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竞争吸附

竞争吸附

竞争吸附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62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8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72886篇;相关期刊187种,包括土壤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论坛2014暨第九届持久性有机污染全国学术研讨会、2012年全国活性炭学术研讨会、第二届IWA-中国水环境嗅味问题及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黄河杯”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交流会等;竞争吸附的相关文献由1277位作者贡献,包括程婷、陈晨、徐仁扣等。

竞争吸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8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2886 占比:99.54%

总计:73223篇

竞争吸附—发文趋势图

竞争吸附

-研究学者

  • 程婷
  • 陈晨
  • 徐仁扣
  • 王飞
  • 宋丽娟
  • 蒋新
  • 刘坤
  • 刘继芳
  • 刘飏
  • 唐书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尤文焘; 杨磊; 王呈祥; 潘腾; 成有为; 李希
    • 摘要: 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CBDO)是制备高性能共聚酯的重要单体,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CBDK)加氢制备CBDO是其制备工艺的核心反应。在搅拌釜式反应器中对Ru/C催化剂上的CBDK加氢过程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研究。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催化剂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发现Ru金属均匀分布在活性炭表面,金属Ru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3 nm,这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和选择性。在排除传质影响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浓度、温度、压力对加氢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参数回归得到了加氢反应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该反应为连串反应,CBDK先快速加氢生成2,2,4,4-四甲基-1,3-环丁醇酮(CBKO),再进一步加氢生成CBDO;氢气分子态吸附,表面化学反应限速的Langmuir-Hinshelwood-Hougen-Watson(LHHW)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最优。CBDK,CBKO与CBDO在催化剂活性位点上存在竞争吸附,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951.9,280.1和60.0 L/mol;两步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34.7 kJ/mol和47.9 kJ/mol。研究结果可为CBDK加氢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指导。
    • 冯珊珊; 汪凯举; 章蓝月; 顾子萱; 李灿华
    • 摘要: 将转炉钢渣磨碎筛分,从钢渣投加量、吸附时间、酸性条件等方面探究其对水溶液中Ni^(2+)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并讨论Cu^(2+)对钢渣吸附Ni^(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0 mL浓度为50 mg·L^(-1)的Ni^(2+)溶液,用200目(0.074 mm)0.15 g的钢渣处理30 min,Ni^(2+)的吸附率为99.88%。钢渣吸附Ni^(2+)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钢渣吸附Cu^(2+)与吸附Ni^(2+)属于竞争吸附,且钢渣对Cu^(2+)的吸附能力优于对Ni^(2+)的吸附能力。钢渣吸附Ni^(2+)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伴随着物理吸附,且随着钢渣表层吸附位点的减少,钢渣对Ni^(2+)的物理吸附作用会逐渐减弱。该研究对处理工业含Ni^(2+)与Cu^(2+)的废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李志军; 刘铭礼; 李世龙; 李振国; 苏智阳; 王学豹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探究稀燃氮氧化物捕集器(LNT)中NO_(x)吸附和还原过程产生自抑制效应的微观机理,构建了LNT催化剂Pt—M(M=Pt,Pd)/γAl_(2)O(3)(100)构型的微观模型。根据第一性原理,计算了NO和CO在不同催化剂组合构型上的吸附过程及吸附构型,进行了电子结构分析,分析了贵金属组合和吸附构型对NO和CO吸附过程,电荷转移及成键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吸附构型对NO和CO在贵金属催化剂上的吸附强度影响显著,N/C-end构型是最稳定的吸附构型;NO和CO在贵金属催化剂上吸附成键过程相似,在催化位点数量有限时,催化剂上会发生NO与CO之间的竞争吸附,这是自抑制效应的主因;钯的加入会略降低N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强度,同时限制自抑制效应,提高还原过程效率。本研究为自抑制效应微观机理的完善提供了有效补充,为探究LNT催化剂的合理结构与组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 蒋海勇; 张发明; 陈志杰; 张辉; 齐越超
    • 摘要: 通过单矿物浮选、接触角测量、浮选溶液化学计算、Zeta电位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酸化程度的水玻璃对重晶石与白云石可浮性的影响以及其可能的作用原理。浮选结果表明:酸化程度为1的水玻璃(TS11)可以很好地抑制白云石的上浮,而对重晶石的可浮性影响较小。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在十二烷基磺酸钠浮选体系下,TS11水解生成具有很强亲水性的硅酸胶粒Si(OH)_(4)与白云石表面的Ca^(2+)发生较强的化学吸附,并通过竞争吸附挤走吸附在白云石表面的C_(12)H_(25)OSO_(3)^(-)导致白云石的可浮性急剧降低,但因其难以在重晶石表面大量吸附导致重晶石的可浮性改变不大,表明TS11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 郭燕; 项裕桥; 赵柏; 王伟; 李瑞丰; 常丽萍; 廖俊杰
    • 摘要: 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是重要的二次能源,其中的含硫化合物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导致后续加工利用中的催化剂中毒,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后续利用,因此H_(2)S的高效脱除是实现煤气清洁利用的必需途径。分子筛吸附脱硫技术因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循环再生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煤气脱硫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对分子筛脱除H_(2)S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脱除H_(2)S的分子筛种类和特点,归纳了分子筛脱除H_(2)S的机理,探讨了分子筛改性对脱硫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煤气中的CO、CO_(2)、H_(2) O和O_(2)等气体组分对H_(2)S的竞争吸附作用,并基于分子筛脱硫机理及与其结构特性间的关联提出了分子筛吸附材料用于煤气净化的相关建议。结果表明,分子筛具有优异的择形选择性以及酸碱位、金属位可调性,被广泛应用于H_(2)S的吸附脱除,用于脱除H_(2)S的沸石分子筛主要有斜发沸石、LTA型分子筛、FAU型分子筛、MFI型沸石分子筛、钛硅分子筛等;H_(2)S在分子筛上的吸附机理与活性位密切相关,根据活性位点的不同,分子筛吸附剂可通过羟基吸附机理、碱金属解离机理、过渡金属配位机理和表面酸碱反应机理有效脱除H_(2)S;分子筛晶体结构和表面物化性质不同,吸附H_(2)S的机理也不相同;金属元素改性和表面酸碱位调控可有效提升其脱硫性能。煤气成分也会影响分子筛脱硫性能:H_(2)O分子与H_(2)S分子结构相似,产生较强的竞争吸附;CO可与过渡金属离子,如Cu^(+)等进行配位,从而产生竞争吸附;酸性气体CO_(2)会与分子筛表面碱性位结合产生竞争吸附,此外还会与H_(2)S反应生成COS;O_(2)可引起单质硫的生成,为吸附剂再生带来困难。基于对已有研究分析,指出今后需进一步明确吸附剂的构效关系、竞争吸附的内在机制和规模化气体净化中吸附H_(2)S的动力学行为;在分子筛吸附剂应用开发过程中,需针对不同脱硫工况,匹配合适的吸附机理,使脱硫性能和再生性能达到最佳,避免或抑制煤气中其他组分对H_(2)S的竞争吸附,同时兼顾成本是其未来发展方向。
    • 隋睿; 刘晓娜; 杨改强; 霍丽娟; 丁庆伟
    • 摘要: 钛酸纳米材料具有均一的结构、组成以及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水处理重金属领域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铌酸盐负载钛酸纳米片(Nb/TiNFs),并研究了Pb(Ⅱ)和Cu(Ⅱ)在其上的单组分以及复合体系中竞争吸附。XRD、TEM和SEM等证实材料为纳米片状结构,主要晶相为三钛酸盐。Nb/TiNFs对Pb(Ⅱ)和Cu(Ⅱ)显示出快速的吸附动力学和高吸附容量,具体机制为金属阳离子与层间-ONa/H基团的离子交换。吸附等温符合Langmuir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Pb(Ⅱ)(2.474 mmol·g^(-1))>Cu(Ⅱ)(1.876 mmol·g^(-1)).在两种金属离子共存的体系中,金属离子间存在竞争吸附,竞争能力Pb(Ⅱ)>Cu(Ⅱ),主要由于为Pb(Ⅱ)的水合能较小,容易解离为自由离子在Nb/TiNFs上进行离子交换。由于Nb/TiNFs具有高效去除复杂体系污水中金属阳离子且合成简易等优点,为处理多种重金属污染废水领域提供了可选途径。
    • 李智慧; 赵媛媛; 郭朝晖; 付广义; 许友泽
    • 摘要: 为探究给水厂残泥免烧陶粒(UCWTR)作吸附剂应用于多元重金属复杂废水治理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分析重金属Pb、Cd在UCWTR上的竞争吸附特性,以及影响重金属吸附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UCWTR表面颗粒呈规则的柱状体结构,裂隙多、比表面积大,有效提高了其吸附能力.陶粒在内部-OH、Al-OH和Fe-O活性基团及C-S-H凝胶作用与重金属Pb、Cd发生反应.Pb、Cd竞争吸附过程中,UCWTR对Pb、Cd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36 mmol·g^(-1)和0.25 mmol·g^(-1),其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较优(R^(2)_(Cd)=0.963、R^(2)_(Pb)=0.987).Cd可有效促进UCWTR对Pb的吸附,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溶液中Cd浓度越高,这种促进作用越强;较高浓度的Pb对UCWTR吸附Cd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能分别更好的描述Pb、Cd在UCWTR上的竞争吸附过程.升高pH有利于促进UCWTR吸附Pb、Cd;增加初始投加量会抑制UCWTR对Pb、Cd的单位吸附量.Pb、Cd在UCWTR上的赋存形态以酸提取态占比最高.与单一吸附相比,竞争吸附Pb、Cd赋存形态中酸提取态占比下降、还原态和残渣态占比增加,重金属稳定性增加.
    • 邹浩斌; 谭超力; 熊伟; 席道林; 刘彬云
    • 摘要: 酸性镀铜是积层法多层板制造工艺中的关键技术,是实现基板内部任意层间互连与高密度互连的重要技术方法。本文介绍了酸性镀铜添加剂的主要研究重点、场景化电镀技术开发以及相关应用技术研究,主要使用计时电位法与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不同结构类型整平剂在铜电沉积过程中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用于定性判断添加剂的吸、脱附情况及阴极极化能力,结合凝胶色谱技术研究自主合成聚合物包括整平剂与抑制剂的分子量与分布系数,并概括了已经成熟商品化的不同场景下的填孔电镀技术类型及其优势,同时针对填孔电镀工艺中常见的应用技术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以供业界参考与借鉴。
    • 吴迪; 江敏; 吴昊; 吴思雅; 许杰尧; 于忠利; 陈薇
    • 摘要: 以虾壳为原料,450°C氮气保护下热解生成虾壳生物炭(SSBC),并研究它对Pb(Ⅱ)和(或)Cd(Ⅱ)的吸附特性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SSBC属于低比表面积类生物炭,N质量分数高达11.31%。(2)各体系下SSBC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络合、配位和(或)沉淀等)为主。在二元体系中引入竞争组分后,Pb(Ⅱ)和Cd(Ⅱ)的吸附平衡所需时间减少、吸附量下降。(3)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拟合SSBC对各体系下Cd(Ⅱ)和单一体系下Pb(Ⅱ)的吸附过程,而SSBC对二元体系下Pb(Ⅱ)的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拟合的结果。(4)Pb(Ⅱ)和Cd(Ⅱ)在SSBC上的吸附是几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吸附Pb(Ⅱ)的主要机理为碳酸盐沉淀,吸附Cd(Ⅱ)的主要机理为金属-π电子配位反应。
    • 张炜; 罗瑾; 李思敏
    • 摘要: 基质吸附是生物滞留设施去除雨水径流磷素的主要途径之一。以体积比2∶1砂土混合基质为研究对象,探讨砂土混合基质吸附雨水径流中磷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分析竞争吸附对磷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原状表层土,砂土混合基质中砂砾、粉粒和黏粒占比分别为原状土的4.18、0.28、0.35倍,工程砂和原状土混合可提高基质渗透性能;砂土混合基质磷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最大静态吸附量为2 470.733 mg/kg,以化学吸附为主,且不易解吸;雨水径流中Cl^(-)、SO和NO^(-)的竞争吸附对砂土混合基质磷吸附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砂土混合基质可促进雨水下渗,并强化磷污染控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