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脱硫机理

脱硫机理

脱硫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55585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洁净煤技术、煤炭学报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2015焦化行业节能减排及干熄焦技术交流会、第三届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专题研讨会暨钢渣粉应用项目对接会、2014全国钒钛学术交流会等;脱硫机理的相关文献由400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兰兰、张云峰、张晓彤等。

脱硫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55585 占比:99.73%

总计:55733篇

脱硫机理—发文趋势图

脱硫机理

-研究学者

  • 余兰兰
  • 张云峰
  • 张晓彤
  • 归柯庭
  • 徐静
  • 朱红
  • 沈本贤
  • 祝建章
  • 莫海燕
  • 虞维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作华; 袁海洋; 郑国灿; 陶长元; 刘仁龙; 谢昭明; 杜军; 吴丙山
    • 摘要: 中高硫煤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SO_(x)排放到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导致其利用困难。为实现中高硫煤清洁高效利用,基于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强氧化性,采用电场与软锰矿联合的技术促进高硫煤脱硫,重点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对高硫煤脱硫率及软锰矿中锰的浸出率的影响,利用XRD,FTIR,XPS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脱硫反应前后煤元素组成、硫含量等主要性质变化,探究其脱硫机理。结果表明,当软锰矿与高硫煤质量比为1/7,煤浆质量浓度为0.05 g/mL,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80°C,初始硫酸浓度为1.2 mol/L,电流密度为600 A/m^(2)时,与预处理煤相比,高硫煤脱硫率可达40.56%,锰的浸出率为95.23%。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与无电场浸出相比,电场的引入可使高硫煤脱硫率提高19.93%,软锰矿中锰的浸出率提高16.77%。经电场与软锰矿联合脱硫后的煤中的固定碳及热值略微降低,而挥发分和灰分略微增加,小分子增多,另外,煤中的分子结构基本未改变。在电场的作用下,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强氧化作用会促进煤粒表面有机分子键断裂,使高硫煤粒内部无机硫及有机硫充分暴露,并与电解生成的高价铁、锰离子发生反应,最终,无机硫被氧化为单质硫或者硫酸根离子脱除,有机硫则主要被氧化成亚砜及砜后水解,以达脱硫目的。
    • 陈立达; 刘然; 邓勇; 陈艳波
    • 摘要: 利用双层石墨坩埚,模拟高温条件下铁液穿过熔渣的过程,研究了炉渣成分不同时炉渣脱硫能力及其机理,探索低渣比条件下提高炉渣脱硫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随着碱度的升高,炉渣脱硫能力先升高后降低;炉渣脱硫能力随MgO含量和MnO含量的增加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随着Al_(2)O_(3)含量和TiO_(2)含量的增加,炉渣脱硫能力呈下降的趋势。在低渣比条件下,碱度保持在1.17,MgO的质量分数保持在12%,Al_(2)O_(3)含量保持在14.5%,升高炉渣中MnO含量,降低炉渣中TiO_(2)的含量可以增强炉渣脱硫能力。
    • 郭燕; 项裕桥; 赵柏; 王伟; 李瑞丰; 常丽萍; 廖俊杰
    • 摘要: 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是重要的二次能源,其中的含硫化合物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导致后续加工利用中的催化剂中毒,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后续利用,因此H_(2)S的高效脱除是实现煤气清洁利用的必需途径。分子筛吸附脱硫技术因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循环再生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煤气脱硫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对分子筛脱除H_(2)S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脱除H_(2)S的分子筛种类和特点,归纳了分子筛脱除H_(2)S的机理,探讨了分子筛改性对脱硫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煤气中的CO、CO_(2)、H_(2) O和O_(2)等气体组分对H_(2)S的竞争吸附作用,并基于分子筛脱硫机理及与其结构特性间的关联提出了分子筛吸附材料用于煤气净化的相关建议。结果表明,分子筛具有优异的择形选择性以及酸碱位、金属位可调性,被广泛应用于H_(2)S的吸附脱除,用于脱除H_(2)S的沸石分子筛主要有斜发沸石、LTA型分子筛、FAU型分子筛、MFI型沸石分子筛、钛硅分子筛等;H_(2)S在分子筛上的吸附机理与活性位密切相关,根据活性位点的不同,分子筛吸附剂可通过羟基吸附机理、碱金属解离机理、过渡金属配位机理和表面酸碱反应机理有效脱除H_(2)S;分子筛晶体结构和表面物化性质不同,吸附H_(2)S的机理也不相同;金属元素改性和表面酸碱位调控可有效提升其脱硫性能。煤气成分也会影响分子筛脱硫性能:H_(2)O分子与H_(2)S分子结构相似,产生较强的竞争吸附;CO可与过渡金属离子,如Cu^(+)等进行配位,从而产生竞争吸附;酸性气体CO_(2)会与分子筛表面碱性位结合产生竞争吸附,此外还会与H_(2)S反应生成COS;O_(2)可引起单质硫的生成,为吸附剂再生带来困难。基于对已有研究分析,指出今后需进一步明确吸附剂的构效关系、竞争吸附的内在机制和规模化气体净化中吸附H_(2)S的动力学行为;在分子筛吸附剂应用开发过程中,需针对不同脱硫工况,匹配合适的吸附机理,使脱硫性能和再生性能达到最佳,避免或抑制煤气中其他组分对H_(2)S的竞争吸附,同时兼顾成本是其未来发展方向。
    • 张宇; 李茹; 李茜; 牛惠翔
    • 摘要: 氧化亚铁硫杆菌因其具有特殊性能,近年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脱硫研究中.综述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特性,分析了温度、pH、培养基离子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脱硫机理及其应用于煤炭脱硫和烟气脱硫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在脱硫方面的发展趋势,为生物脱硫工艺和同类型脱硫菌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 刘颖
    • 摘要: 文章旨在对高温复合滤筒硫尘硝协同脱除技术的关键工艺环节一环流化床高温干法脱硫的反应机理进行分析,以期对开展循环流化床高温干法脱硫系统的设计和制定运行规程有所帮助。通过分析常温CFB-FGD脱硫机理,推论出影响循环流化床高温干法脱硫系统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有:良好的流化状态、较高的烟气温度、高活性脱硫剂、较高的塔内脱硫剂浓度以及无水环境等。并结合实际工程数据,给如何达到高脱硫效率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
    • 陈郑; 赵秀梅; 穆廷桢; 杨茂华; 苗得露; 赵胥浩; 张建; 邢建民
    • 摘要: 天然气作为绿色、高效的优质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加.因为天然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硫化氢,所以天然气在使用之前就需要脱除其中的硫化氢气体.生物脱硫是利用微生物脱除气体和废水中的含硫化合物,具有操作条件温和、能量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脱硫效率高、副产生物硫黄等优势.因此,天然气生物脱硫技术已成为天然气净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天然气中硫化氢气体的主要来源,回顾了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天然气脱硫技术(克劳斯法脱硫和络合铁法脱硫);随后阐述了生物脱硫的主要菌种以及脱硫机理,并重点介绍了天然气生物脱硫技术的典型工艺(Bio-SR脱硫和Shell-Paques脱硫)和新型工艺(嗜盐嗜碱生物脱硫);最后指出了天然气生物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 李迅羽; 李舰
    • 摘要: 通过对氧化锌脱硫剂的脱硫机理及工艺分析,对氧化锌脱硫剂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介绍,如温度、压力、焙烧条件等对氧化锌脱硫剂性能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温度、压力及焙烧温度可以适当的提高脱硫性能.选择合适的原料及助剂也可以提高其脱硫性能.
    • 刘颖
    • 摘要: 文章旨在对高温复合滤筒硫尘硝协同脱除技术的关键工艺环节——循环流化床高温干法脱硫的反应机理进行分析,以期对开展循环流化床高温干法脱硫系统的设计和制定运行规程有所帮助.通过分析常温CFB-FGD脱硫机理,推论出影响循环流化床高温干法脱硫系统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有:良好的流化状态、较高的烟气温度、高活性脱硫剂、较高的塔内脱硫剂浓度以及无水环境等.并结合实际工程数据,给如何达到高脱硫效率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
    • 王永超
    • 摘要: 为探索研究高硫煤高温碳化脱硫技术,在不同温度不同升温机制处理条件下,对山西某高硫煤进行了高温脱硫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在高温碳化条件下,原料中的硫分会降低.且随温度的升高,残留率越低.温度达到1600°C恒温结束后,残留物的硫分含量为1.30%,残留率为44.37%.
    • 高磊; 折鹏飞; 刘忠; 吴振山
    • 摘要: 提出氨法脱硫工程技改方案,解决了与3台140 t/h燃煤锅炉配套的脱硫塔投运后一直存在的烟囱"拖尾"问题.通过对氨法烟气脱硫机理的研究,采取改造脱硫塔塔体、优化相应管线、调整浓缩塔操作液位等措施,出脱硫塔的烟气中粉尘、二氧化硫、氨等污染物含量达到了地方新标准的排放指标要求,消除了烟囱"拖尾"现象,每年还可节省支出390万元以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