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锰钢

中锰钢

中锰钢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29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551576篇;相关期刊42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6国防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21世纪全国耐磨材料大会-第九届全国耐磨材料.磨损失效分析与抗磨技术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铸造工艺及造型材料学术年会等;中锰钢的相关文献由74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晓东、王存宇、韩赟等。

中锰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1576 占比:99.98%

总计:551680篇

中锰钢—发文趋势图

中锰钢

-研究学者

  • 李晓东
  • 王存宇
  • 韩赟
  • 常颖
  • 任大鑫
  • 杜林秀
  • 郑国君
  • 滕华湘
  • 蔡志辉
  • 阳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宇阳; 张梅; 顾裕卿; 张洁
    • 摘要: 基于试验得到的显微组织建立了7Mn钢的代表性体积单元(RVE)模型,采用ABAQUS软件对温轧和不同温度(600~630°C)退火后7Mn钢在单轴拉伸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和应力、应变分布进行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残余奥氏体沿着拉伸方向分布时,更容易发生协同变形,从而缓解铁素体中的应变集中,使体系处于较高的应力状态;在600°C退火后残余奥氏体稳定性较高,均匀塑性变形结束时仅有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而630°C退火后拉伸时残余奥氏体大部分转变为马氏体,模拟得到残余奥氏体含量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相对误差小于5%,验证了基于RVE模型模拟组织演变的准确性;在615,630°C退火后,模拟得到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小于5%,验证了基于RVE模型模拟单轴拉伸行为的准确性,但在600°C退火后,由于各相本构模型未考虑到细晶强化和固溶强化作用,导致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存在较大偏差。
    • 李麟
    • 摘要: 对一系列汽车用高强钢(高强度低合金(high strength low alloy,HSLA)钢、双相(dual-phase,DP)钢、复相(complex phase,CP)钢、相变诱发塑性(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TRIP)钢、孪晶诱发塑性(twinning induced plasticity,TWIP)钢、淬火-碳分配(quenching&partitioning,Q&P)钢、中锰钢)在生产和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回顾,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也作了介绍。对应用广泛的DP钢和CP钢的特点及其在应用时可能的互为补充作了叙述。列举了提高超高强度TRIP钢塑性的方法;高锰TWIP钢因价高而受市场冷落,但可推荐为价格高且塑性很低的热冲压(hot stamping,HS)钢的替代品;相比之下,中锰钢既有优良的强塑性,又有较低的价格易被汽车商接受。Q&P钢作为低合金钢有很好的强塑性,但钢厂需配备复杂生产线。建议对低碳低合金钢如自回火钢作更多关注和探讨。
    • 齐祥羽; 严玲; 杜林秀; 李广龙; 张鹏; 王晓航
    • 摘要: 采用CO_(2)气体保护焊对30 mm厚高强韧中锰钢板进行对焊试验,通过圆棒拉压疲劳试验获得中锰钢焊接接头的应力幅-寿命曲线,测定了其高周疲劳极限并观察其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在应力比为-1、循环次数为10~7周次条件下,中锰钢焊接接头的高周疲劳极限为353 MPa;当中锰钢焊接接头焊缝中存在明显的焊接缺陷时,疲劳裂纹萌生于微观缺陷处,而当焊缝中无焊接缺陷时,疲劳裂纹萌生于试样表面熔合线位置,疲劳裂纹扩展区表面粗糙,存在着明显的二次裂纹,瞬断区表面存在大量均匀细小的韧窝。
    • 吴翼铭; 王焱; 张明赫; 冯运莉
    • 摘要: 使用Gleeble-1500型热机械模拟机在变形温度900~1 100°C、应变速率0.01~10 s下对Fe-10Mn-2Al-0.1C(质量分数/%)中锰钢进行热压缩试验,根据试验数据,采用应变补偿法建立试验钢Zener-Hollomon本构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基于动态材料模型(DMM)建立试验钢在真应变0.2,0.4,0.6,0.8下的热加工图。结果表明:由建立的本构模型预测得到的流动应力与实测应力的相关系数为0.987,说明该模型可用来描述试验钢的热变形行为;由本构模型计算得到当真应变从0.1增加到0.8时,试验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从476 kJ·mol^(-1)降低到342 kJ·mol^(-1);根据热加工图确定试验钢的最佳热加工工艺条件为变形温度900~940°C、应变速率0.01~0.03 s^(-1)和变形温度1 070~1 100°C、应变速率0.1~0.56 s^(-1),该条件下的功率耗散效率在32%~38%。
    • 王帅; 陈伟健; 赵征志; 赵小龙
    • 摘要: 为了研究临界退火中锰钢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以及组织对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的影响,对冷轧中锰钢(0.1C-7Mn-0.35Si)在570~650°C范围内进行了临界退火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双相"奥氏体+铁素体"组织逐步趋于等轴化且晶粒有粗化的趋势,并且在650°C时出现了马氏体组织;试验钢的抗拉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伸长率和屈服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局部不均匀变形带随着退火温度升高逐步弱化,在620和650°C时完全消失;在相对较高的退火温度下,粗化的等轴奥氏体晶粒中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的增强和大尺寸的铁素体晶粒中动态回复的减弱,以及更高温度时马氏体的引入等,均改善了屈服阶段的加工硬化能力,从而有效减弱或抑制吕德斯带的扩展.
    • 蒋洋; 张梅; 孙宇阳; 汪杨
    • 摘要: 采用基于光学追踪的数字图像相关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的剪切边单轴拉伸试验,研究了冲裁间隙对5 Mn中锰钢冲裁断面质量及边部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冲裁间隙为板厚的0.03时,冲裁件毛刺最小,剪切边硬化层深度小于1 mm,断后伸长率可达23%,抗拉强度可达720 MPa.随着冲裁间隙的增加,断面质量和边部成形性能迅速降低.冲裁边部由于塑性变形和相变存在严重的加工硬化现象,且随着冲裁间隙的增加愈加严重.冲裁边部由于微孔和加工硬化促使裂纹萌生,形成横裂纹并迅速撕裂.
    • 吴存慧; 刘龙飞; 蔡志辉; 卢立伟; 吴志强
    • 摘要: 目的 研究热轧和温轧两种轧制工艺对低碳中锰钢的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阐明两种轧制工艺对马氏体转变和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热轧和温轧两种轧制工艺得到的实验钢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分析温轧后实验钢强塑性同步提升的现象,通过EBSD数据分析,测量热轧和温轧实验钢中马氏体的转变量,并对两种轧制工艺拉伸后实验钢的断裂行为进行讨论.结果 高温区轧制后,得到稳定性较差的粗大奥氏体组织,虽然其马氏体转变量较高,但是其伸长率和抗拉强度较低(抗拉强度为757.9 MPa,伸长率为13.1%);两相区温度进行中高温轧制后,可以得到多尺度、稳定性适中的奥氏体组织,显著提高材料的伸长率和抗拉强度(其抗拉强度为1313.2 MPa,伸长率为35.8%),获得较优的综合力学性能.结论 通过合金成分优化设计,采用两相区轧制工艺,调整奥氏体稳定性,可以简化制备流程并获得高强塑性中锰钢.
    • 蔡志辉; 张德良; 文光奇; 周彦君
    • 摘要: 基于准静态和动态拉伸实验,建立Fe-11Mn-4Al-0.2C中锰钢在2×10-3~200 s-1应变速率下变形行为的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对弹性变形阶段无影响.在塑性变形初期,实验钢强度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增加,在塑性变形中后期,实验钢强度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减少.实验钢应变速率敏感性(SRS)指数m随着应变的增加,由0.013逐渐转变为-0.018.基于实验数据建立J-C本构模型,拟合效果不佳,存在5.1% 的相对误差;通过改变应变速率强化系数,提出修正J-C模型,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表现出更小的相对误差,约为1.6%.
    • 王云浩; 王魏军; 岑琼瑛; 孙晓云; 张梅
    • 摘要: 采用光纤激光器对冷轧中锰钢进行对接焊,并对焊接接头进行250和550°C回火处理,研究了回火对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态试样焊缝组织为全马氏体,回火态试样焊缝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焊态和250°C回火试样均无塑性,为完全界面断裂;550°C回火试样塑性显著提升,断后伸长率达11.7%,约为母材的75.3%,断裂界面存在韧窝.焊后回火可显著提高焊缝的塑性,从而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 齐祥羽; 严玲; 张鹏; 王晓航; 杜林秀
    • 摘要: 采用Ar-CO2气体保护焊通过最高硬度试验和斜Y型坡口焊接冷裂纹试验,研究了Q690ZM中锰钢的焊接冷裂纹敏感性.结果表明:当焊接热输入由10 kJ·cm-1增加至20 kJ·cm-1或预热温度由20°C升高至200°C时,中锰钢焊接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均略微降低,最高硬度均高于430 HV,焊接冷裂倾向严重;当焊接热输入为15 kJ·cm-1,预热温度由100°C升高至200°C时,斜Y型坡口焊接裂纹试验中试验焊缝的表面裂纹和根部裂纹逐渐消失,断面裂纹率降低至9.09%.为防止冷裂纹的产生,中锰钢焊前必须进行150~200°C的预热,并进行相应的焊后热处理;粗晶热影响区中粗大的马氏体板条晶体学取向差小,大角度晶界密度低,抵抗解理裂纹扩展的能力弱,因此焊接冷裂纹萌生后沿紧邻熔合线的粗晶热影响区扩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