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疲劳极限

疲劳极限

疲劳极限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64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力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4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30551篇;相关期刊280种,包括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科学技术与工程、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全国建筑物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2014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典型零件热处理学术交流会暨第八届全国热处理学会物理冶金学术交流会等;疲劳极限的相关文献由1234位作者贡献,包括闫志峰、姚枚、张红霞等。

疲劳极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4 占比:1.43%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30551 占比:98.40%

总计:31047篇

疲劳极限—发文趋势图

疲劳极限

-研究学者

  • 闫志峰
  • 姚枚
  • 张红霞
  • 丁遂栋
  • 张继旺
  • 王仁智
  • 刘浩
  • 王文先
  • 程帆
  • 贺秀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东
    • 摘要: 对满足AMS4338材料规范的A公司、B公司两家供应商的2026-T3511铝合金型材进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公司的2026-T3511铝合金型材晶粒比B公司的更加细小均匀,型材纵向力学性能略高于B公司的,B公司的型材更趋近于各向同性。A公司的型材有更多析出强化相,其疲劳极限略高于B公司的。2026-T3511铝合金型材的疲劳极限随着应力比的增大而升高。相关研究有利于2026铝合金型材的研制和建立2026铝合金型材的飞机用疲劳设计值。
    • 孙敏; 毕玉峰; 庄伟; 陈赛; 庞德政; 张文生
    • 摘要: 为探讨骨架嵌挤结构聚氨酯混合料在长期车辆荷载作用下疲劳特性,以聚氨酯混合料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 butadiene styrene block copolymer,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利用万能试验机(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s,UTM)对疲劳试件进行不同应变水平的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监测并分析两种混合料的弯拉劲度模量、耗散能和滞后角等指标的演变过程,引入外推法,进行两种混合料的疲劳极限计算和疲劳方程预估。结果表明:聚氨酯混合料弯拉劲度模量降低速度慢,试件内部微裂纹萌生和发展地少,弹性恢复能力强,弹性特征相对明显。在相同应变水平下,当试验终止时累积耗散能为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4倍左右,表明聚氨酯混合料需要更多的能量来促进材料损伤的产生,抗疲劳性能好。聚氨酯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对应的疲劳极限分别为295με和110με,骨架嵌挤结构聚氨酯混合料能满足拉应变水平更高的结构层位使用要求。
    • 何永强; 金希红; 朱卫; 肖乾; 陈道云
    • 摘要: 为了研究轨道车辆车体用Q460ME钢板疲劳性能,采用MTS Landmark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对Q460ME 2个厚度规格的钢板进行应力比为-0.1,加载频率为60 Hz的疲劳试验,试验基于升降法展开,通过应力集中系数修正计算得到了不同存活率下的条件疲劳极限,将测试结果与DVS1612标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次试验试样的应力集中系数为1.25;Q460ME钢板2个厚度规格的试样升降图均能闭合,由升降图计算得到的疲劳极限值整体呈现随厚度增加而降低的现象,其中:5 mm和8 mm厚度的Q460ME疲劳强度值明显大于DVS1612标准中的S355钢材疲劳强度值;Q460ME钢板2个厚度规格试样的断口截面可见明显的裂纹源、裂纹扩展区及瞬断区,疲劳裂纹源发生于矩形截面表面拐角处且为单裂纹源,裂纹扩展区有明显的“海滩状”疲劳辉纹,整体呈扇形分布,与裂纹局部扩展方向垂直,瞬断区为韧性断裂,反映了试样良好的韧性特征。
    • 闫志峰; 王卓然; 王树邦; 张红霞; 贺秀丽; 董鹏
    • 摘要: 针对搅拌摩擦单面焊两侧热输入不均匀性导致疲劳强度低的问题,采用双面对称搅拌摩擦焊方法对10 mm厚的AZ31镁合金板材进行焊接,并研究其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双面对称搅拌摩擦焊接头的屈服强度为130 MPa,与单面焊的屈服强度123 MPa相比提高了5%;其疲劳极限为88 MPa,比单面焊接头的50 MPa提高了76%;双面对称接头疲劳裂纹萌生在上/下侧的前进侧位置,并跨越上/下侧焊缝交界面,最终在下/上侧焊缝的后退侧RS区域瞬断,其疲劳断口均为以解理特征为主的脆性断裂.双面对称焊接头其中一面应变范围与单面搅拌摩擦焊的应变较高的后退侧接近.通过双面搅拌摩擦焊接的镁合金接头疲劳强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疲劳寿命得到了延长.
    • 蔺宏岩; 于明达; 彭俊; 李浩宇
    • 摘要: 为验证热耗散理论在处理疲劳问题时的有效性,利用MTS810伺服液压试验机对金属FV520B构件进行疲劳循环加载试验,借助红外热像仪实时监测金属试件表面温度变化,基于热耗散理论推算疲劳极限、疲劳寿命等参数与热耗散(温升)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持续加载试验能够明显发现温度三段论的正确性,由双线法得到的疲劳极限为303MPa,与传统结果比较,误差为10.6%。通过阶梯加载试验得到了不同应力幅值下的稳定温升值,基于热耗散理论拟合了应力-寿命曲线(S-N曲线),得到疲劳极限为274MPa,与传统结果比较,误差为8.4%,相较于双线法精确度更高,验证了应用热耗散理论处理疲劳问题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 杨洋; 张志勤; 吴刚; 曹大富; 陆伟刚
    • 摘要: 为评估变幅疲劳对无砟轨道板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测试了7块无砟轨道板,每块轨道板具有相等的横截面刚度,所使用筋材分别为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FCB)、玄武岩纤维复合筋(BFRP)和传统钢钢筋;试验参数主要考虑荷载水平和加载顺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FCB增强的轨道板具有更高的疲劳极限,当荷载水平超过疲劳极限时,SFCB增强轨道板的挠度,裂缝宽度和应力仍处于受控状态;相比之下,传统钢筋和BFRP筋增强轨道板的疲劳寿命和刚度均显著降低;疲劳极限内,荷载加载顺序对SFCB和BFRP筋增强轨道板的疲劳性能影响不大,在此期间,疲劳损伤仍由最大荷载水平控制。
    • 徐友坤; 鲁连涛; 曾东方; 徐田; 李伟
    • 摘要: 基于临界距离法进行含表面缺陷车轴试样疲劳强度预测研究。使用轴向疲劳试验测试光滑试样、环状V型缺口试样、孔洞缺口试样的疲劳极限,同时也测试了材料在应力比R=-1下的裂纹扩展门槛值。借助有限元计算,基于临界距离法预测含表面缺陷车轴试样的疲劳极限,并采用试验结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基于临界距离法预测含表面缺陷车轴试样的疲劳极限时,临界距离法中的点法误差较大,而线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求。该方法在对预测表面缺陷车轴疲劳强度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李忠文
    • 摘要: 钢质部件热处理时,若发生脱碳会导致其硬度降低,而准确建立硬度与疲劳寿命的定量关系对材料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金属材料硬度与抗拉强度的关系及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参数,采用修正Miner法得到S-N曲线,从而获得各类钢质部件的疲劳极限。依据累积损伤理论,采用零部件服役应力谱,以45钢和ZG230-450钢部件脱碳引起的疲劳失效为应用实例,进行了疲劳寿命评价的验证。结果表明:脱碳会导致部件表面硬度的降低,其主要是通过降低裂纹萌生寿命而影响零部件疲劳寿命;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的疲劳寿命结果与应用实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表面硬度影响零部件疲劳寿命的评价方法具有适用性,有助于零部件表面发生脱碳后进行疲劳寿命的定量分析。
    • 齐祥羽; 严玲; 杜林秀; 李广龙; 张鹏; 王晓航
    • 摘要: 采用CO_(2)气体保护焊对30 mm厚高强韧中锰钢板进行对焊试验,通过圆棒拉压疲劳试验获得中锰钢焊接接头的应力幅-寿命曲线,测定了其高周疲劳极限并观察其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在应力比为-1、循环次数为10~7周次条件下,中锰钢焊接接头的高周疲劳极限为353 MPa;当中锰钢焊接接头焊缝中存在明显的焊接缺陷时,疲劳裂纹萌生于微观缺陷处,而当焊缝中无焊接缺陷时,疲劳裂纹萌生于试样表面熔合线位置,疲劳裂纹扩展区表面粗糙,存在着明显的二次裂纹,瞬断区表面存在大量均匀细小的韧窝。
    • 王煦; 郑秋; 黄国飞
    • 摘要: 本文介绍了架空线缆微风振动疲劳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的制定情况。以标准内容为基础,介绍了标准制定的相关背景,对比分析了当前3种微风振动疲劳试验方法的技术内容差异。为架空线缆微风振动疲劳试验方法的应用,以及微风振动疲劳测试技术提升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