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浮性

可浮性

可浮性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4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化学工业、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69314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洁净煤技术、金属矿山、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4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2014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等;可浮性的相关文献由107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蕉南、胡兵、李昌辉等。

可浮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6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69314 占比:99.94%

总计:469580篇

可浮性—发文趋势图

可浮性

-研究学者

  • 张蕉南
  • 胡兵
  • 李昌辉
  • 陈庆堂
  • 印万忠
  • 张蕉霖
  • 李惠
  • 孙传尧
  • 陈加成
  • 张炎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甘永刚; 邓荣东; 刘全军
    • 摘要: 采用微型浮选试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和接触角测量技术对铜蓝在NaClO和FeCl_(3)作用下的表面特征、捕收剂吸附和浮选特性进行研究。微型浮选试验结果表明,NaClO和FeCl_(3)的存在能有效抑制铜蓝,但所需抑制剂的用量大,且调浆时间长。XPS和TOF-SIMS分析结果表明,NaClO能氧化铜蓝表面,减少Cu的活性位点,并在铜蓝表面生成CuO和Cu(OH)_(2)等氧化产物。添加FeCl_(3)后,氢氧化铁在铜蓝表面的沉淀使矿物表面亲水物质的含量增加,阻止丁铵黑药在铜蓝表面的吸附,从而使铜蓝可浮性进一步降低。
    • 朱张磊; 印万忠; 李振; 杨斌; 郭俊; 赵旭
    • 摘要: 以方解石为研究对象,以表面粗糙度为切入点,探讨了表面粗糙度对水滴在药剂作用前后方解石表面黏附的影响,并比较了测量黏附力和计算黏附力。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方解石表面为亲水性表面;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水滴在天然方解石表面的接触角减小,基底直径和黏附力均增加。相反,在pH值为10时,与浓度为30 mg/L的油酸钠溶液作用后,方解石表面变为疏水性表面;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水滴在药剂作用后的方解石表面的接触角增加、基底直径和黏附力均减小。同时,测量黏附力和计算黏附力基本吻合。因而,借助表面粗糙度调控可改变水滴在方解石表面的黏附特性,从而可为表面粗糙度调控方解石的可浮性提供借鉴。
    • 阎赞; 王闻单; 刘明宝; 赵红星; 李峰
    • 摘要: 以陕南青山镇金红石矿重选后的低品位金红石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物性测试研究了其可浮性特征,考察了改性剂浓度、振荡温度、振荡时间、改性剂协同效应等因素对金红石精矿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金红石精矿属高硅高铁型低品位精矿,主要物相为金红石、榍石、锐钛矿和绿泥石,平均粒度为38.29μm。油酸钠和煤油协同作用体系中,油酸钠浓度0.04 mol·L^(-1)、煤油用量0.05 mL、振荡温度40°C、振荡时间60 min、p H=7.8条件下,改性后的金红石精矿接触角增大了60.11°,金红石精矿的品位为90.12%,回收率较单纯使用油酸钠提高21.38个百分点;水杨羟肟酸和煤油协同作用体系中,水杨羟肟酸浓度0.08 mol·L^(-1)、煤油用量0.05 mL、振荡温度40°C、振荡时间90 min、pH=7.8条件下对金红石精矿进行改性,金红石精矿接触角为69.33°,品位为89.51%,回收率较单纯使用水杨羟肟酸提高了22.57%,改性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可为该低品位金红石精矿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 杨稳权; 张华; 何海涛; 蔡忠俊; 庞建涛; 肖喆
    • 摘要: 对云南混合型胶磷矿中的磷矿物、白云石和硅质矿物进行了浮选速率试验和接触角等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浮选时间超过2 min后,浮选过程为无效选矿;延长浮选时间虽然可以提高精矿回收率,但会降低精矿品位。利用白云石矿物、磷矿物和硅质矿物在一定浮选时间内浮选速率的高低可以确定脱除脉石矿物的浮选工艺,即先混合浮出磷矿物和白云石矿物、脱除槽底硅质矿物,再分选已混合浮出的磷矿物和白云石矿物。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矿样的相对接触角差大于15.11°时才能获得较好的选别指标。
    • 武俊杰; 戴惠新; 王凯; 贾宝亮; 孙亚峰
    • 摘要: 通过对菱锌矿、白云石、石英纯矿物溶液体系中离子浓度进行测定发现,随着磨矿细度的提高,溶液pH值变化很小、对氧化铅锌矿分离影响小;随着Pb^(2+)、Ca^(2+)、Mg^(2+)浓度的增加,菱锌矿的回收率均出现下降趋势,说明这三种金属离子的存在对菱锌矿的浮选具有抑制作用;Pb^(2+)、Zn^(2+)对石英的浮选具有活化作用,Ca^(2+)、Mg^(2+)对石英的浮选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Pb^(2+)对白云石浮选具有活化作用;Zn^(2+)、Ca^(2+)对石英的浮选均具有活化作用;Mg^(2+)对石英的浮选具有抑制作用;四种金属离子混合对“菱锌矿、白云石和石英”体系可浮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菱锌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混合离子对目的矿物的抑制作用较脉石矿物强。
    • 沈洪涛; 罗立群; 陈镜文
    • 摘要: 磁黄铁矿是一种分布广泛、常呈复杂多型产出的铁的硫化物矿物,往往作为与有用矿物紧密共生的含硫杂质矿物存在。不同多型的磁黄铁矿间的结构差异会导致可浮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浮选行为。通过分析磁黄铁矿的结构特征,总结了常见磁黄铁矿多型的矿物学参数,以及几种磁黄铁矿近似矿物的矿物学特性。结合磁黄铁矿的成分特性,分析了不同多型的磁黄铁矿的可选性差异,结果表明单斜(4C型)磁黄铁矿更容易与黄药结合,“六方”(以5C型为主)磁黄铁矿更容易被氧化,也更容易被Ca^(2+)抑制和被Cu^(2+)活化,当p H>4时,单斜磁黄铁矿较“六方”磁黄铁矿易浮,在较低和较高的p H值下,单斜磁黄铁矿与“六方”磁黄铁矿可浮性均较差,这些性质可以为合理选择浮选药剂与分离流程提供参考。
    • 黄雪约; 张其东; 尚鹤; 陈松; 李京泽
    • 摘要: 内蒙古某复杂铅锌多金属矿中矿物种类繁多,矿物间嵌布关系复杂,可回收有价金属元素为铅、锌、银,分别以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银和硫化银的形式存在。采用浮选回收矿石中的铅、锌、银。试验研究得到最佳的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为:磨矿细度-0.074 mm占65%,铅回路粗选pH值10.7,硫酸锌和亚硫酸钠为锌抑制剂,BM-3为捕收剂,控制矿浆电位在-320 mV,精选2次,扫选2次;锌回路粗选pH值大于12,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精选2次,扫选2次;闭路可得到铅品位68.81%、铅回收率90.76%的铅精矿和锌品位52.83%、锌回收率89.91%的锌精矿,其中铅精矿、锌精矿中银的总回收率为82.54%,优于生产指标,工艺流程较短。
    • 卢智强
    • 摘要: 基于亿成选煤厂浮选尾煤粒度较细、粘度较大、成分较复杂等特点,分析了亿成选煤厂1、2、3号浮选尾煤矿物成分、煤质特性,以及浮选尾煤的粒度组成、密度组成,确定了3种浮选尾煤的主导粒度级皆为小于0.045 mm,主导密度级皆为大于1.8 g/cm 3,泥化现象严重,煤与黏土类矿物未能充分解离,单纯通过浮选难以回收合格精煤,需考虑结合脱泥及解离工艺,为后续选煤厂浮选尾煤的分选奠定基础。
    • 郑忠宇
    • 摘要: 某炼焦煤选煤厂煤泥存在产量大、灰分高、其中高岭石和地开石含量多等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通过筛分试验、浮沉试验和矿物组成分析试验,计算各粒级和密度级煤样的产率和灰分等质量指标,分析煤泥的可选性和矿物组成。采用∅75 mm水力旋流器预先脱泥进行压力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入料压力0.20 MPa,矿浆质量浓度15%,此时底流产率26.27%、灰分39.21%;溢流产率73.73%、灰分52.33%,底溢流灰分差为13.12%,说明水力旋流器具备脱泥降灰的能力。煤泥经预先脱泥处理后,将∅75 mm旋流器底流产物进行浮选,设计浮选试验工艺流程为一次粗选和一次扫选。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旋流器底流浮选的精煤产率为41.38%、可燃体回收率为61.30%,与原煤泥直接进行浮选相比精煤产率和可燃体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1.14%和7.64%。说明经过水力旋流器预先脱泥可有效提高煤泥可浮性
    • 傅开彬; 徐信; 侯普尧; 龙美樵; 田莉; 查威; 白贵琪
    • 摘要: 为了查明朝鲜某隐晶质石墨矿工艺矿物学特征,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原矿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粒度分布、碳物相和矿石结构构造,并进行了初步工艺探索.结果表明:①原矿固定碳含量为70.29%,为主要有价元素,属低碳石墨;碳主要以石墨、碳酸盐和有机碳等矿物形式存在,含量分别为70.29%、4.21%和2.80%;矿石呈钢灰色,细晶质鳞片变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可见白色网状方解石、石英细脉及斑点状星散分布的方解石-石英集合体,主要矿物石墨、石英、方解石、绢云母、黄铁矿的含量分别为70%、15%、8.0%、5.0%、1.0%,石墨与脉石矿物嵌布关系较为复杂.②依据原矿工艺矿物学特性,结合隐晶质石墨选冶提纯工艺现状,初步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以乳化煤油为捕收剂,MIBC为起泡剂,水玻璃为抑制剂,经过"2次粗选、7次精选和1次扫选"获得固定碳含量为87.40%、回收率93.11%的石墨精矿,精矿产品可用作铸造材料、耐火材料、电极糊等原料.若要进一步获得高品质石墨精矿,可考虑采用"浮选+化学提纯"的联合工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