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基转移
烷基转移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2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6114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吉林化工学院学报、齐鲁石油化工、石化技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三届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中国化工学会2010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等;烷基转移的相关文献由555位作者贡献,包括孔德金、李华英、李经球等。
烷基转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6114篇
占比:99.73%
总计:56265篇
烷基转移
-研究学者
- 孔德金
- 李华英
- 李经球
- 杨德琴
- 郭宏利
- 祁晓岚
- 程文才
- 朱志荣
- 谢在库
- 邹薇
- 杨为民
- 孙洪敏
- 刘全杰
- 张喜文
- 张志智
- 高焕新
- 陈庆龄
- 宦明耀
- 张斌
- 徐会青
- 贾立明
- 于海斌
- 臧甲忠
- 左煜
- 范景新
- 周斌
- 方华
- 杨卫胜
- 顾瑞芳
- E·P·博尔丁格
- 张钰
- 沈震浩
- 赵胤
- 丁键
- 张惠明
- 王伟
- 秦波
- 邓广金
- J·T·梅里尔
- 张凤美
- 徐龙伢
- 王清遐
- 薛明伟
- 谢素娟
- 邢宇
- 阮畋
- 魏一伦
- J·R·巴特勒
- 吴青
- 李正
-
-
无
-
-
摘要:
通过利用分离进料重整过程增加对二甲苯生产,其中加氢处理过的石脑油被分离为轻馏分、中间馏分和重馏分。每种馏分经单独重整以产生含有芳族化合物的物流。这些物流可以经进一步处理并且可以经历脱烷基化、烷基转移、歧化、异构化和分离步骤,以将对二甲苯生产最大化。另外,一些物流被再循环或重新组合,以将对二甲苯生产最大化。
-
-
闫乃锋;
王宗霜
-
-
摘要:
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技术是重要的二甲苯生产技术,催化剂的稳定运行直接决定着装置产能和生产效率。考察了苯甲醛对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工业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了其活性影响机理以及催化剂性能恢复方法。研究发现:苯甲醛在催化剂酸中心上的吸附能力远大于甲苯,降低了催化剂烷基转移活性;苯甲醛还能影响催化剂金属活性中心,导致加氢脱烷基活性显著降低;但同时苯甲醛也能抑制苯环加氢副反应,提高苯产品纯度。歧化催化剂上苯甲醛的吸附为可逆行为,可以通过提高反应温度或者高温脱附处理的方式,降低苯甲醛与活性中心的相互作用,逐渐恢复催化剂的活性。
-
-
邓广金;
李菁;
曲波;
吕建辉;
赵胤;
田艳明;
邱宝军
-
-
摘要:
采用8 m3高压反应釜生产了β分子筛和MCM-49分子筛,进一步制备了β/MCM-49分子筛烷基转移催化剂,考察了分子筛结构和酸性对烷基转移反应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表征方法测定了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并进行了小试活性评价和年产12万吨苯酚丙酮生产装置合成异丙苯烷基转移单元上工业应用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催化剂兼具有β分子筛和MCM-49分子筛结构特征,具有适宜的强酸和弱酸酸量;催化多异丙苯转化率高,产物正丙苯含量少.该催化剂在苯酚丙酮工业生产装置合成异丙苯烷基转移单元中,在185~196°C、多异丙苯(二异丙苯+三异丙苯)质量空速(WHSV)为0.5~0.9 h-1条件下进行了工业运行40个月,催化剂性能良好,满足生产要求.
-
-
李洪涛;
盛路阳;
王永利;
展俊岭;
张钰
-
-
摘要:
以六亚甲基亚胺为模板剂,采用动态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柱状晶紧密堆砌形貌的丝光沸石.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r2O3、MgO以及ZnO改性丝光沸石,并对其催化1-甲萘与均三甲苯的异构化-烷基转移耦合反应性能进行对比研究.采用XRD、N2吸附-脱附、SEM和NH3-TPD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酸性质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与颗粒形丝光沸石相比,丝光沸石柱状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介孔孔容,酸强度相近而酸密度下降.在1-甲萘与均三甲苯的异构化-烷基转移耦合反应中,明显提高了1-甲萘及均三甲苯的转化率和产物中二甲基萘的收率.负载金属氧化物后,丝光沸石的比表面积和中强酸酸量下降,产物中2-MN选择性提高,而三甲基萘等大分子副产物选择性降低.可通过金属氧化物改性调变异构化-烷基转移耦合反应中产物的选择性.
-
-
李洪涛;
盛路阳;
展俊岭;
房伟贤;
梁翌;
张钰
-
-
摘要:
以1-甲萘和均三甲苯为原料经固体酸催化的异构化-烷基转移耦合反应制备2-甲萘及二甲基萘.对MWW、BEA、FAU、MFI拓扑结构分子筛的催化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对反应机理进行探讨.采用XRD、BET、SEM、NH3-TPD、Py-FTIR及ICP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物性进行了表征.与具有十元环特征孔道的MFI分子筛相比,具有十二元环特征孔道的MWW、BEA、FAU分子筛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活性.BEA结构分子筛具有较高的二甲基萘选择性,而MWW结构分子筛具有较高的2-甲萘选择性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稳定性.在MWW结构分子筛中,HMCM-22的1-甲萘转化率达到70.27%,2-甲萘收率达到66.69%.而HMCM-56上则同时获得35.74%的2-甲萘收率和19.00%的二甲基萘收率.该研究为以中国丰富的碳十资源为原料制备高端聚酯单体2,6-二甲基萘开辟了颇具潜力的技术路线.
-
-
梁金龙
-
-
摘要:
某芳烃生产厂的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装置采用埃克森美孚公司的Transplus工艺技术及三床层复合体系EM-1100催化剂,平稳运行一年后,为了改善装置的灵活性,充分利用反应器内剩余的空间,在原有催化剂的顶层增添了40 t由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HAT-099催化剂.通过对反应转化率、选择性、芳烃损失率及C8芳烃产品品质的分析,考察这两种催化剂组成的复合床层在歧化装置上的使用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复合使用的效果良好,在反应进料量不变的情况下,操作条件和主要性能指标有所改善.
-
-
杨玉祥;
邓杨清
-
-
摘要:
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采用气相法干气制乙苯(SGEB)技术,新建一套120 kt/a乙苯装置,该技术采用烷基化及烷基转移催化剂、五段层式绝热固定床烷基化反应器、催化裂解干气脱丙烯系统、丙苯塔和脱非芳塔等,使得工艺流程简化,投资省,能耗低.装置以催化裂解干气和外购苯为原料,产品乙苯纯度(w)为99.84%,二甲苯质量分数为0.06%,乙烯转化率为98.94%,二乙苯转化率为74.70%,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
-
冯坤;
徐刚;
戴立言;
何潮洪
-
-
摘要:
2-戊基蒽是氧化法合成2-戊基蒽醌工艺的关键原料.以蒽和叔戊醇为原料经Friedel-Crafts烷基化合成了2-戊基蒽,由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其结构,并考察催化剂、溶剂、反应物的量比、温度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以烷基化的主要副产物二戊基蒽为原料,经烷基转移反应合成了2-戊基蒽,考察了催化剂、溶剂、温度、时间和反应物的量比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AlCl3在烷基化和烷基转移反应中均具有良好的低温催化活性.在最佳烷基化反应条件下,蒽的转化率为92.8%,2-戊基蒽的收率为76.3%;在最佳烷基转移反应条件下,二戊基蒽的转化率为85.0%,2-戊基蒽的收率为68.9%.
-
-
-
-
李经球;
孔德金
- 《第七届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歧化与烷基转移技术即是利用甲苯或苯与C+9芳烃为原料,反应生成二甲苯的C8芳烃转化技术。基于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机理的分析,介绍了国内外相关催化技术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石化S-TDT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工艺及最新工业化催化反应性能,并简要分析国外其他工艺技术的特点.根据目前的市场需求,阐述了今后的技术发展趋势.
-
-
张彩娟
- 《第三届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文中介绍了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的MXT-01型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在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芳烃事业部1号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标定结果表明,在原料C10A含量大于6.0%、WHSV为2.1~2.4h-1、反应温度为373~376°C、反应压力2.9MPa和氢烃摩尔比为5.5~6.9条件下,反应72h,甲苯、C9A和C10A的平均转化率达到45.19%,苯与C8A的平均选择性达到93.94%(摩尔分级),反应产物中混二甲苯与苯的摩尔比平均达到2.7.与原催化剂相比,具有高空速、低氢烃比以及处理C10A能力强的特点,装置能耗低.该催化剂已在工业装置连续运行2年半,反应温度低、提温速率慢、操作性能稳定,且经受了原料长周期非芳含量偏高的考验,经济效益显著.
-
-
蒙根;
孔德金;
祁晓岚;
许中强
- 《中国化工学会2010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荆的积碳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硬积碳的烧碳动力学过程近似符合一级反应,其烧碳活化能为110 kJ/mol;反应1 000 h后Cat-1000催化剂的近表面主要存在三种碳物种,其中以-C-C-方式存在的C占C总量的68.1%,表明形成的碳物种主要是石墨型碳;尽管反应1 000 h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下降较多,但酸强度基本未改变,表明覆盖在催化剂活性位上的积碳较少。
-
-
朱向学;
陈福存;
谢素娟;
张爽;
王威;
刘盛林;
王清遐;
徐龙伢
- 《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
| 2008年
-
摘要:
介绍了干气制乙苯技术反应原理、技术发展历程及干气制乙苯气相烷基化与液相烷基转移组合技术研发及推广,目前,该技术已转让至石化行业共计15家企业,形成年产1.2 Mt乙苯的规模.促进了炼油厂废尾气中乙烯资源的优化利用,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降低乙苯生产能耗和成本,提高我国乙苯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并大幅减少干气中乙烯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具有优异的“节能降耗减排”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
-
-
李建立;
崔健;
李玉涛
- 《中国化工学会第八届石油化工催化会议》
| 2001年
-
摘要:
介绍了新一代HAT-096型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情况,该催化剂性能良好,质量空速;1.5~1.7h,CA+CA;总转化率大于48℅摩尔,反应选择性大于94℅摩尔,并将HAT-096与HAT-095及进口的D催化剂性能进行了比较.
-
-
梅知明
- 《中国化工学会第八届石油化工催化会议》
| 2001年
-
摘要:
介绍扬子石化芳烃厂歧化装置改造前后的概况及国产甲苯歧化催化剂HAT-095的技术指标,论述了此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试验、预处理、投料试车、初标定、工业标定及三年多来的优化运行情况,并与国内外同类催化剂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得出HAT-095催化剂完全适用于扩容改造后的歧化装置,并能处理高C原料,性能优于国内外同类催化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