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英

石英

石英的相关文献在1952年到2023年内共计2429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地质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8篇、会议论文135篇、专利文献22227篇;相关期刊794种,包括矿床地质、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非金属矿等; 相关会议114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全国第十一次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学术讨论会等;石英的相关文献由2315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军、不公告发明人、陈士斌等。

石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8 占比:7.94%

会议论文>

论文:135 占比:0.56%

专利文献>

论文:22227 占比:91.51%

总计:24290篇

石英—发文趋势图

石英

-研究学者

  • 杨军
  • 不公告发明人
  • 陈士斌
  • 谢大春
  • 徐传龙
  • 王永江
  • 濮阳坤
  • 田辉明
  • 向在奎
  • 张志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孙鑫; 黄凌云; 胡博; 张梅; 李亚民
    • 摘要: 研究了一种新型螯合捕收剂邻苯二羟肟酸在孔雀石[Cu_(2)CO_(3)(OH)_(2)]与石英(SiO_(2))浮选分离中的应用。通过微浮选试验,评价了邻苯二羟肟酸对孔雀石和石英的浮选性能。结果表明,邻苯二羟肟酸对孔雀石有较强的吸附和选择性,能有效分离孔雀石和石英。以邻苯二羟肟酸为捕收剂,在pH为9、药剂用量80 mg/L的条件下对人工混合矿物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孔雀石回收率70%,石英回收率5%。通过接触角、SEM-EDS、Zeta电位、吸附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邻苯二羟肟酸的与孔雀石表面的Cu^(2+)离子发生强烈的化学吸附,处理后孔雀石疏水性大大提高,选择性较好,可有效分离孔雀石与脉石矿物。
    • 阳建国; 韩康; 李恒; 陈勇
    • 摘要: 陕南某大型黑色岩系钒矿有深灰色含碳硅质板岩和泥质板岩2种类型,深灰色含碳硅质板岩硬度高,绢(钒)云母等矿物呈线状、星散状沿矿石板理分布;土黄色泥质板岩矿物硬度差异不大,主要矿物石英、绢(钒)云母关系密切,破碎过程中不能形成以石英为主硬度较大的集合体和以绢云母为主硬度较小的集合体。钒主要赋存在云母类矿物中,其次在氧化物及黏土矿物中。为高效、低成本回收矿石中的钒,对不同矿石进行了破碎—筛分预富集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将碳硅质板岩V_(2)O_(5)品位从0.53%提高到1.08%,且回收率高达84.91%;泥质板岩的多级破碎筛分工艺难以抛废,达不到预富集效果。原矿预富集与否对钒浸出率影响很小;焙烧可以大幅度提高钒浸出率。矿山企业可根据不同类型的矿石采取不同处理工艺,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 朱阳戈; 杨林峰; 胡晓星; 张行荣; 郑桂兵
    • 摘要: 研究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抑制剂在菱镁矿反浮选脱硅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动电位测试、原子力显微镜检测和接触角测试考察在CMC作用下菱镁矿与石英的浮选行为与表面性质变化。当以十二胺(DDA)为捕收剂时,以CMC为抑制剂进行菱镁矿脱硅反浮选,CMC的添加对菱镁矿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并提高菱镁矿回收率。表面性质研究表明,在菱镁矿和石英表面CMC和DDA的吸附强度存在明显差异,CMC在菱镁矿表面的吸附强于DDA,从而阻碍后续DDA的吸附;而在石英表面则相反,DDA的吸附强于CMC,因此CMC基本不影响石英的可浮性。
    • 马宏宇; 杜江民; 王佩佩; 龙鹏宇; 侯施睿; 崔子豪
    • 摘要: 石英的矿物学研究是含煤岩系中矿物及微量元素富集分异机理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以晚二叠世含煤岩系中石英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石英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特征,对含煤岩系中石英的赋存特征及成因进行论述。石英常见赋存形态包括:棱状、次圆状或圆状石英;熔蚀状石英;胞腔状石英;浸染状石英;石英次生加大边;裂隙充填状石英等,主要是富矿热液侵入煤层后沉淀结晶或热液进入煤层后与煤层中原有物质发生交代蚀变形成。晚二叠世含煤岩系中石英赋存与成煤第一阶段和后生热液作用有关。发现含煤岩系中石英的微量元素含量受温度影响存在规律性变化,该方面有待深入研究。
    • 刘斌; 刘时健; 王康; 刘中伟; 郁正飞
    • 摘要: 山东某黄金尾矿粒度较细,+0.71 mm仅占0.49%,-0.030 mm占26.72%;主要矿物为石英,其次为长石、绢云母、方解石和滑石,SiO_(2)含量高达72.70%,石英主要为拉长片状集合体,部分呈单晶粒独立分布,大多与长石、绢云母等一同分布,呈细粒砂状零散分布在绢云母中,或分布在长石晶粒间以及硅质岩屑中。为从该二次资源中获得后续加工成本较低的低碱水泥用硅质校正原料,对试样进行了石英回收试验。结果表明,试样采用水力沉降法预先脱泥、中磁选预富集、浮选富集石英工艺处理,最终获得产率32.28%,SiO_(2)含量81.71%,Fe_(2)O_(3)含量0.32%,Al_(2)O_(3)含量9.51%的石英精矿,满足低碱水泥用硅质校正原料品质要求。
    • 莫非; 孙春宝; 邹安华; 徐开荣
    • 摘要: 为了去除四川某石英砂中的Fe和Ti杂质,提出“重选—浮选—酸浸”的提纯新工艺。石英砂先经重选和浮选进行预选除杂,再经两段酸浸实现精选提纯。重选采用螺旋溜槽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去除部分含Fe和Ti重矿物,浮选采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去除主要含Ti矿物金红石。经选矿除杂后的石英砂在70°C下,经一段盐酸3 mol/L+醋酸1 mol/L+氢氟酸0.5 mol/L、二段盐酸3 mol/L+硫酸1.5 mol/L各酸浸2 h得到最终石英砂精矿。精矿中SiO_(2)含量提高到99.92%;Fe和Ti的含量分别降至0.005%和0.012%,Fe和Ti的综合去除率分别达到91.80%和71.43%。该工艺对四川某石英砂的除铁降钛、深度提纯具有显著效果,对类似石英砂矿石的高效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 张旭; 于昭仪; 何亚群; 王婕
    • 摘要: 褐煤极为亲水,很难通过常规浮选进行提质。本实验以吡啶类离子液体氯代十六烷基吡啶一水合物(cetylpyridinium chloride monohydrate,CCM)为石英捕收剂,采用不同调浆方式,考察了CCM的用量对蒙东胜利褐煤的反浮选效果。通过表面张力仪和FTIR,探究了CCM的溶解性质与其捕收石英的机理。浮选结果表明,由于胜利褐煤亲水性较强,正浮选效果较差,采用反浮选后,精煤产率及浮选完善度明显提高,采用零调浆方式反浮选比常规调浆方式效率更高。FTIR结果表明,CCM的吸附基本不改变石英的官能团种类,说明CCM通过静电吸附的方式吸附在石英表面从而捕收石英,同时CCM的吸附明显降低了石英羟基类含氧官能团的含量,增加了长链烷基等疏水官能团的含量,提高了石英的疏水性,促进了褐煤反浮选。
    • 肖亚雄; 石晴; 冯其明
    • 摘要: 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动电位测试及吸附量的测定,揭示了可溶性淀粉在长石与石英浮选分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十二胺(DDA)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作为混合捕收剂,可溶性淀粉对长石与石英皆有抑制作用,相对而言可溶性淀粉对石英的抑制作用较强,对长石的抑制作用较弱;动电位测试表明,长石在可溶性淀粉中的zeta电位相对于在纯水中的zeta电位只是略微向正方向移动,pH值为5~7的范围内,石英在可溶性淀粉溶液中的zeta电位明显向正方向移动;吸附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中性矿浆条件下,淀粉用量在20-80 mg/L的范围内,其在石英表面的吸附量大于在长石表面的吸附量,淀粉阻碍了捕收剂在石英表面的吸附,因此淀粉能够有效地抑制石英,而对长石抑制作用较弱。
    • 裴业虎
    • 摘要: 探索用内蒙古某地石英矿生产板材石英粉选矿工艺。首先试验了破碎—筛分—陶瓷球磨工艺,得到的石英砂只能生产最高白度91.6的石英粉;再次试验了棒磨—立环强磁选—陶瓷球磨工艺试验,得到的精砂SiO_(2)含量99.19%,Fe_(2)O_(3)含量0.018%,Al_(2)O_(3)含量0.27%,石英粉白度达到了92.9;最后试验酸洗浸出工艺,石英砂Fe_(2)O_(3)含量进一步降低到46×10^(-6),石英粉白度达到了95.3,可以满足高端板材石英粉要求。
    • 周新军; 李佩悦; 尚德兴; 吴建新
    • 摘要: 以安徽太湖脉石英为原料,通过工艺矿物学对矿物成分及组成特征进行分析,矿物经破碎、磨矿、水力分级、磁选及硫酸擦洗后获得高品质石英精砂,化学组成为:SiO_(2),99.90%;Al_(2)O_(3),0.050%;Fe_(2)O_(3),0.0019%,进一步对石英砂采用无污染磨矿、去离子水清洗及KH-570改性后,粉体萃取液电导率3.01μs/cm,粉体活化指数82.3%,指标高于电子工业部SJ/T10675—2002中电子级活性硅微粉质量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