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上奥陶统

上奥陶统

上奥陶统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古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64728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地质学报、古地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等;上奥陶统的相关文献由28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振宇、孙崇浩、张云峰等。

上奥陶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64728 占比:99.95%

总计:164812篇

上奥陶统—发文趋势图

上奥陶统

-研究学者

  • 王振宇
  • 孙崇浩
  • 张云峰
  • 李越
  • 杨海军
  • 何幼斌
  • 黄智斌
  • 严威
  • 刘洛夫
  • 吉云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伟新; 卢龙飞; 叶德燎; 何陈诚; 刘旺威; 俞凌杰; 张文涛; 申宝剑
    • 摘要: 川东南地区焦石坝构造、丁山构造以及南部长宁黄金坝构造页岩气普遍存在超压现象,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存在由3个隔板构成的2个页岩气异常压力封存箱。下封存箱位置与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层段相当,由上奥陶统临湘组与宝塔组致密含泥灰岩、瘤状灰岩形成页岩气封存箱的底部封隔层;顶板位于龙马溪组龙一段一亚段的中部,由火山灰蚀变黏土岩夹层、薄层碳酸盐岩及泥岩互层组成,同时形成上封存箱的底板;上封存箱顶板位于龙马溪组二段与龙一段分界处,由泥岩或泥岩夹薄层碳酸盐岩互层组成。研究认为页岩气封存箱顶、底板封隔层含致密碳酸盐岩或碳酸盐岩薄层并与泥岩互层时具有更好的封盖能力。封存箱顶底板与封存箱内部在测井曲线上(如声波、电阻率、自然伽马等)存在差异。上、下封存箱内部特征也不同:上封存箱内页岩微观结构显示强的各向异性,石英含量低、黏土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质孔隙连通性差,全烃含量低,孔隙度低;下封存箱内页岩微观结构显示各向同性,石英含量高、黏土含量低,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相连,有机孔相通,连通性好,全烃含量高,孔隙度高。该页岩气异常压力封存箱经历了早期快速埋藏、有机质未熟低熟、以正常流体压力系统为主的封存箱雏形阶段,快速深埋大量生烃的液态烃类流体超压封存箱形成阶段,深埋及高过成熟大量生气的超压封存箱形成阶段,以及晚期页岩气异常压力封存箱改造定型阶段,最终形成由3个隔板组成页岩气底封顶盖、地层侧向倾伏及逆断层侧向封堵、空间上相互叠置的上、下2个互相独立的页岩气异常压力封存箱。孔隙度高、有机质含量高、连通性好及压力系数高的下封存箱是页岩气高效开发的优先目标。
    • 靳晓雨; 曾敏; 陈思; 杨雪清; 申婷
    • 摘要: 晚奥陶世桑比期晚期—凯迪期早期作为奥陶纪末生物大绝灭前的关键时期,其中蕴藏了一些与大灭绝有关的古海洋古环境信息。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南江县桥亭乡上奥陶统(桑比阶—凯迪阶)西乡组至宝塔组进行野外实测、取样、室内磨片,以及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共识别出8种微相:紫红色薄层状白云岩、灰色层状白云岩、灰黑色层状白云岩夹黑色页岩、无生物扰动层状白云岩、钙质石英砂岩、似球粒黏结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和生物碎屑粒泥灰岩。根据各微相特征并结合野外宏观特征综合分析,将南江桥亭剖面的沉积相划分为陆表海潮坪相组合、混积台地相组合及碳酸盐缓坡台地相组合。经研究表明,西乡组大部都为近岸浅水的潮坪相沉积,在顶部开始出现海侵趋势,随后在宝塔组快速转变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海平面明显上升与凯迪早期的全球性海侵相对应,并且全球性GICE事件可能与此次海侵有关。
    • 李向东; 陈洪达; 陈海燕; 魏泽昳
    • 摘要: 包卷层理是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一种重要类型,其成因较为复杂。在深水沉积环境中,探讨内波、内潮汐作用与包卷层理成因之间的关系,对于丰富包卷层理形成机制和完善内波、内潮汐沉积鉴别标志均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内蒙古桌子山地区上奥陶统拉什仲组阻塞浊流沉积中发育的包卷层理,依据形态可分为倾向型规则包卷层理和回旋状包卷层理2类:前者具有紧闭背形、开阔向形及背形之下发育砂核等特征,常和双向交错层理伴生;后者属于层内扭曲变形,多限定在具有削截现象的层系内,常和复合流沉积构造及浪成波纹层理伴生。综合沉积特征、包卷层理特征、伴生沉积构造及相关研究成果可推测:倾向型规则包卷层理主要由内潮汐形成,在液化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密度倒置,因瑞利—泰勒不稳定引起变形,在流体持续剪切作用下进一步改造形成;回旋状包卷层理主要由短周期内波形成,包括浊流反射形成的随机内波和内潮汐裂解形成的内孤立波,表现为同沉积分层液化,但一般不出现密度倒置现象,因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引起变形,流体剪切也有一定的改造作用。
    • 金晓辉; 张军涛; 孙冬胜; 丁茜; 杨佳奇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鄂南)奥陶系具有与盆地中东部完全不同的沉积、岩溶环境和岩溶储层特征,其中设计的一口浅钻井揭示了碎屑物质充填岩溶洞穴的存在.浅钻钻遇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上奥陶统平凉组两套地层,本溪组岩性为铝土质泥岩,平凉组主要颗粒灰岩和藻灰岩,并夹有多套泥岩层.利用矿物成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对比分析了两套泥岩的来源、风化蚀变程度、氧化还原环境、气候和古构造环境.结果表明,本溪组泥岩代表了更高的风化程度,平凉组泥岩沉积时所处的还原环境比本溪组泥岩更强,两套泥岩都反映了晚古生代海陆过渡的沉积环境、变化频繁的气候环境以及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的构造背景.平凉组泥岩形成时间为鄂南隆升阶段湿润岩溶发育期,为风化蚀变的陆源碎屑,代表了前石炭纪岩溶期洞穴和暗河堆积.结合泥岩段上、下裂缝普遍发育的特征,认为鄂南地区曾经存在过岩溶裂缝-洞穴系统,虽然浅钻仅仅钻遇了代表着已经被碎屑堆积充填的洞穴,但可以推测在合适的古地貌位置可能存在残余的裂缝洞穴,是未来进行油气勘探值得期待的领域.
    • 张兵; 唐书恒; 郗兆栋; 蔺东林; 叶亚培
    • 摘要: 湘西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兰多维列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广泛发育,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为研究其生物地层特征,开展了XY-3井的化石种类分析,结合笔石与自然伽马(GR)测井曲线,建立了研究区生物笔石序列,并根据各笔石带的有机质丰度、矿物组分、沉积环境的变化,明确研究区页岩气的有利富集层段.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可划分为8个笔石带:WF2,WF3,WF4,LM2—LM3,LM4,LM5,LM6,LM7,受湘鄂水下高地隆升的影响,研究区缺失LM1带.②WF2—WF3,LM2—LM4笔石带沉积于贫氧化环境,岩性为中碳硅质页岩相.WF4笔石带沉积于氧化环境,岩性为低碳混合质页岩相.LM5—LM7笔石带沉积于氧化环境,岩性为低碳黏土质页岩相.WF2—WF3,LM2—LM4笔石带具有高TOC、高脆性、高孔隙度特征,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和可压裂性,可以作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层段.③相比于长宁等地区,研究区富有机质层段厚度相对较薄,有机质丰度相对偏低,因其被湘鄂水下高地影响,较氧化的水体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部分富有机质层段缺失.该研究成果可为湘西北地区的页岩气勘探提供借鉴.
    • 王濡岳; 胡宗全; 包汉勇; 吴靖; 杜伟; 王鹏威; 彭泽阳; 卢婷
    • 摘要: 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对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中的石英、长石、黄铁矿、碳酸盐类和黏土矿物进行了有效识别与划分,分析了矿物成岩演化序列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独特的成岩改造是优质页岩储层形成的关键:(1)莓状/自形黄铁矿、生物石英和微生物白云石主要形成于同生—早成岩阶段早期,对页岩原始孔隙的保持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作用,其建设性支撑格架作用对优质页岩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此类矿物与陆源碎屑构成的刚性支撑格架有利于原始孔隙的保持与后期的压裂改造.(2)生烃—成岩协同演化促进储集空间的发育,中成岩早期有机酸的产生和消耗、不稳定矿物(长石和碳酸盐矿物)溶蚀/蚀变、黏土矿物转化和干酪根生油具有同步性,为生油期液态烃的充注与滞留提供了有利空间;中成岩晚期—晚成岩阶段,干酪根和滞留烃裂解生气、成孔和增压促进了有机孔与微裂缝的发育,利于页岩气的富集与高产.
    • 常晓琳; 侯明才; 刘欣春; 范泰源
    • 摘要: 晚奥陶世是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时期,在此期间沉积的碳酸盐岩记录了地球表生环境的变化,为奥陶纪末生物灭绝事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利用生物偏光显微镜对研究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薄片图像进行采集鉴定.研究区包括塔西北柯坪大湾沟及华南地区宜昌普溪河剖面,涉及的地层时代包括桑比阶与凯迪阶,鉴定内容为生物碎屑种类,样品间距分别为0.5-2 m与0.2-0.3 m.本研究数据可与其他地区晚奥陶纪研究数据进行结合与对比,为后续奥陶纪古海洋、古环境研究补充更加详实的数据,以及为建立晚奥陶世古海洋沉积碳酸盐岩的空间变化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 常晓琳; 侯明才; 刘欣春; 范泰源
    • 摘要: 晚奥陶世是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时期,在此期间沉积的碳酸盐岩记录了地球表生环境的变化,为奥陶纪末生物灭绝事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利用生物偏光显微镜对研究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薄片图像进行采集鉴定。研究区包括塔西北柯坪大湾沟及华南地区宜昌普溪河剖面,涉及的地层时代包括桑比阶与凯迪阶,鉴定内容为生物碎屑种类,样品间距分别为0.5-2 m与0.2-0.3 m。本研究数据可与其他地区晚奥陶纪研究数据进行结合与对比,为后续奥陶纪古海洋、古环境研究补充更加详实的数据,以及为建立晚奥陶世古海洋沉积碳酸盐岩的空间变化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