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特性
表面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63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0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249119篇;相关期刊327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实用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特种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制备/加工第一届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脉冲功率会议、第十一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等;表面特性的相关文献由1675位作者贡献,包括牧野良保、董发勤、万朴等。
表面特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9119篇
占比:99.81%
总计:249602篇
表面特性
-研究学者
- 牧野良保
- 董发勤
- 万朴
- 李国武
- 王鹏
- 加贺秀明
- 姜洪泉
- 彭同江
- 加纳孝文
- 印万忠
- 姜亨求
- 孙传尧
- 山崎和雄
- 张玉武
- 杨静
- 沈在弘
- 深谷安司
- 王晓华
- 盛长新
- 连文良
- 邓建军
- 采女政义
- 于凯
- 冯启明
- 吴振根
- 吴逢春
- 周锦进
- 坂本胜
- 孙一领
- 庄稼
- 张晓超
- 新井英太
- 朱子平
- 朴重喆
- 李钟锡
- 杨敏
- 王平
- 王志杰
- 王晓明
- 王桂琴
- 王江涛
- 王珂
- 许绿丝
- 赵悦来
- 赵汉九
- 郑伟
- 郑凤勋
- 金钟常
- 钱国坻
- 阮军杰
-
-
罗秀云;
张雁;
朱红星
-
-
摘要:
利用煤矸石改良解决膨胀土干燥开裂造成的工程灾害,通过不同煤矸石粉掺量的膨胀土收缩试验,确定煤矸石粉的最佳掺量,对干湿循环下土样表面的裂隙图像进行分析,检测土样表面及裂隙面的粗糙度,根据土样表面特性分析煤矸石抑制膨胀土收缩裂隙发育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干湿循环下,当煤矸石粉掺量为9%时,膨胀土收缩性得到较好的抑制,裂隙面积率随时间增加呈现出先快速增大后逐渐稳定趋势,煤矸石粉可有效延迟膨胀土裂隙发育时间;土样表面粗糙度小于裂隙面粗糙度,掺入煤矸石粉使膨胀土样内部粗糙度增大,裂隙面积率降低,从而约束膨胀土样收缩变形。
-
-
赵海洋;
贾晓慧;
王芳;
李洁;
王云霞;
范广斌;
张琪;
王高升;
张正健;
王玉峰
-
-
摘要:
为分析卷烟商标纸表面特性与其印刷适性的关系,明确影响卷烟商标纸印刷适性的关键指标,本研究以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卷烟商标纸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定量、厚度、折痕挺度、动/静摩擦系数、墨层耐磨性及涂层牢固度等指标,对其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供应商所提供的卷烟商标纸的定量和厚度差异性较小,折痕挺度有所区别但与表面露白问题没有相关性,动/静摩擦系数、墨层耐磨性和涂层牢固度差别较大,其中印刷适性较差样品的静摩擦系数高达0.38,墨层耐磨性仅有38.02%,涂层脱落面积高达50.62%。由此得出,当将卷烟商标纸动/静摩擦系数分别控制在0.10~0.20与0.20~0.35,墨层耐磨性As值高于70%,且涂层脱落面积低于20%时,可有效提高卷烟商标纸的印刷适性,减少卷烟包装产品的质量缺陷及材料损耗。
-
-
邹田春;
刘志浩;
李晔;
巨乐章
-
-
摘要:
为改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表面润湿性能及表面活性,提高其胶接强度,采用旋喷式空气等离子体处理设备对CFRP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拉伸试验探究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距离、处理速度对CFRP胶接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接触角测量仪、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等测试技术,探究等离子体处理对CFRP表面润湿性、表面形貌、表面化学组分等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FRP表面经等离子体处理后,胶接强度逐渐提高,处理距离h为10mm,处理速度v为2mm/s时,接头强度最大。接头破坏模式从界面破坏转变为混合破坏模式。随等离子体处理距离及速度的降低,复合材料表面水接触角降低,表面自由能及极性分量增加,表面润湿性及吸附性能提高。经等离子体处理后,CFRP表面产生微米级沟壑,表面积增加,但当处理距离较近时,部分表面树脂因等离子体热响应产生损伤,不利于胶接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复合材料基体与等离子体中活性粒子相互作用后,表面含氧基团增多,并产生C—O/C—O、C=O/O—C=O等较为活泼的含氧基团,有利于复合材料与胶粘剂形成牢固的化学键合。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表面润湿性、表面活性及胶接性能。
-
-
张梅;
黄凌云;
蓝卓越;
胡博;
孙鑫
-
-
摘要:
黄铜矿是提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不同地质作用产生的黄铜矿,因其晶体结构和共伴生矿物等自然属性不同,导致黄铜矿的可浮性呈现差异化,在概述了矿物选别因素矿物晶体结构、矿浆pH、矿浆电位、难免离子对黄铜矿可浮性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和非金属脉石矿物等共伴生矿物对黄铜矿浮选的影响,并简述了黄铜矿浮选捕收剂的研究进展。
-
-
付天琳;
安楠楠;
王康;
张乾;
陈飞帆;
许志华
-
-
摘要:
目的对06Cr19Ni10钢进行表面剧烈塑性变形处理,利用获得的表面梯度纳米晶结构提高其抗空蚀性能。方法采用高能喷丸法,在0.3~0.6 MPa范围内调节喷丸压力,获得不同组织结构的梯度纳米晶结构。使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对梯度纳米晶结构进行形貌、物相分析及截面硬度分析,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和自制的空蚀检测仪对梯度纳米晶结构进行抗腐蚀性能及抗空蚀性能检测。结果截面金相表明,通过调节喷丸压力,可以在06Cr19Ni10钢表面形成一层厚度为50~100µm的梯度纳米晶结构。XRD结果显示,喷丸处理可以使(111)、(200)、(220)、(311)、(222)晶向的衍射峰明显宽化。通过Voigt函数法计算可知,梯度纳米晶结构的顶层晶粒尺寸为32~87 nm,表面硬度由180HV0.05提高至360~525HV0.05。此外,喷丸处理可以提高06Cr19Ni10钢的自腐蚀电位至‒0.385 V(vs.SCE),降低其自腐蚀电流密度至3.512µA/cm^(2),明显延长其空蚀孕育期,最大抗空蚀系数约为未处理试样的12.92倍。结论梯度纳米晶结构可以全面提高06Cr19Ni10钢的表面特性,显著提高其抗空蚀性能。
-
-
高瑾;
梁宏闪;
赵靖昀;
代亚磊;
万楚筠;
周彬
-
-
摘要: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探究玉米醇溶蛋白与3种多酚在醇溶体系以非共价方式结合机理及其对蛋白质结构及抗氧化性的影响,并且通过浊度、粒径及微观形貌等指标对其形成的复合胶体颗粒进行表征,初步探讨多酚对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自组装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多酚引入玉米醇溶蛋白体系后,蛋白质发生荧光猝灭现象,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玉米醇溶蛋白与单宁酸(tannic acid,TA)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以氢键作用结合,升温使其结合常数降低,不利于结合,玉米醇溶蛋白与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以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形成复合物,逐渐升高温度有利于GA与玉米醇溶蛋白的相互作用;3种多酚与玉米醇溶蛋白结合的物质的量比约为1∶1。此外,多酚与玉米醇溶蛋白结合后复合物紫外吸收强度明显增加,蛋白质折叠方式发生改变,非共价结合复合物抗氧化性及热稳定性均有所增加。玉米醇溶蛋白与TA发生非共价相互作用使玉米醇溶蛋白与TA复合颗粒的粒径增大,表面电荷降低,其微观结构呈现规则的球形,且TA可作为一种交联剂,使颗粒间发生交联作用。玉米醇溶蛋白与EGCG及GA形成的复合纳米颗粒的表面特性及微观结构同样发生了改变,然而胶体颗粒间并未发生明显的交联现象,仍然呈现均匀分散的状态。
-
-
唐吴宇;
周磊;
张君毅;
闫晓
-
-
摘要:
沸腾传热是一种常见的高效传热方式,在反应堆堆芯、蒸汽发生器等反应堆关键部位均存在沸腾现象。沸腾传热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表面特性对沸腾传热的影响较为显著。通过对表面特性的调控,可以实现沸腾传热性能的提升。本文追踪了表面粗糙度、润湿性以及微观结构等表面特性对沸腾传热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相关的实验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梳理了针对表面特性影响沸腾传热的研究思路,并进一步指出耦合宏观与微观尺度表面特性的精细化研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
-
王大伟;
李晔;
巨乐章;
朱安安
-
-
摘要:
为改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胶接界面力学性能,采用低温氧气等离子体处理设备对CFRP进行表面处理。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CFRP表面润湿性、表面能、表面形貌、表面化学组分等进行表征,通过双悬臂梁实验(DCB)对CFRP胶接界面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氧气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从0 s增加至30 s,表面水接触角从97°降至29°,CFRP表面润湿性达到最佳,极性分量占比显著增多;随处理时间的增加,CFRP表面粗糙度和最大高低差降低,形成较多谷峰分布的纳米级沟壑,基体表面积增大;同时,表面C—O和C O等含氧极性官能团含量明显增加,C—C/C—H和Si—C官能团含量减少,表面污染物得到有效清除和转化;与未处理相比,经氧气等离子体处理20 s后,CFRP胶接界面最大剥离载荷和Ⅰ型断裂韧度分别提高了1.01倍(62.73 N)和1.92倍(649.21 J/m 2)。研究发现,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显著改善CFRP表面物理化学特性,有利于CFRP与胶黏剂更好的黏结,提高胶接界面剥离强度与韧性。
-
-
王昌进;
张赛;
徐静磊
-
-
摘要:
气体扩散层(GDL)是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以碳纸为材料的一种多孔介质,其内部结构在一定尺度范围内表现出分形特征。本工作基于分形理论、菲克定律、气体扩散层表面特性和气液两相流动规律建立了关于气体扩散系数的分形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扩散系数与面积分形维数、孔隙率成正比,与迂曲度分形维数、液相饱和度成反比。通过比较模型预测的气体有效扩散系数与已有实验数据发现,气体扩散层的表面特性即亲水性和疏水性对扩散系数的影响较大,在较低液相饱和度情况下,经过疏水处理的扩散层的气体扩散性能明显优于亲水扩散层。新建立的气体扩散系数模型可准确描述气体扩散层中的扩散规律,对气体扩散层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
Chongxing Huang;
黄崇杏;
Wen Lin;
林雯;
Yizhao Chen;
陈宜昭;
李翠翠;
Cuicui Li;
李志嘉;
Zhijia Li
- 《第十一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本文以漂白蔗渣浆为对象,使用PFI磨浆机和浆料粉碎机对蔗渣浆原料进行打浆和粉碎处理,以纤维分析仪、SEM、AFM等分析手段表征处理后纤维表面特性对植物纤维发泡缓冲材料缓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打浆度的提高,总体趋势纤维长度减小,卷曲度增强,微细纤维含量增多,纤维表面变粗糙,分丝帚化现象逐渐明显.从表面化学成分看,随打浆度增大,表面木素含量减少,微细化纤维制备的发泡缓冲材料随打浆度而增强.蔗渣浆纤维粉碎处理使纤维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过高目数的纤维呈短棒状甚至粒状.较短的纤维之间难以形成网状结构,其力学性能都相对较差.
-
-
Yang Xiao;
杨霄;
Yang Jianhua;
杨建华;
Qian Baoliang;
钱宝良;
Shao Yuanzheng;
邵元正
- 《第四届全国脉冲功率会议》
| 2015年
-
摘要:
基于几种常见的电极表面处理工艺,制作了外形一致、表面不同的砂纸打磨、羊毛抛光、金属电镀和非金属电镀四种同轴电极,对比了电极在微观下的形貌特点,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电极表面特性与甘油介质耐压的关系.搭建了基于晶闸管控制的空心脉冲变压器升压实验平台,最大输出电压500 kV,上升时间26 μs.实验结果表明,四种电极的微观形貌存在较大差异,并引起了甘油击穿特性的不同,在相同充电电压条件下,甘油的平均击穿场强为210-260 kV/cm,与使用常规的砂纸打磨电极相比,使用羊毛抛光、金属电镀、非金属电镀电极可分别使击穿场强提高14.51%,11.60%,19.67%,其中非金属电镀电极表面均匀程度远高于其他电极,最高击穿场强可达288 kV/cm,比对照组平均击穿场强提高33.09%.
-
-
赵金华;
曹海琳;
晏义伍
- 《中国金属学会炭素材料分会第二十八届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以不同厂家生产的3种T700级炭纤维T700SC、UT500和CFT700为研究对象,采用SEM、AFM对纤维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进行表征,通过表面/界面张力仪对炭纤维的表面能和浸润性能进行分析,然后对炭纤维/环氧618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断面形貌进行分析,以探讨炭纤维表面特性和浸润性能与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关联.结果表明,T700SC纤维表面光滑,粗糙度较小,UT500和CFT700纤维呈现表面沟槽状态,粗糙度较大.与T700SC纤维相比,UT500和CFT700纤维表面能更高,与环氧树脂具有更好的浸润性能.ILSS测试和断面分析结果表明,T700SC纤维复合材料ILSS为67.34MPa,界面结合较差;UT500和CFT700复合材料ILSS分别为79.54MPa和85.69 MPa,界面结合较好.炭纤维浸润性能与复合材料的宏观ILSS性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
-
Zhang Yueyue;
张悦悦;
Yang Ying;
杨瑛
- 《2017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研究以南疆棉秆为原料,测定棉冠、棉茎、根部三段不同部位制备棉秆基活性炭在不同温度范围、热解时间对Cu2+的吸附性,按照《木质活性炭国家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三段棉秆的得炭率、灰分等基本理化参数.并采用NaOH法制备南疆棉秆基活性炭,分析三段活性炭微观结构和表面特性.结果表明:在热解温度400°C、时间150min、剂料比1的条件下棉茎活性炭对Cu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此时吸附平衡量为8.084mg/g;该研究为南疆生物质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以废制废提供新方法.
-
-
-
蔡超;
宋波;
薛鹏举;
滕庆;
史玉升
- 《特种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制备/加工第一届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粉末冶金能够克服传统加工方法的缺陷,具有工艺流程短、材料利用率高、近净成形复杂零件的特点,成为钛合金冶金工业主要发展的方向之一.然而,由于钛合金化学活性较高,粉末在制备、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容易被氧化被污染.因此,本文主要以等离子旋转电极法制备的Ti6Al4V粉末为研究对象,结合扫描电镜(SEM)观察粉末形貌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Ti6Al4V粉末表面O、C污染物与合金元素Ti、Al、V质量百分比与化学状态、颗粒表面氧化膜厚度以及各元素含量随深度方向的变化.
-
-
唐电;
汪宗源;
张腾;
张汉清;
王欣;
林玮
-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第十届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前期研究发现,采用加柠檬酸的热分解方法可以获得有序FM-Ni3Fe相,它具有优越的电催化性能.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计算了FM-Ni3Fe相的三个低指数表面(111)、(110)和(100)的能量与结构.结果表明,对于各个表面,结构弛豫主要发生在最外两个原子层,弛豫总体按(110)>(100)>(111)的顺序递减.(111)结构的稳定性相对最好.表面能的大小受Ni原子的化学势的影响,(111)面符合化学计量比,所以表面能不受灿的化学势的影响.(111)面的表面能最低,具有最高的形貌重要性.(111)表面的局域态密度可见,见的3d电子轨道对密度贡献最大.
-
-
Weiping DAI;
戴伟平
- 《2014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暨第八届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针对铸造混合型废砂的特点,采用湿法工艺再生,成功实现了玉柴混合型废砂再生循环利用的产业化生产,玉柴铸造厂已使用近6万吨再生砂用于三乙胺法冷芯盒制芯生产柴油机缸体缸盖铸件,铸件在脉纹、烧结、粘砂等方面的缺陷远少于其新砂.为探究其原因,本文采用了体式显微镜SM、红外光谱IR、X射线扫描能谱仪XPS、电子扫描电镜SEM、多功能高温性能测定仪等对再生砂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再生砂与新砂的红外谱图比较一致,再生砂的表面特性和高温性能优于新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