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噻吩

噻吩

噻吩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701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8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6220篇;相关期刊248种,包括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石油化工、石油炼制与化工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等;噻吩的相关文献由1298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明杰、管榕、黄杰等。

噻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8 占比:10.52%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0.84%

专利文献>

论文:6220 占比:88.64%

总计:7017篇

噻吩—发文趋势图

噻吩

-研究学者

  • 周明杰
  • 管榕
  • 黄杰
  • 王平
  • 黎乃元
  • 张振华
  • 李满园
  • 曹镛
  • 黄佳乐
  • 刘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兰云; 温兴琳; 刘泽健; 张亚娟; 卢晓冉; 刘真; 周华健; 徐永亮
    • 摘要: 燃煤中的硫严重影响了煤炭的高效利用,将光催化氧化引入到萃取脱硫体系,可以显著地提高离子液体萃取脱硫效率.为了进一步研究脱硫机理,采用实验结合计算机仿真模拟对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将光催化反应过程与离子液体萃取过程耦合,可有效脱除煤中的有机硫,[HO_(2)MMim][HSO_(4)]−H_(2)O−H_(2)O_(2)−TiO_(2)(质量比5∶5∶10∶4)光催化处理后的煤的有机硫脱硫率最高可达12.40%.Materials Studio分析得出由光催化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具有较强的氧化性,·OH的氧原子附近所在区域呈负电性,容易与噻吩中S原子的正电势点产生静电力并形成S=O双键;另外,离子液体的加入使得原本噻吩环上的最低空轨道消失,还降低了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的能级差,使反应更容易进行.使用COSMO软件分析发现离子液萃取作用体现在[HO2MMim][HSO4]中咪唑的五元杂环结构通过范德华力与噻吩、砜分子之间成键,使硫化物不断被萃取到离子液体相中;外加氧化剂使反应中化学势较高的砜比噻吩更容易进入到化学势低的离子液[HO_(2)MMim][HSO_(4)]中.
    • 张陆军; 刘海涛; 李旭; 秦瑜; 刘赣东; 于玉建; 王金良
    • 摘要: 以噻吩和2,5-二溴对苯二甲酸为基础原料,经5步反应高收率合成了1,4-二噻吩二酮-2,5-(5-溴)二噻吩基苯衍生物,再与有机锡化合物共聚制备了三种有机共轭聚合物材料,初步研究了其分子量、紫外吸收、电化学性质以及热稳定性等性能。结果表明:3种聚合物数均分子量都在11.9 kg/mol以上;最大紫外吸收均在454 nm以上;聚合物6a,6b,6c的光学带隙分别为2.41 eV、2.35 eV、2.31 eV;热分解温度(5%)都在343°C以上,是一类具有良好热力学稳定性的聚噻吩衍生物高分子材料。
    • 薛科创; 张文隆; 成琳
    • 摘要: 为了降低噻吩的含量,本文合成了四(4-二甲氨基)苯基酞菁钴,然后将其与石墨烯复合制备成脱硫催化剂,并进行了表征,最后研究了此催化剂对去除噻吩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石墨烯和四(4-二甲氨基)苯基酞菁钴的共同作用下,噻吩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2%,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 王海堂; 张莹; 马琳; 廖俊杰
    • 摘要: 对优选出的催化效率较高的SiH催化剂进行再生循环利用,研究循环再生次数对催化剂再利用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反复再生的催化剂能保持较高的反应活性,5次循环后脱硫效率都在60%以上,因此再生可以改变催化剂的表面吸附活性基,加强催化剂的再利用性。另外还考察了SiH催化剂的抗水性及烯烃的类型与含量对噻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lCl负载型催化剂在焦化苯的水含量内能保持较好的反应活性,对噻吩转化率仍可达80%以上。烯烃与噻吩的反应活性与烯烃的类别和含量有关,随着烯烃比例的增大,噻吩转化率先增加后降低,而中等浓度的苯乙烯有利于噻吩的脱除。
    • 梁田; 龙晓; 宋浩; 沈喜洲
    • 摘要: 为消除焦化粗苯中噻吩类硫化物对生产纯苯质量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开发了脱除苯中噻吩的非加氢技术,考察了无机路易斯酸种类、模拟原料组成、反应时间、摩尔比以及反应温度对噻吩脱除率的影响,并对其表观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六种无机路易斯酸FeCl_(3)、CoCl_(2)、ZnCl_(2)、NiCl_(2)、CuCl_(2)、CuCl中,FeCl_(3)对模拟焦化粗苯中噻吩有较好的脱除效果,且在其它实验条件相同时,FeCl_(3)对不同组成模拟焦化粗苯中噻吩的脱除率由低到高顺序依次为噻吩/苯,噻吩/甲苯,噻吩/苯-甲苯-二甲苯。噻吩脱除率随反应时间(0~70 min)、氯化铁与噻吩摩尔比[(1∶1)~(8∶1)]和反应温度(10~70°C)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时间为20 min、FeCl_(3)与噻吩摩尔比5∶1、温度70°C为最佳反应条件,其噻吩脱除率为94.69%。在328.15~348.15 K温度范围内,符合一级表观反应动力学,其表观反应指前因子和表观反应活化能为19.214 h^(-1)和10.230 kJ·mol^(-1)。
    • 郭亚飞; 陶益杰; 梁高勇; 董梦杰; 王美慧; 郝新敏
    • 摘要: 蒽单元嵌入聚噻吩主链能显著调控聚合物的变色性能,但其聚合电位偏高易导致聚合物的成膜质量和性能较差。为降低含蒽单元的单体电聚合电位,通过Stille偶联反应合成了9,10-二(2-噻吩基)蒽单体(Th-An-Th),并分别在BFEE,BFEE+CF_(3)COOH,LiClO_(4)/ACN和LiClO_(4)/PC等聚合媒介中进行电化学聚合。结果表明:Th-An-Th难以通过电化学反应共聚,但可以作为共单体与噻吩(Th),3-甲基噻吩(MeTh),3,4-亚乙基二氧噻吩(EDOT)和硒酸(SePh)在低电位下进行无规共聚,得到系列无规共聚薄膜P1,P2,P3,P4。循环伏安和FTIR测试证实了聚合过程和共聚物的特征结构,光谱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系列共聚物均具有丰富的颜色变换性能,在-0.6 V到1.0 V扫描下,P1,P3,P4膜可实现4种颜色的变化,且表现出良好的近红外变色能力。共聚物薄膜具有较快的开关响应速度和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P4膜在521 nm处漂白和着色响应时间分别为1.9 s和3.4 s,光学对比度为35.6%,在210次循环变色后,共聚物光学对比度仅损失2.3%,电化学循环400次仍保持82%的电化学活性。
    • 尹静慧; 刘英; 朱科霖; 张雪晴; 郑广进; 郭洋洋
    • 摘要: 以5-甲基噻吩-2-甲酸和取代苯甲酸原料为主要原料合成8个含噻吩酰胺基硫脲类化合物,以2,4-二氯苯氧乙酸为阳性对照药,利用油菜平皿法测试该化合物对牛筋草、龙爪茅、鬼针草、青葙四种农田常见杂草的根、茎生长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N-3-甲基苯甲酰基-N’-(5-甲基-2-噻吩酰胺基)硫脲对四种杂草根的生长抑制效果与阳性药相当,对杂草的茎生长抑制效果不明显。
    • 刘建超; 贺红武
    • 摘要: 噻吩并吡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稠杂环.噻吩并吡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从反应原料不同来区分,可分为以吡啶环为母环或以噻吩环为母环两种情形.该文主要综述噻吩并[3,2-b]吡啶、噻吩并[2,3-c]吡啶和噻吩并[3,2-c]吡啶等类型稠杂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薛科创; 马少华; 孙宾宾
    • 摘要: 为了减少油品中噻吩对环境的污染,本文合成了四(4-羟基)苯基酞菁钴,采用德国Bruker红外光谱仪elementar元素分析仪以及美国紫外-可见光谱仪对合成的四(4-羟基)苯基酞菁钻进行了证明,然后以四(4-羟基)苯基酞菁钻作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去除汽油中噻吩的催化活性.结果 表明:由于在四(4-羟基)苯基酞菁钴增加了共轭体系,共轭效应更强,对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更有利,使得噻吩的去除率达到了74.3%.
    • 张晓飞
    • 摘要: 以正辛烷为溶剂、噻吩(THP)为模型含硫化合物组成模拟轻质油品,在Ti-MCM-41/H2 O2·HCOOH氧化体系中对模拟轻质油品进行氧化抽提脱硫实验.通过正交试验和结果分析,得出最佳反应时间、温度、双氧水加入量和各因素影响显著性主次顺序.并进一步考察了分子筛不同用量、重复利用次数对反应脱硫率和油品收率的影响.动力学研究表明,以Ti-MCM-41/H2 O2?HCOOH为催化氧化体系,模拟汽油中噻吩的脱除反应为表观一级反应,反应的活化能为Ea=40.18 kJ/mol.本方法的噻吩脱除率96.6%,油收率98.7%.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