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浮床

生态浮床

生态浮床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3年内共计1176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03558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大众文艺、绿色科技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及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国际研讨会等;生态浮床的相关文献由315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沛芳、钱进、曹文平等。

生态浮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0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03558 占比:99.88%

总计:203797篇

生态浮床—发文趋势图

生态浮床

-研究学者

  • 王沛芳
  • 钱进
  • 曹文平
  • 王超
  • 侯俊
  • 李雪艳
  • 饶磊
  • 夏红霞
  • 王汉席
  • 徐建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耿桐
    • 摘要: 现有水环境整治技术容易受到场地、季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区域水环境整治效果差,水环境污染物含量仍然比较高,为此,提出生态环保理念下区域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根据区域水环境实际情况设计生态浮床,利用生态浮床吸附和降解区域水环境中的污染物;以浮游藻类作为水生植物修复主体,通过对水生植物修复,恢复区域水环境生态功能;在区域水环境两侧修建生态护坡,形成具有隔离功能和水土保护功能的绿化带,以此完成生态环保理念下区域水环境整治。经实验证明,该设计技术优于传统技术,能够起到良好的环境整治作用。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 唐伟; 许海; 詹旭; 朱广伟; 王裕成; 韩轶才; 王子聪; 朱梦圆
    • 摘要: 为探索生态浮床对较清洁型湖水的氮磷去除效果,以华东地区最大深水水库千岛湖为例,选取浮叶植物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沉水植物绿色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挺水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为材料,采用氮磷浓度相对较高的库尾湖湾湖水进行生态浮床静态模拟试验,测定浮床植物生长及水体氮磷浓度变化,并利用膜接口质谱仪测定水体溶解性氮气(N_(2))含量,研究浮床植物体内吸收、反硝化脱氮等综合脱氮除磷能力.结果表明:①浮床植物的氮磷净化能力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季浮床植物长势、氮磷去除效果、反硝化脱氮能力均高于秋季;②不同水生植物间的氮磷去除能力差异显著,试验水体中黄花水龙和绿色狐尾藻的总氮(TN)、总磷(TP)去除效率分别为2.22、0.07和2.89、0.08 mg/(kg·d),绿色狐尾藻体内吸收氮、磷最多,植物干质量的氮、磷含量分别为12.44~15.57和0.96~1.95 g/kg;③植物的生长大大增强了水体的反硝化脱氮能力,黄花水龙、绿色狐尾藻、菖蒲与空白对照组溶解性N2差值(净脱氮差)分别为0.16~22.35、-4.14~24.63、-0.26~15.74μmol/L,水生植物生物量是影响浮床系统反硝化作用的最关键因素.研究显示,生态浮床是较清洁型湖水氮磷削减的一种可行技术,浮床植物组合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季节生长特性和反硝化脱氮能力.
    • 田创; 张择瑞; 刘鑫; 杨兰; 胡淑恒
    • 摘要: 为比较4种花卉植物及其混种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效果,文章采用生态浮床系统研究了绿萝、铜钱草、白鹤芋、吊兰4种花卉植物单一种植及混合种植对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各组实验对于水体藻类与叶绿素的增长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绿萝和铜钱草混种组合对藻类抑制率、总磷和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1.31%、73.32%、88.19%;对总氮去除率最高的为绿萝和白鹤芋混种,达到98.4%;单一种植对于藻类抑制率、总磷、TOC、总氮去除率最高的分别为铜钱草(82.64%)、绿萝(71.36%)、绿萝(84.83%)、铜钱草(96.42%)。研究表明:单一种植4种植物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铜钱草效果最好;绿萝和铜钱草混种效果最好;合理地选择植物及其混种方式能够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投资小,环境效益好,又可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能够在工程实践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 曲子文
    • 摘要: 为明确生态河道污染水体与景观植物配置间耦合关系,提出景观植物配置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评估研究。采用模糊数据理论建立评估指标矩阵,求解矩阵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构建参考值系统,最大最小值作为系统输入两个极值端点,得到评估指标的隶属度函数。以美人蕉、绿萝以及马丽安三种景观植物为例,制作生态浮床,计算出植物对生态河道水体中溶解氧、高锰酸盐、氨氮、总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评估指标为污染物净化后的残留浓度。实验证明,所提评估模型可包容大量复杂结构数据,整体评估过程直观简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适用性。
    • 王金庆; 吕瑞敏; 曾兰芳; 于海瑞; 封佳丽; 刘长娥; 付子轼
    • 摘要: 从2009年7月至10月(为期4个月)在河道中设置生态浮床,7月中旬和8月中旬分别测定各样点水质指标;9月中旬采用浮丝网、沉丝网、地笼组合方法进行鱼类取样,比较浮床区与上、下游样点间鱼类物种组成的差异。结果显示,7月份,浮床区水体总氮、总磷、氨氮含量和高锰酸钾指数显著低于上游和下游,8月份,浮床区水体总氮含量和高锰酸钾指数显著低于上游,浮床区总磷含量显著低于下游。鱼类总生物量表现为下游(775.3 g)>上游(755.3 g)>浮床区(297.8 g),总数量表现为下游(45尾)>上游(21尾)>浮床区(13尾)。上游以底层鱼类数量最高(61.9%),浮床区也是以底层鱼类数量最高(69.2%),下游区则是以中下层鱼类数量最高(68.9%)。
    • 郑志杰; 彭波; 何鑫; 黄向阳; 吴小刚; 陈晓飞
    • 摘要: 为探究生态浮床的水质净化效果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2019年3月在水库河道设置组合式生态浮床开展水质净化及甲藻控制试验。通过组合水生植物(美人蕉、风车草、浮萍)与水生动物(鲢、鳙),测定夏季(8月)和秋季(11月)试验浮床上、下游以及浮床内的水质指标,分析温度、pH、氮、磷、COD_(Mn)等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阐明水质理化参数与藻类生物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夏季生态浮床对COD_(Mn)、TP、NO_(2)^(-)-N、TN、NH_(4)^(+)-N去除率分别为38.33%、36.05%、26.77%、11.52%、6.19%,而秋季的TP、NH_(4)^(+)-N、NO_(2)^(-)-N营养盐反而增加。夏、秋季浮床对甲藻的抑制率为73.95%、51.70%,表明浮床对甲藻有明显控制作用,且夏季控制效果优于秋季。浮床上游、内部、下游的甲藻占总藻比例也由夏季的19.16%、14.99%、6.91%上升至秋季的78.18%、47.77%、77.84%,与秋季植物死亡、总藻生物量减少、化感作用减弱、竞争效应下降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pH与总藻呈正相关(P<0.05),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藻类生长繁殖能力及光合作用增强,对水体中碳酸与碳酸盐平衡产生了影响,使得水体pH值上升;而氮磷指标与总藻生物量呈负相关,表明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
    • 沈舒婷; 耿卓凡; 李想; 吕锡武
    • 摘要: 为探究植物和基质在生态浮床去除农村地表径流氮磷中的作用,设置2个污染物浓度水平并构建4组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植物和基质均能强化生态浮床对水中不同形态氮磷的去除.植物和基质使NH~+-N去除率分别提高17.7%~28.1%和21.9%~43.6%.高、低浓度下,基质使总磷(TP)去除率分别提高33.0%和1.9%,而植物使TP去除率分别提高40.5%和18.0%.植物对溶解态活性磷(SRP)的去除较基质更稳定.植物根系及基质强化了微生物介导的溶解态非活性磷(SNRP)的转化.高浓度下植物和基质的组合表现出稳定且高效的脱氮除磷性能,而低浓度下植物的氮磷去除率优于基质.此外,割茬短暂降低了植物对氮磷的去除率.综上,耦合植物和基质的组合式生态浮床有较高的水质适应性,适于农村地表径流的原位处理.
    • 董祯; 周志华; 李彦涛
    • 摘要: 构建水槽三维水动力模型,以多孔介质域概化生态浮床,设计浮床不同覆盖率的计算工况,研究生态浮床的水动力特性及其对水流的作用。结果表明:浮床对水流存在阻碍作用,浮床段上游水面壅高,下游水面回落;流速受影响最大的是浮床上游水面附近中线流速,减幅50%左右。浮床覆盖率越大,造成的水面壅高越明显。浮床覆盖率相同,浮床布置形式不同,水面壅高程度和流速减幅不同,其中横向比例对水位和流速的影响比纵向比例大。实际河道中生态浮床对水流的影响要比水槽试验模拟结果小。
    • 李利卫; 孙标; 黄雨华; 黄元明
    • 摘要: 海水养殖尾水经过生态沟渠、生物滤坝、生态浮床、增氧等设施处理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这两项主要指标有所下降。然而,养殖尾水还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间。为探索海水养殖尾水利用模式,笔者于2021年在工厂化养虾的尾水处理池边建造100个平面流水槽装置开展毛苗中间培育,进一步消减尾水中氮、磷含量,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卜晴川; 左格文
    • 摘要: 生态浮床作为一种新颖的河道净水设施,管理得当可明显改善水质、美化水环境,但如果后续管理不善则适得其反.通过观察和分析种植在浮床上水生植物的特性以及腐烂分解后对水质的影响,论述加强生态浮床建后管理的重要性,对如何收割打捞水生植物与兴利除弊进行探讨,使生态浮床能更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