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喷丸

喷丸

喷丸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2632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5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71627篇;相关期刊251种,包括材料工程、机械工程材料、中国表面工程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四届高能束加工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腐蚀大会、全国第六届航空航天装备失效分析会议等;喷丸的相关文献由447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永康、周建忠、黄舒等。

喷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5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1627 占比:99.27%

总计:72152篇

喷丸—发文趋势图

喷丸

-研究学者

  • 张永康
  • 周建忠
  • 黄舒
  • 王欣
  • 王强
  • 高玉魁
  • 曾元松
  • 王守仁
  • 陈小虎
  • 宋颖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德玉; 陈家伟; 刘曹文; 廖凯
    • 摘要: 为探究喷丸工艺参数对材料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以7075-T651铝合金材料为研究对象,基于铝合金材料特性和试验条件,利用ANSYS/LS-DYNA建立喷丸有限元模型,获得了不同喷射距离、喷射压力和弹丸直径下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增大喷射压力和弹丸直径可以显著提高最大残余压应力和残余压应力影响深度,且喷射距离应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最后将应力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对比,最大偏差为(10.0±12.5)MPa,偏差率不超过6.9%。分析认为通过有限元模型能够准确地获得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开展喷丸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
    • 付天琳; 安楠楠; 王康; 张乾; 陈飞帆; 许志华
    • 摘要: 目的对06Cr19Ni10钢进行表面剧烈塑性变形处理,利用获得的表面梯度纳米晶结构提高其抗空蚀性能。方法采用高能喷丸法,在0.3~0.6 MPa范围内调节喷丸压力,获得不同组织结构的梯度纳米晶结构。使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对梯度纳米晶结构进行形貌、物相分析及截面硬度分析,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和自制的空蚀检测仪对梯度纳米晶结构进行抗腐蚀性能及抗空蚀性能检测。结果截面金相表明,通过调节喷丸压力,可以在06Cr19Ni10钢表面形成一层厚度为50~100µm的梯度纳米晶结构。XRD结果显示,喷丸处理可以使(111)、(200)、(220)、(311)、(222)晶向的衍射峰明显宽化。通过Voigt函数法计算可知,梯度纳米晶结构的顶层晶粒尺寸为32~87 nm,表面硬度由180HV0.05提高至360~525HV0.05。此外,喷丸处理可以提高06Cr19Ni10钢的自腐蚀电位至‒0.385 V(vs.SCE),降低其自腐蚀电流密度至3.512µA/cm^(2),明显延长其空蚀孕育期,最大抗空蚀系数约为未处理试样的12.92倍。结论梯度纳米晶结构可以全面提高06Cr19Ni10钢的表面特性,显著提高其抗空蚀性能。
    • 杨辉; 徐刚; 尹佳; 张琪; 王梦泽; 孙雨桐
    • 摘要: 为研究气动喷丸和超声喷丸两种不同喷丸工艺对2024-T351铝合金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在A型阿尔明试片名义弧高值为0.15 mm的喷丸强度下,分别使用气动喷丸和超声喷丸对2024-T351铝合金进行表面喷丸处理,并使用电子扫描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残余应力分析仪、微观硬度计分析两种喷丸工艺对表面形貌、微观组织结构演变、残余应力、微观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气动喷丸和超声喷丸均会显著改变材料的表面形貌,超声喷丸可以产生更小的表面粗糙度值。由于弹丸速度较高,气动喷丸会导致更大程度的塑性变形。采用气动喷丸,试件的残余压应力大于超声喷丸,但残余压应力层深度明显较浅。采用超声喷丸,试件会产生更高的微观硬度和更深的硬化层。
    • 洪泽浩; 黄子东; 江创生; 魏亮新; 郑锐生; 罗青
    • 摘要: 通过对304不锈钢表面进行喷丸/退火处理后,利用阳极氧化工艺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出纳米孔结构。结果表明:经过喷丸/退火后的304不锈钢表面所生成的纳米孔为金属氧化物,类蜂窝状结构,分布密集,且孔径仅为10 nm。
    • 方杰; 陈平; 高攀; 陈成
    • 摘要: 喷丸残余压应力能有效提高材料的抗疲劳性能,但服役过程中残余压应力不稳定,会出现松弛。为深入研究喷丸残余压应力的松弛规律,对喷丸2024铝合金标准拉伸试样在两种拉伸载荷强度下进行疲劳试验研究,采用基于cosα法的μ-X360n型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残余应力在疲劳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载荷10 kN时,残余压应力出现了常规松弛,即在首次循环加载后残余压应力大幅度下降,在剩余的疲劳加载过程中,残余压应力基本保持不变或缓慢下降,且引入的残余应力分布始终同初始分布保持一致;在载荷15 kN时,残余压应力出现了反向松弛,即在首次循环加载后残余压应力变为残余拉应力,残余应力分布由初始的“√”型分布变为了近似于一条直线分布,由内向外逐渐减小。为描述喷丸残余压应力的松弛行为及过程,在已有试验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喷丸表面状态的残余应力松弛模型。
    • 周兆锋; 洪捐
    • 摘要: 利用有限元法针对TC4钛合金的喷丸强化过程,建立了数值模型。首先,运用Abaqus建立的TC4钛合金喷丸强化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喷丸速度分别为40、60、80、100 m/s的模型,结果表明:当喷丸速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表面残余应力,最大残余压应力和残余压应力层厚度都逐渐增大;其次,建立的TC4钛合金喷丸强化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了垂直入射、入射角为10°和入射角为20°的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入射角的增大,靶材的表面粗糙度并没有显著变化,但对残余压应力的影响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最大残余应力由607.3 MPa逐渐减小为504.4 MPa,降幅20.4%,残余压应力层的厚度由158.5μm降低到145.2μm,降幅8.4%。入射角度控制在0~10°之间最合适时可以使得喷丸强化效果最优。
    • 张雷雷; 马玉亮; 张晓云; 杨平; 唐豪; 焦凯
    • 摘要: 为通过优化喷丸工艺来提高连杆的生产效率,测试不同工艺下Almen试片的弧高值,绘制出了喷丸过程的饱和曲线,根据Almen10%理论确定了喷丸过程的最佳工艺;在最佳喷丸工艺下,测试了试样喷丸后的显微硬度、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压应力。结果表明:喷丸后试样的硬度由原来的334 HV提高到408 HV,表面粗糙度由0.26μm升高到2.68μm,残余压应力从表面至心部逐渐减小,表面最高残余压应力为-554 MPa。在最佳工艺下,对连杆进行了喷丸处理,结果满足技术要求。
    • 赵虹桥; 肖继生; 钟振远; 王荣; 罗维贤; 胡检孙
    • 摘要: 弯曲疲劳失效是传动系统中齿轮主要失效形式之一,喷丸是一种重要的齿轮强化工艺。为明确喷丸对齿轮弯曲疲劳特性的影响,以20MnCr5渗碳渐开线圆柱直齿轮为研究对象,采用与我公司产品相同的喷丸工艺,分别对喷丸前后齿面完整性进行对比分析,阐明喷丸对齿面完整性的影响。采用单齿载荷加载方法进行弯曲疲劳试验,然后基于失效断口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分析喷丸前后裂纹源区失效特征的差异。研究发现喷丸对齿面完整性有很大的提升,但对齿面波纹度有不利影响。喷丸能够有效提高齿轮弯曲疲劳强度,同时对裂纹从表面萌生起到抑制作用。
    • 陈海华; 孙鹿鹿; 翟兆坤; 李斯
    • 摘要: 本文叙述了喷丸表面粗糙度标准样块的测量过程,分析了喷丸表面粗糙度标准块的特点,选取测量设备进行测量试验,研究标准块原始表面状态、测量条件、测量项目和测量方法等内容,并提出具体实施步骤,为指导测量过程提供技术依据。
    • 梁巧云; 蔺治强; 张吉银; 姚倡锋
    • 摘要: 为了研究具有典型薄壁结构特征的叶片铣削及喷丸加工后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以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结合叶片具体结构特征,进行针对钛合金叶片对象的三维残余应力测试;依据叶片表面及表层残余应力的测试结果,进行叶片表面残余应力及表层残余应力的分析,发现叶片叶背及叶盆表面的残余应力都是残余压应力,且分布没有一致的规律,但叶背及叶盆的残余应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趋势大体是一致的;最后在叶片表面及表层残余应力测试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拟合的方法,获得了基于叶片三维坐标(x-y-h)分布的残余应力预测经验公式;根据特定测量点残余应力测试结果,验证了喷丸叶片残余应力三维表征经验公式的可行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