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氮化

氮化

氮化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3年内共计28608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3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8068篇;相关期刊291种,包括材料工程、功能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湖北省第十届热处理年会、2006粉末冶金技术交流会等;氮化的相关文献由35792位作者贡献,包括郝跃、李鹏、李晋闽等。

氮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3 占比:1.83%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8068 占比:98.11%

总计:28608篇

氮化—发文趋势图

氮化

-研究学者

  • 郝跃
  • 李鹏
  • 李晋闽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进成
  • 王军喜
  • 胡加辉
  • 张国义
  • 杨辉
  • 上野昌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崔红兵; 田世艳; 张茂彩; 王誉; 辛博
    • 摘要: 目的解决恒电位电化学氮化时高的过电位引起的析氢反应对316LSS综合性能的恶化,提出采用恒电流技术对其进行电化学氮化改性,并确定最佳的试验参数。方法借助于循环伏安、计时电位,交流阻抗和动电位极化等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还原电流密度对316LSS表面形貌、耐腐蚀性能、疏水性能和接触电阻等的影响。结果还原电流密度为5 mA/cm^(2)时,反应后表面形成的氮掺杂凸起结构呈现明显的疏水性能,最大疏水角为103.7°。140 N/cm^(2)的压紧力下,界面接触电阻为8.9 mΩ·cm^(2),在0.5 mol/L H_(2)SO_(4)+5 mg/L F–的测试电解质中,腐蚀电流密度为0.025μA/cm^(2)。同一极板在阴、阳极总共长达13 h的耐久性测试中,腐蚀电流密度均小于1μA/cm^(2),且腐蚀后表面只出现了少量的腐蚀坑。结论316LSS在0.5 mol/L KNO_(3)+0.1 mol/L HNO_(3)的混合溶液中,经恒电流氮化改性后,综合性能明显提高。恒电流电化学改性过程中,316LSS钝化膜中氧化铁膜层的选择性溶解和氧化铬被氮掺杂,两者共同作用提高了316LSS的稳定性和电导率。证明了恒电流电化学氮化改性316LSS双极板可以达到比恒电位更好的效果,这为低成本、长寿命的金属双极板开发提供了新的可选方案。
    • 杨娥; 周杨
    • 摘要: 注塑机用38CrMoAl钢料筒,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其表面出现大量黑色斑点。采用宏观观察、扫描电镜分析、金相检验等方法,分析料筒表面产生黑斑的原因。结果表明:注塑机用38CrMoAl钢料筒表面渗氮不均匀,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料筒表面白亮层较厚区域发生沿晶开裂及氮化层剥落,形成点状凹坑,这是料筒表面出现黑斑的主要原因。
    • 仲崇阳; 孙金全; 李福杰; 赵宇航; 杨洁; 王鹏宇; 张海峰; 谢鲲; 李文生
    • 摘要: 随着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金属零部件表面耐磨性、耐蚀性对表面改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一般采用电镀处理提升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如镀铬、镀镍处理。“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实施为开发推广应用绿色节能金属表面处理新技术提供了强劲的驱动力。分析了渗氮化合物层的微观组织、物相组成对耐蚀性的影响,阐述了纳米稀土原位界面催化渗氮氧化处理新技术(NOR技术),40Cr钢采用530°C×10h气体催化渗氮,渗层化合物层24μm,表面硬度1200HV_(0.05);45钢采用530°C×10h NOR技术处理,表面粗糙度0.06~0.08μm,氧化层1~2μm,化合物层13~15μm,表面硬度达到 600HV_(0.05),中性盐雾试验>144h。NOR技术在汽车制动钳活塞、气弹簧用活塞杆、液压活塞杆等零部件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程应用效果。
    • 谢小春
    •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在锻件毛坯表面存在一定深度脱碳,而后续机加工未完全去除表面脱碳层的情况下对热处理氮化后零件的白亮层厚度是否产生影响。为了得到充分的数据支撑,采取了正、反向实验验证;对不同材料的零件进行不同程度的渗碳和对其中一种材料的零件进行高温脱碳,最后用相同热处理工艺进炉氮化,对比不同状态下白亮层的厚度。从结果看,表面碳势高的零件氮化后比未渗碳的零件白亮层要明显厚一些;脱碳的零件比未脱碳的零件氮化后白亮层要浅一些。以上的结论对控制热处理氮化后白亮层厚度的稳定性有一定现实的指导意义。
    • 蔡伟; 肖雅兮; 张诚; 刘鑫; 段悦洪; 杨鹏; 李尚春
    • 摘要: 分别对QT600-3和QT450-10试块基体组织进行分析,再将两种试块悬挂于井式氮化炉中进行氮化处理,通过对氮化层硬度和深度、渗氮层脆性级别、疏松级别和氮化物级别的分析,研究了QT600-3和QT450-10试样氮化后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QT600-3和QT450-10试块氮化层深度分别为0.35mm和0.20mm,渗氮层脆性均为1级,QT600-3和QT450-10试块各项指标均满足标准和特殊设计要求。
    • 李琳; 王晓艳; 申东阳; 张煜华; 李金林
    • 摘要: 水热法合成的棒状CeO2载体(CeO2-R)经过高温NH3氮化,得到了氮化的CeO2载体(N-CeO2-R).采用满孔浸渍法浸渍活性金属Ni,通过XRD、TEM、XPS和H2-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载体及催化剂结构.结果表明:棒状CeO2载体在氮化前后,其形貌基本保持不变,同时载体中部分O原子被N原子取代,H2-TPR数据表明氮化后的载体与活性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不会阻碍载体表面与CO2相互接触,能够有效抑制催化剂因活性位点被覆盖而失活,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 张乐; 姚远; 马燕青; 马国佳; 吴晗; 靳磊
    • 摘要: 目的研究氮化和喷涂MoS_(2)涂层的异种不锈钢试样,经振动试验后的抗咬死性能及失效原因。方法利用三角级数法转化得到了振动参数,对底座(Ⅰ型不锈钢)和拉杆(Ⅱ型不锈钢)的模拟件进行了气体氮化和常温喷涂MoS_(2)涂层处理,采用三维显微镜、XRD、SEM、EDS和模拟振动试验平台对试样进行了表征。结果Ⅰ型和Ⅱ型不锈钢氮化后的表面物相主要是γ′-Fe_(4)N、ε-Fe_(2-3)N和CrN。Ⅰ型不锈钢和Ⅱ型不锈钢表面的MoS_(2)涂层厚度分别为30~40μm、20~30μm,氮化层的总厚度分别约为165、230μm。在模拟振动平台上,底座与拉杆咬死失效时间在30~45 min之间。底座和拉杆的上、下接触面磨损较严重,内接触面发生了轻微磨损。拉杆的下接触面发生旋转,上接触面继续保持接触,上下接触面的摩擦力大于拉杆的重力,从而发生了咬死现象。结论底座和拉杆局部表面粗糙度增加、拉杆直径比底座内表面高度方向尺寸大0.28 mm、互溶性大且含立方晶体结构氮化物的氮化层之间直接接触,是振动45 min并旋转后试样发生咬死的主要原因。建议改进底座和拉杆的尺寸、表面处理层和工艺参数。
    • 石维; 蒋如意; 樊开伦; 宋庆华; 向嵩
    • 摘要: 通过显微硬度仪制备表层压痕,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等分析表层有无受损的氮化904L不锈钢在1 mol/L HF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无受损氮化层对基体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受损氮化层不会随腐蚀的进行发生大面积脱落,但在长时间侵蚀作用下,氮化层裂纹区域优先发生腐蚀,氮化试样的腐蚀速率低于空白试样的.
    • 王文婷; 车永平; 朱鹏凯; 黄太伟
    • 摘要: 本文分析氮化处理对20MnCr5HHA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判定其是否具有氮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0MnCr5HHA材料氮化后存在明显的白亮层,表面硬度和层深范围基本符合氮化的常规标准,脉状组织及脆性等级均合格,经过适当的工艺参数优化具备氮化处理的可行性.
    • 江文广; 王刚
    • 摘要: 对重型发动机气门锥面强化措施及应用工况进行介绍说明,主要包括马氏体锥面淬火、整体氮化、锥面堆焊、奥氏体锥面硬化及新型结构气门应用等强化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