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志留统

下志留统

下志留统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古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6423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沉积学报、古地理学报、新疆地质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等;下志留统的相关文献由324位作者贡献,包括聂海宽、包书景、周恳恳等。

下志留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6423 占比:99.92%

总计:106510篇

下志留统—发文趋势图

下志留统

-研究学者

  • 聂海宽
  • 包书景
  • 周恳恳
  • 张金川
  • 梁薇
  • 牟传龙
  • 王启宇
  • 王秀平
  • 葛祥英
  • 陈小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米立军; 吴克强; 刘志峰; 朱小二; 耿名扬; 张莹; 李林致
    • 摘要: 南黄海盆地位于下扬子地区的海域部分,其宏观地质背景与扬子陆域具有相似性。通过分析扬子陆域古生界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相带、岩性特征、地球化学指标等,结合南黄海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和已钻井揭示情况,指出南黄海盆地古生界发育下寒武统(幕府山组)、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组—高家边组)和二叠系(包括栖霞组、孤峰组、龙潭组及大隆组)三套主力烃源岩,并推测下寒武统和上二叠统烃源岩品质优于中、上扬子地区,总体上三套主要烃源岩均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对扬子陆域已发现的大型油气田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烃源充足-持续汇聚-构造稳定”是扬子地区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关键成藏条件。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古生界厚度大且分布稳定,沉积相分析表明其烃源条件好;印支期以来被南部和北部的新生代坳陷所夹持,且长期处于隆升状态,具有持续汇聚油气的古隆起背景;隆起区弱变形构造带和平缓构造带印支期以来构造稳定、断裂数量少,有利于油气保存,是探索中—古生界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勿南沙隆起古生界厚度大,后期新生代断陷叠加范围小、断陷幅度小,有利于海相原生油气藏的发育和保存,也是中—古生界勘探潜力区。
    • 王强; 穆亚蓬; 陈显; 宋振响; 马中良; 邱岐
    • 摘要: 目前在四川盆地已实现深层页岩气的勘探突破,然而对深层页岩吸附性能及页岩气赋存状态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为此,开展了川东南涪陵、丁山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典型页岩样品近地质条件下的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页岩绝对吸附量与过剩吸附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必须将过剩吸附量校正为绝对吸附量后来评价深层页岩的真实吸附能力。校正后的页岩绝对吸附量随压力的增大呈现"快速上升"、"缓慢上升"和"平稳上升"3个阶段,涪陵及丁山地区深层页岩在110°C、70 MPa条件下绝对吸附量仍可达2.0 m^(3)/t以上,结合深层页岩吸附、游离气比例,深层页岩总含气量可达4.0 m^(3)/t以上,表明深层页岩在高温高压下仍可能具有较好的含气性。深层页岩吸附能力评价可为页岩含气量研究、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深层与中浅层页岩游离、吸附气比例的差异,采取针对性的勘探、开采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页岩气的产能及产气周期。
    • 熊健; 李羽康; 刘向君; 梁利喜; 丁乙; 侯连浪
    • 摘要: 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离不开高效的钻井和有效的压裂,勘探开发过程中页岩—水的相互作用有利也有弊,但目前缺少水岩作用对页岩岩石物理性质影响的系统认识。为此,以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开展了页岩岩样的吸附性能、孔隙度、渗透率、声波速度和力学性能等测试与分析,研究了水岩作用对龙马溪组页岩岩样孔隙结构的影响,并讨论了页岩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中水相的存在会降低甲烷的吸附量,导致页岩对甲烷吸附能力的降低;(2)随着页岩在水中浸泡时间增加,页岩孔隙度和渗透率由快速上升变为缓慢上升,且页岩渗透率的增大幅度明显大于孔隙度增幅;(3)随着浸泡时间增加,页岩声波速度降低、衰减系数增大,且衰减系数的增幅要明显大于波速降幅;(4)随着浸泡时间增加,页岩单轴抗压强度和断裂韧性呈下降趋势;(5)随着浸泡时间增加,页岩比表面积、总孔容、平均孔径呈增大趋势,水岩作用过程中的页岩孔隙形态类型不发生较大的变化,且较大孔隙(孔径大于5 nm)的分形维数与浸泡时间呈良好的正向关系。结论认为:(1)水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页岩的岩石物理性质,导致页岩的岩石强度和断裂韧性降低,弱化页岩气地层钻井过程中的井壁稳定性;(2)水岩作用也会导致页岩中裂缝尖端处应力强度因子增大,有利于页岩中裂缝延伸与扩展,加快页岩气渗流速度,促进页岩气解吸,提高页岩气产量,缩短页岩气井的生命周期,提高页岩气开发的综合效益。
    • 王瑶琳; 徐胜林; 侯明才; 陈安清; 石坻石; 张聪; 覃英伦
    • 摘要: 云南保山地区下志留统下仁和桥组富有机质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但对有机质富集因素的研究相对薄弱。选取5个剖面的30件样品进行了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与无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从古气候、古生产力、古氧化还原条件、陆源输入的角度剖析了保山地区下志留统下仁和桥组页岩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有机质富集模型。结果表明:保山地区下仁和桥组富有机质页岩的黏土矿物质量分数为15%~58%,脆性矿物质量分数为40%~85%,w(TOC)最高为2.59%,镜质体反射率为1.31%~2.69%;有机质类型主要是Ⅰ型—Ⅱ1型;CIA和w(Sr)/w(Cu)指数表明下仁和桥组沉积期为温暖湿润气候,化学风化强烈,陆源输入增加,有利于有机质的形成和保存;w(V)/w(Cr)、U_(EF)和Mo_(EF)表明保山地区下仁和桥组页岩形成于缺氧—贫氧环境沉积,有利于有机质富集和保存;w(Al_(2)O_(3))和w(SiO_(2))与w(TOC)的相关性较好,指示陆源物质的输入对有机质富集有利。研究成果为保山地区下仁和桥组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 刘伟新; 卢龙飞; 叶德燎; 何陈诚; 刘旺威; 俞凌杰; 张文涛; 申宝剑
    • 摘要: 川东南地区焦石坝构造、丁山构造以及南部长宁黄金坝构造页岩气普遍存在超压现象,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存在由3个隔板构成的2个页岩气异常压力封存箱。下封存箱位置与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层段相当,由上奥陶统临湘组与宝塔组致密含泥灰岩、瘤状灰岩形成页岩气封存箱的底部封隔层;顶板位于龙马溪组龙一段一亚段的中部,由火山灰蚀变黏土岩夹层、薄层碳酸盐岩及泥岩互层组成,同时形成上封存箱的底板;上封存箱顶板位于龙马溪组二段与龙一段分界处,由泥岩或泥岩夹薄层碳酸盐岩互层组成。研究认为页岩气封存箱顶、底板封隔层含致密碳酸盐岩或碳酸盐岩薄层并与泥岩互层时具有更好的封盖能力。封存箱顶底板与封存箱内部在测井曲线上(如声波、电阻率、自然伽马等)存在差异。上、下封存箱内部特征也不同:上封存箱内页岩微观结构显示强的各向异性,石英含量低、黏土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质孔隙连通性差,全烃含量低,孔隙度低;下封存箱内页岩微观结构显示各向同性,石英含量高、黏土含量低,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相连,有机孔相通,连通性好,全烃含量高,孔隙度高。该页岩气异常压力封存箱经历了早期快速埋藏、有机质未熟低熟、以正常流体压力系统为主的封存箱雏形阶段,快速深埋大量生烃的液态烃类流体超压封存箱形成阶段,深埋及高过成熟大量生气的超压封存箱形成阶段,以及晚期页岩气异常压力封存箱改造定型阶段,最终形成由3个隔板组成页岩气底封顶盖、地层侧向倾伏及逆断层侧向封堵、空间上相互叠置的上、下2个互相独立的页岩气异常压力封存箱。孔隙度高、有机质含量高、连通性好及压力系数高的下封存箱是页岩气高效开发的优先目标。
    • 王濡岳; 胡宗全; 包汉勇; 吴靖; 杜伟; 王鹏威; 彭泽阳; 卢婷
    • 摘要: 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对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中的石英、长石、黄铁矿、碳酸盐类和黏土矿物进行了有效识别与划分,分析了矿物成岩演化序列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独特的成岩改造是优质页岩储层形成的关键:(1)莓状/自形黄铁矿、生物石英和微生物白云石主要形成于同生—早成岩阶段早期,对页岩原始孔隙的保持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作用,其建设性支撑格架作用对优质页岩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此类矿物与陆源碎屑构成的刚性支撑格架有利于原始孔隙的保持与后期的压裂改造.(2)生烃—成岩协同演化促进储集空间的发育,中成岩早期有机酸的产生和消耗、不稳定矿物(长石和碳酸盐矿物)溶蚀/蚀变、黏土矿物转化和干酪根生油具有同步性,为生油期液态烃的充注与滞留提供了有利空间;中成岩晚期—晚成岩阶段,干酪根和滞留烃裂解生气、成孔和增压促进了有机孔与微裂缝的发育,利于页岩气的富集与高产.
    • 俞凌杰; 刘可禹; 范明; 刘友祥
    • 摘要: 以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借助重量法水蒸气吸附仪、重量法甲烷等温吸附仪以及页岩组成和孔隙结构等分析手段,开展束缚水、吸附气赋存定量研究,并探讨了微纳米孔隙中气—水赋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页岩束缚水赋存能力差异较明显,可以利用水蒸气吸附—脱附和GAB模型比较准确地定量描述束缚水特征.页岩最大单层水分子吸附量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黏土矿物为水分子提供了主要的活性吸附位.页岩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要整体高于甲烷分子,而甲烷分子则主要以单层吸附形式在孔隙中赋存.不同页岩中束缚水、吸附气和游离气赋存的孔隙空间存在差异.2 nm以下孔隙均被吸附气和孔隙水所占据;有机碳(TOC)含量小于2.5%的页岩中游离气主体赋存空间约为5 nm以上孔隙,而TOC含量大于2.5%的页岩中游离气赋存空间主体约为3 nm以上孔隙;有机碳含量越高,游离气赋存的空间占比越高.
    • 施振生; 董大忠; 王红岩; 孙莎莎; 武瑾
    • 摘要: 基于薄片、氩离子抛光大片成像和纳米CT扫描等实验分析资料,对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典型井含气页岩不同纹层及组合储集层特征差异性及其成因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该套页岩发育泥纹层和粉砂纹层,二者的单层厚度、物质组成、孔隙类型及结构、面孔率和孔径分布均存在差异性.泥纹层单层厚约100 μm,有机质含量大于15%,石英含量大于70%,有机孔占比和面孔率高,顺层缝发育,有机质和有机孔均相互连通构成网状.粉砂纹层单层厚约50 μm,有机质含量为5%~15%,碳酸盐含量大于50%,无机孔占比高,顺层缝不发育,有机质和孔隙均相互不连通.泥纹层和粉砂纹层的形成可能与富硅生物的勃发有关,间歇期形成泥纹层,勃发期形成粉砂纹层.泥纹层和粉砂纹层可构成条带状粉砂、砂泥递变和砂泥薄互层3类纹层组合.条带状粉砂纹层组合的孔隙度和水平与垂直渗透率比值均最大,砂泥递交纹层组合次之,砂泥薄互层纹层组合最低,泥纹层与粉砂纹层含量比值造成水平与垂直渗透率比值差异.
    • 彭勇民; 龙胜祥; 何希鹏; 唐建信; 聂海宽; 高玉巧; 薛冈; 凡渝东; 刘雨林
    • 摘要: 基于地质、测录井和实验分析资料,运用建立的页岩气储层定量表征方法,开展了彭水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一段常压页岩气储层研究,认为①—⑤小层内的优质页岩储集空间以有机质孔隙、页理缝或层理缝为主.FIB(聚焦离子束)测得的算术平均孔径以中孔为主(20~50 nm),而体积加权平均孔径为大孔(100 nm),这表明大孔是总体积和孔隙度的主要贡献者.岩心尺度裂缝导致气测突然降低或增高和小层级别的页岩气发生迁移.Maps新方法表明:隆页1井①小层的层理缝是张开且连续的,张开宽度为4.69μm;顺层剪切缝的张开宽度为1.1 ~ 2.67 μm,层理缝与顺层剪切缝的面孔率之和为1.39%,约占样品总孔隙度的1/3,说明层理缝与天然构造缝是主要的页岩气储层空间.与超压页岩气藏相比,常压区页岩储层的孔隙度略低,高角度缝及层理缝更发育.根据常压页岩气的储层评价参数与标准,对武隆向斜①—⑤小层页岩段进行评价,I类储层有利区为620.22 km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