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铜矿
硫化铜矿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428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冶金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42654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金属矿山、现代矿业、国外金属矿选矿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七届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2014年全国选矿前沿技术与装备大会、2012中国矿业科技大会等;硫化铜矿的相关文献由926位作者贡献,包括温建康、阮仁满、冯博等。
硫化铜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654篇
占比:99.52%
总计:42861篇
硫化铜矿
-研究学者
- 温建康
- 阮仁满
- 冯博
- 彭金秀
- 郭蔚
- 张文谱
- 王春
- 覃文庆
- 严明英
- 于传兵
- 刘志国
- 张兴勋
- 朱贤文
- 武彪
- 汪惠惠
- 甘永刚
- 罗增鑫
- 蓝碧波
- 邱冠周
- 黄怀国
- 余江鸿
- 罗仙平
- 舒荣波
- 陈景河
- 丛颖
- 刘涛
- 周全雄
- 宁湘涵
- 文书明
- 欧乐明
- 江全秀
- 王亚运
- 王传龙
- 王军
- 胡岳华
- 袁明华
- 赖晓康
- 邱廷省
- 黄松涛
- 于雪
- 伍赠玲
- 何敏
- 何美丽
- 刘学
- 刘美林
- 周桂英
- 周涛
- 尹升华
- 岳丽琴
- 巫銮东
-
-
李健;
宋自平;
刘李;
宋伟韬
-
-
摘要:
露天铜矿山特别是硫化铜矿山的废石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剥离时暴露在空气中受潮氧化后,易产生酸性污染物及释放出重金属污染物,酸性污染物会对土环境、水环境产生腐蚀性污染,重金属会对土壤、地下水、河道等产生重金属污染。缅甸莱比塘露天铜矿在进行绿色矿山建设时,提出了对外零排放零污染的环境保护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进行2;废石场排废施工时采取了分类排放的施工技术措施,并从废石场分类分区排放设计、质量控制、安全保证等方面对废石场分类排放施工要点进行了具体研究,以合理利用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硫化铜矿废石排放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尽可能地降低环境保护的成本费用。
-
-
张晶;
唐鑫;
刘遍洲;
陈桃;
简胜
-
-
摘要:
为查明矿石性质对选矿指标的影响,对国外某高铁型铜硫矿采用光学显微镜、物相分析和化学多元素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和主要元素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Cu和S为矿石中主要目的元素,品位分别为0.78%和11.12%,伴生元素银品位为7.5 g/t,铜主要赋存于黄铜矿、辉铜矿和铜蓝中;硫主要赋存于黄铁矿和黄铜矿中。部分含铜和含硫矿物粒度较细,嵌布于脉石矿物孔隙处或包裹于脉石矿物中,影响铜硫的分离与回收。根据工艺矿物学特征,采用“铜硫混合浮选—铜硫粗精矿再磨—铜硫分离”的选矿工艺流程,最终获得铜精矿Cu品位为20.61%、Cu回收率为72.63%,Ag在铜精矿中富集,含量143.90 g/t,回收率76.51%,硫精矿S品位为32.19%、S回收率为91.41%。
-
-
-
张益玮;
周喜军;
阮娟;
刘援军
-
-
摘要:
纳米比亚Karas矿区罗雷铜矿区的原生矿铜主要以黄铜矿、斑铜矿等硫化铜矿物形式存在,银分别以银黝铜矿为主的独立银矿物和以黄铜矿为载体的载体银矿物形式存在,铜、银品位分别为0.60%和3.03 g/t。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矿样适当细磨至-0.074 mm占80%,以石灰做调整剂,Z200做捕收剂,在矿浆p H值为8的条件下,可获得铜品位22.3%,银品位61.8 g/t的含银铜精矿,铜、银回收率分别为90.6%和51.8%。
-
-
宋翔宇;
张红涛;
许来福;
王文;
张振
-
-
摘要:
铜钼共伴生矿产资源丰富,但硫化铜矿与辉钼矿因可浮性相近而成为选矿分离的一个难题。对常规铜钼分离工艺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氰化物、硫化物、巯基乙酸类、诺克斯(Knox)药剂等几种常用的铜钼浮选分离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与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论述;针对充氮浮选法、浮选柱浮选分离法、海水浮选技术、氧化浮选分离技术、电位控制浮选技术及超声预处理技术等几种新型铜钼分离技术,介绍了研究进展及分选机理,还分析了目前铜钼分离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
张豪;
叶国华;
陈子杨;
谢禹;
左琪
-
-
摘要:
某铜金银多金属复杂高硫铜矿铜品位2.52%,含S 27.59%,伴生Au、Ag分别达7.8g/t、585.8 g/t,金属回收价值高,硫化矿含量接近60%,铜硫分离困难.采用混合浮选技术,在粗磨基础上,对粗精矿进行再磨处理,药剂制度上采用新型抑制剂STY和CaO组合使用,并且加入少量硫化钠与活性炭进行脱药处理.采用单因素方法探索了药剂用量和药剂制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脱药剂(活性炭+Na2S)用量为(1 500+100)g/t、石灰4 500 g/t、STY 1 200 g/t最佳药剂制度条件下可得到铜品位21.27%、回收率高达92.43%,含银高达4 115.8 g/t、含金达34.9 g/t的铜精矿,硫品位45%、含金7.5 g/t、含银153.2 g/t的硫精矿;铜硫分离效果很好,有价金属铜、硫、金、银均可得到高效回收.
-
-
牛聪聪;
覃鹏;
方科;
邓贵安;
曾高福;
刘蒙蒙
-
-
摘要:
物化探方法寻找隐伏矿床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赞比亚麻希巴矿床属卢弗利安穹隆构造成矿带上一典型层控矿床,赋矿层位为下罗恩群RL6泥岩片岩下部和RL7砂砾岩上部,矿体从浅至深具有氧化带-硫化带过度特点.为探索深部硫化铜矿体延伸情况,本文利用地球物理(激电极化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和地球化学方法(土壤测量、偏提取测量),选择三条剖面进行物化探方法对比研究,物探结果显示硫化矿具有低阻(50~300Ω·m)、高幅频率(2.5%~8.0%)异常特征,高密度电阻率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的电阻率等值线能较清晰地反映基底和RL7底部不含矿地层形态变化,对找矿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化探结果显示Cu元素相关元素为Ag、Bi,在沉积成矿过程中形成Cu-Ag-Bi元素组合,在近地表氧化矿呈"驼峰"高值异常,在深部硫化矿上方呈"偏锋"弱异常,偏提取显示Cu、Co、Bi元素主要是以第二相形式存在,在深部硫化矿上方呈"多锋"弱异常.在方法有效性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和建立了该矿床类型的地、物、化综合找矿模型,依据物化探异常圈定了深部找矿靶区,经后期钻探工程验证见到两层工业矿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激电极化法、高密度电阻率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土壤测量和偏提取测量是实现层控型铜矿经济、快速找矿的方法组合,也为在矿田范围内同类型矿床找矿提供了参考.
-
-
钟文;
衷水平;
唐定;
迟晓鹏
-
-
摘要:
利用紫金山低品位硫化铜矿,研究了微裂纹对铜生物浸出效果的影响.分别利用颚式破碎机、对辊破碎机和高压辊磨机对硫化铜矿进行破碎,采用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岩心成像系统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矿石微裂纹及孔隙度进行观察统计与表征.结果表明,高压辊磨较颚式破碎和对辊破碎可以产生更多的微裂纹,同时高压辊磨破碎铜矿样品的孔隙度均高于颚式破碎和对辊破碎.-1.7 mm粒级铜矿样品摇瓶浸出试验表明,由于高压辊磨破碎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更大,铜矿物与浸出液接触更加充分,浸出效果比颚式破碎和对辊破碎好.另外,-6.7+3.35 mm粒级铜矿样品生物柱浸试验结果表明,含有更多微裂纹的高压辊磨破碎样品铜浸出率比颚式破碎提高9.10~15.43个百分点,比对辊破碎提高3.12~9.45个百分点.
-
-
王传龙;
于传兵;
康金星;
刘志国;
王亚运;
王鑫
-
-
摘要:
为了实现某氧硫混合型铜矿的高效回收,产出合格的硫化铜精矿和氧化铜精矿.根据矿石性质和浮选工艺特点,采用先浮选硫化铜矿物,然后在硫化条件下浮选氧化铜矿物的选矿原则流程.针对该流程,分别开展了硫化铜矿物和氧化铜矿物的浮选条件试验,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了浮选闭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丁基黄药和Z-200的组合作为硫化铜物的捕收剂,以NaHS作为氧化铜矿物的硫化剂、戊基黄药作为氧化铜物的捕收剂,硫化铜矿物浮选采用一粗两扫两精的选别流程,氧化铜矿物浮选采用一粗两扫两精+两精扫的选别流程,可以获得Cu品位为22.72%、Cu回收率为64.12%的硫化铜精矿和Cu品位为25.15%,Cu回收率为20.00%的氧化铜精矿,研究结果为同类型的铜矿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参考.
-
-
尹升华;
宋庆;
陈威;
陈勋
-
-
摘要:
以次生硫化铜矿粉为原料,添加黏结剂、氯化钠制备矿粒,并借助CT扫描技术、图像处理及三维重构方法,开展了单个矿粒浸出试验,探究了溶浸前后矿粒内部的孔隙变化;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仿真软件,构建了溶液在孔隙通道中流动的仿真模型.结果表明:经过一周时间的溶浸,矿粒内部孔隙的数目、平均体积、平均表面积及孔隙平均等效直径分别增长了99%、151%、223%和90%,孔隙率增长了4倍,孔隙连通度增长了近2倍.在孔隙通道较狭窄的区域和底部区域,溶液的流速、压力急剧增加,对矿粒结构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
-
-
-
刘阅兵
- 《2014年全国选矿前沿技术与装备大会》
| 2014年
-
摘要:
云南某硫化铜矿矿物组成较为复杂,金属矿物约占7%,非金属矿物约占93%,其中含铜1.05%,铜氧化率13.5%,针对该矿石的特点,采用常规浮选工艺,通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的单一浮选流程,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0.15%,回收率为90.15%的良好指标,为开发该铜矿资源奠定了试验基础.
-
-
Zhang Min;
张敏;
Liu Jiongtian;
刘炯天;
Zhai Aifeng;
翟爱峰
-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九届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针对用于硫化铜矿的浮选柱分选效率,以化工充填介质为出发点,整合筛板和规整填料的优点,提出一种高效的浮选柱内部充填填料——蜂窝管填料,既充分利用规整填料对流体的整流作用,又能避免矿浆堵塞的缺点.并进行蜂窝管的模块化设计,形成柱浮选的高效充填.蜂窝管充填浮选柱应用在硫化铜矿浮选生产中,在平均原矿品位持平条件下,蜂窝管充填浮选柱系统与同期浮选机比较,平均精矿品位基本相当,而平均回收率高出1.19个百分点.
-
-
Zhai Aifeng;
翟爱峰;
Qiu Xianyang;
邱显扬
-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九届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浮选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物理化学和流体力学混合作用过程,影响浮选过程的因素很多.为了给硫化铜矿浮选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研究通过黄铜矿纯矿物浮选试验考察了矿浆pH值、捕收剂、起泡剂、金属离子、浮选时间等主要浮选过程因素对硫化铜矿理论可浮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较宽的pH值范围之内,将浮选时间控制在4min以上,采用合理的方法降低金属离子在矿浆中的含量,适当的增加丁基黄药、Z-200等捕收剂和松醇油、丁基醚醇等起泡剂,有助于提高硫化铜矿的浮选回收率.
-
-
-
陈会全;
谢刚;
袁明华;
阎江峰;
杨大锦;
李荣兴
- 《第八届全国冶金工艺理论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以某难浸低品位硫化铜矿为研究对象,利用浸矿细菌对该矿石进行了浸出试验研究,成功地选育驯化得到了生理活性和浸矿活性均较好的、适宜矿石性质的浸矿细菌,提出了有效的细菌驯化方案,通过柱试和井下现场浸矿试验确定了矿石酸化、电位控制、淋浸方式和制度、矿石粒度、最佳浸矿酸度、浸矿液量、浸矿酸耗等工艺参数.针对某难浸低品位硫化铜矿石,试验取得了柱浸24周后铜浸出率达30.62﹪,井下现场8个月铜浸出率可达22.83﹪的试验结果,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打下了基础.
-
-
-
任海洋;
简胜;
杨玉珠;
石万琦
- 《第七届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对某硫化铜矿浮选尾矿进行了可选性试验研究.根据矿石中含有黄铁矿及铜品位较低的特点,采取"优先浮硫-硫化浮选氧化铜"的工艺流程,取得了较好的分选指标:铜精矿品位达12.78%,回收率达49.58%;黄铁矿精矿含S 51.51%.
-
-
-
邱廷省;
杨云
- 《2012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 2012年
-
摘要:
结合国内生产实践,介绍了我国硫化铜矿性质,铜硫浮选技术现状,对我国铜硫浮选工艺流程、铜捕收剂、硫铁矿抑制剂和活化剂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并对铜硫浮选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电化学调控浮选和高效低毒药剂是铜硫分离的研究重点,对组合药剂间的机理和应用需深入研究.
-
-
-
-
-
-
-
-
-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3-15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辉铜矿粗粒嵌布型硫化铜矿简易选矿方法,在闪速浮选和分级溢流浮选阶段用石墨替代选铜捕收剂,提高对粗粒矿物的选择吸附能力,将铜精选的浮选机改为浮选柱,包括:磨矿,向加入球磨机原矿a添加氧化钙进行磨矿;分级,将磨矿产品b分级,得矿浆溢流d和矿浆沉砂c;闪速浮选,将沉砂c闪速浮选,特别粗粒级矿石直接从尾矿口排出,适宜粒级入闪速浮选,添加石墨、2#油进行,得产品铜精矿1e和尾矿f;常规浮选,向溢流d加入石墨、LY01、2#油进行,得到铜粗精矿j和尾矿i;浮选柱精选,将粗精矿j入浮选柱精选,得到产品铜精矿2h和中矿k,它具有既能解决过磨粉碎流失、浮选回收难度大、浮选时间不足以致有用矿物跑尾严重的问题,又能提高粗粒矿物的选择吸附能力、缩短系统流程、加快粗细粒级铜矿物富集和减低能耗等优点。
-
-
-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9-10-01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辉铜矿粗粒嵌布型硫化铜矿石分步磨矿浮选法,磨矿后分级成溢流d和沉砂c两种矿浆,形成两回路分别进行闪速浮和常规浮选:一路闪速浮选,向入单槽闪速浮选机的沉砂c矿浆添加高选择性捕收剂②、起泡剂③进行,优先选别获得铜精矿产品1和闪速浮选尾矿f,既可保证铜精矿产品1的精矿品位及回收率又能减少常规浮选给矿波动,提高生产过程稳定性,实现矿石中有用矿物的“能收早收”;另一路常规浮选,向溢流d矿浆添加氧化钙①、强捕收性捕收剂④、起泡剂③进行搅拌并进行常规浮选,使溢流d中的金、银、铜有价金属富集到铜精矿2h中,去除尾矿1,它具有操作简单、工艺畅通、易于工业化应用、回收率高、生产成本低、综合效益好等优点,特别适于含辉铜矿型粗粒嵌布型硫化铜矿石的选矿应用。
-
-
-
- 中南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7-24
-
摘要:
一种低品位黄铜矿型硫化铜矿细菌浸出用催化剂。本发明采用阳离子型催化剂对细菌浸矿过程进行强化,所述的阳离子型催化剂为可溶性锡盐,加入量为0.5g~0.05gSn/t矿。采用本发明可以提高铜的浸出速度和浸出率。在较低的锡离子用量下,可提高铜浸出率25%左右;当锡离子添加量达到0.32gSn/t矿时,催化效果非常显著,提高铜浸出率达50%,并且,“滞后期”缩短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