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轨道结构

轨道结构

轨道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1830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7篇、会议论文58篇、专利文献1846045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噪声与振动控制、山西建筑、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2017铁路重载运输建设与装备安全学术研讨会、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分会第七届线路专委会第二次会议、2015年度江苏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学术年会等;轨道结构的相关文献由3786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立、王森荣、朱彬等。

轨道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5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46045 占比:99.97%

总计:1846590篇

轨道结构—发文趋势图

轨道结构

-研究学者

  • 孙立
  • 王森荣
  • 朱彬
  • 张政
  • 林红松
  • 李秋义
  • 娄会彬
  • 杨刚
  • 杨吉忠
  • 杨艳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高增增
    • 摘要: 针对高速铁路跨越活动断裂带特点,提出轨道结构选型原则;针对有砟轨道、无砟轨道和聚氨酯固化道床结构特点,以及活动断裂带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活动断裂带轨道结构选型建议。研究表明,设计时速250 km及以下线路,优先采用有砟轨道;设计时速300 km及以上线路,为保证全线无砟轨道结构形式统一,活动断裂带范围可采用单元式的无砟轨道结构。结合活动断裂带活动强度和特点,开展线路、桥梁、路基、地质和轨道多专业专题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对无砟轨道和下部基础结构进行特殊设计,保证线路运营期具备足够调整量。
    • 魏高恒
    • 摘要: 磁浮凭借其非接触的特点避免了磨损,降低了系统的振动和噪声,车抱轨、轨包车的结构形式使系统更加安全,是极具竞争力的交通方式。但是由于磁浮交通实现悬浮、导向、牵引的方式不同,轨道结构也相去甚远,所以很有必要对不同的轨道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首先对磁浮制式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然后对四种磁浮轨道结构从结构组成、荷载、精度要求和道岔展开对比分析。
    • 裴爱华; 谷呈朋; 黄慧超; 吴凯伟
    • 摘要: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BIM设计的常用平台之一,Revit在建筑、结构等专业工程方面内置了丰富的设计工具,可实现高效BIM建模。而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工程是一种空间曲线下的带状工程,现有Revit平台无法满足专业设计人员的高效建模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根据轨道专业设计经验,结合Revit平台软件特点,提出一种Revit平台下快速实现轨道BIM建模的方法。通过Revit平台下的Dynamo可视化编程工具开发的专用工具,实现对线路平纵断面基础数据的读取,以及直接计算出线路空间位置及方向,然后自动调用各类轨道自适应构件,进行钢轨、轨枕扣件及道床的布置,实现轨道BIM高效建模。
    • 杨秀仁; 陈鹏; 高亮; 薛恒鹤; 王博; 辛涛; 曲村; 雷江松; 罗情平; 王占生; 吴建忠; 钟阳龙; 房斌; 刘锦辉; 周会
    • 摘要: 轨道结构传统建造技术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健康发展,轨道技术升级换代势在必行。项目组突破了传统建造理念,提出了贯穿于设计、制造、施工、运维全过程的高质、高效和绿色环保的装配化建造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法。本项目历经10余年系统性研究,攻克了一系列装配化核心建造关键技术,取得了轨道结构、施工技术、施工装备三大体系的原创性重大技术发明。本项目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装配化建造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了轨道结构建造技术的整体式跨越发展,开辟了轨道结构工业化、绿色建造技术的崭新时代。
    • 吴宝游; 宋立忠; 艾永飞; 刘全民; 刘天宇
    • 摘要: 为探明不同轨道结构形式下地铁隧道的振动传递特性及减振效果,以南昌地铁3号线为工程背景,分别选取普通板式轨道地段、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轨道地段、隔离式减振垫轨道地段,开展现场锤击试验。基于现场测试结果,研究不同轨道结构形式下地铁隧道的振动传递特性,并分析不同轨道结构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隔离式减振垫轨道的减振效果最佳,其次是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轨道,普通板式轨道减振效果最差;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轨道在80 Hz~170 Hz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减振特性,隔离式减振垫轨道则在30 Hz以上频段均表现出显著的减振特性;与普通板式轨道相比,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轨道和隔离式减振垫轨道的减振效果分别约为5.6 dB和10 dB。
    • 王伟铭; 沈钢; 毛鑫
    • 摘要: 地铁车辆车轮失圆导致走行部损伤这一现象已引起业界广泛重视。针对这一现象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轮对-轨道-浮置板”的垂向振动模型。根据该耦合振动模型分析了在恒定制动力/牵引力作用下,当轮周存在多边形不圆顺时,圆周径跳与轮对正压力、蠕滑率、磨耗功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浮置板对车轮失圆的影响。通过对比车辆轮周在有无浮置板条件下的结果,发现浮置板虽然降低了路基的振动,但由于其质量刚度参数太大等原因,对车轮失圆情况没有明显改善。
    • 华莉; 孔尧尧; 陈永逸; 翟亚雷
    • 摘要: 针对BP神经网络在运算过程中极易陷入局部极小值,且对轨道结构病害识别准确率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轨道结构病害诊断方法。通过建立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得到正常、轨枕空吊、道床松散和道床板结4种服役状态信号,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和多尺度排列熵方法对振动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并组建高维特征向量,作为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通过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对比优化前后的识别准确率,充分证明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方法,在轨道结构病害识别及诊断上的有效性。
    • 孙艳英
    • 摘要: 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普遍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监控。对线路进行全方位检测,保障轨道几何形位的平顺性和稳定性,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营的关键。轨道不平顺检测能科学引导线路维护工作,是确保乘客安全、行车安全、提高线路运行质量的基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维修部门必须将轨道不平顺检测作为日常线路维修养护的重要事项来抓。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了几何形位测定方法及测量技术的差别,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文章可作为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 黄辉; 尹华拓; 罗信伟; 曾志平; 肖燕财
    • 摘要: 为研究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对地铁轨道受力特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无砟轨道静力学模型。模拟列车静荷载作用,对轨枕承轨台与道床板顶面之间相对高差为10~110 mm情况下的轨道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轨枕最大主拉、压应力分别为1.553 MPa和3.037 MPa,道床板最大主拉、压应力分别为0.676 MPa和1.231 MPa,道床板的最大三向应力、最大主应力均小于轨枕,且均不到其1/2;随着相对高差的增大,轨枕最大主拉应力逐渐逼近抗拉设计强度。综合考虑列车静荷载作用下轨枕及道床板的受力特点,轨枕承轨台与道床板的相对高差为约50 mm为宜。
    • 赵国堂; 陈帅; 王衡禹; 赵磊
    • 摘要: 为掌握无砟道床在钢轨波磨影响及损伤条件下的动态响应,建立了高速铁路钢轨波磨对轨道板和CA砂浆动态响应的影响评价模型。利用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获取高速列车通过钢轨波磨区段时的扣件力,并将其作为可考虑层间离缝的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的初始激励,计算了高速列车通过波磨波长60~160 mm、谷深5~100μm钢轨时轨道结构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钢轨波磨导致扣件、轨道板和CA砂浆的动态响应出现高频波动,其频率与波磨通过频率一致;钢轨波磨波长主要影响轨道系统的激励频率;随着钢轨波磨谷深的增大,无砟道床动态响应先缓慢增大,超过40μm后迅速增大,计算结果分析得到的波长与谷深影响规律与最新的钢轨打磨标准一致;层间存在离缝时无砟道床动态响应受波磨的影响更显著,使轨道板离缝进一步扩展,且易导致CA砂浆层碎裂伤损等病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