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疲劳损伤

疲劳损伤

疲劳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2006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9篇、会议论文307篇、专利文献50019篇;相关期刊568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无损检测、机械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240种,包括全国第八届航空航天装备失效分析研讨会、2014年船舶与海洋结构学术会议暨中国钢结构协会海洋钢结构分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等;疲劳损伤的相关文献由4762位作者贡献,包括尚德广、吴维青、王德俊等。

疲劳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9 占比:2.46%

会议论文>

论文:307 占比:0.60%

专利文献>

论文:50019 占比:96.95%

总计:51595篇

疲劳损伤—发文趋势图

疲劳损伤

-研究学者

  • 尚德广
  • 吴维青
  • 王德俊
  • 骆红云
  • 朱维斗
  • 李年
  • 杜百平
  • 钟群鹏
  • 韩志远
  • 马宝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清; 宋浩; 都承斐; 孙艳芳; 李琨; 张春秋
    • 摘要: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发病原因十分复杂,长期力学负荷的积累和突然超负荷损伤通常被认为是主要病因。椎间盘突出大多受到其力学状态改变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腰椎间盘整体和内部的应力/应变特性进行研究,从而为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治疗提出指导。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多角度讨论椎间盘的疲劳特性和破裂机制。方法:实验采用当地屠宰4-6 h的新鲜绵羊腰椎,用其制作的椎间盘样本被用于不同实验。疲劳实验中,探索轻度破裂和疲劳应力对椎间盘疲劳特性的影响。在内部位移和载荷分布实验中,通过应用优化的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来测试椎间盘加载过程的内部位移分布,应用布拉格光纤光栅技术测量椎间盘加载过程的内部载荷分布。结果与结论:①对于正常及早期破裂腰椎间盘,疲劳前后的破裂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现出多段特性,主要由4个阶段组成:趾部阶段、线性阶段、屈服阶段和破裂阶段;②正常腰椎间盘的趾部阶段非常明显,而早期破裂腰椎间盘的趾部阶段几乎消失;对于正常和早期破裂腰椎间盘,疲劳后的弹性模量均略大于疲劳前的弹性模量;对于正常腰椎间盘,疲劳后的比例极限大于疲劳前;对于早期破裂腰椎间盘,疲劳后的比例极限小于疲劳前;对于正常腰椎间盘,疲劳后的屈服应力大于疲劳前;对于早期破裂腰椎间盘,疲劳后的屈服应力小于疲劳前;③腹侧纤维环应力<背侧纤维环应力;在背侧区域,外层纤维环应力<内层纤维环应力;而腹侧区域呈现相反规律;④含损伤因子的损伤本构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椎间盘损伤的力学特性,实验结果对预防日常生活中的腰椎间盘突出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 刘祥元; 樊建春; 刘书杰; 张春杰
    • 摘要: 为了解决深水钻井隔水管裂纹、磨损、疲劳损伤等检测难题,基于磁记忆检测技术研制1种内检测器。其主要结构包括:数据采集腔,周向布置的60路GMR高灵敏度传感器,导向支撑轮,吊装牵拉钩等。该设备可以在不拆卸浮力块的情况下完成隔水管内壁的覆盖式扫查。结果表明:检测器具备较高的可靠性,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检测数据可以有效反映隔水管局部损伤、应力集中异常并对其实现精准定位,为判断隔水管早期损伤提供基础;实现深水钻井隔水管缺陷和疲劳状态的易检测、早预警,解决现场检测难题,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 王立军; 宋海燕; 王志伟
    • 摘要: 加速随机振动试验是目前物流过程中运输包装损伤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提高振动等级压缩测试时间,省时高效,减少运输包装系统优化设计周期,包括四部分:实际物流车辆振动信号的采集与分析、实验室信号模拟与再现、运输包装振动疲劳损伤与寿命评估、加速随机振动试验理论与方法。从以上四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实际车辆振动信号统计特征和影响因素、信号模拟方法及特点,阐述了振动疲劳理论与运输包装损伤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加速随机振动试验研究现状和不足,讨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胡李军; 薛海; 周宇
    • 摘要: 针对目前1万t重载组合列车纵向载荷谱外推缺少载荷-次数数理统计表征的问题,采用基于核密度估计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克服载荷均值和幅值不遵循概率分布的特点.根据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建立不同外推概率下,1万t重载组合列车纵向拉伸载荷-次数-损伤和压缩载荷-次数-损伤的关系,以此实现不同概率下拉伸载荷谱和压缩载荷谱的非参数统计外推.在保证损伤一致性的条件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实现外推载荷谱的等效变换.通过1万t重载组合列车纵向载荷谱外推的结果表明:结构疲劳损伤随谱级载荷的增加呈指数式变化,且随着外推概率的变化,其差异性较明显,而不同外推概率下小载荷区载荷所造成的损伤差异性较小.
    • 刘凯; 吴再新; 杨吉忠; 关皓瑜
    • 摘要: 针对运营期高铁隧道衬砌结构在飞机降落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及疲劳损伤问题,以成自高铁下穿天府机场东二跑道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隧道动力响应及疲劳损伤规律。结果表明:B747-400型飞机在粗暴着陆后0.05 s时刻动力载荷达到最大值,约为500 kN;在单次粗暴着陆工况下,拱顶位移和受力最大,位移最大峰值为1.58 mm,拉应力最大峰值为437.79 kPa,压应力最大峰值为556.24 kPa,衬砌结构未出现塑性损伤;飞机荷载长期作用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结构损伤部位和程度也随之增加,拱顶损伤最突出,其次为边墙,隧道衬砌在上方飞机长期粗暴着陆作用下的疲劳寿命大致为25 a。
    • 周彬彬; 于鹏; 常乐; 周昌玉; 业成; 张伯君
    • 摘要: 研究锆−钛−钢复合板在对称和非对称应力控制下的低周疲劳行为,详细讨论平均应力和应力幅值对循环变形、棘轮效应和损伤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称应力控制下,观察到正向棘轮变形;在非对称应力控制下,棘轮应变随平均应力和应力幅值的增加而快速增加;在高应力幅值下,平均应力影响更为显著。此外,通过研究应变能密度,发现应力幅值主要促进疲劳损伤,而平均应力则导致棘轮损伤。另外,通过断口观察可以看出,裂纹萌生于界面处的脆性金属化合物中,且钢材抗裂纹扩展的阻力更高。最后,详细讨论考虑棘轮效应的寿命预测模型精度,并提出一种直接基于平均应力和应力幅值的高精度寿命预测模型。
    • 杨荣周; 陈佩圆; 葛进进; 徐颖; 王佳; 刘家兴; 谢昊天
    • 摘要: 为提高橡胶水泥基材料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能,对普通橡胶砂浆(N-RCM)和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材料约束型橡胶砂浆(C-RCM)进行了增幅型循环加-卸载试验,并从荷载-变形曲线、破坏状态、变形、模量以及能量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两种试件在试验过程中的疲劳损伤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与N-RCM相比,C-RCM具有非常好的韧性和延性,在峰值荷载和峰值变形两个方面分别提高了1.38倍、2.47倍。N-RCM表现出材料较为常规的剪切破坏,而C-RCM却表现出材料大量蓄能后的瞬时膨胀爆炸破坏。与N-RCM相比,C-RCM加、卸载变形模量的最大值分别对应提高了42.32%和26.19%;C-RCM的弹性能和累积损伤能分别提高了4.97倍、45.57倍,表明CFRP可以显著提高橡胶砂浆材料的储能和耗能能力。N-RCM的疲劳损伤增长速率显著大于C-RCM,说明CFRP对促进橡胶砂浆材料通过增大疲劳屈服过程来充分发挥结构抗力起到关键作用,有效延缓了疲劳损伤的发展。最后,分析讨论了N-RCM和C-RCM在断裂破坏机理方面的差异。
    • 王建军
    • 摘要: 火电机组经交流串补线路送出存在次同步谐振风险,特别是当送出系统机组台数多、线路回数多时,次同步谐振问题会更复杂。针对陕北煤电基地交流串补送出系统的次同步谐振问题,以府谷电厂4台机组为研究对象,从机组并网次同步的稳定性和机组轴系的疲劳损耗2个维度出发,采用频率扫描法和时域仿真法对各种运行方式下府谷电厂机组的机组次同步谐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机组次同步谐振时域仿真的具体情况,最终从稳定性和疲劳损伤两方面评估府谷电厂次同步谐振的问题严重程度。
    • 李志强; 于洋; 刘艳; 刘艺; 张梦妍
    • 摘要: 航天飞行器管路结构在随机振动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损伤,可能导致管路焊接结构的疲劳失效,影响飞行器正常飞行。为此,开展飞行器管路焊接结构的疲劳损伤分析研究。首先建立管路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计算模态分析和试验模态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然后考虑材料疲劳特性的离散性,推导焊接材料的P-S-N曲线以及疲劳损伤的计算表达式;随后采用结构应力法开展复杂管路焊接结构的疲劳损伤分析,确定其薄弱环节的中位疲劳寿命为5.23×10^(4) s;进一步采用概率分析方法得到管路焊接结构疲劳寿命与可靠度的关系。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管路及整体结构的可靠性设计提供支撑。
    • 谢炜
    • 摘要: 风电机组疲劳损伤程度通常采用疲劳载荷进行判断。疲劳载荷是工程中用于快速评估机组疲劳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反映的是力或力矩循环次数和振动幅值的综合效果。工程中通常采用雨流统计法对风电机组关键位置的力矩时间序列进行处理,采用Miner准则对风电机组服役周期内的疲劳损伤进行累积,最后通过材料S-N疲劳寿命曲线判断机组的安全性。常见的风电机组疲劳载荷包含叶根坐标系、静止轮毂坐标系、旋转轮毂坐标系、塔顶坐标系和塔底坐标系下的力矩疲劳载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