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芥菜

芥菜

芥菜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3篇,主要集中在园艺、轻工业、手工业、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7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72篇;相关期刊338种,包括长江蔬菜、上海蔬菜、中国蔬菜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2012中国设施园艺工程学术年会、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研讨暨现场观摩会等;芥菜的相关文献由2042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振贤、万正杰、宋明等。

芥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7 占比:56.72%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1.25%

专利文献>

论文:472 占比:42.03%

总计:1123篇

芥菜—发文趋势图

芥菜

-研究学者

  • 何振贤
  • 万正杰
  • 宋明
  • 杨磊
  • 汤青林
  • 柴团耀
  • 王志敏
  • 雷建军
  • 傅廷栋
  • 刘亚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梁赟
    • 摘要: 为检验芥菜施用高美施腐植酸水溶肥的效应,开展了常规施肥+高美施腐植酸水溶肥、常规施肥+清水、空白无肥区+清水(对照)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改善了芥菜的株高、单株重等经济性状,增产效果显著,分别比常规施肥和空白对照亩增产156.7 kg和553.4 kg,增产率分别为9.1%和42.0%,亩净收益分别增加244.3元和639.0元,增幅分别为9.8%和30.3%。
    • 张钰坤; 陆赢; 崔看; 夏石头; 刘忠松
    • 摘要: 在芸薹属植物中TT8基因是种子颜色的调控基因。异源四倍体芥菜TT8基因有2个拷贝,分别位于A09与B08染色体上。本研究针对不同拷贝设计特异引物,对749份芥菜进行扩增、测序或酶切检测,发现BjuA09.TT8和BjuB08.TT8各有7个和6个等位变异。与野生型相比, BjuA09.TT8.a1-a5和BjuB08.TT8.b1-b4等位基因都发生了大片段插入,而BjuA09.TT8.a6出现了删除,但BjuB08.TT8.b5仅在第7外显子处有1个碱基替换。使用Repeatmasker软件对等位基因序列与甘蓝型油菜注释库进行重复序列比对,发现BjuA09.TT8.a1-a4和BjuB08.TT8.b1-b4等位基因主要含有Ⅰ类转座子,少量为Ⅱ类转座子及Helitron类转座子插入。统计还发现, BjuA09.TT8.a4-BjuB08.TT8.b5单倍型为主要的黄籽单倍型,占所分析黄籽材料的89.49%(247/276),其次为BjuA09.TT8.a4-BjuB08.TT8.b3单倍型,占6.52%。地理分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尤其是新疆芥菜黄籽突变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地区,这与历史记载相印证,说明芥菜黄籽性状可能起源于中国新疆。本研究结果为油菜黄籽育种选用优异基因资源提供了依据。
    • 邱孝煊; 方守玲; 陈孔长; 林金美; 黄东风; 李昱; 王利民
    • 摘要: 为探讨Cd富集植物与蔬菜间作对蔬菜土壤Cd含量效应,筛选能降低蔬菜土壤镉污染的间作组合。选择Cd高富集印度芥菜及同属的油菜(6个品种)、在Cd中度污染的土壤进行与芥菜间作田间试验,通过间作对植株生物量以及植株土壤Cd含量和根系土壤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印度芥菜、荚荚多腊菜生物量比较小,姜山金黄等5种油菜生物量比较大;间作不同植物对芥菜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参试植物Cd含量以及对土壤Cd提取量、富集系数的影响表现为印度芥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单种芥菜。对土壤Cd提取率影响大小表现为间作印度芥菜>间作芥菜型油菜>间作甘蓝型油菜>间作白菜型油菜>单种芥菜。不同处理之间土壤pH值、氧离子交换量差别不大。印度芥菜芥菜间作,当季土壤镉含量下降;其他组合之间当季土壤Cd含量差别不大。芥菜间作不同植物后其Cd含量有升有降。总之,芥菜与印度芥菜间作降低当季土壤Cd含量,与姜山金黄油菜、三月黄油菜、中油828油菜间作降低其地上部Cd含量。
    • 孙瑞卿; 王霞; 任鹏程; 金静; 李晋栋; 乔雄梧; 秦曙
    • 摘要: 为评价虫螨腈及其代谢物溴代吡咯腈在芥菜中的残留行为与膳食摄入风险,在山西、北京、吉林、河南、安徽、贵州6地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快速、简便的检测芥菜中虫螨腈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方法及检测芥菜中溴代吡咯腈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研究了虫螨腈及溴代吡咯腈在芥菜中的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并就两种农药对中国不同人群的长期及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0.01~3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虫螨腈及溴代吡咯腈的平均回收率分别在89%~105%和97%~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在2%~4%和1%~3%之间;两种化合物在芥菜叶和根中的检测方法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虫螨腈在芥菜叶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4.2~5.9 d;溴代吡咯腈的消解动态因拟合曲线符合性太差无法进行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100 g/L虫螨腈悬浮剂以推荐最高剂量(有效成分105 g/hm^(2))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5 d、采收间隔期14 d,膳食消费量为97.5%位点处,芥菜叶中虫螨腈残留对3~5岁儿童和普通人群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0.49%和2.47%,说明通过芥菜摄入虫螨腈及其代谢物残留对人体产生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小;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芥菜叶中虫螨腈对中国1~6岁儿童和普通人群均存在不可接受的短期膳食摄入风险,且对1~6岁儿童的风险远高于对普通人群。选择不同施药方式下的最终残留量数据进行评估,将可能导致风险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差异,施药剂量或施药次数的增加会大幅提高农药残留的短期膳食摄入风险,建议可通过延长采收间隔期的方法降低农药的短期膳食摄入风险水平。
    • 黄家庆; 叶菁; 陈彪; 翁伯琦; 王义祥
    • 摘要: 餐厨垃圾的炭化、肥料化利用是解决餐厨垃圾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有关餐厨垃圾生物炭、炭基肥等肥效以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还缺乏研究。餐厨垃圾生物炭分别与复合肥和农业废弃物制备炭基复混肥和炭基有机肥。利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等氮量输入下餐厨垃圾生物炭制肥对种植芥菜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与不施肥处理(对照组)相比,炭基有机肥处理仅降低菜园土壤pH 0.14~0.17。与化肥、有机肥和餐厨生物炭处理相比,炭基复混肥和炭基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电导率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2.34%、36.73%、27.61%和18.67%、33.74%、24.20%,大幅增加菜园土壤盐分离子的总量。与化肥、餐厨生物炭和炭基复混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和炭基有机肥处理的可溶性有机碳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5.33%、22.07%、23.05%和14.87%、11.15%、12.28%。炭基复混肥和炭基有机肥处理较餐厨生物炭处理可溶性总氮增加了16.39%和7.63%。炭基有机肥处理可提高菜园土壤电导率、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总氮的含量,并且不加剧菜园土壤的酸化。Proteobacteri、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Chloroflexi和Bacteroidetes为门水平上的优势菌,Sphingomonas、Lysobacter、Arthrobacter、Gemmatimonadaceae、Gaiella、Massilia、Roseiflexaceae和Xanthobacteraceae为属水平上可识别的优势菌,并且Arthrobacter、Gaiella和Roseiflexaceae的丰度在不施肥、化肥、有机肥、餐厨生物炭、炭基复混肥和炭基有机肥处理间有显著差异(P<0.05)。较其它处理,炭基有机肥可增加菜园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不施肥处理除外)和丰度,并且能大幅增加差异指示细菌个数。与单独添加餐厨生物炭、无机化肥或者有机肥相比,餐厨生物炭与无机化肥或者有机肥的复配处理更有效地增加芥菜的产量和干生物量。基于餐厨垃圾生物炭和含有机质的农业废弃物制备的炭基有机肥添加到菜园土壤能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细菌丰度,具有良好的肥料化利用前景。
    • 罗文珊; 张艳; 徐玉娟; 江彪; 余元善; 傅曼琴; 李璐
    • 摘要: 为探究不同品种芥菜发酵后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该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品种新鲜芥菜的总糖含量选取12个芥菜品种进行发酵,对发酵后的芥菜进行感官分析、微生物、pH值、总酸、有机酸、亚硝酸盐、抗氧化能力、生物胺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竹冲芥菜各项理化指标均优于其它发酵芥菜,其中,感官评价为87.0分,菌落总数和乳酸菌数分别为1.18×10^(7) CFU/g和1.01×10^(7) CFU/g,pH值4.80,总酸1.73 g/kg,亚硝酸盐含量11.82 mg/kg,DPPH自由基清除率84.60%,有机酸含量1543.69 mg/100 g,生物胺含量30.03 mg/kg,其各项理化指标均位于试验品种前列。此外,发酵竹冲芥菜中共检出40类挥发性化合物,总含量达21.0μg/g,优于平均水平。该研究为芥菜发酵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 朱文斌
    • 摘要: 芥菜是华南地区重要蔬菜,包含根芥、茎芥和叶芥,可作鲜食,也是重要加工原料,传统栽培以叶芥为主,多种植大叶芥、小叶芥和结球芥,由其加工的特色产品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介绍了华南地区芥菜生产栽培技术,并对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 鲁燕君; 林敏; 顾建强; 丁兰; 毛伟强
    • 摘要: 为临安市"小番薯-小番薯-蔬菜"多熟制种植模式提供技术支撑,介绍了茬口安排、小番薯和芥菜的栽培技术要点。该种植模式第1季、第2季番薯产量分别为730 kg/667m^(2)和880 kg/667m^(2),产值达18481元/667m^(2),收益达12781元/667m^(2)。小番薯-小番薯-芥菜种植模式具有管理简便、生长季节短、病虫害少、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规模化发展。
    • 李海渤; 杨桂玲; 朱云娜; 王素琴; 冯慧敏
    • 摘要: 为掌握紫叶水东芥菜的遗传规律及品质特征,为高花青素芥菜品种选育提供研究方向,本试验构建了紫叶-绿叶水东芥菜遗传群体及近等基因系群体,开展了紫叶水东芥菜和绿叶水东芥菜的遗传规律以及农艺性状、色差、色素含量、营养品质指标等方面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水东芥菜紫叶性状的是1对显性基因;紫叶水东芥菜单株鲜质量显著低于绿叶水东芥菜,其余农艺性状两者差异不显著;紫叶水东芥菜叶片为紫红色,绿叶水东芥菜叶片为翠绿色,紫叶水东芥菜叶片色泽比显著高于绿叶水东芥菜;紫叶水东芥菜叶片花青素、总酚、类黄酮含量高达5353.3、5076.7、5669.7 mg·kg^(-1)(FW),与绿叶水东芥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可溶性糖、VC、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粗纤维含量与绿叶水东芥菜差异不显著。综上,紫叶水东芥菜与绿叶水东芥菜相比,基本保持原绿叶水东芥菜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而花青素、总酚、类黄酮等保健功能成分含量极显著提高,可作为一种高花青素保健蔬菜进行推广。
    • 王馨蕊; 李宏; 马伊然; 刘毕琴; 史巧
    • 摘要: 目的:获得云南传统新平腌菜最佳发酵时间。方法:对不同发酵时间下新平腌菜进行感官评价和质构测定,并按国标法测定pH值和亚硝酸盐含量。结果:随着发酵进行,感官方面,新平腌菜色泽和质地得分逐渐上升,6 d后趋于平稳,香气和滋味得分先升高,7 d后开始下降;质构方面,菜柄的咀嚼性从发酵第7天开始趋于稳定;发酵7 d时pH值为4.67,之后下降并稳定在4.3左右;发酵20 h时出现亚硝峰,2 d后亚硝酸盐含量下降到1~3 mg/kg。结论:综合考虑感官、质构、pH值及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发酵7 d左右的新平腌菜品质最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