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4698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9篇、会议论文392篇、专利文献202591篇;相关期刊683种,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不锈等;
相关会议263种,包括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北京力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第八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等;奥氏体不锈钢的相关文献由8551位作者贡献,包括罗丰华、姜周华、郑津洋等。
奥氏体不锈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2591篇
占比:98.64%
总计:205382篇
奥氏体不锈钢
-研究学者
- 罗丰华
- 姜周华
- 郑津洋
- 杨柯
- 李花兵
- 徐亦楠
- 江来珠
- 方乃文
- 赵程
- 马一鸣
- 张威
- 徐锴
- 赵杰
- 冯浩
- 李依依
- 王猛
- 张树才
- 李伟
- 杨义成
- 淮凯文
- 申鹏
- 赵金龙
- 郎宇平
- 席通
- 李阳
- 杨春光
- 雷明凯
- 马颖澈
- 颜海涛
- 黄俊霞
- 唐睿
- 李国平
- 李朋
- 潘伍覃
- 缪存坚
- 闵晓峰
- 戴起勋
- 朱红春
- 李杰
- 梁田
- 毕洪运
- 王伟
- 陈海涛
- 马飞
- 季灯平
- 屈华鹏
- 张磊
- 潘邻
- 王贵平
- 田伟光
-
-
万积俊
-
-
摘要:
某核电项目堆内构件用SA479 S21800奥氏体不锈钢棒材,在ASME II材料篇的基础上增加了350°C高温拉伸要求,致使该材料的制造难度大大增加。尤其针对规格大于Φ150 mm棒材,技术要求拉伸试样横向取样,高温抗拉强度很难满足大于或等于535 MPa的要求。为了满足项目应用要求,本文将研究规格大于Φ150 mm的SA479 S21800奥氏体不锈钢棒材性能特点,通过改进锻造工艺,优化钢锭化学成分含量,提升棒材力学性能。最终为大规格SA479 S21800材料的生产提供有效的指导。
-
-
袁蛟;
何远新;
熊珍艳;
卢海
-
-
摘要:
低温罐箱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航空航天等领域。为了提高低温罐箱的经济性,其轻型化设计日益受到重视。[1]应变强化技术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加载应力将奥氏体不锈钢拉伸到塑性变形,然后卸载压力,从而使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提高的技术。[2]作为节材节能的绿色制造技术,应变强化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低温罐箱设计制造领域,以达到减小内容器壁厚、减轻罐体质量的目的;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获得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参数。[3-4]受制造工艺的制约,在应变强化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控制罐体径向塑性变形量,使其不大于罐体夹层最小间隙的1/5。
-
-
魏丁丁;
仲剑初;
宁桂玲
-
-
摘要:
硼酸应用广泛,其对设备腐蚀不容忽视。针对核电站含硼水溶液循环体系中设备顶端腐蚀的实际情况,取304奥氏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给定温度和一定硼浓度水溶液存在下,溶液上方含硼水蒸气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行为,并将其与相应的溶液腐蚀对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试样表面氧化膜。结果表明:在180°C下腐蚀1 200 h后,304不锈钢在含硼水蒸气中的腐蚀程度高于相应含硼水溶液的腐蚀程度;尽管两种环境中的试样表面均形成了双层氧化膜,但在含硼水蒸气中形成的氧化膜表层富铁镍,而在含硼水溶液中形成的氧化膜表层富铬,并用氧化膜形成机理解释了此现象。
-
-
崔红兵;
田世艳;
张茂彩;
王誉;
辛博
-
-
摘要:
目的解决恒电位电化学氮化时高的过电位引起的析氢反应对316LSS综合性能的恶化,提出采用恒电流技术对其进行电化学氮化改性,并确定最佳的试验参数。方法借助于循环伏安、计时电位,交流阻抗和动电位极化等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还原电流密度对316LSS表面形貌、耐腐蚀性能、疏水性能和接触电阻等的影响。结果还原电流密度为5 mA/cm^(2)时,反应后表面形成的氮掺杂凸起结构呈现明显的疏水性能,最大疏水角为103.7°。140 N/cm^(2)的压紧力下,界面接触电阻为8.9 mΩ·cm^(2),在0.5 mol/L H_(2)SO_(4)+5 mg/L F–的测试电解质中,腐蚀电流密度为0.025μA/cm^(2)。同一极板在阴、阳极总共长达13 h的耐久性测试中,腐蚀电流密度均小于1μA/cm^(2),且腐蚀后表面只出现了少量的腐蚀坑。结论316LSS在0.5 mol/L KNO_(3)+0.1 mol/L HNO_(3)的混合溶液中,经恒电流氮化改性后,综合性能明显提高。恒电流电化学改性过程中,316LSS钝化膜中氧化铁膜层的选择性溶解和氧化铬被氮掺杂,两者共同作用提高了316LSS的稳定性和电导率。证明了恒电流电化学氮化改性316LSS双极板可以达到比恒电位更好的效果,这为低成本、长寿命的金属双极板开发提供了新的可选方案。
-
-
陈海军;
周培峰;
袁正浩
-
-
摘要: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分析了排气歧管用含Nb奥氏体不锈钢热疲劳行为。结果表明:热疲劳裂纹主要沿晶界扩展,少部分穿过晶界扩展,与较大碳化物颗粒有关;除循环上限温度为1050°C的试样外,其他试样的热疲劳过程均包括萌生、加速扩展及稳态扩展阶段;随循环上限温度的升高,热疲劳裂纹起裂及达到最大扩展速率所需次数减少;循环上限温度改变时,奥氏体不锈钢晶粒大小没有明显变化。
-
-
周池楼;
何默涵;
郭晋;
李运泉;
吴昊;
肖舒;
陈国华;
欧阳瑞祥;
何实
-
-
摘要:
奥氏体不锈钢焊件是高压氢系统中重要的承载结构,其长期服役在高压高纯氢气环境中会出现塑性损减、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加快等氢脆现象,导致高压氢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为保障高压氢系统的安全运行,研究高压氢环境奥氏体不锈钢焊件的氢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奥氏体不锈钢焊件中氢的两种来源,随后讨论评价材料氢脆敏感性的静态实验方法和动态实验方法,其次概述当前主流的氢脆机理,然后着重分析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对奥氏体不锈钢焊件氢脆敏感性的影响,最后归纳并总结五种典型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对焊件微观组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相应焊件的氢脆敏感性。基于上述分析,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焊件氢脆性能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建议。
-
-
李丹;
何琨;
孙丹琦;
田大容;
刘菊;
柳月
-
-
摘要:
采用金相法、化学法和磁性法对308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中δ铁素体含量(质量分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采用金相法中的网格数点法、网格截线法和八线法时,在500倍显微镜下测得δ铁素体含量均为7.6%,是较为可信的结果;采用化学法中的Schaeffler图法时,测得δ铁素体含量约为8.5%,和金相法的测量结果接近;采用磁性法测得的δ铁素体含量最低,仅为3.4%。3种测量方法各有优点和缺点,实际操作中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
-
禹云龙
-
-
摘要:
镜面不锈钢产品因其2B表面细腻、光泽均匀美观,已经广泛应用于高端装饰、装潢行业。本文重点针对镜面不锈钢抛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白点缺陷,分析与不锈钢2B表面粗糙度指标的对应性。并结合冷轧工序全流程生产工艺情况,从抛丸工艺、粗轧粗磨工艺、冷轧轧辊粗糙度、平整辊面粗糙度等技术参数方面,对0Cr18Ni9DQ钢种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粗糙度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最终优化提升了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匹配,实现产品质量的本质提升。
-
-
邹坤;
金东发;
冯锦娟;
毕大青
-
-
摘要:
为解决超低温工况下高冲击韧性要求的厚壁奥氏体不锈钢根部焊道出现裂纹的情况,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结晶裂纹的形成机理;从改善焊接接头设计、降低焊接热输入、控制焊道成型系数、提高焊缝铁素体含量等几个方面对焊接工艺进行了改进,从而降低焊缝出现结晶裂纹的倾向性;最后通过增加检测措施,确保所有受压元件及受力焊缝在整个厚度方向上全部进行无损检测,保证设备的焊接质量。
-
-
秦春秋;
王家纯
-
-
摘要:
某甲醇制烯烃(MTO)装置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顶封头焊缝出现裂纹,造成产品气泄漏。随后的停车大检修期间,对反应器进行检验,在泄漏裂纹焊缝附近又发现1条未贯穿裂纹。对未贯穿裂纹进行取样,并委托专业检验单位对裂纹进行宏观检查和化学成分、铁素体含量、硬度、金相、断口、射线能谱等微观分析,从反应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情况等方面对裂纹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显示:裂纹具有沿晶开裂的特征;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特性和高温特性产生的高温蠕变以及顶部椭球形封头应力分布特征存在的失稳结构是裂纹产生的内在原因,顶封头因保温失效而产生温差应力瞬时峰值是裂纹产生的外部诱因。
-
-
QIN Guopeng;
秦国鹏;
ZHANG Lying;
张丽英
- 《2019’中国核电焊接技术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核燃料是核电系统链式反应的核心要素,其结构的稳固和可靠对核电的运行安全非常关键.核电站对核燃料骨架的主要组成材料——核级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及抗腐蚀性能要求很高,目前大部分核电站的堆芯零件用核级不锈钢都依赖进口,不利于国家核电安全.从堆芯零件用不锈钢材料的焊接性能角度,首先对试制国产材料进行3次改性试验研究,得到提高国产核级不锈钢材料焊接性能的思路;然后针对国产材料焊接幽毙的不足,研究出适用于国产材料的专用焊接技术.新技术利用焊缝热影响区特殊几何结构所产生的热应力,拘束熔池金属运动,从而改善国产材料的焊接性能.该技术目前已通过了各项工艺技术评审,并成功应用于"华龙一号"国产化核燃料组件的制造中.这对提高国产化燃料组件零件材料的焊接性能,改善核燃料焊接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
-
-
-
-
王晓兵
- 《2018年甘肃省焊接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奥氏体型不锈钢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不锈钢,以18-8型不锈钢最有代表性,不但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便于机械加工、冲压和焊接,而且在氧化性环境中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同时由于奥氏体的再结晶温度高,铁和其他元素的原子在其中的扩散系数小,故其强化稳定性比铁素体高,因此奥氏体不锈钢也可作为耐热钢使用.
-
-
-
-
-
Wei Fang;
魏芳
- 《2018年甘肃省焊接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06Cr19Ni10不锈钢表面堆焊铝青铜易出现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堆焊质量难以保证.通过理论分析,选择焊条电弧堆焊和手工钨极氩弧两种方法进行堆焊工艺试验比较,最终确定了手工钨极氩弧堆焊工艺.经实践证明,不锈钢表面堆焊铝青铜,采用手工钨极氩弧堆焊,其焊接工艺性能良好,操作方便,堆焊质量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