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干气
催化干气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69901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齐鲁石油化工、石化技术、石化技术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八届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第二十二届全国大型合成氨装置技术年会、第六届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等;催化干气的相关文献由22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智信、李东风、程建民等。
催化干气—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69901篇
占比:99.98%
总计:469978篇
催化干气
-研究学者
- 刘智信
- 李东风
- 程建民
- 廖丽华
- 王婧
- 过良
- 刘文杰
- 杨为民
- 曾蓬
- 孙可华
- 康久常
- 徐龙伢
- 李琰
- 金熙俊
- 付会娟
- 刘盛林
- 戴伟
- 曾伟
- 谢素娟
- 金月昶
- 隗小山
- 马长欢
- 丁艳明
- 余兰金
- 俞祥麟
- 兰治淮
- 冯续
- 刘家明
- 刘小波
- 刘惠
- 刘文强
- 刘清源
- 刘锋
- 史继义
- 吴小园
- 吴屹立
- 吴长江
- 夏荣安
- 孙元
- 寇延鹏
- 康锴
- 廖有贵
- 张初媚
- 张勇
- 张华
- 张敬升
- 张星
- 张春生
- 张浩文
- 张爽
-
-
张家镖;
刘智信;
李军业;
孙守华
-
-
摘要:
介绍了浅冷油吸收技术在某炼化公司0.56 Mt/a炼厂干气预精制装置的工艺流程比选及工业应用情况。装置配套变压吸附(PSA)氢提纯设施,以炼厂干气为原料,分别回收催化裂化(FCC)干气中富乙烯气、PSA解吸气中富乙烷气,同时回收氢气。实验结果表明,比选结果最终确定采用“两头一尾”工艺流程;FCC干气经浅冷油吸收后,富乙烯气中乙烯及乙烷的含量提浓至45.65%,35.64%(Φ);PSA解吸气经浅冷油吸收后,富乙烷气体中乙烷的含量提浓至61.98%(Φ);装置产品富乙烯气及富乙烷气的收率分别为15.27%,33.12%。
-
-
孙士勇
-
-
摘要:
某公司催化裂化装置干气净化单元通过添加一种新型除臭精制液SH强化胺液性能,降低了净化干气中H2S和CO2的含量.通过优化操作提高了胺液的使用浓度,胺液剂耗降低约25%.通过增加除臭精制液SH用剂比例,提高了净化干气的合格率,降低了因胺液钠离子含量高导致的净化干气H2S含量波动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操作温度、酸性气负荷等因素对H2S和CO2脱除效果的影响.实践表明,贫剂温度控制在35~40°C、干气富液中的酸性气负荷控制在0.35mol/mol以下,干气中H2S和CO2的脱除效果最佳.
-
-
张初媚
-
-
摘要:
采用国内第三代催化干气制乙苯技术,以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的催化干气为原料来设计和优化一套12万t·a-1的乙苯装置.在设计之中,采用干气水洗除碱性物质、干气脱硫新工艺、优化换热流程等新技术新措施,来解决催化裂化装置中,随着原料掺渣比提高、乙苯原料干气的H2S质量分数急剧上升,对乙苯里的二甲苯质量分数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新情况,使得装置的能耗大幅度下降,催化剂寿命成倍延长,产品的质量达到国家优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
-
张初媚
-
-
摘要:
为了实现对原油资源充分且有效的利用,并使生产后续的苯乙烯能够拥有充分的原材料,本装置采用了催化干气与石油苯烷基化制乙苯技术,即通过使用炼厂中催化裂化装置所产生出来的干气中的乙烯作为原料和石油苯通过反应来生产乙苯.这种技术与用纯乙烯生产乙苯方法相比,每吨产品的成本可降低1000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该技术已在大连、抚顺、大庆等多个石化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催化干气制乙苯装置设计的介绍,阐述了第三代催化干气制乙苯技术的核心内容.
-
-
曾伟;
贾金锋;
易娟;
隗小山;
廖有贵;
薛金召
-
-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催化干气制乙苯装置低负荷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催化干气制乙苯装置进行了技改,并进行了效果分析.技改措施:干气进R101前增加一台与E117来的低温热水换热器E125、火炬回收气在精制单元增加单独的脱硫系统、增设污水罐D110、低流量运行机泵增加返罐线.技改后效果显著,干气加工量增至22000Nm3/h,循环苯量67t/h,侧线苯纯度99.31%,每天产乙苯增至260t~270t.
-
-
曾伟;
贾金锋;
易娟;
隗小山;
廖有贵;
薛金召
-
-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催化干气制乙苯装置低负荷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催化干气制乙苯装置进行了技改,并进行了效果分析。技改措施:干气进R101前增加一台与E117来的低温热水换热器E125、火炬回收气在精制单元增加单独的脱硫系统、增设污水罐D110、低流量运行机泵增加返罐线。技改后效果显著,干气加工量增至22000Nm3/h,循环苯量67t/h,侧线苯纯度99.31%,每天产乙苯增至260t~270t。
-
-
孙楚桥
-
-
摘要:
针对催化裂化干气脱硫脱碳溶剂(NCMA)再生系统存在的腐蚀泄露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酸性气负荷超出设计负荷;催化于气中碳三以上组分超标;胺液中热稳盐含量超标;富胺液进再生塔温度偏低;贫胺液三级过滤系统运行不佳;油泥氯离子含量高.应对措施如下:脱硫脱碳溶剂再生单元扩能改造,消除瓶颈;运行时控制好催化干气的C5+含量,减少重组分携带;降低贫胺液中热稳盐含量;改善富胺液进再生塔温度,减轻胺液降解;优化胺液三级过滤系统运行;降低油泥氯离子含量;做好废溶剂的定期排放和新鲜溶剂的补充.
-
-
黄茂生
-
-
摘要:
某企业140万t·a-1催化裂化装置工艺流程中配置有干气脱硫、液化气脱硫单元,用以脱除本单元酸性气中的H2S.采用ASPEN软件对脱硫单元进行了建模,并从贫胺液流量对脱硫产品质量的影响、贫胺液质量分数对脱硫产品质量的影响、再生塔底贫胺液H2S携带量对干气脱硫的影响、胺液循环量与再沸蒸汽用量关系、闪蒸塔温度与富胺液中轻烃闪蒸脱除率关系、理论板数与脱硫产品质量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贫胺液中胺液浓度、热稳盐质量分数以及再生塔底贫胺液H2S携带量对于胺液脱硫塔的硫化氢效果具有显著的不利影响.运行优化建议如下:①干气脱硫塔生产操作过程中,过量贫胺液量对产品质量改善不大;②建议控制热稳盐前提下,提高胺液质量分数至30%~33%运行;③工艺卡片中热稳盐指标和再生贫液中H2S指标过于宽松,建议修改;④再生系统存在蒸汽过度消耗问题;⑤闪蒸塔操作可以脱除C4及以下轻烃,但C5以上组分脱除率低.
-
-
朱向学;
徐龙伢;
陈福存
-
-
摘要:
学科领域:能源化工项目阶段:工业生产项目简介及应用领域1.原料:苯和富乙烯气其中,富乙烯气:催化裂化(FCC)干气、催化裂解(DCC、渣油裂解、C4+烃类裂解等)干气、MTP副产乙烯气、聚乙烯装置尾气、甲苯甲醇烷基化联产低碳烯烃过程尾气等,要求乙烯含量> 10%。2.产品市场需求乙苯,优级品。乙苯是生产苯乙烯,进而生产塑料、橡胶、树脂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建材、包装、医药等行业。目前我国乙苯-苯乙烯需求量900万t/a,近40%依赖进口。
-
-
-
文兆安;
孙晓明;
李永超;
殷存玉;
李世勤
- 《第二十二届全国大型合成氨装置技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用于制氢原料脱硫净化的加氢催化剂,活性金属组分多为Co-Mo或Co-Mo-Ni系,以γ-Al2O3为载体或添加其他助剂.一般在使用前均需经过预硫化处理,方能投料使用.QJH系列加氢催化剂,可适用于天然气、焦化干气、催化干气等原料的加氢脱硫净化,开工过程中不需硫化处理,既缩短了开工时间,又实现了节能降耗.
-
-
-
-
-
-
陈亮;
林亚祥;
徐彬;
刘付华;
李斌
- 《第八届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介绍了280kt/a催化干气制苯乙烯联合装置运行情况,装置从2016年6月首次投料一次开车成功,装置运行平稳,苯乙烯产品达99.86%,达到国家优级品指标.乙苯装置苯单耗0.747t/t乙苯,乙烯单耗0.272t/t乙苯,苯乙烯装置乙苯单耗1.058t/t苯乙烯;乙苯装置的综合能耗117.7kgEO/t.EB,苯乙烯装置综合能耗262kgEO/tSM;物耗和能耗均优于国内其他同类装置.通过设计上进一步优化,乙苯装置增加循环苯汽化器,苯乙烯降低脱氢单元与精馏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提高装置的稳定性,降低操作难度.
-
-
刘文杰;
杨为民
- 《第六届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为充分利用炼厂干气中的稀乙烯资源,开发了稀乙烯法制乙苯成套技术(SGEB).该技术采用预处理工艺对原料干气中的丙烯、丁烯等进行脱除,苯和乙烯气相烷基化反应部分使用高效SEB系列稀乙烯制乙苯催化剂,活性和乙基选择性高,苯单耗低,已在国内9套装置上得到成功应用.根据部分炼厂汽油辛烷值不够的实际情况,对开发的干气制乙苯技术进行了工艺优化,停用了脱丙烯预处理单元,分离单元仅到苯分离塔为止,烷基化反应苯烯摩尔比可降低至4.0~5.0,能耗进一步降低,得到的调合汽油组分辛烷值高达108以上,有效利用干气资源满足了企业汽油调合辛烷值的要求.采用所开发的以上两种技术,企业可根据市场和自身情况灵活选择生产乙苯或高辛烷值汽油组分.
-
-
-
-
董荣亮;
马亚斌;
王克华;
王红卫
- 《第1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
| 2004年
-
摘要:
介绍了西安石化分公司催化干气制氢装置加氢催化剂JT-4、JT-1G预硫化过程中,创新地采用了转化炉空管氨裂解制氢工艺和用未脱硫催化干气补充硫化工艺,结合两种工艺创新的工业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对类似装置开工可起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