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疲劳断口

疲劳断口

疲劳断口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航空、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7132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材料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学术交流会、2011年全国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典型零件热处理学术交流会暨第八届全国热处理学会物理冶金学术交流会等;疲劳断口的相关文献由613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志瑜、李聪、刘勇兵等。

疲劳断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27132 占比:99.28%

总计:27328篇

疲劳断口—发文趋势图

疲劳断口

-研究学者

  • 肖志瑜
  • 李聪
  • 刘勇兵
  • 孙福娟
  • 董登科
  • 许飞
  • 陈安
  • 付玲
  • 任文伟
  • 刘晓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凯; 董武峰; 陈仙风; 石磊; 高玉来
    • 摘要: 采用应力比R=0.1的高周疲劳试验,研究了水淬-配分处理对1500 MPa级22MnB5高强钢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金相检验和疲劳断口分析。结果显示:未经水淬-配分处理的22MnB5钢组织主要为马氏体,抗拉强度约为1500 MPa,其高周疲劳破坏主要是表面缺陷所致,疲劳断裂始于钢板表面的凹坑等缺陷处;经水淬-配分处理的22MnB5钢的抗拉强度降到了1400 MPa左右,疲劳断裂始于钢板表面的凹坑和氧化层,高周疲劳性能较差。
    • 齐祥羽; 严玲; 杜林秀; 李广龙; 张鹏; 王晓航
    • 摘要: 采用CO_(2)气体保护焊对30 mm厚高强韧中锰钢板进行对焊试验,通过圆棒拉压疲劳试验获得中锰钢焊接接头的应力幅-寿命曲线,测定了其高周疲劳极限并观察其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在应力比为-1、循环次数为10~7周次条件下,中锰钢焊接接头的高周疲劳极限为353 MPa;当中锰钢焊接接头焊缝中存在明显的焊接缺陷时,疲劳裂纹萌生于微观缺陷处,而当焊缝中无焊接缺陷时,疲劳裂纹萌生于试样表面熔合线位置,疲劳裂纹扩展区表面粗糙,存在着明显的二次裂纹,瞬断区表面存在大量均匀细小的韧窝。
    • 魏振伟; 陈皓晖; 沈佳萌; 刘昌奎; 周伟
    • 摘要: 补焊是提高WE43A镁合金铸件性能和合格率的重要手段。采用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补焊接头进行组织分析,采用显微硬度计对接头硬度进行测试,同时对补焊接头的疲劳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E43A镁合金补焊后未见明显的热影响区,母材中可见方形的Mg_(24)Y_(5)相和沉淀强化相Mg14NdY、Mg_(3)(Y,Nd);焊缝区为等轴晶,从熔合线到中心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析出相主要为Mg_(24)Y_(5)、Mg_(14)Nd_(2)Y以及Mg_(3)(Y,Nd)。熔合线两侧母材及焊缝显微硬度均匀,焊缝区硬度较母材低8.13%,这是由于焊缝区析出了大量第二相降低了基体固溶度,以及析出的Mg_(3)(Y,Nd)相粗大未产生沉淀强化综合作用所致。补焊接头疲劳断口源区和扩展区为准解理特征,源区可见较多扇形花样,扩展区可见大量台阶以及少量的沿晶特征,瞬断区为沿晶+韧窝的混合断裂特征。
    • 陈庆伟; 谢丹; 马辉; 郭琪; 杨晨晴; 吴泽燕
    • 摘要: 为了探究高强度螺栓腐蚀后的疲劳性能,对浸油和无浸油的M24高强度螺栓开展了中性盐雾加速腐蚀试验,对不同腐蚀程度的高强度螺栓分别开展了形貌观察和常幅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所有高强度螺栓表面锈层均由内锈层和外锈层组成;腐蚀后螺牙损失严重,并且螺牙根部也存在蚀坑;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螺栓的疲劳寿命逐渐降低,浸油和无浸油螺栓腐蚀150 d之后疲劳寿命分别下降了36%和28%;由于浸油螺栓表面的保护层在腐蚀前期被破坏,相同腐蚀时间浸油和无浸油两种螺栓的疲劳寿命相差较小。
    • 俞树荣; 程月; 何燕妮; 宋伟
    • 摘要: 针对SAF 2707HD双相不锈钢进行旋转弯曲疲劳实验.利用升降法计算得到疲劳极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应力-疲劳寿命(S-N)曲线,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疲劳断口进行观察,分析了疲劳裂纹源的类型和断裂机制.统计数据表明:由于试样表面裂纹源引起的断裂基本发生在105次循环或之内,而由于内部裂纹源引起的断裂基本发生在106次循环,相差近一个数量级.为此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疲劳寿命计算,预测结果与实验所得S-N曲线进行对比,确认了疲劳寿命分析的可靠性.
    • 荆洪阳; 潘胜豪; 徐连勇; 赵雷; 韩永典
    • 摘要: 研究了Ti-6Al-4V(TC4)钛合金在不受轴向拉应力作用下的弯曲疲劳行为,设计了悬臂梁弯曲疲劳试验机对TC4钛合金进行弯曲疲劳试验,利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结合损伤模型模拟预测TC4钛合金的弯曲疲劳寿命.通过对TC4钛合金进行7种不同弯曲疲劳幅值下的试验与模拟,研究了TC4钛合金在弯曲疲劳过程中的应力分布与损伤断裂机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TC4钛合金的疲劳断口,研究了TC4钛合金在不同弯曲疲劳幅值下的断裂方式.结果表明:弯曲疲劳数值计算寿命与试验结果处于2倍分散带内,计算断裂位置与试验断裂位置均处于应力最大截面,偏离圆弧段中心截面1 mm处;弯曲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主要受应力控制,裂纹起源于上下表面应力最大处,并逐渐向试样中心发展,直至试样断裂;当弯曲幅值较小时,弯曲疲劳试样的疲劳断口上存在着大量的撕裂棱和二次裂纹,为明显的准解理断裂特征;当弯曲幅值进一步增大,材料内部变形提高,试样承受应力增加,疲劳断口上存在着明显的韧窝,试验转变为韧性断裂.
    • 孙晓冉; 宋月; 谷秀锐; 白丽娟; 赵秀娟
    • 摘要: 对2.0 mm厚汽车用SPHC热轧薄钢板进行低周循环应变疲劳试验,获得了应力-应变曲线、应变-寿命曲线、应变滞回环曲线以及相关疲劳常数指标,并对疲劳断口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SPHC钢在试验范围内具有非Masing效应;拟合得到SPHC钢的循环强度系数为284,循环应变硬化指数为0.128;通过Manson-Coffin方程拟合得到SPHC钢的疲劳强度系数为467 MPa,疲劳强度指数为-0.078,疲劳延性系数为0.323,疲劳延性指数为-0.609;疲劳断口由裂纹源区、裂纹扩展区、瞬断区组成,裂纹扩展区由大量疲劳辉纹组成,瞬断区存在大量韧窝,SPHC钢具有良好的塑韧性.
    • 崔晓玉; 孙倩
    • 摘要: 应用超声疲劳试验方法专研了105~1010周次范畴中40Cr钢表现出的疲劳性能,设计其载荷频率20kHz,配合电子显微镜剖析疲劳端口样貌特点.统计结果发现,40Cr钢的S-N曲线始终维持下跌趋势,107、1010周次的疲劳强度形成了显著差异;显微分析发现,40Cr钢超声疲劳端口样貌和传统疲劳条件下的断口样貌没有形成显著差别,拓展区断口存在着显著的疲劳辉纹.
    • 肖友强; 高安科; 陈炜锋
    • 摘要: 对SCM435钢制备的10.9级螺栓进行不同的加载,使其发生过载、疲劳和氢脆断裂,结合断裂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研究螺栓不同断裂类型断口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各断面均出现在螺纹部位,且微观特征明显,过载断口均表现为韧窝特征,其中盲孔拧断断口的韧窝为剪切韧窝;疲劳断口疲劳辉纹鲜明,高、低周疲劳断口的疲劳区面积占整个断面的2/3和1/2;氢脆断口晶粒清晰,沿晶断裂特征显著.不同类型的断口中,拧紧+拉伸断口缩颈和螺纹伸长最为明显,高、低周疲劳断口基本没有缩颈和伸长,其余类型的螺纹断口略有伸长.
    • 吕程
    • 摘要: 为了加深对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特征的了解,帮助铝合金材料实现更好的应用和优化,提出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及疲劳损伤行为研究.分别研究了其在宏观和微观上的组织特征,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其在焊接接头疲劳断裂模式和疲劳断口的特征.结果表明在熔敷金属与铝合金材料间具有较高的熔合度,气孔主要聚集在熔合线处,接头处铝合金在保持轧制纤维状组织结构同时,有不规则的结晶情况发生.低应力疲劳断裂模式下,焊缝处不会发生明显的塑性形变,在焊接接头的断口处,疲劳条带粗且明显,条带间距约为1.5μm,高应力疲劳断裂模式下,焊缝处形成明显裂纹,产生塑性形变,在焊接接头的断口处,疲劳条带细且密集,条带间距约为0.13μm.通过该研究,以期为提高铝合金性能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