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镜质体反射率

镜质体反射率

镜质体反射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11902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球物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防治水专家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 等;镜质体反射率的相关文献由787位作者贡献,包括邱楠生、朱传庆、秦建中等。

镜质体反射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7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1902 占比:99.87%

总计:212171篇

镜质体反射率—发文趋势图

镜质体反射率

-研究学者

  • 邱楠生
  • 朱传庆
  • 秦建中
  • 任战利
  • 李志明
  • 张宇宏
  • 胡圣标
  • 周立发
  • 崔军平
  • 张志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小奇; 陈迎宾; 翟常博; 周凌方; 周小进; 杨俊; 王彦青; 宋晓波
    • 摘要: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西部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层系之一,目前对其储层沥青发育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与认识较为薄弱。基于储层沥青含量、反射率、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开展川西雷口坡组沥青的成因和来源研究,并基于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来开展气源示踪,丰富和完善了该区气源对比的研究方法和途径。研究表明,雷口坡组储层中沥青零星分布于缝合线和裂缝中,δ^(13)C值介于-28.6‰~-24.6‰。钻井岩心样品中沥青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平均为3.14%,为典型的热裂解成因。野外露头沥青样品等效镜质体反射率较低,香水镇黄连桥和石元乡马鞍塘剖面沥青经历了生物降解,而天池乡卸军门剖面沥青为原油脱沥青质作用形成。雷口坡组储层沥青与自身碳酸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性,而根据沥青含量计算所得川西大气田雷口坡组裂解生气强度和圈闭总裂解生气量与现今气藏规模不匹配。川西大气田主体并非来自古油藏的原位裂解,而是由高演化阶段的原油裂解气直接充注形成。天然气主体来自下伏上二叠统烃源岩,雷口坡组自身碳酸盐岩贡献较为有限。相关认识为揭示川西雷口坡组成藏机理、明确勘探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
    • 马青华; 张学梅; 李东; 郝静远
    • 摘要: 为了提高长烟煤的加工利用适用性,对东胜长焰煤在实验室经过低温干馏的方式进行热解提质,将残留物进行镜质体反射率与挥发分等分析测试,并与自然变质煤化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自然变质煤化和热解提质都显示随着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升高,挥发分产率成比例降低,但却有各自的斜率,热解提质线性方程的斜率比自然煤化的斜率大42%,表明热解提质时,镜质体反射率随挥发分产率降低而升高得更快;由于斜率不同,自然变质煤化和热解提质两条直线相交于镜质体最大反射率R;=1.3%、挥发分产率V;=25%左右的点;成煤时间、成煤物质、成煤环境,特别是温度-压力-水分这三者的耦合联系的不同,造成了自然变质煤与热解提质煤的煤岩组成和其相应的特性差异。分析认为,仅仅考虑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就决定如何用提质煤替代自然变质煤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提质煤的其他特性进行详细研究以提高其适用性。
    • 任战利; 崔军平; 祁凯; 杨鹏; 刘新社; 张才利; 杨桂林; 高彦芳; 张莹; 邢光远
    • 摘要: 深层、超深层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及今后的勘探方向,不同地热类型盆地的深层、超深层现今温度差异大,热演化历史复杂,恢复难度大。该文在收集及调研国内外深层、超深层地层温度、成熟度及古地温研究方法、研究新进展的基础上,对深层、超深层现今地温场差异及对油气相态的控制作用、古地温恢复方法、热演化史恢复理论及方法、热演化史对油气成藏评价的控制作用及深层、超深层研究中应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国内外不同地热状态盆地深层、超深层温度与深度关系图版表明,在中浅层温度差异相对较小,在深层、超深层随深度增加差异明显增大(同一深度不同热状态盆地现今地层温度相差可达110°C以上,温度差异大)。地层温度是控制油气相态分布最为重要的控制因素,加热时间也是重要因素;建立的不同热状态盆地从中浅层到超深层油气相态与深度关系图版表明,从高地温梯度到低地温梯度盆地,石油液态窗、凝析油湿气、干气分布深度逐渐加深。在西部,低温型快速沉降盆地超深层油藏分布埋深可达8000~9000 m,凝析油湿气气藏埋深更大,可达12000 m;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特别是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缺乏有效的古地温恢复方法,在对不同古温标方法研究新进展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多种古温标方法与盆地地质条件相结合,相互约束,可有效提高古地温恢复结果的可靠性;深层、超深层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及破坏,早期盆地古地温场及构造热事件信息难以记录。研究后提出的复杂叠合盆地热演化史恢复理论及方法是实现深层、超深层复杂热演化史恢复的有效途径;在对鄂尔多斯盆地深层中新元古界热演化史恢复及油气生成期次分析的基础上,将国内外深层、超深层不同热演化史类型划分为4种类型,并分析了不同热史类型盆地油气相态、油气成藏及油气富集方面的明显差异;最后提出了深层、超深层热演化史恢复应关注古温标开发、热体制、热事件、烃源岩是否变质等学科前沿问题。
    • 张学梅; 马青华; 郝静远; 李东
    • 摘要: 为了从煤岩学的角度探讨低阶煤低温干馏产物兰炭在配煤炼焦中的适用性问题,采用HYLZ-2型铝甑低温干馏炉,以鄂尔多斯盆地神府-东胜长焰煤为原料,制备了8个具有不同干馏程度的煤样品,并作煤岩分析;根据每个样品的反射率分布和活惰比,计算各自的强度指数SI与组分平衡指数CBI,以及各对SI-CBI点到SI-CBI优化配煤矩形区中点的距离(d_(j)),定义该距离为配煤炼焦不适合度,即距离越大,就越不适合配煤炼焦。结果表明:低温干馏起始样的最大反射率R_(max)=0.576%,属于长焰煤;低温干馏结束样的最大反射率R_(max)=1.730%,提质到瘦煤;低温干馏起始样的距离(d_(0)=2.96)最小,最适合炼焦配煤;低温干馏结束样的距离(d_(7)=14.51)最大,最不适合炼焦配煤;配煤炼焦不适合度的比较证实低温干馏可以提质,但生产出的兰炭却达不到配煤炼焦的科学要求。
    • 胡鸣
    • 摘要: 目前梅山用煤主要依赖于宏观工业分析来控制其质量,对于偶发焦炭大幅度波动时,从配煤宏观质量指标方面往往不能观测到其变化原因。从近些年国内配煤微观指标研究成果来看,微观的镜质体反射率指标可应用于煤炭质量评定、混煤鉴别及优化配煤炼焦等方面,能够解释具有相同宏观分析煤质指标的配煤在炼焦或燃烧过程中呈现出的截然不同的工艺行为。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配合煤及单种煤的反射率对比,鉴别煤种变异的原因,从而提出改进配煤结构的方案。
    • 石记鹏; 赵长毅; 刘海涛; 李传明
    • 摘要: 烃源岩评价是关系到一个地区有无、有多少油气资源的基础问题,当前烃源岩评价中的一些认识仍欠缺思量:①以有机碳含量表征烃源岩的丰度忽视了烃源岩地质条件下的非均质性问题,烃源岩丰度的研究需考虑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并与测井资料评价(ΔlgR)法预测有机碳含量结果对比分析;②对于腐泥型或混合型干酪根的烃源岩,排烃效率高时,生烃损耗较大,剩余有机碳含量参数不宜直接作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指标,需要适当恢复其初始有机碳含量;③各种烃源岩类型评价方法的侧重点不同导致评价结果各异,可以通过不同研究方法相互印证或将干酪根类型数值化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④有机质类型越好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所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采用有机质多组分显微荧光探针分析技术(FAMM)对有机质成熟度进行校正可以消除抑制作用的影响;上述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使烃源岩评价结果更接近地质实际.
    • 侯连华; 于志超; 罗霞; 林森虎; 赵忠英; 杨智; 吴松涛; 崔景伟; 张丽君
    • 摘要: 基于白垩系鹰滩组下段1 317口生产井和72 口系统取心井991组分析化验数据,分别按油和天然气,采用两种页岩油气最终采收量(EUR)经典模型预测单井最终采收量,以消除工程因素的预测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全面厘清控制页岩油气EUR的关键地质因素.研究表明:储集能力、资源量、流动能力和可压性是控制页岩油气EUR的4个关键地质因素.储集能力直接受控于总孔隙度和含烃孔隙度,间接受控于TOC和Ro;资源量受控于含烃孔隙度、有效页岩厚度等参数;流动能力受控于有效渗透率、原油密度、气油比、凝析油气比、地层压力梯度和Ro等参数;可压性直接受控于脆性指数,间接受控于黏土体积含量.页岩油气EUR主要受控于6个地质参数,EUR与有效页岩厚度、总有机碳含量、裂缝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与黏土体积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Ro、地层压力梯度呈先增大后减小关系.现有水平井压裂技术的单井有效压裂厚度上限约65 m;EUR下限值为3×104 m3油当量条件下,当TOC<2.3%或Ro<0.85%或黏土体积含量大于25%,且裂缝或微裂缝不发育时,很难形成页岩油气的有利发育区.
    • 张怀惠; 张志诚; 汤文豪; 唐建洲
    • 摘要: 研究东天山和西天山过渡区域艾维尔沟地区的隆升剥露历史对于分析中新生代天山及其邻区的构造格局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出露的煤层(线)进行了镜质体反射率分析以及对应的顶板或底板的砂岩层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系统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区侏罗纪煤层镜质体反射率主要分布在0.79%~1.19%之间,相应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在79~129 Ma之间;热历史模拟表明,侏罗纪地层在早白垩世(130~100 Ma)达到最大埋深,并发生一次快速冷却事件,之后处于相对稳定期,新生代最终剥露到达地表.相比于西天山,艾维尔沟地区和东天山在早白垩世的隆升幅度大,使得天山东部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标志着早白垩世是东天山构造地貌形成关键时期.
    • 张学梅; 李东; 马青华; 郝静远
    • 摘要: 东胜长焰煤在实验室低温干馏炉经过恒速升温提质和恒温提质制备17个提质煤样。所有提质煤样按国标进行镜质体反射率的煤岩分析。定义以镜质体反射率表征的提质转化率。通过恒速升温提质和恒温提质的动力学方程分别计算各自方法的指前因子和活化能。这为解决提质煤化的T-t-R0热动力学关系提出新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提质煤化T-t-R0热动力学的成功应用取决于变质煤化与提质煤化的相互借鉴和相互校验。
    • 杨平; 陈杨; 冯伟明; 牟必鑫; 魏洪刚; 客昆; 刘家洪; 何磊
    • 摘要: 综合钻井、大量实测剖面、样品测试分析和区域地质资料,对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烃源岩生烃强度、镜质体反射率、砂岩储层物性等关键指标进行了系统评价.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主要油气储层类型为中-粗砂岩,有利层段主要发育在白果湾组一段、三段和四段,砂岩具有中孔低渗、区域分布广、厚度大等特征,ZD-1井揭示砂岩含油气性好.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烃源岩在盆地中心厚度大,盆地中心的生烃强度达(56.74~97.70)×108 m3/km2.烃源岩成熟度(RO)在1.08% ~3.98%范围,具有东低西高的特征.通过综合分析西昌盆地油气形成的关键指标,优选了夹铁-四开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有利区和4个甜点区,该区生烃强度(10~80)×108m3/km2,RO为1.08% ~3.0%,中-粗砂岩厚度为10~50m,天然气资源量为6756×108 m3,可形成"改造再重建"致密砂岩油气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