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聚偏氟乙烯

聚偏氟乙烯

聚偏氟乙烯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347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6篇、会议论文263篇、专利文献175366篇;相关期刊376种,包括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功能材料、膜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78种,包括2015年中国——欧盟膜技术研究与应用研讨会、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第六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等;聚偏氟乙烯的相关文献由6100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晓龙、陈莉、宋来洲等。

聚偏氟乙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6 占比:0.76%

会议论文>

论文:263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75366 占比:99.09%

总计:176975篇

聚偏氟乙烯—发文趋势图

聚偏氟乙烯

-研究学者

  • 吕晓龙
  • 陈莉
  • 宋来洲
  • 许振良
  • 徐又一
  • 朱宝库
  • 赵义平
  • 武春瑞
  • 肖长发
  • 郭贵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春维; 蒋娟; 黄海月; 李明澳; 梁爽; 田佳奇
    • 摘要: 采用TiO2共混铸膜的方法,制备了TiO2改性PVDF膜.结果表明,以2%TiO2质量比掺杂,TiO2/PVDF的牛血清白蛋白膜通量和截留率可达PVDF膜的2.32和1.33倍;在模拟太阳光条件下,具有光催化降解模拟污染物甲基橙特性,反应120 min可实现10 mg/L浓度甲基橙的完全去除.这种光催化PVDF膜制备技术为膜分离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李国安; 邓伟; 任怡辰; 吴斌
    • 摘要: 为了提高填料分散性以改善聚合物基复合介电材料的性能,进而扩展其在电子电气领域的应用,采用乳液聚合法在钛酸钡(BT)粒子表面包覆聚苯胺(PANI),制得PANI@BT粒子,然后与氮化硼(hBN)共混得到多维杂化填料PANI@BT-hBN,将PANI@BT和PANI@BT-hBN分别与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共混获得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两种填料的结构形貌、在PVDF中的分散性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击穿场强。结果表明,PANI@BT粒子具有核壳结构,hBN的引入能够明显改善PANI@BT在聚合物基体内的分散性。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增大,当填料质量分数为50%时,PVDF/PANI@BT-hBN的介电常数在100 Hz时达到169,较PVDF/PANI@BT复合材料提高了103.6%。当填料质量分数为10%时,PVDF/PANI@BT-hBN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达到最大值145.2 kV/mm,比PVDF/PANI@BT复合材料提高66.9%。PVDF/PANI@BT-hBN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填料含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且相较于PVDF/PANI@BT复合材料均有所提高。
    • 吴琴琴; 朱兆连; 王凤婷; 吴勇; 王康; 徐丹; 王海玲
    • 摘要: 以石墨板作为阴极基体,聚偏氟乙烯(PVDF)为黏结剂,通过相转化法制备石墨基PVDF涂层电极。改变石墨粉与PVDF的质量比,掺杂不同量的超导炭黑,考察电极的产H_(2)O_(2)性能。利用接触角、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电极表面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粉与PVDF的最佳质量比为1∶0.5,此时阴极表面的接触角为113°,H_(2)O_(2)最高产量达到146.1 mg/L。掺杂超导炭黑的石墨基PVDF涂层电极,当石墨粉与超导炭黑的质量比为10∶2时,比表面积由掺杂前的1.78 m^(2)/g提高至77.55 m^(2)/g,接触角为115°,H_(2)O_(2)最高产量达到413.5 mg/L,是未掺杂超导炭黑石墨基PVDF涂层电极的2.8倍,反应60 min的电流效率由22.1%提升至55.8%。
    • 何明峰; 王珂; 王启扬; 杨肖; 郭红; 胡泊洋; 李保安
    • 摘要: 采用含类基体基团的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氧化石墨烯(GO),再用"一锅法"将其还原得到功能化石墨烯(F-GE),通过溶剂浇注法制备出界面性能优良的聚偏氟乙烯导热复合材料(PVDF/F-GE)。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导率测试仪、电子拉力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改性状态、微观形貌、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类基体基团修饰后的石墨烯分散性大幅度提高,且与基体PVDF之间的相容性也得到明显改善,显著增强了PVDF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和导热性能;当F-GE含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时,PVDF/F-GE体系的热导率达到2.08 W/(m·K),比纯PVDF的0.22 W/(m·K)提高了845%,而聚偏氟乙烯/未改性石墨烯(PVDF/GE)体系热导率为1.12 W/(m·K),仅比纯PVDF提高了409%;同时,PVDF/F-GE复合材料可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其拉伸强度可达112.6 MPa,而熔点和热分解温度分别为171.3°C和471°C,分别比纯PVDF提升了5.5°C和7°C。
    • 王建华; 茅伊璐; 鲁闻静; 黄爱宁; 林福星; 徐美燚
    • 摘要: 针对聚四氟乙烯(PTFE)稀乳液难进行降解处理和多级蒸发浓缩能耗高的问题,为回收稀乳液中的聚四氟乙烯,采用膜分离技术对聚四氟乙烯稀乳液进行浓缩。对稀乳液中的粒子粒径及其分布分别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进行分析,通过扫描电镜、接触角仪和水通量等测试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粒子的平均直径约为200 nm,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共混改性制备的亲水性聚偏氟乙烯膜表面最大孔径约为50 nm,膜能够被水或稀乳液较好地润湿。0.05 MPa条件下,稳定通量约为33 L/(m^(2)·h),清洗后通量可完全恢复。
    • 白世建; 康念军; 罗静云; 张艳娥
    • 摘要: 使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不同含量石墨烯纳米片(GNPs)的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材料,并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对其进行釜压发泡,制备PVDF复合材料泡沫。研究了PVDF复合材料的断面结构、结晶行为、熔融行为、流变行为和发泡行为,并研究了PVDF复合材料及其泡沫的电导率和电磁屏蔽性能。结果表明,GNPs质量分数为8%时,PVDF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总电磁屏蔽效能最优,分别为1.03×10^(-5)S/m和30.2 dB。与纯PVDF相比,结晶度从45.5%下降到37.9%,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均提高近5个数量级;随着GNPs含量的增加,PVDF复合材料的泡孔尺寸从42.21μm下降到10.21μm。PVDF复合材料泡沫在GNPs质量分数为8%时电导率为0.202 S/m,总电磁屏蔽效能19.5 dB,比电磁屏蔽效能值在GNPs质量分数为6%时达最大值为21.12 dB·cm^(3)/g。
    • 李伟辉; 李浩博; 曾诚; 梁昊樾; 陈佳俊; 李俊勇; 李会巧
    • 摘要: 锂金属具有高比容量(3860 mA·h/g)和低电化学电位(-3.04 V vs.SHE),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电池负极材料.然而,锂金属电化学稳定性差,导致电池循环寿命受限,容易产生枝晶,造成电池短路,引发安全风险,而其对空气及环境的高度敏感性也极大增加了电池制作的难度与成本,限制了其应用推广.改善锂金属负极的界面稳定性被认为是提升锂金属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简单直接的热压法在锂金属负极表面构筑了聚偏氟乙烯(PVDF)基双功能保护层,使锂金属的空气稳定性提升至约120 min,并延长了锂金属对称电池的循环寿命至约1200 h;再通过在PVDF保护层内引入亲锂的SnO_(2)粒子,形成的无机有机复合保护层可以通过原位合金化反应提供锂沉积的形核位点,在保持良好循环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成锂沉积的过电位,极化过电位从0.016 V降低到0.007 V.含有该保护层的全电池展现出约200次的长循环寿命与90%以上的高容量保持率,在3C高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仍达127 mA·h/g.提出的双功能电极界面保护层策略能有效提升锂金属负极空气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 周书艳; 李保森; 肖爱民
    • 摘要: 为了加强冬季鞋品对人体脚部的保暖效果,针对保温鞋的保温性、便捷性以及舒适性进行研究和改进。文章将弱电控制应用在保温鞋的研发上,实现一种新型发电保温鞋的设计。保温鞋采用由压电陶瓷和聚偏氟乙烯材料复合设计的“拱形”压电片结构,将人体在走路时产生的机械势能转化成电能,通过管理电路将电能储存在柔性电池内为碳纤维发热丝供电。温度控制方式为无线蓝牙调节,温度设置范围为20~48°C。结果表明:该发电保温鞋实现了压电发电收集和控温调节的功能,满足持续维持脚部温度舒适的使用要求。
    • 张晓蝶; 丁井鲜; 黄建建; 王放; 马丽; 郭东杰
    • 摘要: 常规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以Pt金属纳米颗粒为电极、Nafion膜作为母体,存在电极刚性大、电极与聚合物母体不兼容、制备成本高等缺陷。本工作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氧化乙烯作为造孔剂、离子液([EMIm]·[BF_(4)])为增塑剂,制备了高多孔度的柔性聚偏氟乙烯(PVDF)母体膜。物化性能测试表明:PVDF膜的多孔度高达26.3%,杨氏模量仅为17.1 MPa。以3,4-乙烯二氧噻吩(EDOT)为单体、FeCl_(3)为催化剂,利用原位化学沉积方法在PVDF膜两侧制备了导电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电极。施加交流电场后,得到PEDOT电极的IPMC致动器。在0.1 Hz、22 V的条件下,新型IPMC致动器具备连续稳定的驱动性能,末端最大位移输出为6.0 mm。改变驱动电压或频率,位移输出随之发生变化,IPMC致动器展现出了良好的可控性。
    • 张新建; 牛莉; 孙燕; 王甫
    • 摘要: 基于分子复合设计原理,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炭黑填充聚偏氟乙烯(PVDF)气敏导电复合材料(PVDF/CB),并用KOH/乙醇溶液对PVDF/CB导电复合薄膜进行修饰改性,阐明了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与气敏响应行为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经过KOH/乙醇溶液处理,降低了导电膜的响应选择性和响应强度,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实验证明,随着KOH/乙醇溶液用量提高,PVDF的分子结构得以改变。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实验证明,非晶区聚集态的变化对聚合物膨胀效应和导电膜响应性能产生了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