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玻璃形成能力

玻璃形成能力

玻璃形成能力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1年内共计294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95929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学报、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暨相图与材料设计国际研讨会、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高校金相与显微分析学术年会等;玻璃形成能力的相关文献由665位作者贡献,包括沈军、孙剑飞、杨元政等。

玻璃形成能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9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5929 占比:99.93%

总计:396209篇

玻璃形成能力—发文趋势图

玻璃形成能力

-研究学者

  • 沈军
  • 孙剑飞
  • 杨元政
  • 胡壮麒
  • 傅明喜
  • 王刚
  • 邢大伟
  • 陈国良
  • 危洪清
  • 李宏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翼; 王永善; 李培友
    • 摘要: 采用X射线衍射仪、差热分析仪、万能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等仪器,对直径为3 mm的Zr-Al-Cu-Ni-Y大块金属玻璃进行了热力学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Zr-Al-Cu-Ni-Y合金具有好的玻璃形成能力;热力学数据显示γ值与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具有较强的关系,Trg值与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却有较弱的关系,随着Y含量增加,合金热稳定性增加.另外,Zr50.3 Al12.3 Cu28 Ni9 Y0.4和Zr49.7 Al12.3 Cu28 Ni9 Y1合金具有较高屈服强度、较高抗压强度以及较大塑性形变;在所研究的两个合金中,断口形貌的剪切带数量越多或锯齿流动的应力降越大时,合金的塑性形变越大.
    • 胡翼; 王永善; 李培友
    • 摘要: 采用X射线衍射仪、差热分析仪、万能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等仪器,对直径为3 mm的Zr-Al-Cu-Ni-Y大块金属玻璃进行了热力学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Zr-Al-Cu-Ni-Y合金具有好的玻璃形成能力;热力学数据显示γ值与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具有较强的关系,T_(rg)值与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却有较弱的关系,随着Y含量增加,合金热稳定性增加。另外,Zr_(50.3)Al_(12.3)Cu_(28)Ni_(9)Y_(0.4)和Zr_(49.7)Al_(12.3)Cu_(28)Ni_(9)Y_(1)合金具有较高屈服强度、较高抗压强度以及较大塑性形变;在所研究的两个合金中,断口形貌的剪切带数量越多或锯齿流动的应力降越大时,合金的塑性形变越大。
    • 张志彬; 周志丹
    • 摘要: 为了解决铝基非晶合金在形成过程中容易析出α-Al晶体导致玻璃形成能力较低且不易评估的问题,设计了简单易行的玻璃形成能力评估方法,对非晶AlNiZr合金成分进行优化.首先,制备9种不同组分的AlNiZr合金铸锭;然后,在相同制备条件下,用单辊甩带法制备不同组分的合金薄带;最后,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薄带进行XRD表征,基于XRD结果拟合计算合金薄带的非晶含量.结果表明:在合金组分Al100-x-y Nix Zry中,随着Ni含量的增加玻璃形成能力提高,随着Zr含量的增加玻璃形能力成降低;当Zr含量为3%时,进一步增加Ni含量达到20%和25%,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降低,Al82 Ni15 Zr3具有更好的玻璃形成能力.通过对非晶AlNiZr合金成分的优化,可以为不含稀土元素的铝基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评估提供新的方法,拓展其在设备防护领域的应用空间.
    • 鞠帅威; 李艳辉; 张伟
    • 摘要: Co基非晶合金不仅具有高热稳定、高强度、硬度,还显示出优异的软磁特性如低矫顽力、高磁导率、低铁损、低磁致伸缩系数等,尤其是高频下的导磁率、铁损性能极佳,有着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但相对于软磁性Fe基非晶合金,Co基的合金体系较少、玻璃形成能力(GFA)和饱磁感应强度较低而影响了它们的广泛应用.近年,材料工作者研发出了一系列Co基块体非晶合金体系,并对它们的非晶形成机理、GFA、过冷液态稳定性、结晶化行为、磁性及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软磁性Co基块体非晶合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述,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 王浩杰; 陈双双; 胡强; 邓希达; 邹继兆; 谢盛辉; 钱海霞; 曾燮榕
    • 摘要: 本文分析了熔体温度、铸造压力和化学成分对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GFA)与压铸成型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两种性能的工艺关联.研究发现:随熔体温度升高,Zr基非晶合金GFA先提高后减小,且合金成分不同,熔体化学成分,局域原子团簇特征和合金实际冷却速率就不同,非晶合金GFA与玻璃稳定性也就存在差异.非晶合金的压铸成型能力随熔体温度和铸造压力升高不断提高,但与GFA存在相互限制的作用:当合金GFA较强时,熔体内原子堆垛密实,粘滞系数较高严重阻碍过冷液流动成形,且玻璃稳定性越好压铸成型性能越差;而当熔体温度过高,非晶合金GFA减弱,过冷液粘度降低时,才能快速提高非晶合金的压铸成型性能.因此,选择最佳的合金成分、优化工艺参数有利于非晶精密结构件成型.
    • 吴佳琦; 孙奕韬; 汪卫华; 李茂枝
    • 摘要: 作为新兴非晶材料的金属玻璃由于其优异的力学、物理以及化学性能而被广泛研究.玻璃形成能力一直是制约着非晶材料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设计出具有良好玻璃形成能力的非晶材料,对非晶材料的玻璃形成能力已经有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单一的影响因素不足以全面解释非晶材料的玻璃形成能力,即玻璃形成能力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另一方面,由于非晶材料具有复杂且无序的结构,传统的方法难以全面、清晰地理解非晶材料的结构与本质.机器学习这一新的研究范式为解决非晶材料领域的关键瓶颈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契机.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一些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和K均值聚类.随后介绍了机器学习在非晶材料中的应用,包括非晶结构分类、非晶结构-性能关联和非晶宏观性质的预测,并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在未来非晶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包括非晶数据库的建立、高通量计算方法的发展和机器学习势函数的发展.
    • 吴念初; 王勇
    • 摘要: 金属玻璃(非晶态合金)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腐蚀性、高比强度和高弹性应变极限,因此在工程结构材料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玻璃形成能力是制约其工程化应用的关键,因此从金属玻璃结构特性角度,评述了与金属玻璃形成能力相关的一些重要理论和判据,期望推动金属玻璃合金成分设计与研制进程.%Metallic glasses were potentially industrial material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properties,such as high specific strength and high corrosion resistance.However,glass-forming ability(GFA)limited their applications greatly.Some key theories and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GFA of metallic glasses were reviewed,expecting present new insights and developing bulk metallic glasses.
    • Masoud MOHAMMADI RAHVARD; Morteza TAMIZIFAR; Seyed Mohammad Ali BOUTORABI
    • 摘要: 采用铜模吸铸法在三元Zr56Co28Al16和四元Zr56Co28?xCuxAl16(x=2,4,5,6,7,摩尔分数,%)非晶合金中形成大块金属玻璃(BMGs).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找到四元ZrCo(Cu)Al合金中形成大块金属玻璃的最优成分,并提高母合金的塑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透射电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非晶合金的结构及其玻璃形成能力(GFA).此外,利用压缩试验、显微硬度、纳米压痕和扫描电镜(SEM)讨论塑性提高的可能机制.含铜合金中玻璃形成能力最强的是Zr56Co22Cu6Al16合金,与基体合金相似.此外,Zr56Co22Cu6Al16大块金属玻璃的塑性从基体合金的3.3%显著增加到6%.最后,结合铜和钴的正混合热,讨论合金塑性和GFA的变化.%The formation of bulk metallic glasses (BMGs) in the ternary Zr56Co28Al16 and quaternary Zr56Co28?xCuxAl16 (x=2, 4, 5, 6, 7, mole fraction, %) glassy alloys was investigated via the copper mold suction casting metho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locate the optimal BMG-forming composition for the quaternary ZrCo(Cu)Al alloys and to improve the plasticity of the parent alloy. The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glassy alloys structure and their glass forming ability (GFA). In addition, the compression test, microhardness, nano-indenta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ere utilized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enhanced plasticity achievement. The highest GFA among Cu-containing alloys was found for the Zr56Co22Cu6Al16 alloy, which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base alloy. Furthermore, the plasticity of the base allo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3.3% to 6% for the Zr56Co22Cu6Al16 BMG. The variations in the plasticity and GFA of the alloys were discussed by considering the positive heat of mixing within Cu and Co elements.
    • 蒋东阳; 吴念初; 连景宝; 王蕤; 杨雪峰
    • 摘要: 为了揭示Ni和Y元素对Al-Ni-Y三元金属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影响的本征机理,且基于费米面和伪布里渊区理论,提出了Ni和Y元素对Al-Ni-Y三元金属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Ni原子通过Al和Ni原子之间的电子轨道杂化效应,改变费米面直径(2KF),从而影响Al基金属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Y原子通过整体原子的静态结构,改变伪布里渊区(KP),最终影响Al基金属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费米面和伪布里渊区尺寸通过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获得.研究表明,当两者相互作用机制满足2KF=KP,条件时,费米能级处电子态密度最低,金属玻璃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达到最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δ=|KP-2KF|判据用于衡量Al-Ni-Y三元金属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该判据在实验上得到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