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孔隙度
裂缝孔隙度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60869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地球物理学报、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五届CNPC测井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会、第六届中俄测井国际学术交流会、200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次国际学术会议等;裂缝孔隙度的相关文献由28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军、王晓畅、崔云江等。
裂缝孔隙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0869篇
占比:99.95%
总计:160948篇
裂缝孔隙度
-研究学者
- 李军
- 王晓畅
- 崔云江
- 戴俊生
- 李浩
- 范宜仁
- 邓少贵
- 陆云龙
- 魏修平
- 乔德新
- 冯建伟
- 刘为付
- 孙会东
- 张爱芹
- 李善军
- 李宁
- 潘保芝
- 胡松
- 董智勇
- 邢定峰
- 郑国防
- 付有升
- 冯庆付
- 冯琼
- 卢文忠
- 周航宇
- 孔强夫
- 孙夕平
- 宋来明
- 张丽华
- 张先龙
- 张庚骥
- 张惠良
- 张松扬
- 张荣虎
- 张静
- 彭仕宓
- 戴晓峰
- 曾庆鲁
- 李凌高
- 李庆峰
- 李明
- 李智强
- 李瑞娟
- 李虎
- 杨烁
- 梁旭
- 武宏亮
- 沙雪梅
- 王丹丹
-
-
陆云龙;
崔云江;
关叶钦;
熊镭
-
-
摘要:
裂缝有效性评价是储层品质研究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产能大小。常规电阻率测井、成像测井对裂缝延伸范围等有效性评价存在困难。结合渤海油田裂缝性储层测井响应特征,提出了阵列声波测井定量评价裂缝有效性的方法。依据改进的多孔介质模型计算裂缝孔隙度,划分裂缝发育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裂缝尺度进行划分,并确定有效性。针对裂缝发育区,首先,通过偶极横波远探测技术识别井眼附近大尺度宏观裂缝发育情况;其次,对成像测井拾取的小尺度裂缝,根据正交偶极四分量数据计算快、慢横波频散曲线,确定裂缝的延伸范围,同时利用地质力学莫尔圆法计算摩擦系数评价裂缝的产液能力,实现裂缝有效性综合评价。渤海油田应用结果表明,阵列声波测井能够准确的评价裂缝性储层裂缝发育程度、尺度规模及有效性,是评价储层裂缝的一种有效测井方法。
-
-
侯连华;
于志超;
罗霞;
林森虎;
赵忠英;
杨智;
吴松涛;
崔景伟;
张丽君
-
-
摘要:
基于白垩系鹰滩组下段1 317口生产井和72 口系统取心井991组分析化验数据,分别按油和天然气,采用两种页岩油气最终采收量(EUR)经典模型预测单井最终采收量,以消除工程因素的预测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全面厘清控制页岩油气EUR的关键地质因素.研究表明:储集能力、资源量、流动能力和可压性是控制页岩油气EUR的4个关键地质因素.储集能力直接受控于总孔隙度和含烃孔隙度,间接受控于TOC和Ro;资源量受控于含烃孔隙度、有效页岩厚度等参数;流动能力受控于有效渗透率、原油密度、气油比、凝析油气比、地层压力梯度和Ro等参数;可压性直接受控于脆性指数,间接受控于黏土体积含量.页岩油气EUR主要受控于6个地质参数,EUR与有效页岩厚度、总有机碳含量、裂缝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与黏土体积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Ro、地层压力梯度呈先增大后减小关系.现有水平井压裂技术的单井有效压裂厚度上限约65 m;EUR下限值为3×104 m3油当量条件下,当TOC<2.3%或Ro<0.85%或黏土体积含量大于25%,且裂缝或微裂缝不发育时,很难形成页岩油气的有利发育区.
-
-
张峰;
罗少成;
李震;
牟瑜;
李婷婷
-
-
摘要:
针对四川盆地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储层有效性评价困难等问题,进行了测井评价研究.通过分析该地区茅口组缝洞型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基于三孔隙度模型,利用胶结指数与总孔隙度、连通缝洞孔隙度、孤立缝洞孔隙度的关系,进行了储层储集空间划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岩心刻度测井,在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信息中提取视孔隙度谱和视地层水电阻率谱的均值与方差,以及裂缝孔隙度等反应孔、洞、缝的敏感性参数,并结合试气资料,建立了储层有效性评价标准:孔隙性、孔洞型储层,电成像视孔隙度谱均值大于1.9、方差大于1.2的为Ⅰ类储层,均值大于1.7、方差大于0.9的为Ⅱ类储层;裂缝性储层,Ⅰ类储层裂缝孔隙度大于0.30,Ⅱ类储层裂缝孔隙度在0.05~0.30.裂缝的连通会明显改善储层的有效性,针对孔隙性–裂缝性、孔洞型–裂缝性储层,Ⅰ类储层视地层水电阻率谱均值大于700、方差大于300,Ⅱ类储层视地层水电阻率谱均值500~700,方差100~300.依据该评价标准,对该地区20口探井进行了二次解释,有效提高了缝洞型储层解释的符合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
张世明;
王滨;
任允鹏;
刘同敬;
高强;
赵伟;
侯春华;
孙颖
-
-
摘要:
致密油藏压裂后通常在近井附近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系统,注采井间缝网特征参数的定量描述,对后期气窜封堵措施定制和开发方案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物质守恒原理,完善裂缝孔隙度、裂缝渗透率、裂缝开度和裂缝线密度等主要缝网特征参数的表征函数,提出了致密油藏见气后井间缝网特征参数量化的计算方法和求解步骤.以胜利油田XN井组为例,计算得到井间缝网特征参数的量化结果:裂缝孔隙度为0.250%~0.251%,平均裂缝渗透率为42~1563 mD,裂缝开度为14~87μm,裂缝线密度为29~176条/m.分析认为:XN井组的裂缝孔隙度整体上远小于储层平均孔隙度,裂缝发育程度较强;各气窜单井的井间平均裂缝渗透率和平均气窜速度差异较大,以微裂缝为主,存在一定规模的气窜裂缝通道;气窜速度快的单井,表现出平均裂缝渗透率高、裂缝开度大和裂缝线密度小等特点.
-
-
任杰
-
-
摘要:
哈萨克斯坦K油田石炭系KT-Ⅱ段储层为开阔台地相中低孔、特低渗灰岩储层,裂缝对改善储层的渗流能力至关重要,前人研究的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方法由于受裂缝产状、饱和度、泥浆侵入深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确定性差、容易误判的缺陷.基于研究区目的层段有限的取心和电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孔隙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提出了利用补偿中子确定基块岩石电阻率与基块声波时差,再比较二者与深侧向电阻率、声波时差的差异特征,进而综合识别储层不同产状裂缝发育段,最后建立了裂缝孔隙度、次生孔隙度、裂缝渗透率、总渗透率等储层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实现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的裂缝识别及参数定量评价.该方法应用的测井综合评价成果与取心物性分析、生产动态情况能够更好地匹配,为该类油藏的合理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
-
-
-
王志文;
李萌;
何传亮;
吴见萌
-
-
摘要:
川西深层储层基质物性差,但其裂缝较发育,属低孔低渗、致密超致密碎屑岩的裂缝-孔隙型储层.通过分析储层特征,分双孔介质模型,开展测井资料的选择及岩芯资料的评价,总孔隙度选用声波-中子交会计算,裂缝孔隙度用电成像谱分析计算.并利用各种岩芯分析数据对测井计算的储层参数进行刻度和验证.
-
-
黄小娟;
李治平;
周光亮;
刘倩;
李洪;
王红坤
-
-
摘要:
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突出,相对于沉积相变对储层所造成的影响,后期成岩与构造运动对储层的改造更重要,裂缝的发育特征常是影响这类储层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常规描述储层性质的孔隙度、渗透率参数难以确切描述该类储层的性质。在评价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时,将裂缝破碎带作为优质储层研究对象,以裂缝孔隙度作为储层评价关键参数,是研究裂缝性致密砂岩有效储层分布规律的重要途径。在裂缝孔隙度建模过程中,构造裂缝孔隙度的空间结构信息是建模的关键,在建立地震属性与裂缝的相关性基础之上,使用地震属性构造了裂缝孔隙度的空间结构参数。生产数据表明,地震分频属性能够在整体上指示裂缝孔隙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可以用来构造裂缝孔隙度的变差函数,但该属性不能定量给出裂缝孔隙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不能用于辅助参数进行协同计算。将地震蚂蚁体数据和通过成像测井校正的单井裂缝孔隙度解释数据共同作为模拟裂缝孔隙度模型的输入参数,使用协同建模的方法建立裂缝孔隙度的空间分布,从而定量评价了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孔隙度的空间展布规律,为数值模拟提供数据支持。
-
-
吕洪志;
陆云龙;
崔云江;
李兴丽;
汪瑞宏;
郑炀
-
-
摘要: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渤海油田面临越来越多的疑难储层,这类储层流体性质识别与裂缝孔隙度评价成为测井评价的难点.本文依据Biot理论,描述了存在裂隙条件下的含裂隙Biot理论,形成改进的孔隙介质模型.根据该模型利用阵列声波测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裂缝孔隙度,同时通过流体置换,得到不同流体对应的岩石体积模量,对其进行交会判别流体性质,实现了阵列声波测井裂缝孔隙度定量评价与流体性质识别综合应用.利用该模型对渤海油田.几口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常规砂泥岩和复杂岩性储层均能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提出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与裂缝孔隙度评价方法,有助于扩展阵列声声波测井的应用范围.
-
-
-
-
李宁;
乔德新;
武宏亮;
冯庆付;
李庆峰;
董丽欣;
付有升
- 《中国石油学会第十五届测井年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针对火山岩气层测井评价这一全新课题,以大庆徐家围子深层火山岩气藏为研究靶区,从火山岩岩性识别、非均质定量解释模型建立、火山岩裂缝孔隙度定量计算和火山岩储层流体性质判别等几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论、方法和处理流程,并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模块集成在CifSun平台上。结合52口井实际资料的处理,给出了大庆油田深层火山岩气层评价的实际应用效果。
-
-
DENG Shaogui;
邓少贵;
CHEN Dong;
陈东;
MA Zhiqiang;
马智强;
LI Hu;
李虎
- 《第五届CNPC测井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为研究韩城地区煤层物性以及含气性,以煤心实验及测试分析资料为基础,建立煤质参数、含气量测井改进模拟差分进化非线性预测模型,利用双侧向测井快速计算裂隙孔隙度.研究区煤层主要发育贫煤和瘦煤,煤层含气性好,灰分、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真密度与固定碳相关性好.煤层测井响应特征明显,但与煤质组分、含气量相关性复杂,采用改进模拟退火差分(SADE)算法的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煤质组分以及含气量预测,结果与煤心分析吻合.根据煤基电阻率分布范围、裂隙发育状况,建立基于双侧向测井的裂隙孔隙度的快速计算模型,由此计算的裂隙孔隙度与煤心宏观描述基本符合.
-
-
DENG Shaogui;
邓少贵;
CHEN Dong;
陈东;
MA Zhiqiang;
马智强;
LI Hu;
李虎
- 《第五届CNPC测井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为研究韩城地区煤层物性以及含气性,以煤心实验及测试分析资料为基础,建立煤质参数、含气量测井改进模拟差分进化非线性预测模型,利用双侧向测井快速计算裂隙孔隙度.研究区煤层主要发育贫煤和瘦煤,煤层含气性好,灰分、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真密度与固定碳相关性好.煤层测井响应特征明显,但与煤质组分、含气量相关性复杂,采用改进模拟退火差分(SADE)算法的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煤质组分以及含气量预测,结果与煤心分析吻合.根据煤基电阻率分布范围、裂隙发育状况,建立基于双侧向测井的裂隙孔隙度的快速计算模型,由此计算的裂隙孔隙度与煤心宏观描述基本符合.
-
-
DENG Shaogui;
邓少贵;
CHEN Dong;
陈东;
MA Zhiqiang;
马智强;
LI Hu;
李虎
- 《第五届CNPC测井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为研究韩城地区煤层物性以及含气性,以煤心实验及测试分析资料为基础,建立煤质参数、含气量测井改进模拟差分进化非线性预测模型,利用双侧向测井快速计算裂隙孔隙度.研究区煤层主要发育贫煤和瘦煤,煤层含气性好,灰分、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真密度与固定碳相关性好.煤层测井响应特征明显,但与煤质组分、含气量相关性复杂,采用改进模拟退火差分(SADE)算法的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煤质组分以及含气量预测,结果与煤心分析吻合.根据煤基电阻率分布范围、裂隙发育状况,建立基于双侧向测井的裂隙孔隙度的快速计算模型,由此计算的裂隙孔隙度与煤心宏观描述基本符合.
-
-
DENG Shaogui;
邓少贵;
CHEN Dong;
陈东;
MA Zhiqiang;
马智强;
LI Hu;
李虎
- 《第五届CNPC测井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为研究韩城地区煤层物性以及含气性,以煤心实验及测试分析资料为基础,建立煤质参数、含气量测井改进模拟差分进化非线性预测模型,利用双侧向测井快速计算裂隙孔隙度.研究区煤层主要发育贫煤和瘦煤,煤层含气性好,灰分、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真密度与固定碳相关性好.煤层测井响应特征明显,但与煤质组分、含气量相关性复杂,采用改进模拟退火差分(SADE)算法的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煤质组分以及含气量预测,结果与煤心分析吻合.根据煤基电阻率分布范围、裂隙发育状况,建立基于双侧向测井的裂隙孔隙度的快速计算模型,由此计算的裂隙孔隙度与煤心宏观描述基本符合.
-
-
DENG Shaogui;
邓少贵;
CHEN Dong;
陈东;
MA Zhiqiang;
马智强;
LI Hu;
李虎
- 《第五届CNPC测井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为研究韩城地区煤层物性以及含气性,以煤心实验及测试分析资料为基础,建立煤质参数、含气量测井改进模拟差分进化非线性预测模型,利用双侧向测井快速计算裂隙孔隙度.研究区煤层主要发育贫煤和瘦煤,煤层含气性好,灰分、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真密度与固定碳相关性好.煤层测井响应特征明显,但与煤质组分、含气量相关性复杂,采用改进模拟退火差分(SADE)算法的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煤质组分以及含气量预测,结果与煤心分析吻合.根据煤基电阻率分布范围、裂隙发育状况,建立基于双侧向测井的裂隙孔隙度的快速计算模型,由此计算的裂隙孔隙度与煤心宏观描述基本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