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点蚀

点蚀

点蚀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1611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6篇、会议论文84篇、专利文献96223篇;相关期刊476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材料工程、理化检验-物理分册等; 相关会议59种,包括裕祥杯第十届全国青年腐蚀与防护科技论文讲评会暨第八届中国青年腐蚀与防护研讨会、第三届全国管道技术学术会议、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等;点蚀的相关文献由390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学群、李晓刚、常万顺等。

点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6 占比:1.36%

会议论文>

论文:84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96223 占比:98.56%

总计:97633篇

点蚀—发文趋势图

点蚀

-研究学者

  • 陈学群
  • 李晓刚
  • 常万顺
  • 李劲
  • 蒋益明
  • 韩恩厚
  • 张波
  • 李国明
  • 赵国仙
  • 张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雪会; 戚建晶; 刘君林; 李宏伟; 杜全庆; 韩燕; 付安庆
    • 摘要: 在模拟油田CO_(2)/H_(2)S共存环境中,利用高温高压模拟试验、四点弯曲应力加载方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评价了13Cr不锈钢在模拟油田环境中应力和缝隙协同作用下的应力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在CO_(2)和H_(2)S环境中无应力条件下,13Cr不锈钢均有稳定的阳极钝化区,但环境中出现H_(2)S后,其自腐蚀电位明显降低,腐蚀速率相对增大,点蚀敏感性增大,加载应力(80%σ_(s))后,材料表面钝化状态不稳定;在H_(2)S分压为0.1 MPa的高温高压环境中,当加载80%σ_(s)应力并协同0.1 mm缝隙作用时,13Cr不锈钢表面缝隙处出现了点蚀现象,但并未扩展导致应力腐蚀开裂;当H_(2)S分压增大至0.5 MPa并加载80%σ_(s)应力时,试样发生应力腐蚀开裂。H_(2)S的存在增大了材料表面的活性,促进腐蚀损伤的加速。
    • 杜晓洁; 张威; 丁骁; 贾玺泉; 徐震霖; 范光伟; 何宜柱
    • 摘要: 目的 研究Ce变质处理提高Fe-Cr-Ni中熵合金在3.5%NaCl溶液中抗点蚀性的机理。方法通过动电位极化实验,分析Ca变质处理与Ce变质处理的Fe-Cr-Ni中熵合金的抗点蚀性。利用SEM和EDS等手段观察了经不同变质处理后合金中夹杂物的形貌和元素组成,并结合阻抗谱分析与XPS技术研究了Ce对钝化膜保护力的影响。结果经不同变质处理的Fe-Cr-Ni中熵合金中的夹杂物形态不同,Ca变质处理合金中夹杂物为CaO-Al_(2)O_(3)和CaS-Al_(2)O_(3)复合夹杂物。在腐蚀过程中,CaS优先溶解导致点蚀萌生。Ce变质处理合金中夹杂物是具有核壳结构的(Ce,Si)_(x)O_(y)-(Al,Mn)_(x)O_(y)稀土复合夹杂物,降低了点蚀敏感度,提高了抗点蚀性。在3.5%NaCl溶液中,Ca变质处理Fe-Cr-Ni中熵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为3.108×10^(‒6)μA/cm^(2),Ce变质处理Fe-Cr-Ni中熵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为4.883×10^(‒7)μA/cm^(2),其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85%。Ca变质处理与Ce变质处理的Fe-Cr-Ni中熵合金的容抗弧均呈不完整的半圆状,钝化膜与基体间的电荷转移电阻分别为1.872×10^(5)Ω•cm^(2)和4.312×10^(5)Ω•cm^(2),Ce变质处理合金钝化膜中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了1.3倍。稀土铈提高了钝化膜的Cr+Ni/Fe+Mn阳离子比,Ca变质处理与Ce变质处理的Fe-Cr-Ni中熵合金钝化膜的Cr+Ni/Fe+Mn阳离子分别为1.66和1.2。XPS分析结果同样表明,Ce变质处理Fe-Cr-Ni中熵合金钝化膜具有更好的保护性。结论和Ca变质处理Fe-Cr-Ni中熵合金相比,Ce变质处理合金具有更优异的抗点蚀性,这主要归因于稀土元素Ce的影响,一方面Ce使合金中的夹杂物改性,降低了点蚀敏感度;另一方面Ce增加了钝化膜的保护能力,提高了点蚀抗力。
    • 李海洋; 阴峰; 邓宇强; 温凯; 郭焱
    • 摘要: 在2018-2019年采暖季供热期间,发现大温差供热管网换热设备腐蚀结垢情况严重。经过检验和分析,垢主要来源于循环水结垢和腐蚀产物的沉积;腐蚀产物来源于管道内壁腐蚀。同时热网循环水氯离子含量过高,板式换热器不锈钢发生了点蚀。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阻垢剂、缓蚀剂、调节pH和控制氯离子含量等措施可以保证循环水不结垢,也可以控制管道内壁腐蚀及不锈钢点蚀。在实际应用中,热网循环水浊度和悬浮物明显下降并合格,换热设备腐蚀结垢速率显著降低,保证了供热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
    • 张可桂; 葛峰; 朱新胜; 徐斌; 赵帆; 徐坷坷
    • 摘要: 通过自固化方式在AA5052铝合金表面制备新型绿色葡甘聚糖/碳酸钙复合涂层,采用SEM、FT-IR和XRD等手段对微观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在NaCl溶液中对铝合金点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复合涂层厚度约50μm,具有树枝状微纳结构,可使铝合金电荷转移电阻提升5个数量级。复合涂层覆盖的铝合金耐腐蚀性能随氢氧化钙添加量增加而增强,但无机物含量过高时会挤压破坏葡甘聚糖聚合物骨架结构,造成涂层防腐效果衰减。经过在3.5%NaCl溶液中60 d的浸泡,发生在铝合金表面的点蚀因复合涂层的屏障作用而被有效抑制。
    • 冉斗; 孟惠民; 刘星; 李全德; 巩秀芳; 隆彬
    • 摘要: 为了探明Cl^(-)浓度对汽轮机末级叶片常用钢腐蚀的影响,通过动电位极化法、电化学阻抗谱、Mott-Schottky曲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在不同Cl^(-)浓度模拟溶液中14Cr12Ni3WMoV马氏体不锈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Cl^(-)浓度的不断增大,不锈钢钝化膜点缺陷增加,稳定性下降,点蚀敏感性增强,对材料基体的保护能力下降;不锈钢表面点蚀坑的孔径随着Cl^(-)浓度的增大会明显变大,但腐蚀坑的深度无明显升高,腐蚀坑更易沿材料表面发展;不锈钢发生点蚀时,材料中Fe,Cr,Ni,W,Mo,V等发生选择性溶解,Fe和Ni会以离子形式迁移至溶液中,而Cr,W,Mo,V则会以氧化物形式沉积在腐蚀坑内。
    • 徐立; 周学杰; 郑鹏华; 吴建平; 吴军
    • 摘要: 为了评价武汉土壤对Q235钢的腐蚀性,通过对湖北武汉地区典型土壤进行取样,成分分析,采用实际土壤埋片试验和控制温度、湿度的加速腐蚀试验,应用超景深显微镜、聚焦离子束扫面电镜(FIB-SEM),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研究了Q235钢在武汉土壤中的腐蚀行为。试验结果表明:武汉土壤环境为“轻”腐蚀等级,Q235钢发生了由非均匀腐蚀向全面腐蚀的转变,表面出现了点蚀和剥落,且其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并趋于稳定。随着腐蚀的进行,Q235钢的自腐蚀电位上升,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综上,Q235钢在武汉土壤环境中抗腐蚀性能尚可,适合作为结构材料大量使用。
    • 张先满; 陈再雨; 罗洪峰; 周腾; 赵愈亮; 凌自成
    • 摘要: 腐蚀,特别是海洋环境中发生的点蚀,导致材料服役寿命锐减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环境破坏和灾难事故。在过去的十年中,针对材料在含氯化物水基环境的腐蚀行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此,综述从金属整体材料到包括有机涂层、金属及其合金或化合物涂层在内的表面处理的失效机理以及提高材料耐腐蚀性能和耐腐蚀−磨损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重点阐述周期性层片结构(PLSs),该组织无论是存在于金属整体材料或是表面涂层中,不管是在腐蚀或腐蚀−磨损过程中都展现出优越的抗腐蚀性能。基于不同尺寸、不同模型的数值仿真可加深对氯离子环境中的腐蚀或腐蚀−磨损过程的理解,并根据实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着重分析PLSs以微电偶腐蚀占主导的腐蚀机理。总结各种腐蚀−磨损试验设备。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期待未来能够提供基于防腐蚀方法学设计的PLS的基本应用。
    • 彭灿; 刘雨薇; 郭明晓; 顾天真; 汪川; 王振尧; 孙成
    • 摘要: 通过质量损失测量、扫描电子显微术、能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技术研究纯铝1060在南沙群岛海洋大气环境中暴露34个月后的腐蚀行为以及点蚀行为。结果表明,在纯铝表面发生严重的点蚀,并且暴露13个月后的平均腐蚀速率达到1.28 g/(m^(2)·a)。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测试结果表明主要的腐蚀产物为Al_(2)O_(3)、Al(OH)_(3)和AlCl_(3)。此外,形成的腐蚀产物层相比于自然形成的氧化膜更具有保护作用,并且保护作用先增加然后降低。最后,蚀坑的形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估计。
    • 罗润娟; 张一鸣; 赵振; 王会玲; 刘天泽
    • 摘要: 在某型号电机生产过程中,笔者发现经硫酸阳极氧化的铝合金零件,在进行稳态湿热试验后,部分零件表面及内孔出现点蚀,对产品的防锈性能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水平。针对出现的问题,本文对影响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膜层发生点蚀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解决了硫酸阳极氧化的铝合金零件进行稳态湿热试验后零件表面发生点蚀的问题。
    • 任彬; 孙祖毅; 牟建华; 肖海刚; 苏玮; 张洪博; 温凯
    • 摘要: 热网二级换热站一般采用板式换热器,在其使役过程中不锈钢换热板一旦出现腐蚀穿孔,不但影响一次水水质,而且干扰换热器稳定运行,甚至影响居民供热,因此阐明换热板发生点蚀的临界条件对于科学设定水质控制标准和防止点蚀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材料化学分析、XRD、SEM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5°C条件下,304不锈钢点蚀的临界Cl;浓度为125 mg/L,316L不锈钢点蚀的临界Cl;浓度为230 mg/L;不锈钢表面一旦形成垢层,表面会发生局部酸化,此时不锈钢更容易发生点蚀;运行过程中为了防止不锈钢换热板点蚀,不仅要严格控制循环水中Cl;浓度,还应防止换热板表面结垢或附着腐蚀产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