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苯甲醛

苯甲醛

苯甲醛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274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8篇、会议论文85篇、专利文献20013篇;相关期刊398种,包括精细石油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经济与技术信息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第九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第九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等;苯甲醛的相关文献由5598位作者贡献,包括纪红兵、严生虎、张跃等。

苯甲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8 占比:4.73%

会议论文>

论文:85 占比:0.40%

专利文献>

论文:20013 占比:94.87%

总计:21096篇

苯甲醛—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Muhammad Tayyab; 刘玉洁; 敏世雄; Rana Muhammad Irfan; 朱乔虹; 周亮; 雷菊英; 张金龙
    • 摘要: 太阳能制氢作为一种绿色、实用、可再生的能源生产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光解水产氢通常用三乙醇胺、硫化钠/亚硫酸钠、乳酸、甲醇、抗坏血酸和甲醇等做牺牲剂,这些试剂的加入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增加制氢成本.而目前完全无牺牲剂体系的产氢效率普遍较低,使得发展经济绿色的牺牲剂体系尤为迫切.通过光催化在单一水性体系中同时生产可储存和可再生的氢气与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学品是一种新兴环保的策略.本文采用简单的静电自组装和煅烧方法将碳化钒(VC)和CdS纳米线(NW)复合形成VC/CS.结果表明,与原始的CdS NWs相比,负载适量VC的CdS NWs的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然而,同时促进光解水产氢和苯甲醇选择性氧化的机理仍需要进一步探究.X射线衍射谱、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VC和CdS NW是紧密结合的,且Cd,S,C和V元素均匀分布,由于两者之间的紧密结合引起了催化剂颜色变化.紫外可见光谱(UV-Vis)结果表明,样品的光吸收范围增大,但吸收带边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当采用Na_(2)S·9H_(2)O和Na_(2)SO_(3)做牺牲剂时,VC/CS的产氢活性明显高于Pt负载的CdS,说明VC是一种非常有利于产氢的非贵金属助催化剂.当改用苯甲醇(BO)做牺牲剂时,产氢速率明显增加,同时苯甲醇选择性氧化成苯甲醛(BD).进一步增加VC的负载量,样品产氢活性先增加后减小;当VC的负载量达到15%(VC/CS-15)时,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2 h后产氢效率达到20.5 mmol g^(–1) h^(–1),BO转化率为41%,BD选择性超过99%,约为CdS NW的661倍.将光活性测试时间由2 h延长至4 h,BO转化率由41%提高到58%,但BD选择性降至88%.样品VC/CS-15上BD和H_(2)生成趋势与UV-Vis漫反射光谱结果一致,表明反应是通过光催化过程进行的.此外,VC/CS-15在单色420 nm处产生BD和H_(2)的表观量子效率约为7.5%.光催化活性的增强是由于VC的加入降低了样品的Zeta电位,使其对BO具有更强的吸附作用,同时VC在CdS NWs上的牢固附着为质子还原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通过减少电荷传输距离和提供更宽的电子传输通道来增强光生电子的传输.综上,本文设计的同时产氢和生成高附加值有机化学品的方法光解水产氢提供了新思路.
    • 虞宗豪; 洪宇轩; 曹馨尹; 孙宏枚; 赵蓓; 姚英明
    • 摘要: 醇的氧化是制备醛和酮的重要反应之一,也是有机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目前,大多数本科生实验教材安排了环己醇氧化合成环己酮的实验。虽然现有实验教材提供了一例将伯醇氧化为醛的方案,即采用Na_(2)WO_(4)×2H_(2)O/(C_(4)H_(9))_(4)NHSO_(4)催化体系,在90°C用H_(2)O_(2)将苯甲醇选择性氧化为苯甲醛,但是存在着产率低、安全性不高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本文采用Fe(NO_(3))_(3)×9H_(2)O、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4-OH-TEMPO)和乙酸(HOAc)为催化剂、O_(2)为氧化剂,以H_(2)O为溶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高选择性地将苯甲醇氧化为苯甲醛,分离产率可达91%,这为伯醇的选择性氧化提供了一个低成本且高效绿色的实验教学新方案。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引入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快速制备液相色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分离、提纯和表征,有效提升了本科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和科研素养。
    • 王帅; 张成浩; 史鑫; 史圆圆; 陈熙; 王建祖
    • 摘要: 制备了一种Pd/PMAA/PVDF复合催化膜用于催化氧化苯甲醇制备苯甲醛。首先通过蒸馏-沉淀聚合法制备了PMAA微球,然后将PMAA微球与PVDF共混,利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PMAA/PVDF基膜,随后在PMAA微表面原位还原生成Pd纳米粒子,制备了Pd/PMAA/PVDF复合膜。通过FTIR、XPS、SEM等对膜进行了表征,探究了不同条件下复合膜对苯甲醇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PMAA微球和Pd纳米粒子成功引入到复合膜内;当催化膜面积为76.96 cm^(2),反应温度为90°C,反应时间为6 h时,苯甲醇的转化率可达到92.30%,苯甲醛的收率达到70.42%,选择性约为76.30%;同时,复合膜可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符海东; 吕萍; 李海平; 宋琛琛; 王敬康; 马玉婧
    • 摘要: 以二硫化碳与水合肼为原料反应生成二氨基硫脲,经冰醋酸加热至回流,制备5-甲基-4-氨基-1,2,4-三唑-3-硫酮,再分别与对甲氧基苯甲醛苯甲醛和对硝基苯甲醛反应得到席夫碱化合物。利用失重法测定腐蚀速率,得到缓蚀效果较好的缓蚀剂。结果表明,该席夫碱在盐酸介质中,对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
    • 赵浩; 张英佳; 黄佐华
    • 摘要: 在计算水平下(CCSD(T)/cc-pVTZ/M06-2X/6-311+g(d,p)),采用RRKM/ME方法,考虑了范德瓦尔斯势阱反应通道,开展了苯甲醛与H/Ö/OH/CH_(3)/HO_(2)/O_(2)自由基的脱氢反应速率系数理论计算,计算获得的苯甲醛+OH脱氢反应总速率与Stanford实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并通过随机取样法评估了计算速率系数不确定度.对比乙醛同类型反应,H原子和HO_(2)自由基脱氢反应速率系数在误差范围内保持一致,但OH自由基脱氢规律完全相反,理论上证实了过去类比乙醛描述苯甲醛+OH脱氢反应速率系数的不合理性.
    • 陈再飞; 张娇; 雷以柱; 胡军成
    • 摘要: 本文采用有机多孔聚合物为前驱体,通过一步热解法制备了新型氮磷共掺杂多孔碳材料。BET和SEM表征表明,该材料具有微孔为主的多孔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120°C下反应12 h,苯甲醛的收率达40%,是无杂原子掺杂碳材料的180倍。本研究为设计温和条件下催化苄醇选择性氧化的多相碳基催化剂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 况帅; 徐雪; 吴瑞月; 段本凤; 赵芳庆; 刘春萍
    • 摘要: 制备了KMnO_(4)氧化型固载离子液体,研究了其对苯甲醛的氧化性能,探讨了反应温度、酸浓度、反应物配比对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对KMnO_(4)氧化型固载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KMnO_(4)氧化型固载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氧化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在实验条件下,苯甲酸的最高产率达91.1%,重复使用6次产率降至77.4%,仍保持较高的氧化活性。KMnO_(4)氧化型固载离子液体结构稳定、氧化性能温和、再生容易,是一种制备简单、使用方便的良好氧化剂。
    • 闫乃锋; 王宗霜
    • 摘要: 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技术是重要的二甲苯生产技术,催化剂的稳定运行直接决定着装置产能和生产效率。考察了苯甲醛对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工业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了其活性影响机理以及催化剂性能恢复方法。研究发现:苯甲醛在催化剂酸中心上的吸附能力远大于甲苯,降低了催化剂烷基转移活性;苯甲醛还能影响催化剂金属活性中心,导致加氢脱烷基活性显著降低;但同时苯甲醛也能抑制苯环加氢副反应,提高苯产品纯度。歧化催化剂上苯甲醛的吸附为可逆行为,可以通过提高反应温度或者高温脱附处理的方式,降低苯甲醛与活性中心的相互作用,逐渐恢复催化剂的活性。
    • 陈秋竹; 黄春青; 曹桂红; 何劼毅
    • 摘要: 通过采用Waters X-Bridge C 18色谱柱,以流动相A:无水甲酸-三乙胺-水(1∶1∶998,V∶V∶V)和流动相B:无水甲酸-三乙胺-乙腈(1∶1∶998,V∶V∶V)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在检测波长254 nm、柱温为30°C的条件下,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托泊苷注射液中依托泊苷、苯甲醇、苯甲醛含量的方法,为依托泊苷注射液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依托泊苷、苯甲醇和苯甲醛分别在0.2042~16.667μg(r^(2)=0.9999)、0.3264~8.160μg(r^(2)=1.00)、0.002297~0.2297μg(r^(2)=1.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9.9%、100.7%、98.8%,RSD分别为0.7%、1.1%、3.4%。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依托泊苷注射液中依托泊苷、苯甲醇及苯甲醛3种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分析。
    • 刘建武; 严生虎; 张跃; 沈介发
    • 摘要: 在液相条件下以苯甲醇为原料,次氯酸钠溶液为氧化剂,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为氧化催化剂,在连续流微通道反应器中液相氧化合成苯甲醛.考察了苯甲醇与次氯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溶剂以及停留时间对苯甲醛合成的影响,并进行了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当次氯酸钠与苯甲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25:1、苯甲醇与TEMPO的物质的量比为1:0.01、苯甲醇与DMF的体积比为1:10、pH=8、反应温度为0°C、停留时间为10min时,苯甲醛的收率可达95.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