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等温吸附

等温吸附

等温吸附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666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5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73914篇;相关期刊286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土壤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2012年天然气学术年会等;等温吸附的相关文献由212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波波、王斌、傅雪海等。

等温吸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5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3914 占比:99.25%

总计:74476篇

等温吸附—发文趋势图

等温吸附

-研究学者

  • 李波波
  • 王斌
  • 傅雪海
  • 秦勇
  • 高政
  • 夏大平
  • 宁正福
  • 赵天逸
  • 何斌
  • 冯其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高晶晶; 李龙国; 谭霄
    • 摘要: 为探明镉和硅及其相互作用对NH4^(+)在土壤中吸附过程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研究设置两个镉添加水平(2.5,5 mg/kg),3个硅添加水平(0,100,200 kg SiO_(2)/hm^(2))及对照组,共7组处理,分别记为CK、Cd_(2.5)、Cd_(5)、Cd_(2.5)S_(1)、Cd_(2.5)S_(2)、Cd_(5)S_(1)、Cd_(5)S_(2),测量各处理土壤对NH_(4)^(+)的等温吸附曲线,并采用线性模型、Freundlich模型以及Langmuir模型等五种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土壤中Cd^(2+)与NH_(4)^(+)的竞争吸附,镉含量越高,土壤对NH_(4)^(+)的吸附能力越差,重金属污染增加了面源污染的风险;硅添加能显著提升含镉土壤对NH_(4)^(+)吸附,吸附量和吸附率具体表现为Cd_(5)
    • 卞顺; 赵飞; 李家旭; 王照坤; 商澳杰; 孟嘉民; 卢亚玲
    • 摘要: 本试验以大豆秸秆为原料,经衣康酸热改性为新型吸附剂IA-CMPSS,研究其对水溶液中常见染色剂的去除效果。考察染色剂种类、IA-CMPSS用量、不同温度、不同初始pH对染色剂去除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方程。结果表明:IA-CMPSS对臧红T(ST)和结晶紫(CV)两种阳离子染色剂的去除效果较好。随着IA-CMPSS用量的增加,去除率增加,达到98%以上。当吸附剂用量2.5 g、温度30°C、pH为4.0时IA-CMPSS对ST和CV染色剂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99.1%和98.6%。通过研究吸附动力学表明,IA-CMPSS对ST和CV染色剂的吸附过程拟合均很好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研究中,二者Freundlich模型的1/n均小于0.500,表明吸附过程易进行。
    • 黄玉芬; 杜毅; 王钰静; 周丽萍; Houssou Assa Albert; 黄连喜; 魏岚; 刘忠珍
    • 摘要: 【目的】探讨桑树枝和肉桂枝生物炭对水和土壤环境中镉(Cd)污染的修复效果,为实现木质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Cd污染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桑树枝和肉桂枝置于400°C慢速热裂解2 h制备生物炭,采用等温吸附试验研究其吸附Cd特征,通过盆栽试验检验其钝化土壤Cd以及阻止小白菜吸收富集Cd的作用效果。【结果】桑树枝生物炭(MB400)和肉桂枝生物炭(CB400)对Cd的吸附均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拟合,最大吸附容量(Q0)分别达到4 305.61、442.77 mg/kg,MB400吸附Cd的能力较强,这可能与其pH值、灰分(Ash)、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有效磷(AP)含量较高有关。添加MB400可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AvCd)含量,但CB400处理没有显著效果。添加3%的两种生物炭,小白菜生物量明显提高,Cd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值)从对照的5.95分别降至4.29(MB400)和4.85(CB400)。【结论】两种生物炭对Cd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钝化土壤Cd,阻止小白菜吸收富集,且桑树枝生物炭的效果更好。
    • 肖其亮; 熊丽萍; 彭华; 朱坚; 简燕; 贾金龙; 纪雄辉
    • 摘要: 就地利用菜地改建小型湿地系统可能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消纳和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其中菜园土与吸附基质的组合直接关系水体污染物中氮磷的净化效果.选取沸石、谷壳、活性炭、陶粒和菜园土作为试验基质,使用BET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EDX)对其进行表征,通过等温吸附试验分别筛选出对氮磷吸附效果较好的沸石和陶粒,设置菜园土∶陶粒∶沸石质量占比基质组合:F1(10∶0∶0)、F2(6∶2∶2)、F3(8∶1∶1)、F4(8∶2∶0)、F5(8∶0∶2)、F6(6∶1∶3)和F7(6∶3∶1).在低、中、高3种氮磷浓度下,通过吸附动力学试验筛选出去除效果最好的基质组合.结果表明:①5种单一基质中,活性炭、陶粒的比表面积(35.72、33.23 m^(2)/g)和微孔体积(2.20×10^(-1)、8.25×10^(-2) cm^(2)/g)均较大;沸石和陶粒表面呈粗糙多孔结构.②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5种单一基质对氮磷的吸附,各基质对氮的饱和吸附量表现为沸石(2.00 mg/g)>陶粒(1.47 mg/g)>菜园土(1.17 mg/g)>活性炭(0.99 mg/g)>谷壳(0.21 mg/g),对磷的饱和吸附量表现为陶粒(1.28 mg/g)>活性炭(1.25 mg/g)>沸石(1.16 mg/g)>谷壳(0.80 mg/g)>菜园土(0.50 mg/g).③7种基质组合对氮磷吸附具有相似的动力学特征,Elovich模型、双常数速率模型和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基质组合对不同污染负荷条件下氮磷的吸附规律.④7种基质组合对氮磷的吸附速率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最终于12~48 h趋于稳定.研究显示,F2、F4和F7基质组合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均较好,但考虑菜地改造的简易性和可操作性,F4为最佳基质组合,其在3种不同氮磷浓度下对氮、磷的吸附量分别为0.36~0.68和0.10~0.39 mg/g.
    • 董阳阳; 施泽明; 王新宇; 杨旅涵; 张峻基
    • 摘要: 为查明钾硅钙矿物肥料复配稻壳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和土壤镉钝化特征,本研究用二者进行了吸附和淋滤实验。实验表明:钾硅钙矿物肥料和稻壳生物炭对Cd^(2+)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0.21 mg/g和6.72 mg/g,其余配比则介于二者之间;所有实验组都遵循Langmuir模型;生物炭遵循伪一级动力学模型,其余组合皆遵循伪二级动力学模型;pH在5~7的范围内有利于矿物肥料和人造沸石去除Cd^(2+);稻壳生物炭和钾硅钙矿物肥料复配于镉土壤污染产生钝化效果最优配比是7:3。
    • 王强; 穆亚蓬; 陈显; 宋振响; 马中良; 邱岐
    • 摘要: 目前在四川盆地已实现深层页岩气的勘探突破,然而对深层页岩吸附性能及页岩气赋存状态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为此,开展了川东南涪陵、丁山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典型页岩样品近地质条件下的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页岩绝对吸附量与过剩吸附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必须将过剩吸附量校正为绝对吸附量后来评价深层页岩的真实吸附能力。校正后的页岩绝对吸附量随压力的增大呈现"快速上升"、"缓慢上升"和"平稳上升"3个阶段,涪陵及丁山地区深层页岩在110°C、70 MPa条件下绝对吸附量仍可达2.0 m^(3)/t以上,结合深层页岩吸附、游离气比例,深层页岩总含气量可达4.0 m^(3)/t以上,表明深层页岩在高温高压下仍可能具有较好的含气性。深层页岩吸附能力评价可为页岩含气量研究、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深层与中浅层页岩游离、吸附气比例的差异,采取针对性的勘探、开采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页岩气的产能及产气周期。
    • 温康; 闫建平; 钟光海; 井翠; 唐洪明; 王敏; 王军; 胡钦红; 李志鹏
    • 摘要: 为了准确评价川南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的含气量,将页岩气分成吸附气和游离气单独进行计算再求和,以等温吸附实验数据为基础,提出并构建了基于微孔充填理论和D-A(Dubibin-Astakhov)方程相结合的吸附气量评价模型,模型中的可变参数微孔最大吸附量V_(0)、与吸附体系对气体的亲和力有关的常数B、与吸附体系表面非均质性相关的参数t的计算中均考虑了影响吸附气量的关键参数,如地层压力、总有机碳(TOC)含量和孔隙度等;以含气饱和度法为基础,结合吸附态甲烷对孔隙体积的影响,构建了对游离气量进行定量校正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新建立的吸附气与游离气含量评价模型在研究区页岩含气量评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计算的含气量与实测数据相关系数超过0.90。该研究成果为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和"甜点"预测提供了依据。
    • 张梅琪; 娄现芬; 陈利标; 黄爱民; 张敏; 马林
    • 摘要: 以Gemini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二溴代二(二甲基十二烷基)己二铵(G_(12-6-12))为改性剂制备有机膨润土,研究有机膨润土结构对丙草胺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的影响。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G_(12-6-12)进入膨润土层间,其层间排布方式随着改性剂载量的增加发生由单层平铺到双层平铺和单层倾斜的转变。季铵盐改性显著增强膨润土对丙草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分别与Freundlich方程和伪一级动力学方程相符合,吸附平衡常数随着改性剂载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吸附动力学速率常数则逐步减小。
    • 李全中; 胡海洋; 吉小峰
    • 摘要: 查明煤、页岩和砂岩孔隙结构差异性,对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采集煤、页岩和砂岩样品,利用压汞法、低温氮气吸附法、低温二氧化碳吸附法测试样品的孔隙结构,根据各测试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利用低温二氧化碳吸附法、低温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分别测试表征微孔(50 nm)的全孔径段表征方法,并进行了不同样品的甲烷等温吸附试验,分析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所测样品中,煤中主要发育狭缝形孔隙,页岩和砂岩中主要发育墨水瓶形孔。②煤、页岩和砂岩孔隙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煤微孔发育程度远远大于页岩和砂岩。煤中微孔为煤提供了大部分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其中微孔孔容占总孔容的60%以上,微孔比表面积占总比表面积的95%以上;页岩和砂岩的孔容主要有介孔提供,介孔孔容占到总孔容的65%以上,比表面积由微孔提供,微孔比表面积占到总比表面积的61%以上。③不同样品对甲烷吸附能力顺序依次为煤>页岩>砂岩,对甲烷的吸附主要受控于孔比表面积,微孔为煤对甲烷的吸附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吸附点位,所以煤对甲烷吸附能力远远大于页岩和砂岩,最大吸附量与纳米孔隙比表面积大小具有强烈的正相关性。
    • 曹昊; 唐悦; 唐艳萍; 田娟
    • 摘要: 以椰壳活性炭对氨氮的吸附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并对改性炭进行表面特征分析,进而选出吸附性能较好的炭,进行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mol/L氢氧化钠改性的椰壳活性炭吸附氨氮的效果最好,比表面积最大,为646.0398 m^(2)/g,微孔体积和吸附平均孔径最小。温度对于改性活性炭吸附氨氮的影响较大,且温度在35°C时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最好,最大吸附量为2.4649 mg/g;另外,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改性活性炭对氨氮的吸附动力学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