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构弛豫

结构弛豫

结构弛豫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物理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758269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燕山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第十届学术会议、2011年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学术交流会、2007年全国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等;结构弛豫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光明、寇生中、李工等。

结构弛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58269 占比:99.99%

总计:1758363篇

结构弛豫—发文趋势图

结构弛豫

-研究学者

  • 林光明
  • 寇生中
  • 李工
  • 柳林
  • 王利民
  • 丁雨田
  • 乔吉超
  • 刘日平
  • 刘歆
  • 宋海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乔吉超; 张浪渟; 童钰; 吕国建; 郝奇; 陶凯
    • 摘要: 非晶合金弛豫/晶化、玻璃转变、塑性变形等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都与其固有的结构非均匀性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淹没在亚稳的长程无序结构中,探究非晶合金的结构非均匀性十分困难.尤其,非晶合金微观结构非均匀性与其力学性能之间的本征关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基于多尺度时空下的力学激励阐述非晶合金微观结构非均匀性特征与演化规律.从实验、理论和数值模拟方面出发,梳理了非晶合金微观结构非均匀性与弛豫机制和力学行为之间的关联.最后,针对非晶合金微观结构非均匀性与其物理/力学性能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 陈波; 杨詹詹; 王玉楹; 王寅岗
    • 摘要: 研究了经历不同时间退火后,Fe_(80)Si_(9)B_(10)Cu_(1)非晶合金结构弛豫过程中纳米尺度结构不均匀性的演变及其对合金磁性能的影响.基于小角X射线散射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随着弛豫的进行,合金的纳米尺度结构不均匀性逐渐衰减.结合穆斯堡尔谱分析结果,弛豫态合金综合软磁性能的提高可归因于纳米尺度结构不均匀性的减弱.从流变单元模型来看,随着弛豫程度的加深,流变单元的体积分数显著降低,部分流变单元湮灭并转化为理想弹性基体.一方面,弛豫态样品的原子结构排列更加紧密,磁交换相互作用更强,饱和磁感应强度也更高;另一方面,准位错偶极子的数量密度随着流变单元在弛豫过程中的湮灭而逐渐减小,磁畴壁的钉扎效应减弱,合金的磁各向异性下降,矫顽力降低.本文从结构不均匀性的角度研究了Fe_(80)Si_(9)B_(10)Cu_(1)非晶合金弛豫过程中磁性能变化的结构机制,有助于建立铁基非晶合金结构和磁性能之间的关联性.
    • 胡家富; 谢春晓; 陶平均
    • 摘要: 采用单辊甩带法制备(Fe_(0.52)Co_(0.18)Ni_(0.30))_(73)Cr_(17)Zr_(10)全金属铁基非晶合金,对其进行不同的结构弛豫处理,即在低于玻璃转化温度(T_(g)=825 K)下725 K进行0 h、0.5 h、2 h、4 h、10 h真空退火热处理,获得不同结构状态的非晶合金,并在玻璃转化温度以上925 K进行真空晶化处理,保温10 min得到晶态(Fe_(0.52)Co_(0.18)Ni_(0.30))_(73)Cr_(17)Zr_(10)。用XRD测试试样物相组成,并用DSC分析热力学参数,得出结构弛豫焓(ΔH_(fv)),然后计算相应的自由体积含量(V_(0));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试样在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用SEM观察试样腐蚀形貌,并用EDS测试元素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结构弛豫能降低非晶合金中的自由体积量,使原子堆积更加紧密、结构更加稳定,从而提高非晶合金的抗均匀腐蚀性能和抗点蚀性能,其中0.5 h和2 h时结构弛豫的效果最佳;而结晶态和长时间结构弛豫则会提高非晶合金的点蚀敏感性,降低钝化膜致密度,从而加剧腐蚀。
    • 王利民; 王冰涛; 陈泽明; 田永君
    • 摘要: 为了深入认识非晶体系中的非线性动力学,并了解非线性参数与其他动力学特征参量之间的关联,本文针对小分子非晶体系对非线性弛豫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Tool-Narayanaswamy-Moynihan-Hodge(TNMH)方程获得非线性因子.在纯物质中发现非线性因子与非指数因子之间关联显著,具有同步变化趋势,且前者普遍低于后者.二元混合体系中也发现同样的规律.应用TNMH等温方程也同样解释了等温退火动力学行为,证明了TNMH方程的广泛适用性.最后对非线性弛豫所面临的部分问题进行了简要总结.
    • 张浪渟; Vitaly Akhonik; 乔吉超
    • 摘要: 剪切模量在非晶合金黏性流动、扩散及结构弛豫等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宏观剪切弹性决定非晶合金热流变化.探索非晶合金在结构弛豫和玻璃转变过程中宏观力学性能与热流的关联有助于理解其力学行为起源.本研究基于自间隙理论对Cu49Hf42Al9非晶合金热流、剪切模量及黏度进行研究,建立剪切模量与热流之间的关联.通过测量剪切模量精确测定自间隙缺陷浓度演化规律.从能量角度出发,通过激活能图谱探索自间隙缺陷浓度对非晶合金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于动态力学分析仪研究非晶合金从室温到过冷液相区的动态弛豫行为,探索物理时效引起的结构弛豫以及内耗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间隙理论可准确描述非晶合金的弛豫动力学、剪切软化及结构弛豫诱导的力学行为.结合热流数据可以很好描述铸态和弛豫态非晶合金剪切模量随温度演化过程,激活能图谱直观表述了单位激活能可激活的自间隙缺陷浓度.自间隙缺陷在结构弛豫中湮灭,表现为玻璃体系结构向更稳定状态迁移.在玻璃化转变过程中,缺陷浓度显著升高伴随热吸收,表现为原子大规模协同运动和剪切软化.物理时效诱导非晶合金内耗和原子移动性降低.过冷液相区内原子移动性高至消除了结构弛豫影响.
    • 杨越; 赵兴宇
    • 摘要: 对系列温度下丙三醇以及丙三醇浓度为90%、80%、70%的水溶液,进行了变频介电谱测量,运用HN公式等对介电谱进行了分析,得到了α弛豫的形状因子α和β,并分析了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激活能E随丙三醇浓度的变化.
    • 孙奕韬; 孙保安; 潘明祥; 闻平; 白海洋; 柳延辉; 汪卫华; 王超; 吕玉苗; 胡远超; 罗鹏; 刘明; 咸海杰; 赵德乾; 丁大伟
    • 摘要: 由于结合了金属和玻璃的特性,非晶合金表现出许多新奇和优异的力学和物理性质,在很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非晶合金具有连续可调的成分、简单无序的原子结构、丰富多变的材料性质,为研究非晶态物理中的许多共性科学问题提供了理想的模型材料.块体非晶合金的发展更是将玻璃和液体及其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推进到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研究前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亚稳材料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组(EX4组)近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非晶材料和物理的研究,在新型非晶合金的制备、物性以及相关机理的研究上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本文介绍团队最近在非晶材料和物理机理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非晶合金的动力学行为和调控、非晶合金的表面动力学、功能应用以及材料探索新方法等.
    • 段俊杰; 詹伟涛; HUANG HongNian; 姜宏; 孙其诚; 李长久; 王艺臻
    • 摘要: 玻璃材料发生屈服和玻璃-液体转变(GLT)之前发生的缓慢结构演化和微观局域暗流的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晰.本文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系统测量了钒磷二元体系玻璃(V2O5-P2O5)趋向于玻璃化转变点Tg的动态机械弛豫谱和应力松弛谱,在Tβ~ 483 K和Tp~ 543 K附近发现了类金属玻璃的α和β结构弛豫和应力松弛行为,结果表明,其与纳米局域钒磷暗流结构的缓慢流动有关.实验首次发现了V2O5-P2O5玻璃的β弛豫的峰高与驰豫速率符合一定的线性对数关系,即ln(⊿)∝-ln(v);基于Wang等人提出的唯像理论模型和稳态流体动力学理论给出了合理的物理图像解释;实验和理论良好符合,进一步证明了V2O5-P2O5玻璃体系中存在纳米局域钒磷暗流结构及其演化行为的结论.并采用KWW方程的非指数因子βKWW把Tg附近结构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βKWW<0.1,纳米局域磷钒分子流体单元区;(2) 0.1< βKWW<0.5,纳米局域磷钒微晶暗流区;(3)βKWW>0.5,宏观流动区.%The mechanism of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microscopic hidden flow in glasses before yield and glass-to-liquid transition(GLT) remains unclear.In this work,the dynamic mechanical relaxation and stress relaxation spectra of vanadium-phosphate binary glass (V2O5-P2O5) when approaching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The β and α relaxation behaviors,occurring respectively at Tβ~483 K and Tp~543 K and quite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the metal glass systems,were observed,which indicated the occurrence of the slowing-down microscopic localized flow in the investigated vanadium-phosphate glasses.This was further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and theoretical prediction of the linear logarithmic relation between the peak height of the β relaxation and the relaxation rate,i.e.ln(⊿)∝-ln(v).Furthermore,three stages during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β and a relaxation in vanadium-phosphate glasses were observed from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t curve of the non-exponential factor of βKWW obtained by the Kohlrausch-Williams-Watts (KWW) fitting:(Ⅰ) βKWW<0.1,the region dominated by the localized flow units of the nano vanadium-phosphate molecular;(Ⅱ) 0.1 <βKWW<0.5,the region of localized hidden flow dominated by the nano vanadium-phosphate microcrystalline;(Ⅲ) βKWW>0.5,the region of macroscopic flow.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