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酸盐
铁酸盐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39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15297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高师理科学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5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2007年中国钢铁年会、第3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等;铁酸盐的相关文献由891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军、刘玉蕾、娄正松等。
铁酸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5297篇
占比:99.92%
总计:115394篇
铁酸盐
-研究学者
- 马军
- 刘玉蕾
- 娄正松
- 吴通好
- 李党生
- 杨仕平
- 季金华
- 庄岩
- 熊德胜
- 罗鸽
- 褚小东
- 马建学
- 张雅静
- 李先兰
- 江进
- 刘伟
- 叶瑛
- 夏枚生
- 孙旭辉
- 张军
- 徐爱菊
- 王鲁
- 肖佳月
- 陈雪刚
- J·李
- R·E·莱格特
- V·V·拉加塞克哈兰
- 付永胜
- 刘世昌
- 刘明明
- 张涛
- 张硕
- 杨鹏
- 付彧
- 任根宽
- 刘刚
- 刘利光
- 刘景军
- 吉静
- 吕双双
- 吴惠霞
- 唐文书
- 大卫·埃文斯
- 姚志通
- 孔行健
- 孙予罕
- 孙敬文
- 孙绍芳
- 尚建库
- 尤嬿
-
-
高雯雯;
弓莹;
张智芳;
高续春;
马向荣;
刘玲娜
-
-
摘要:
采用沉淀法制备不同尖晶石型铁酸盐(MFe_(2)O_(4),M=Zn、Co、Ni)材料,利用XRD、SEM、FTIR和紫外-可见漫反射等对铁酸盐材料进行表征,以邻硝基酚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不同铁酸盐材料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铁酸盐对邻硝基酚的吸附量顺序为:ZnFe_(2)O_(4)>CoFe_(2)O_(4)>NiFe_(2)O_(4),铁酸盐对邻硝基酚均显示了较好的光催化降解率,其光催化活性顺序与对应的吸附量相反,其中NiFe_(2)O_(4)对邻硝基酚的降解率最大,为85.5%。最后分析了铁酸盐降解邻硝基酚光催化机理。
-
-
聂红
-
-
摘要:
绿色化工技术是实现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作为一种先进高效的低碳能源转化技术,化学链工艺在节能和减排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2)。在化学链工艺中,氧化还原催化剂作为氧载体,实现不同反应器之间的晶格氧和热量传递。载氧体的晶格氧释放动力学是决定其反应性能的关键因素^(3)。ABO_(3)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由于其优良的结构循环稳定性和氧离子迁移能力,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催化材料,被广泛研究用于化学链、H_(2)O/CO_(2)热裂解和固体燃料电池等领域^(4)。
-
-
于坤坤;
王建;
李升杰;
陈建平;
张灿;
于文鹤;
吴小文
-
-
摘要:
以木质素磺酸钠(SL)水溶液作为污水样品,采用改性活性炭负载铁酸盐制备芬顿试剂作为新技术,24h不间断持续处理污水3个月.传统芬顿技术COD去除率15%~20%,新技术COD去除率约60%,去除率同比提高35%~40%.同等处理效果,新技术产泥量约为传统芬顿技术的1/4,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为实现难降解废水的深度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
-
刘帅;
谢银德;
闫硕;
侯保森;
刘瑞杰
-
-
摘要:
为了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染料,对复合催化剂ZnFe_(2)O_(4)/FeVO_(4)光降解有机染料进行了研究,以促进水中生物的健康生长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辅助水热法制备出了ZnFe_(2)O_(4),通过水热法制得了FeVO_(4),并按照ZnFe_(2)O_(4)和FeVO_(4)不同质量比合成了复合催化剂ZnFe_(2)O_(4)/FeVO_(4)。以甲基橙为降解染料,在相同条件下对ZnFe_(2)O_(4)、FeVO_(4)和复合催化剂ZnFe_(2)O_(4)/FeVO_(4)进行活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复合催化剂ZnFe_(2)O_(4)/FeVO_(4)是一种高效率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可以看出ZnFe_(2)O_(4)和FeVO_(4)复合在了一起。在加入H_(2)O_(2)的条件下反应20 min,ZnFe_(2)O_(4)和FeVO_(4)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分别为15%和25%,而复合催化剂ZnFe_(2)O_(4)/FeVO_(4)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以达到75%。此外,以ZnFe_(2)O_(4)/FeVO_(4)为样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H_(2)O_(2)浓度和pH值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Fe_(2)O_(4)/FeVO_(4)样品的最佳催化条件为:溶液pH=5.0、H_(2)O_(2)浓度为0.044 mol/L、催化剂用量为1.0 g/L。
-
-
何小刚;
齐高璨
-
-
摘要:
铁酸盐是一种简便易得的二元金属氧化物,可以通过调节形貌,改变双金属离子的组合构型,实现不同的光催化性能.本实验通过溶剂热和水热法合成了棒状NiFe2O4,CuFe2O4纳米结构,以及片状、颗粒状CuFe2O4纳米结构.通过对比其催化还原CO2性能之间的差异,发现Fe-Cu双金属离子拥有比Fe-Ni双金属离子更为优异的协同催化性能,片状CuFe2O4催化降解CO2时,拥有较高的CO产率.通过对片状CuFe2O4进行Au颗粒修饰,将其催化制备CO的产率提升至537.6 μL-1·g-1·h-1,实现了对铁酸盐的催化降解效率的提高.
-
-
李宇;
苍大强
-
-
摘要:
由于氧化钙在硅酸盐中的结合能力强于铁酸盐中,因此在熔融电炉渣中加入含氧化硅的原料后,熔渣在析晶过程中氧化钙会首先与硅酸根离子结合析晶,形成硅酸二钙,避免了非磁性的铁酸钙的析出。
-
-
-
谢文菊;
童海南;
张永录
-
-
摘要:
先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铁酸钡, 再把铁酸钡做成电极, 经过电解氧化得到高铁酸钡;通过制备模拟电池, 研究了不同充放电制度、不同充电时间对高铁酸盐生成的影响;运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测试方法对高铁酸盐作为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机理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了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高铁酸盐的晶型结构、纯度等主要性质.结果表明:850°C制备的铁酸盐电极充放电性能较佳, 放电容量为44mAh/g, 850°C制备的铁酸盐电极循环次数达到1280次, 放电容量未出现明显下降, 为制备二次高铁电池提供了依据;且高铁酸盐的特征峰较突出, 生成效率较好.%Barium ferric acid wa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Then barium ferrite was made into an electrode, barium ferrate was obtained by electrolytic oxidation.By prepared simulation batter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harging systems and different charging times on the formation of ferrate were studied.The mechanism of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of ferric acid as a positive electrode was studied by using cyclic voltammery and ac impedance.XRD was used to study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purity of ferric acid.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charge-discharge performance of electrode prepared at 850°C was better, the discharge capacity was 44 mAh/g, the cycles of electrode reached 1280 times.The discharge capacity was no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ch provided a basi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wo high iron batteries.It can be seen from XRD result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peak of ferrate was prominent and the efficiency was better.
-
-
-
-
王玮;
舒弋芮;
向恒立;
许德华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以及有机污染物已经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吸附法作为一种简单低成本污染小的吸附方法而被广泛应用,尖晶石铁酸盐复合材料因为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良的磁性能,作为一种良好的吸附剂,可以有效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以及有机污染物,铁酸盐复合材料的不同合成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对合成材料的吸附性能也会有影响.铁酸盐多孔材料表面带有羟基官能基团,含有大量的吸附活性位点,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吸附,对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铁酸盐在吸附方面具有良好的吸附前景.
-
-
-
-
吴胜利;
贝纪承;
朱娟;
苏博;
黄威
- 《第十五届全国大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铁酸盐液相是高碱度烧结矿固结的基础,适宜的流动性有利于烧结液相有效粘结和保证料层透气性,明晰化学成分对其液相流动性的影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工艺理论问题.采用微型烧结法研究了Fe2O3与CaO摩尔比为1.0、1.5和2.0时铁酸盐的液相流动特征,以及SiO2对其流动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促使高流动件铁酸盐生成条件下烧结原料中粘附粉化学成分的选取原则.结果表明,铁酸盐液相流动性随其中CaO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SiO2含量增加,nFe2O3:CaO=1.0的铁酸盐液相流动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高硅低碱度下仍具有较高的流动性;nFe2O3:CaO=1.5的铁酸盐液相流动性变化规律与高钙铁酸盐相似,但SiO2含量大于5.5%、二元碱度低于3.26时,液相流动性则降低;nFe2O3:CaO=2.0的铁酸盐液相流动性随SiO2增加呈单调降低趋势.应用这一研究结果将对烧结原料中粘附粉的结构设计有重要意义.
-
-
杨留方;
谢永安;
吴兴惠
- 《第九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对尖晶石型铁酸盐(MFe2O4)半导体材料的气敏机理进行了研究.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尺寸的复合金属氧化物铁酸盐(MFe2O4)粉体.以MFe2O4纳米粉体为原料做成烧结式气敏元件,测试了元件的敏感特性和响应恢复特性.根据铁酸盐(MFe2O4)气敏材料为化学计量比偏离的化合物,以及吸附特性和界面理论,提出了n-MFe2O4和p-MFe2O4半导体材料的气敏机理模型.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相关的实验结果.
-
-
-
蒋小强;
聂嘉男;
顾晓滨;
董发勤;
宋绵新;
尚丽平;
邓琥
- 《第二届世界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论坛》
| 2018年
-
摘要:
随着铀矿石开发和核废物的处理技术的发展,铀盐的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在酸性氧化环境下,铀酰离子(UO22-)是铀的最稳定形态,而吸附则被认为是从水溶液中提取铀酰的最主要方法.其中,影响铀酰吸附的因素较多,例如pH值、腐殖酸等.据报道,核裂变产物、矿物开采或铀矿床中铀酰离子往往伴随重金属(Cd、Cu、Hg、Pb、Zn和As)释放到环境中.此外,天然水和海水中也含有低浓度的金属阳离子(Sr2+、Co2+、Cr3+、Cd2+、Zn2+、Ni2+)与铀酰离子.研究表明,共存重金属阳离子与铀酰之间会发生竞争吸附反应,基于铀超标会破坏水体酸碱平衡,污染土壤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迫切需要研究环境中重金属和铀酰的竞争吸附机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