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污染水体

污染水体

污染水体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116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6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83401篇;相关期刊186种,包括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能源与节能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4年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河道治理、水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2014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暨依法治省与环境保护论坛等;污染水体的相关文献由3034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尚侃、叶诺、丁德馨等。

污染水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6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83401 占比:99.68%

总计:83668篇

污染水体—发文趋势图

污染水体

-研究学者

  • 谢尚侃
  • 叶诺
  • 丁德馨
  • 李广悦
  • 不公告发明人
  • 庄旭超
  • 王永东
  • 郑刘春
  • 郝新浦
  • 孙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荣渝虹; 张发明; 杨娟; 李良; 吴珂; 孙仕仙; 郑毅
    • 摘要: 为探究香根草对水体中磺胺类抗生素的净化潜力,在温室水培模拟试验条件下,采用MCX固相萃取小柱的前处理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LC-MS)为检测仪器,添加初始浓度为100μg·L^(-1)的磺胺类抗生素(SAs),分析香根草及营养液中SAs的残留动态。和无植物组相比,香根草栽植第15天对磺胺吡啶(SPY)、磺胺甲噁唑(SMZ)、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和磺胺喹啉(SQX)的去除率分别提高27.88%、32.81%、29.9%和20.03%。在15 d的培养试验中,香根草对SAs的吸收在第6天和12天出现2次高峰,栽植香根草营养液中的SAs在1~6 d去除率较高。处理时间与营养液中SAs的残留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水体中的去除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转移系数与香根草茎叶、根中的SAs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系是香根草积累SAs的主要器官组织。香根草对SDM有较高的吸收能力,对SMZ、SQX有较强的根部富集能力,对SPY有较好的转运能力。综上所述,种植香根草可显著提高水体中SAs的去除率,具有较好的净化潜能。
    • 凌娜; 刘小瑞; 李玮璐; 徐贵国; 孙源; 罗亮
    • 摘要: 藻类能吸附重金属,富集并去除水体中重金属,是修复水生态环境的研究热点之一。文中详细概述了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效应、藻类对重金属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解毒机制,探讨了藻类去除重金属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归纳了藻类种类及生物量、重金属的起始浓度、pH、温度、光照等对藻类修复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最新研究成果,展望了藻类在重金属污染水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 王秀秀; 张蒙
    • 摘要: 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研究了污染水体中捕食种群具有常数投放率和脉冲状态反馈控制的食饵捕食系统。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得到了系统在无脉冲效应的情况下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利用半连续动力系统的几何理论和后继函数方法,得到了脉冲作用下系统具有阶一周期解,且得到了阶一周期解具有存在和唯一性。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来说明我们的理论结果及生物学意义。
    • 马兴冠; 董畅; 唐玉兰; 马悦; 何亚婷; 李亚峰
    • 摘要: 微生物菌剂作为一种修复污染水体的生物制剂,具有经济有效、无二次污染、有助于改善水体生态系统功能等特点,成为水体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文献阅读与整理,从菌种的来源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对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酵母菌属、光合细菌等进行比较分析。从菌种的获取方式及菌种的复配方法、微生物菌剂固定化技术研发等方面对目前微生物菌剂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微生物菌剂在微污染水体、养殖水体及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效果,说明投加微生物菌剂能够有助于改善各种污染水体水质,恢复水体的微生态系统。最后从菌种筛选、菌种复配和微生物菌剂规模化应用三方面总结了微生物菌剂在水体治理领域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 江静
    • 摘要: 以贵州省桐梓县某矿拦渣场为例,针对拦渣坝岩缝中突然渗出黄色水流现象,通过对出水点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和水质评价,发现出水点渗出水中的铁、锰、pH值等严重超标。为此结合矿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研究堆渣场地形地貌和断面概况,对拦渣坝出水点影响因素、水质超标成因进行探究,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研究结果认为:该矿堆渣场拦渣坝出水点上游的污水处理厂出口有老窑和含高硫分的水塘,出水点的渗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表水和老窑采空区积水;从三角堰测量计算结果得出该出水点流量为4.67 m^(3)/h(1.30 L/s,111.96 m^(3)/d),水量大小随季节性变化;由于煤的露头处地下水对煤层的溶滤作用,使煤层中的铁、锰离子还原出来随地下水下移,集中排泄,造成铁、锰离子含量严重超标。针对出水点水质超标问题,建议矿区管理单位应在生产运营中避免在岩溶管道正上方区域进行施工作业,防止污水进入地下岩溶管道,尽量避免在预留安全范围内(即泉点半径100 m)进行钻探工作,同时在出水点处设置专业监测点,实时监测水质变化,保证矿区水资源安全。
    • 郭栓; 赵广韬
    • 摘要: 试验研究反渗透(RO)处理污染水体过程中PAHs质量浓度的变化.在试验的第一阶段,将污染水体在沙床上进行过滤(预过滤),在预过滤之后,将它们导向膜组件进行主过滤.分析了EPA列出的16种PAHs.在预过滤后以及RO处理后,观察到样品中PAHs质量浓度的降低.污染水体中16种PAHs的总质量浓度为24.77~27.58μg·L-1.研究证实,在使用反渗透时,PAHs的去除效率很高(60%~66%).包括预过滤在内,PAHs的总去除率达到83%~85%,预过滤和RO处理后的PAHs平均质量浓度在4.19~4.32μg·L-1范围内.
    • 徐海阳
    • 摘要: 介绍城市黑臭河道治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采用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相结合的方法,阐述城市黑臭河道形成的原因及治理方法。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水体污染是造成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目前常用的治理方法主要有人工增氧、底泥疏浚、引水补水、强化絮凝、微生物强化技术、人工湿地等。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均能有效地改善黑臭河道的水质状况,选用方法时应结合具体情况。
    • 毛明元; 赵霞; 吴乐瑶; 陈同; 宋世宇
    • 摘要: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分类和特点,发展组合人工湿地的原因及国内外近年来多工艺组合人工湿地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结合实际分析各个工艺的优点与不足.对多工艺组合人工湿地在我国西北农村地区的使用进行分析和展望,可运用组合人工湿地工艺弥补传统水处理工艺的不足,如光催化高级氧化法与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可有效减少水处理时产生的二次污染和土地占用,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以期为西北地区组合人工湿地研究提供参考.
    • 王兴富; 曹人升; 黄先飞; 胡继伟; 吴先亮
    • 摘要: 鉴于石墨烯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笔者对其作为载体掺杂不同物质制备出的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在污染水体中吸附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结合人工智能建模技术优化去除污染水体中重金属过程的工艺参数,能进一步提升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效率,对污水修复治理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此外,笔者还通过石墨烯负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应用及基于人工智能建模优化去除过程的案例对不同优化方法进行了归纳,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建模研究,在有效降低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成本的同时,提高其在应用中的回收利用.
    • 谢勇; 李凯云; 李家国; 鲍云飞; 朱利
    • 摘要: 针对目前较少研究使用中高分辨率卫星对内陆河流污染水体进行遥感识别,使用Sentinel-2A遥感影像,基于一般水体和污染水体之间的光谱差异特征,构建了单波段阈值法、波段比值法、波段差值法和河流污染指数法,对内陆河流污染水体进行识别.通过对四种遥感识别方法的精度分析表明,河流污染指数遥感识别精度最高,为92.59%,单波段阈值法次之,为86.79%,而波段差值法对污染水体识别效果较差,仅为64.8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识别精度较高的河流污染指数对珠海市大中型河流污染水体进行遥感识别和时空变化分析.从污染水体的空间分布来看,污染主要分布在香洲区的前山水道和马骝洲水道,以及金湾区的洪鹤大桥和珠三角环线高速建设工程附近区域;从时间上来看,2019年1月和2019年9月的珠海河流污染水体面积较大,2020年1月的污染水体面积分布较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