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轴钢
车轴钢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46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铁路运输、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190207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大连交通大学学报、山西冶金、特殊钢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第十五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会学术会议、第十八届(2014年)全国炼钢学术会议等;车轴钢的相关文献由454位作者贡献,包括汪开忠、杜松林、孙维等。
车轴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0207篇
占比:99.95%
总计:190303篇
车轴钢
-研究学者
- 汪开忠
- 杜松林
- 孙维
- 苏世怀
- 高海潮
- 龚志翔
- 谢世红
- 王玉玲
- 王之香
- 邬中华
- 于文坛
- 胡芳忠
- 吴毅
- 柯晓涛
- 代华云
- 曹燕光
- 李昭东
- 杨接明
- 王瑞珍
- 刘珂
- 吕迺冰
- 王勇
- 雷秀华
- 马跃
- 佟倩
- 刘鑫贵
- 张锦文
- 李辉
- 杨志强
- 王民章
- 王翔
- 许兴
- 邓通武
- 郝震宇
- 陈世杰
- 吴林
- 孙齐松
- 完颜卫国
- 尹鸿祥
- 张健
- 张关震
- 张弘
- 朱林林
- 梁益龙
- 王松伟
- 王育田
- 陈永
- 项彬
- 高振波
- 丁灿灿
-
-
黄曦;
上官昌平;
王泽民;
王联波;
刘敏;
张骋;
王占勇
-
-
摘要: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伸试验以及冲击试验等方法,研究了QLT工艺对高铁用车轴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两相区保温时间的增加,试样钢屈服强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延伸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两相区保温时间一定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样钢屈服强度和延伸率也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在QLT工艺下两相区700°C保温1 h水淬至室温,后加热至550°C保温30 min水冷后,试样钢具有较多的稳定逆转变奥氏体,表现出最佳的低温韧性,室温下冲击韧性高达1325 kJ/m^(2),屈服强度为797 MPa,延伸率达到20.25%,在-80°C环境下冲击韧性仍达到1149 kJ/m^(2)。
-
-
王之香;
高建兵;
王玉玲;
王育田;
张锦文
-
-
摘要:
采用金相显微镜(Metallographic)和扫描电镜(SEM)等研究了0.20%、0.80%和1.20% Ni高铁车轴钢DZ1和DZ2性能和组织结构.结果 表明,随着Ni含量由0.20%增至1.20%,钢的抗拉强度由710 MPa提高到759 MPa、屈服强度由535 MPa提高到608 MPa;钢的20°C和-40°C冲击韧性均得到提升,特别是-40°C横向冲击韧性从0.20% Ni的87J提高到1.20% Ni的136 J,-40°C纵向冲击功从94J提高到179 J;钢的韧脆转变温度由-30°C降低到-100°C;3种成分的高铁车轴钢均可得到贝氏体+回火马氏体组织,贝氏体量随着镍含量的提高而增加,并且镍含量提高后钢的组织更加细小、均匀.
-
-
余明华;
高杰维;
刘里根;
李亚波;
韩靖;
戴光泽;
赵君文
-
-
摘要:
采用空气炮发射钨钢球弹体以不同角度撞击S38C车轴钢试样表面预制弹坑缺陷;利用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法获得缺陷试样的疲劳强度;使用超景深光学显微镜表征弹坑的几何形态和截面组织;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弹坑和疲劳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在200 m/s冲击下,30°冲击对缺陷试样疲劳强度的影响较小,其余角度(45°、60°、75°和90°)冲击试样的疲劳强度随着冲击角度的增大而下降,其中90°冲击试样的疲劳强度较光滑试样下降约40%.弹坑底部会形成绝热剪切带(ASBs)以及由剪切带开裂形成的裂纹,倾斜冲击试样疲劳裂纹源主要位于弹坑出射区边缘材料失效处,垂直冲击试样疲劳裂纹从弹坑两侧扩展.损伤试样的疲劳强度随缺陷深度d和缺陷截面积平方根的增大有相似的下降趋势.
-
-
吕迺冰;
马跃;
刘珂;
王勇;
孙齐松;
杨接明
-
-
摘要:
为降低大尺寸MnS夹杂物引起的车轴磁粉探伤不合格率,利用第二相析出理论以及铸锭凝固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计算分析了车轴钢铸锭中MnS生成、长大、熟化规律.计算结果显示,MnS形核核心尺寸与熟化过程尺寸增加均为纳米级,凝固过程MnS的长大决定凝固完成时MnS粒子直径,理论计算得到车轴钢铸锭竖直中心线上冒口、中心、底部位置对应的MnS长大后尺寸分别为156.35、107.37和94.96 μm,中心处MnS尺寸为连铸工艺条件下的2倍,与实际检测结果相符.钢锭凝固过程缓慢是MnS易于长大的直接原因,显著区别于连铸过程.在现有工艺条件下,为控制车轴钢模铸钢MnS尺寸,关键在于降低钢液硫质量分数以及控制硫偏析.控制车轴成品中MnS夹杂物不超过1.5级,需降低钢液中w([S])至0.004 3%以下.
-
-
宁飞;
张锟;
蔡爽巍;
吕战鹏;
唐元杰;
董海英;
马佳荣;
崔同明
-
-
摘要:
采用电化学测试结合表面形貌观察研究了0.4T磁场对车轴钢在碳酸氢钠溶液及含氯离子碳酸氢钠溶液中阳极过程的影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0.4T磁场显著增加预钝化区的电流密度;对碳酸氢钠溶液中的过钝化区无显著影响,但增加含氯离子碳酸氢钠溶液中过钝化区的阳极电流;试样在施加磁场的溶液中经极化曲线测试后的表面点蚀情况比无磁场条件下的严重.恒电位极化测试结果表明:在极化曲线预钝化区内,磁场会使电流衰减速率变缓慢;在钝化区内,磁场会使初始电流密度增大、点蚀数量增多;在过钝化区内,磁场显著增大电流密度并导致更多和更大的点蚀.
-
-
-
-
朱艳青
-
-
摘要:
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在车轴表面熔覆一层高强度铁基合金形成复合涂层,研究了复合涂层制备过程中,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粉量三个参数对熔覆涂层质量的影响,并且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到最佳制备工艺.测试结果表明,在此工艺下制备的铁基合金涂层的硬度约为890 HV,是原有基体材料EA4T钢(280 HV)的3倍多.对磨实验中,铁基熔覆涂层损失量较小,约为0.1g,远小于对磨金属的损失量.铁基合金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相较于基材都得到较大提高.
-
-
杜松林;
汪开忠;
胡芳忠
-
-
摘要:
高速动车组列车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应用,是铁路客运最为有效的运输工具之一.高速列车车轴是动车组走行部中非常重要的部件,承受着源自车体及轨道的各种载荷,其中主要是旋转弯曲载荷和扭转载荷.高速列车车轴要保证在所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可靠性和长使用寿命,这就对车轴材料及相关技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对比研究了国内外高速列车车轴技术,探讨国内外高速列车车轴的生产工艺流程、 化学成分-组织-性能和结构设计等,在此基础上,对时速400 km以上的新一代高速列车车轴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目前,我国正基于材料基因组技术研发时速400 km的高速列车车轴用钢,这在世界上尚无先例.
-
-
-
尹鸿祥;
吴毅;
张关震;
张弘;
张斌;
李翔
- 《2019铁道车辆轮轴学术交流会》
| 2019年
-
摘要:
表面击打伤已成为影响高速铁路车轴疲劳性能的危险因素.为研究击打伤对车周钢疲劳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高速冲击在EA4T车轴钢疲劳试样上模拟外物击打伤缺陷;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缺陷附近残余应力进行了分析;采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对含缺陷试样疲劳行为进行了评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疲劳断口进行了观察;基于Murakami模型,对击打伤缺陷试样疲劳强度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残余压缩应力存在于车轴表面损伤左右两侧和底部,残余拉伸应力存在于车轴表面损伤上下两侧和底部残余压应力下方一定区域.含缺陷试样疲劳裂纹均萌生于缺陷处,抗高周疲劳性能明显降低.含缺陷试样疲劳强度预测值和实际值,数据均在20%误差范围内.
-
-
-
ZHANG Qin-jian;
张勤俭;
CAO Jianguo;
曹建国;
WANG Hui-ying;
王会英
- 《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分会第六届线路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 2015年
-
摘要:
基于超声挤压强化技术,研究了其对列车专用30CrMoA车轴钢的加工表面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超声挤压强化前后工件表面外观、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等特征的变化,绘制了残余压应力沿层深分布的曲线.结果表明:超声强化后的试件表面达到了很好的镜面效果,表面光滑且具有金属光泽,消除了前道工序残留的环状纹路;表面粗糙度得到改善,粗糙度数值由原来的3.746 μm降低到0.2μm左右,在前道工序的基础上下降了94%左右;原来的残余拉应力可以被调节成为压应力,残余压应力层的深度可以达到近2 mm,阻止了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有利于提高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
-
-
-
-
税国双;
李常武
- 《第十五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会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采用非线性超声和金属磁记忆两种无损检测手段,以LZ50车轴钢为实验材料,在离线条件下采用单向拉伸加载,研究了材料早期性能退化和非线性系数/漏磁场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拉伸试件进入屈服状态后,非线性系数随着加载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在进入颈缩之前快速增大;弹性变形阶段试件的法向漏磁场强度沿加载线呈线性变化,其斜率随着应力幅值的增加呈线性增加.
-
-
-
-
张艳;
高振波;
陶盈龙;
于文坛;
钟尧舜
- 《2019铁道车辆轮轴学术交流会》
| 2019年
-
摘要:
A3T是BS5892-1标准中一种调质车轴材质,本文研究了基于A3T材质的车轴产品的试制工艺,通过控制化学成分、电弧炉熔炼、炉外精炼、真空脱气处理、保护浇铸及轧制成型、车轴经快锻机锻造以及悬挂式电加热炉热处理等过程工艺,制定出了合理的工艺参数,生产的车轴综合性能良好,其力学性能达到了BS5892-1标准要求,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
-
张艳;
高振波;
陶盈龙;
于文坛;
钟尧舜
- 《2019铁道车辆轮轴学术交流会》
| 2019年
-
摘要:
A3T是BS5892-1标准中一种调质车轴材质,本文研究了基于A3T材质的车轴产品的试制工艺,通过控制化学成分、电弧炉熔炼、炉外精炼、真空脱气处理、保护浇铸及轧制成型、车轴经快锻机锻造以及悬挂式电加热炉热处理等过程工艺,制定出了合理的工艺参数,生产的车轴综合性能良好,其力学性能达到了BS5892-1标准要求,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