行多方案设计,并进行综合比选。基于此,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对重庆市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两种设计方案进行比选,综合考虑交通量、通行能力、路网规划情况、地形地质条件、工程量及造价等因素,从而确定了互通式立交的推荐方案,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
朱海明
-
-
摘要:
通过对驾驶员在互通立交出口段驾驶行为的分析,从行车舒适度的角度出发,基于匀速横移余弦函数换道模型建立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的计算方法,将所得结果与现有规范进行对比,并相对应提出推荐值。以所得推荐值为依据,提出改扩建解决方案。
-
-
孙志远
-
-
摘要:
目前我国公路网日趋完善,高速公路间、高速与一级公路道路之间的交叉节点越来越密集,复合式互通立体交叉将会普遍存在,因此,交织段作为影响复合式互通运行效率的关键部位,深入研究对新、改建互通立交项目服务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基于此,从微观角度深入研究交织段本质,结合石家庄绕城-平赞高速石太枢纽互通工程实例,通过分析交织区间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优化建议。最后对互通立交形式及总体方案提出了改善措施。
-
-
李旭强
-
-
摘要:
基于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特点,提出了其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考虑的因素,从平纵指标、匝道端部施工期交通组织、匝道加宽与出入口设计及改建施工期交通组织、超高设置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其设计要点,以避免因设计方案不合理导致的改扩建规模和造价大幅增加的问题。
-
-
徐进;
孙子秋;
冯忠祥;
吕能超;
彭金栓
-
-
摘要:
为明确互通立交直连式右转匝道的真实运行状态和驾驶行为特征,在重庆市内环快速路茶园立交和鹿角立交开展了实车驾驶试验。使用车载仪器采集自然驾驶状态下的汽车运行参数,基于汽车行驶速度和加速度数据,对直连式右转匝道的速度分布、速度变化模式、匝道入口减速度及横向加速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客车在直连式右转匝道的速度变化模式为“减速—加速”,其加速特征在快速路进口匝道时更加明显;小客车在进入右转匝道前伴随减速行为,驶入出口匝道时比驶入进口匝道拥有更长的减速距离,减速过程在进口匝道入口附近结束,而在进入出口匝道150m附近结束;进口匝道的减速距离主要集中于100~150m,而出口匝道的减速距离主要集中于50~200m,且出口匝道有36.3%的驾驶员减速距离超过了变速车道的长度规定,导致车辆之间的冲突水平增加;进口匝道横向加速度分布较为集中,出口匝道的横向加速度分布更加离散,部分驾驶员选择较快的行驶速度导致进/出口匝道的横向加速度峰值超过不舒适阈值。
-
-
刘昊
-
-
摘要:
对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合南京市八卦洲西枢纽工程实际,开展了与公路交叉的城市快速路互通式立交关键指标选取论证,提高了互通式立交的指标连续性、安全性、舒适性,同时有效控制了工程规模。
-
-
姜有鑫;
郭旺旺
-
-
摘要:
由于山区地形通道狭窄、地形高程大、地质条件复杂,立交及服务区的布设条件极度受限,从山区公路设计因地制宜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多的采用立交与服务区合并设置的方案。康县至略阳高速公路位于甘肃省南部,项目区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规模大、活动性强,场区地震烈均在Ⅶ以上。河谷局部有不对称的零星狭长台阶地,在水流曲折冲刷作用下,致使山坡不稳定,造成泥石流、崩塌、滑坡、错落的严重发育区。以康县至略阳高速公路康县东立交、服务区的布置为例,研究在地形高差大、用地紧张的条件下,综合考虑经济、交通组织、城镇规划及环境影响下的立交与服务区合建设计方案,为山区高速公路的立交与服务区合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
-
-
-
-
-
陈泰忠
- 《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
| 2004年
-
摘要:
通过对互通式立交分流点曲率半公式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实践及有关文献,对分流点曲率半径的确定问题进行设计探讨,并给出横向力系数的取值表,绘出分流点所需的最小曲率半径图.最后对分流点行驶速度的采用、横向力系数的取值及分流点处匝道横坡设置提出几点建议,为今后互通式立交设计提供借鉴.
-
-
曾光勇
- 《2014城市道桥与防洪第九届全国技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立交是干线道路之间交叉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道路之间交通转换的关键节点.该文以重庆市五台山立交的选型设计为例,分析立交的选型原则、设计思路、选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方案比选,提出了对山区城市互通式立交的类型选择思考,为山区城市互通式立交的选型设计提供参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